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脾經 22%
肝經 19%
腎經 11%
肺經 8%
胃經 7%
心包經 2%
膽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和氣血,理脾胃。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慾減退,舌質淡,苔薄白,脈細虛。 具有強大益氣補血之功效,對於氣血不足引起的健忘、失眠、多夢等有較好的療效。

本方原名「八珍散」,出於《瑞竹堂經驗方》卷以其「調暢營衛,滋養氣血,能補虛損」,用治「臍腹疼痛,全不思食,臟腑怯弱,洩瀉,小腹堅痛,時作寒熱《外科發揮》卷將本方更名為「八珍湯」,並謂之有「進美飲食,退虛熱」之功。

後世因本方乃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方,兼具補氣與補血作用,故用於各種慢性虛弱性疾病屬氣血不足證候者的治療,且一直沿用至今不衰。不論內外婦兒各科疾病,只要辨證屬氣血兩虛者,均可以本方加減治療,為治療氣血兩虛證候最為常用的方劑。

數藥合用.共收補益氣血之功。本方乃四君子湯與四物湯的合方,四君子湯為補氣諸方之首,四物湯乃補血諸方之冠,本方合二為一,兼具二者之長,故以「八珍」名之。

雲端中醫從古今四萬多首方劑進行運算之後,找出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組成古今中醫師的最愛方劑,就是「八珍湯」。

現代常用於治療病後虛弱、貧血、肝炎、神經衰弱等各種慢性病,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外證出血過多,潰瘍久不愈合等辨證屬氣血不足者。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白芍2錢,黃耆3錢,白朮3錢,柴胡5分,熟地5錢,升麻5分,人參1錢,茯苓1錢,川芎1錢。氣血平補。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所治諸症均由氣血兩虛面致,故以益氣補血立法。方中人參、熟地甘溫益氣補血,同為君藥。白術、茯苓健脾利溫,助人參益氣補脾。當歸,白芍養血和營,助熟地補益陰血,共為臣藥。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白芍: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炙甘草和中益氣,調和藥性,俱為佐使藥,煎加生薑、大棗,亦可調脾胃而和諸藥。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茯苓:健脾化飲、寧心安神。熟地:滋陰補血,益精填髓;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目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感冒時不適合吃補,服用會加重感冒症狀。 月經來潮時容易造成經血量增加。 脾胃陽虛者,不適宜服用,應先去寒不宜補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胎位不正
口頰潰爛
月經期間肢體抽畜
乳房脹痛
皮膚瘀血斑疹
胞衣不下
產後浮腫
無名腫毒
缺盆潰爛
毛髮變異
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
月經期間身體發熱
肛周瘡毒
月經偏頭痛
肩痛(肩背交接處)

相同名稱方劑

八珍湯,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人參、砂仁、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熟地黃。 主治:痘已齊,兼氣血俱虛證。

八珍湯, 出處:《元戎》。 組成: 八珍湯(《元戎》。)出處:《元戎》。組成:四物湯與縮砂四君子湯各半。主治:保胎氣,令人有子。 。 主治:保胎氣,令人有子。

八珍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當歸3錢,白芍2錢,黃耆3錢,白朮3錢,柴胡5分,熟地5錢,升麻5分,人參1錢,茯苓1錢,川芎1錢。 主治:氣血平補。主治:氣沉血滯,而成嘔逆、躄廢之症。

八珍湯, 出處:《青囊全集》卷上。 組成:西洋參1錢5分(腹痛用丹參),漂蒼朮1錢5分,茯苓2錢,甘草8分,歸尾3錢,川芎1錢5分,赤芍1錢5分,生地3錢,蘇木1錢,紅花1錢。 主治:遍身傷,老人氣弱氣虛者。

八珍湯, 出處:《醫徹》卷四。 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土炒),茯苓1錢,炙甘草3分,川芎5分,熟地1錢,當歸1錢,白芍藥1錢(酒炒),杜仲1錢(鹽水炒),川續斷1錢(酒炒)。 主治:産後氣血兩虛,四肢乏力。

八珍湯, 出處:《醫徹》卷四。 組成: 八珍湯(《醫徹》卷四。)出處:《醫徹》卷四。組成:人參1錢,白朮1錢(土炒),條芩1錢,阿膠2錢(蛤粉炒),廣皮1錢,當歸1錢,杜仲1錢(鹽水炒),白芍藥1錢(酒炒),茯苓1錢,炙甘草3分,撫芎3分,香附1錢(酒炒)。主治:養胎。 。 主治:養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香附八珍湯

相似度 94%

車前八珍散

相似度 94%

加味八珍丸

相似度 94%

加味八珍湯

相似度 88%

柴朮參苓湯

相似度 88%

補陰八珍湯

相似度 88%

和乳養營煎

相似度 88%

人參大補湯

相似度 88%

十全大補湯

相似度 88%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