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是一個幾乎每個人都體驗過的的症狀,最常見的是「腓腸肌痙攣」,小腿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經常發生在夜間睡眠時,每次抽筋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疼痛狀況每個人都不一樣,老年人及孕婦特別多。
現代醫學認為小對腿抽筋的原因很多,普遍認為是脫水、電解質失衡、礦物質(鈣、鎂、鉀)不足、血糖太低、貧血...等等。
更多情況可能出現抽筋,例如:坐太久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運動過度(肌肉疲乏)、氣溫突然改變、姿勢不良、身體脫水、緊張、懷孕、藥物副作用、某些疾病之症狀…等等,就很容易誘發小腿抽筋。
腿部抽筋不是只有發生在「腓腸肌」,現代醫學發現腿抽筋也有可能發生在大腿或小腿,影響的肌肉主要是:腿部之「膕旁肌」、「股四頭肌」、「腓骨長短肌」,也有可能發生在「腳趾、腳踝」。
現代醫學建議在小腿抽筋發生時,要和緩牽拉抗抽筋的肌肉,可將痙攣的小腿肌肉拉直,並且慢慢把腳板往上扳。晚上睡覺時注意小腿的的保暖及睡姿,避免腳板過度下垂。睡前熱水泡腳可以預防小腿抽筋。
事實上運用中醫的經絡理論,也可以用來解釋腳抽筋的現象,如果你一直找不到抽筋的原因,中醫可以提供您一條新的思路。
快速理解小腿抽筋
從中醫的觀點看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肌肉抽搐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症狀,在傳統中醫學屬「痹症」範疇,古代中醫典籍稱之為「下肢抽搐」、「腳轉筋」。
既然是探討「筋」,就不得不提到《黃帝內經》的概念:「肝主身之筋膜」、「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
根據中醫理論,脾主肌肉及四肢運動,肝主筋,腎主骨。這些臟腑虛弱,血氣不足,就有肌肉和筋骨問題。
傳統中醫認為,肝主全身筋膜,與肢體運動有關。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肝之氣血虧虛,筋膜失養,則筋力不健,運動不利。所以中醫認為抽筋與肝密切相關。
肝臟負責貯藏血液及調節血量,當身體休息和睡眠時,血液需要量減少,多餘的血液回流肝臟。在晚上睡覺時,營養肌肉筋腱之血不足,所以晚上容易抽筋。
然而,中醫的肝並不是那個三角形的肝臟,而是一個全身性抽象的概念,所以千古以大家有看沒有懂,現在可以從經絡的角度來理解「肝主筋」的概念,反而可以看的很清楚。
若要從《黃帝內經》的經絡理論來小腿抽筋,就是要去探討造成抽筋的位置,究竟有哪些經絡通過?
最常出現的抽筋就是小腿後側(腓腸肌),這個部位主要是受到「膀胱經」與「腎經」的影響。而位於小腿前側與外側的位置也會抽筋,這個部位主要是受到 「胃經」、「膽經」的影響。
而今運用現代經絡檢測技術,可以完全理解腳抽筋與經絡的關係,同時以圖形化的方式將出現的時間點呈現出來,以下針對這3組經絡分別探討。
一、鐵三角經絡型態(腎經、膀胱經虛證)
上面提到,肝不好的時候最容易出現筋骨問題,那要如何造成肝不好呢?不論古今醫學都認為,過度疲勞、生氣、熬夜就會肝不好。而透過雲端中醫不少會員長達10年以上的觀察,這些行為背後的經絡現象,就是「鐵三角經絡型態」。
鐵三角與筋骨關係,其實可以從這些經絡找出原因。除了「肝主筋」之外,《黃帝內經》也提到「脾主肌肉及四肢運動」、「脾統血」、「腎主骨」。當這些臟腑虛弱,血氣不足,就有肌肉和筋骨問題。
從上圖不就清楚看到,脾經、腎經虛證,氣血不足嗎?試問,像這樣的經絡型態,如果長期存在體內成為一種體質現象,這個人的筋骨會好嗎?
