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

熟地黃

SHU DI HUANG

  • 英文名稱: Radix Rehmanniae Glutinosae Conquitae Foxglove Root in Wine, Cooked Earth Yellow, Prepared Rhizome of Rehmannia
  • 別名:熟地
  • 藥品來源:生地黃經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
  • 道地藥材:河北, 四川, 河南, 浙江, 湖南, 湖北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熟地黃的傳統功效


1. 滋補養生

熟地黃,歷代醫家對其滋補養生功效多有論述,其作用主要體現在補益腎陰、滋養精血方面。

《潔古本草》中張元素指出熟地黃「補腎」,尤其針對「血衰」及「臍下痛(屬腎經)」等症狀有效,認為其能「通腎」。《蘭室祕藏》的李東垣則認為,熟地黃能「益腎水而治血」,特別適用於「脈虛」者。這兩位醫家都強調了熟地黃補腎的功效,但適用症狀略有不同,一個側重於血虛,一個側重於腎虛。

《醫學正傳》引述王碩《易簡方》的觀點,認為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此外,熟地黃的補益作用也受到重視,但需注意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例如,《本草匯言》指出,熟地黃「涼而泥隔」,脾胃虛弱者慎用。

《本草正》則對熟地黃的功效和應用範圍作了更為詳細的闡述,認為其能「補五臟之真陰」,尤其對於多血之臟(肝)最重要。 它更進一步指出熟地黃可以治療各種陰虛症狀,如發熱、頭疼、焦渴等,並強調熟地黃的「靜重」特性,用於治療陰虛引起的躁動、剛急等症狀。但同時也提醒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症選擇合適的炮製方法,避免因炮製方法不當而影響藥效。

總之,歷代醫家對熟地黃的滋補養生功效多持肯定態度,認為其能補腎益精,滋陰養血,適用於多種陰虛症狀。然而,也需注意其使用禁忌,並根據自身體質和病症,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不同醫家對其作用機理和適用人羣的理解也略有差異,充分反映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2. 補腎

熟地黃,其補腎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觀點也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潔古本草》中張元素認為熟地黃「通腎之藥」,能治療「臍下痛」,此乃腎經病證。這說明古人已認識到熟地黃對腎經的特殊作用,可能與其促進腎臟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功能有關。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指出,脈虛者宜用熟地黃,可「益腎水而治血」。脈虛反映了腎氣不足,而熟地黃通過補益腎陰,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和整體氣血狀態。 熟地黃經過炮製,其溫補作用較生地黃更為明顯,能更好地溫補腎陽,改善腎中氣虛。

《醫學正傳》引述王碩及虞摶的觀點,說明瞭熟地黃與生地黃在應用上的區別:男子多陰虛宜熟地,女子多血熱宜生地。 熟地黃「補精血」,與生地黃的「生精血」有所不同,前者更側重於溫補腎精,後者則更偏向於清熱涼血。此處也點明瞭熟地黃補腎的同時,也需考慮患者的整體體質。

《本草正》則將熟地黃的補腎功效推崇至極高地位,認為其能「補五臟之真陰」,並針對各種陰虛證候,如發熱、咳嗽、消渴等,都有其獨特的療效。此處更強調熟地黃的特性,並說明其藥性溫和,並非一味寒涼之物,更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書中更提到熟地黃的用量與體質的關係,需根據患者的情況靈活運用。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熟地黃補腎功效的認識,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溫補腎陽、滋養腎陰、益精血等多方面的作用,其藥效與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並非一概而論。 現代研究也發現地黃中含有某些成分可能對腎臟功能有一定益處,這與古人經驗總結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印證。

3. 補益肝腎

熟地黃,其補益肝腎的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述中得到廣泛認可。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補」,而是根據不同體質及病症,發揮不同的作用。

《潔古本草》張元素認為熟地黃「通腎」,尤其針對「臍下痛」等腎經病症有效,並指出其為「熱地黃」,能補腎中血衰之症。這點與《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觀點相呼應,李氏指出熟地黃「益腎水而治血」,尤其適用於脈虛者,因其經火力蒸制,能補腎中元氣。這暗示熟地黃的補益並非單純滋陰,而是能溫煦腎陽,促進腎氣的生成。

《醫學正傳》則比較了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區別。其引述古籍指出,男子多陰虛宜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生地黃。更重要的是,它指出熟地黃能「補精血」,並需以麥門冬引導藥力,達至補益效果。這說明熟地黃的補益作用需要配合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效用,並需要考慮到體質的差異。

《本草匯言》則提出了熟地黃的應用禁忌。它強調熟地黃性偏溫,但若脾胃虛弱、大便不實等情況,則不宜使用。這說明熟地黃雖有補益功效,但其應用仍需謹慎,需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態。

《本草正》則從更深層次分析了熟地黃的功效,認為其能「補五臟之真陰」,並強調其在補血方面的作用。它指出熟地黃能治療多種陰虛證候,如發熱、頭疼、焦渴等,並能有效改善因陰虛引起的諸多症狀。 文中更強調熟地黃的藥性與應用方式,需根據不同病症調整。

