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六黃湯」的組成中,包含「當歸」,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以當歸為君藥,旨在補血活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
- 引藥入血,協調諸藥: 當歸不僅具有補血活血之功,同時亦善於引藥入血,協調諸藥,使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在六黃湯中,當歸能引導黃芩、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物入血,使其藥力直達病所,起到更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當歸六黃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作用。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寒性可抑制熱毒上炎,濕性則可利濕排毒,並能降火解毒,緩解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各種症狀。
當歸六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之證,黃柏的加入可以有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效果,使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當歸六黃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當歸六黃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血分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便血等。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分瘀熱,達到止血的效果。
- 抑制血熱妄行: 當歸六黃湯中其他藥物如當歸、生地黃、黃芩等,主要起到養血活血、滋陰清熱的作用。黃連加入其中,可以抑制血熱妄行,防止藥物過於滋補而導致出血加重。
當歸六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當歸六黃湯以滋陰清熱為主,但病久體虛者,常伴隨氣虛乏力之症。黃耆的加入,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元氣虧虛。
- 扶正祛邪: 黃耆與當歸、生地等藥物相配,既能滋陰清熱,又能補氣固表,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黃耆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清熱藥物更有效地清除病邪,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當歸六黃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此方以當歸補血活血為主,但若患者血熱妄行,則容易加重病情。黃芩的加入,可以清熱瀉火,防止血熱加重,促進血行暢通。
二、 涼血止血: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當歸六黃湯主治血熱妄行,以及瘀熱阻絡所致的出血症狀。黃芩的涼血止血功效,可以協同當歸活血化瘀,達到止血的效果。
當歸六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當歸六黃湯主治血熱妄行、心煩不寐、口渴便祕等症狀,生地黃可清泄心火,涼血止血,緩解燥熱症狀。
- 滋陰補血: 生地黃滋陰養血,與當歸、黃芪等藥材共同作用,可補益氣血,滋養陰液,改善因血虛津虧引起的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當歸六黃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當歸六黃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血滋陰: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與當歸、黃芪等藥物搭配,能更好地滋養氣血,改善血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
- 滋陰潛陽:熟地黃能滋養腎陰,潛藏陽氣,對於因腎陰不足而導致的虛熱症狀,如盜汗、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與黃柏、知母等清熱瀉火藥物搭配,能更好地達到滋陰清熱、降火除煩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六黃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盜汗,即身體虛弱導致的出汗。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著其他陰虛症狀,如口乾、咽喉不適等。本方透過補陰清熱的方式,平衡體內陰陽,改善盜汗症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血虛所致的盜汗、頭暈等症狀。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達到補血養血的效果。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大腸、膀胱經。黃柏具有清熱瀉火、滋陰和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用於陰虛內熱型的盜汗。它能清除體內熱毒,幫助恢復陰液的平衡。
黃連,性寒,味苦,歸心、小腸、膽、肝經。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對於陰虛內熱、口乾舌燥等症狀特別有效。其清熱作用有助於減輕盜汗。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大腸、膽、小腸經。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效果,能夠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盜汗,並對咽喉不適、咳嗽有幫助。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增強體質,減少因氣虛所致的盜汗。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作用,能緩解陰虛內熱所致的盜汗、口乾等症狀。
熟地黃,性平,味甘,歸肝、腎經。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的功效,適用於陰虛血虛所引起的盜汗,幫助增強體力和恢復元氣。
「當歸六黃湯」通過補血、滋陰、清熱、瀉火的方式,針對陰虛所引起的盜汗症狀進行治療。這個方劑不僅能改善盜汗,還能幫助調節身體的整體陰陽平衡,改善與陰虛相關的其他症狀,如口乾、咽喉不適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熟地2錢,生地1錢,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黃耆(生)3錢,防風1錢,麻黃根1錢,浮麥1錢。
水煎,溫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六黃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三。 組成:當歸、黃柏、黃芩、麥冬、黃連、生地、熟地。 主治:火迫奪汗,血虛者。
當歸六黃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上。 組成:黃連、黃芩、黃柏、黃耆、地黃(生熟各半)、當歸、梔子、浮小麥。 主治:火盛逼迫,致汗妄流。
當歸六黃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耆、生地黃、熟地黃、知母。 主治:雜症盜汗,寸脈虛浮,尺脈數大無力,乃陰虛火動。
當歸六黃湯, 出處:《寒溫條辨》卷五。 組成:當歸2錢,熟地2錢,生地1錢,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黃耆(生)3錢,防風1錢,麻黃根1錢,浮麥1錢。 主治:陰虛盜汗。
當歸六黃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黃芩、黃連各等分,黃耆加1倍。 主治: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主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面赤口乾,唇燥心煩,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脈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