所以在這種經絡型態下,小腿的經絡氣血經常出現障礙,因此反過來可以藉由這種經絡型態,來理解中醫所謂的「肝血不足」、「血不榮筋」、「肝腎虧虛」、「肝風內動」…等等證型,就會導致筋急拘攣現象。
現代醫學也發現,許多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肝硬化、甲狀腺疾病、關節炎、脊椎炎…等等,在半夜抽筋的機率很高,而巧合的是患得這些疾病的人,經絡體質也經常是這種經絡型態,所以腳抽筋可以說是這種「鐵三角經絡體質」的其中一種常見症狀。
中醫最常使用改善腿抽筋的中藥方劑就只有兩味藥:「芍藥」+「甘草」,這帖方劑又稱為「去杖湯」,代表吃了之後連拐杖都可以丟在路邊!
中醫在臨床上治療與腳抽筋類似的「不寧腿綜合征」,也是在這個兩味藥的基礎上加上桂枝,都是從改善足太陽膀胱經下手。
運用「芍藥甘草湯」改善抽筋的成功案例不少!雲端中醫某會員Y先生就曾經回憶說,幾年前的某天下午,小兒子突然間小腿抽筋,剛好家中有這個科學中藥,他當時心想,不如來測試一下這個千古神藥到底有厲害?
結果確實在服用後10分鐘內,兒子的腳抽筋就舒緩了一大半,這個「去杖湯」果然名不虛傳!
二、寒性體質之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
腎經虛證不是只有出現在鐵三角經絡型態,也會出現在寒性體質的人身上,《黃帝內經》提到,「寒主凝滯、主收引」,寒邪會阻滯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造成下肢經脈氣血阻滯,氣血無法送達小腿,也會出現腳抽筋。
《黃帝內經》也提到:「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寒邪通常會伴隨「濕邪」,有重濁黏滯的特性,會造成氣血不順而產生抽筋。所以寒濕之氣與腳抽筋息息相關。
雲端中醫在很多其他文章中都有提到,寒邪之氣入侵體內最直接就是造成膽經、胃經能量不足,而腎經通常也會隨之虛證。這種經絡現象在冬季與初春季節高頻率出現,因此天氣愈冷,發生腳抽筋的機率愈高。
每個人在晚上睡覺時,就像是冬天一樣氣溫最冷,因此晚上睡覺或是清晨時較容易出現腳抽筋。
雲端中醫某會員J先生,從小時候開始就容易在睡眠中小腿抽筋,他清楚記得那個位置就是在小腿肚中間。成年之後他開始研究中醫經絡,長期自己檢測經絡後發現,自己的膀胱經與腎經幾乎永遠都是虛證。
在2020年10月之後天氣開始變冷,他發現自己左邊小腿連走路都有快要抽筋的感覺,尤其是坐下來無法翹腳,只要左腳翹起來,沒多久之後一定開始抽筋,他說:「這實在是很痛,連坐在辦公室都會抽筋,又不能大聲叫出來,實在是太痛苦了!」這個狀況讓他感到很困擾。
有一天,他用LINE與另外一位會員朋友討論自己的狀況,朋友問他:「你自己檢查一下小腿,看看除了抽筋的位置之外,哪裡特別疼痛?」
結果他檢查後發現,在膝蓋後面「陰谷穴」附近特別痛,朋友就說:「那就給他努力按摩一下!」J先生就按了大約20分鐘之後,小腿果然真的緩解很多,之後一個月完全沒有再復發,小腿疼痛完全消失!
不久之後,有一天他加入鄭老師的養生LINE群組,鄭老師說:「拍打陰谷穴很有效!」當場讓他嚇了一跳:「原來與我發現的結論一模一樣,看來大家都是腎經阻塞啊 !」
直到2023年J先生回報,過去兩年間常常溫暖腳部,後來腳抽筋的現象很少出現,直到2023年1月時天氣依然偏冷,也沒有出現腳抽筋過。
另外一位會員G小姐也分享,每年到了冬天時,腳四指到外腳踝部位容易出現抽筋的感覺,有時候會覺得解溪穴附近酸酸的,會延伸到整個小腿前側。
這些都是位於膽經與胃經的路線上,運用經絡檢測之後果然也驗證膽經與胃經呈現虛證,她覺得經絡檢測對她而言真是一個好工具!