總而言之,熟地黃的補益肝腎功效,並非單純的滋陰降火,而是涵蓋了溫陽、補血、滋陰等多方面的作用,其應用需根據病症及體質差異,進行靈活運用。 歷代醫家對熟地黃功效和應用方法的闡述,豐富了我們對這味中藥的理解。

4. 益精

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其「益精」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且與其補腎益陰的特性密切相關。諸多醫家對其功效及使用皆有獨到見解。

《潔古本草》中張元素認為熟地黃「乃通腎之藥也」,能治療臍下痛,此乃腎經病症,說明熟地黃具有直接作用於腎臟,改善腎功能的功效。腎藏精,腎功能強健則精氣充盈,故而能益精。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指出,脈虛者宜用熟地黃,能「益腎水而治血」,說明熟地黃能滋補腎陰,而腎陰充足,則能更好地生精。 他將熟地黃與生地黃區分,認為熟地黃因經過炮製,能補腎中之氣,更適合氣虛之人。

《醫學正傳》引述王碩的觀點,認為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而《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熟地黃「生精血」。 此處強調了熟地黃對於精血生成的促進作用,精血互生,精足則血旺,血旺則精充。

《本草正》則對熟地黃的功效做了更全面的闡述,認為其能「補五臟之真陰」,並特別強調其對於血虛的治療作用。文章指出,人體氣血互根,熟地黃補血,也就間接地促進了精氣的生成。它更進一步指出熟地黃能治療各種陰虛病症,例如發熱、咳嗽、嘔吐等,這些病症的產生都與腎精虧虛有關,而熟地黃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從側面印證其益精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熟地黃益精功效的理解,是基於其補腎益陰、生精養血的藥理作用。通過不同角度的論述,說明熟地黃確實具有改善腎功能,促進精血生成,從而達到益精目的的功效。 熟地黃的「益精」,並非單純的增加精液量,而是涵蓋了腎精充盈、生殖功能強健等多方面意義。

5. 滋陰

熟地黃,其滋陰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述中佔據重要地位。其滋陰作用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涵蓋了多個層面,與臟腑陰精的虧虛密切相關。

《潔古本草》張元素認為熟地黃「乃通腎之藥也」,能治療臍下痛等腎經病症,說明其滋陰作用主要體現在腎陰的補充。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指出,熟地黃「能益腎水而治血」,尤其適用於脈虛者,說明熟地黃能改善腎精不足導致的陰虛血虧。 《醫學正傳》引述王碩及虞摶的觀點,比較了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差異,指出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說明熟地黃的滋陰作用更偏向於補益陰精,而非單純清熱。

《本草匯言》提醒熟地黃的滋陰作用需謹慎使用,並指出其粘膩之性,對於脾胃虛弱、痰飲較多者需慎重考慮。 《本草正》則更進一步闡述熟地黃的滋陰作用機理,認為其「能補五臟之真陰」,並能治療各種陰虛症狀,如發熱、口渴、咳嗽、嘔吐等,強調熟地黃的滋陰功效在於「聚」、「降」、「鎮」、「緩」,能有效改善陰虛導致的各種失衡狀態。 《藥品化義》則認為熟地黃「專人肝臟補血」,並能益心血,補腎水,說明其滋陰功效涵蓋肝、心、腎等多個臟腑。

綜上所述,古籍對熟地黃滋陰功效的描述,並非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滋陰」概念上,而是從腎陰、肝血、心血等多個方面,結合不同病症,闡述其補益陰精、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機理,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熟地黃藥性認識的深刻性及整體觀。 這些論述也為我們理解熟地黃的臨牀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6. 補血

熟地黃,其補血功效在歷代醫家論述中備受推崇。其補血機制,並非單純的增加血液數量,而是更為複雜的整體調和。

從古代醫籍中,我們可見對熟地黃補血功效的精闢闡述。《潔古本草》中張元素認為熟地黃「補腎,血衰者須用之」,點明瞭其補血與腎臟關係密切。腎藏精,精生血,腎氣充足才能更好地生血。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則進一步指出,脈虛者宜用熟地黃,說明其適用於氣血不足的狀態。

《醫學正傳》引述王碩及虞摶的觀點,比較了生地黃與熟地黃的差異。王碩認為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反映了不同體質的用藥差異。虞摶則指出熟地黃補血,但痰飲多者服用恐礙消化。這說明熟地黃雖補血,但仍需辨證施治,並需考慮患者的體質和病症。

《本草匯言》則強調熟地黃適用於久病陰傷、產後血敗等情況,但也指出其粘膩易滯,某些情況下不宜使用。這提示熟地黃的補血功效雖佳,但使用時仍需謹慎,避免因其性味特性而產生不良反應。

《本草正》更深入地闡述了熟地黃的補血機制,認為其能補五臟真陰,尤其對於血虛之症尤為重要。文中指出熟地黃能「聚」陰血、「降」虛火、「鎮」躁動,並能生津液、益精血,可見其補血功效的全面性。

