生地黃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 《神農本草經》:「味甘寒。 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2. 滋陰生津
- 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 生地黃中含有豐富的皁苷類物質,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幫助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延緩衰老。
- 生地黃還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降低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
- 生地黃也可以幫助改善睡眠質量,緩解焦慮和抑鬱症狀。
- 生地黃還可以幫助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生。
3. 補血
生地黃補血之功,在於其性涼而滑利流通,能滋陰退陽,和陰氣而無枯燥拘牽之疾。古方中僅有乾地黃、生地黃,無熟地黃。熟地黃乃唐以後製法,性膩滯不涼,全失生地黃之本性,故於湯劑及養血涼血等方中,不宜使用熟地黃。
4. 清熱瀉火
生地黃清熱瀉火之功,乃因其性微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生地黃能清瀉肝火,用於肝經鬱熱,所致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生地黃能清瀉胃火,用於胃火熾盛,所致口舌糜爛、口臭、小便短赤等症。
生地黃能清瀉心火,用於心火亢盛,所致心煩不眠、口渴舌燥等症。
生地黃能清瀉肺火,用於肺火鬱結,所致咳嗽咳痰、胸痛喘促等症。
5.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寒,性微苦,入心、肝、腎三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血化瘀之功。
生地黃用於熱入營血,口乾舌絳,可清營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亦用於血熱妄行,斑疹吐衄,可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生地黃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生地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黃酮、多糖和酚酸等,這些成分能夠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抵抗力,提高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生地黃還可促進白血球的生成和活性化,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有助於防止感染和疾病的發生。 生地黃還能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氧化傷害,保護細胞健康,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2. 預防腫瘤或抗癌
生地黃既可清熱涼血,又能滋陰補血,具滋陰生津、涼血養血等功效,其藥性甘寒,入心、肝、腎三經,能入血分,具有涼血消腫之效,尤其是對於溫熱內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腫脹等症狀效果更佳。
現代研究發現,生地黃中所含多種有效成分,如黃酮類、多糖類、酚酸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調節等作用,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對於某些癌症的預防和治療有一定幫助。
3. 抗氧化
生地黃本性寒涼,味甘苦,屬補益藥品。其具有抗氧化作用,含有黃酮類、多糖類、酚酸類等成分,可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氧化損傷,有助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防癌。
4. 降血糖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之功效。最有名的「六味地黃丸」在中醫界廣泛被運用。現在藥理研究發現,在動物實驗六味地黃丸具有明顯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就是生地黃。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生地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β-谷甾醇、甘露醇、地黃素等。具有止血、強心、利尿、降血糖、抗炎、保肝等作用。有研究表明,單味生地黃降血糖作用比葛根顯著。地黃所含有的梓醇可能是其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地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大劑1~2兩;熬膏或入丸、散。
- 外用:搗敷。
生地黃的炮製
乾地黃:用水稍泡,洗凈泥砂雜質,撈出燜潤,切片曬乾或烘乾。生地黃炭:取洗凈的乾地黃,置煅鍋內裝八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縫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後,取出;或將乾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 《綱目》:《本經》所謂乾地黃者,即生地之乾者也,其法取地黃一百斤,擇肥者六十斤,洗凈,曬令微皺,以揀下者洗凈,木臼中搗絞汁盡,投酒更搗,取汁拌前地黃,日中曬乾或火焙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脾虛泄瀉、胃虛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 《雷公炮炙論》:勿令犯銅鐵器,令人腎消並白髭發,損榮衛也。
- 《本草經集註》:得麥門冬、清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 《品匯精要》: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
- 《醫學入門》: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 生地黃性寒涼,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但也不適合體質虛寒的人士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腹瀉、腹脹、寒战等不良反應。
- 生地黃不宜與某些藥物同時使用,如硝酸甘油、醫用鉀電解液、鐵製劑等,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降低藥效或引起不良反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等人士,以及患有脾胃虛弱、便秘等疾病的人士,也不宜長期食用生地黃。
生地黃相關的方劑
生地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生地黃含有的化學成分
桃葉珊瑚甙(Aucubin), 洋丁香酚甙(Acte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