3. 寒性體質之「倒鐵三角」經絡型態
上面題到鐵三角經絡現象,而到了冬天之後,只要是「寒性體質」的人,竟然會出現一種「倒鐵三角」經絡型態,也就是完全與鐵三角相反的型態,這種型態是最容易出現小腿抽筋的型態。
為什麼會這樣呢?各位讀者可以看圖中的肝經,竟然是出現虛證的。在經絡圖表中肝經的能量已經加了24%,所以當一個人經絡圖上出現肝經虛證時,絕對不是好現象。加上體內嚴重陽虛的話,那就很容出現傳統中醫所說的肝血不足,血不榮筋現象了。
2022年3月時台灣地區依然有寒流,感覺起來比冬天還要冷。某會員除了小腿後側抽筋,連腳踝,小腿前側、外側都抽筋。他形容:「整個小腿就像廢了一樣,很慘!」
他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超過10次,確認就是這種典型的「倒鐵三角」經絡型態,因此他在FB粉絲頁私下回報說:「經絡檢測真的很準!」
改善小腿抽筋的基本方法
基於上述3種經絡型態,改善小腿抽筋的方法,除了按摩相關經絡穴道與之外,還要提醒注意以下3點:
1. 不要熬夜晚睡
晚睡是造成鐵三角經絡型態,以及膀胱經、腎經氣血不佳最快速的原因,也是塑造寒性體質最快的方法。因此經常腳抽筋的人可以自己實驗看看,只要多熬夜幾天就會發現腳抽筋發生頻率更高了!因此想要改善腳抽筋的人,晚上最好不要熬夜。
2. 調整鞋子、睡覺穿長褲、避賊風
有些人腳部容易抽筋,是因為鞋子穿錯了,造成腿部肌肉骨骼不平衡,只要換雙鞋子就可以痊癒,甚至有人特別製造足弓墊來改善腿部狀態,因此穿著錯誤也會造成腿部的疼痛。
寒氣觸發小腿抽筋是很直接的,經常腳抽筋的人可以作個實驗,只要晚上吹冷氣、用電風扇等直接對著腿部吹風,穿著短褲睡覺,很容易出現腳抽筋,這就是寒邪之氣造成腳抽筋的物理模型。
雲端中醫某會員K先生就說,以前穿短褲睡覺經常腳抽筋,後來改穿長褲之後的這幾年,幾乎都沒有再發生過了!在天氣變冷時,白天也注意下肢的驅寒保暖,是預防與改善腿抽筋的最簡單方法。
3. 服用食物或中藥
可以改善腳抽筋的食物很多,主要就是圍繞在鈣、鎂、鉀這些營養物質之上,最常見的如香蕉、地瓜、馬鈴薯、南瓜、酪梨、豆類、深綠色蔬菜、牛奶、番茄汁...等等。
可以改善腳抽筋的中藥也很多,除了「芍藥甘草湯」外,中藥單方中的「木瓜」經常是用來改善腳抽筋的中藥。
因為脾虛血虛造成的抽筋,可以運用「十全大補湯」、「四物湯 」、「八珍湯」…等等加減,只要濡養筋絡氣血即可改善腳抽筋,可以參考中醫證候與中藥建議。
從中醫經絡角度來看腳抽筋,那就不只是缺鈣而已,若能釐清異常經絡造成肌肉痙攣的原因,仔細觀察誘發抽筋的時機,例如:飲食習慣、日常運動(工作)量、抽筋部位、發作時的天氣等,每人的誘因可能不同,並進行經絡養生,就可以大幅改善腳抽筋的機率!
相關的7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小腿抽筋的經絡型態,主要見於「鐵三角經絡型態」以及「秋冬季節」的經絡型態,列出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