總而言之,古代醫家對熟地黃補血功效的理解,並非僅止於增加血液,而是從腎精、陰陽、氣血等多方面入手,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熟地黃的補血作用,更像是一種整體的陰虛調理,以達到平衡陰陽、改善氣血虛弱的目的。

熟地黃的古代典籍


熟地黃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古籍云,熟地黃乃「補益精血,滋陰補腎」之良藥,其富含抗氧化物質,有強化免疫力之功。現代研究亦證實,熟地黃中之黃酮類化合物,能增強淋巴細胞增殖,提升免疫球蛋白生成,從而提高人體抵禦疾病之能力。此外,熟地黃亦可延緩衰老,乃養生佳品。

2. 保肝利膽

熟地黃具有滋補營養、補血安神、滋陰潤燥諸功效。 熟地黃中含有熟地黃苷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膽作用。 能增強肝臟代謝能力,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炎等肝臟疾病有保護作用。

3. 降血糖

熟地黃具有補陰養血、滋腎填精、益氣生津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熟地黃中的成分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強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熟地黃可作為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

4. 抗氧化

熟地黃以其滋補、安神、潤燥之功效聞名,近代研究更發現其具有抗氧化作用。氧化損傷乃老化與疾病之主因,自由基為元兇。熟地黃之活性成分,如熟地黃苷,能抑制自由基,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另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鐵、鋅等,亦有助於增強抗氧化能力。

熟地黃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熟地黃的炮製


  1. 熟地黃炭:取熟地黃放煅鍋內,裝八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合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人、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人門,待涼後。取出;或將熟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取乾地黃加黃酒30%,拌和,入蒸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曬乾即成。或取乾地黃置蒸器中蒸8小時後,炯一夜,次日翻過再蒸4-8小時,再燜一夜,取出,曬至八成千,切片後,再曬乾。
  2. 《雷公炮炙論》:採生地黃去白皮,菩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灑再蒸,又出令乾。勿令犯銅鐵器。
  3. 《本草圖經》:取肥地黃三、二十斤,淨洗,更以揀去細根及根節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搗絞取汁,投銀銅器中,下肥地黃浸漉令浹,飯上蒸三、四過,時時浸漉轉,蒸訖又暴,使汁盡,其地黃當光黑如漆,味甘如飴糖。須慈器內收之,以其脂柔,喜暴潤也。
  4. 《綱目》:近時造法,揀取沈水肥人者,以好酒人縮砂仁未在內,拌勻,柳木甑於瓦鍋內蒸令氣透,曬乾,再以砂仁酒拌蒸,如此九蒸九乃止,蓋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竄,合和五臟衝和之氣,歸縮丹田故止。今布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熟地黃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弱者忌服:脾胃虛弱者服用熟地黃,可能會加重腹脹、便溏等症狀。
  2. 氣滯痰多者忌服:氣滯痰多者服用熟地黃,可能會導致胸悶、痰多等症狀。
  3. 勿用銅鐵器:熟地黃切忌接觸銅鐵器,以免影響腎臟功能,甚至導致白髮脫落。
  4. 中滿痰盛者慎用:中滿痰盛者服用熟地黃,可能會加重胸悶、痰多等症狀。
  5. 氣鬱者斟酌使用:氣鬱者服用熟地黃,可能會導致胸悶、憋氣等症狀。
  6. 忌食蘿蔔、蔥白、韭白、薤白:熟地黃與蘿蔔、蔥白、韭白、薤白相剋,服用後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

熟地黃相關的方劑


熟地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頻尿眼睛模糊子宮崩漏月經不調鬚髮早白耳聾心悸遺精耳鳴失眠損傷口乾疼痛潮熱低血糖糖尿失音

熟地黃含有的化學成分


益母草甙(Leonuride), 桃葉珊瑚甙(Aucubin), 梓醇(Catalpol), 地黃甙A(Rehmannioside A), 地黃甙B(Rehmannioside B), 地黃甙C(Rehmannioside C), 地黃甙D(Rehmannioside D), 美利妥雙甙(Melittoside), 地黃素A(Tehmaglutin A), 地黃素D(Tehmaglutin D), 地黃氯化臭蟻醛甙(Glutinoside), 焦地黃素A(Jioglutin A), 焦地黃素B(Jioglutin B), 焦地黃素C(Jioglutin C), 焦地黃內酯(Jioglutolide), 焦地黃呋喃A(Jiolutin A), 焦地黃呋喃B(Jiolutin B), 焦地黃呋喃C(Jiolutin C), 焦地黃呋喃(Jiofuran), 地黃苦甙元(Rehmapicrogenin), 氨基酸(Amino acids), 糖類(Sugars), 三羥基-β-紫羅蘭酮(Trihydroxy-β-ionone), 5-羥基野菰酸(5-C-Hydroxyaeginet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5-氧脯氨酸(5-Oxoproline), 5-羥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 尿嘧啶(Uracil), 尿核苷(Uridine), 亞油酸(Linole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山萮酸(Behenic acid), 十五酸(Pentadecanoic acid), 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 二十一碳酸(Heneicosanoic acid), 二十七碳酸(Margar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