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甘草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百藥之效,可緩和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度傷及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氣益脾,與芍藥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力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芍藥甘草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痙攣與疼痛: 白芍具有鎮痙、止痛之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或血虛所致的痙攣、疼痛。此功效與甘草的和緩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患者的症狀。
- 養血柔肝: 白芍性質平和,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對於肝氣不舒、氣血失調所造成的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白芍與甘草相配,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方劑介紹
芍藥甘草湯是出自《傷寒論》的一個經典方劑,主要功效是「養血益陰,緩急止痛」,單純只有運用「白芍」和「炙甘草」兩味中藥組成。
在《傷寒論》中提到這段話:
「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這段話的白話意思是:病患脈浮,已經有出汗了,小便次數頻繁,心裡感到煩躁不安,並且有輕微的怕冷感覺,腿部肌肉抽搐緊張。
如果這時候運用「桂枝湯」來發汗解表沒治好,病人可能會手腳冰冷,咽喉乾燥,感到極度煩躁並伴有嘔吐現象。
這時候,應該調配甘草乾薑湯給病人喝,用來恢復他們體內的陽氣。一旦手腳冰冷的狀況好轉,雙腳開始回溫,再接著給予芍藥甘草湯,這樣做可以使得抽筋的腿部得以放鬆,逐漸恢復正常。
從這段話可以清楚看出,運用「甘草」加上「芍藥」可以舒緩肌肉,改善腳抽筋。
後代的人理解是,因為外感傷寒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體內的陰血虧虛,會使經絡、血脈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滋養,從而出現腿腳抽筋、疼痛不適等症狀。
「芍藥甘草湯」,聽起來像是天底下最簡單的夥伴關係,只有「芍藥」和「甘草」兩位主角。
但是,可千萬別小看這個小組合,他們在中醫學界的人氣可不低,應用範圍極度廣泛,幾乎能成為疼痛治療的萬金油。不管疼痛在哪裡,都能夠運用!
芍藥,屬於酸性偏寒,但非常擅長滋養血液和安撫收斂煩躁的狀態。而甘草先生,總是笑眯眯的,溫暖而甜美,專門負責溫暖調和腹部脾胃,並緩解那些突如其來的痛感。
當這兩位一酸、一甜的角色聯手,不僅能調和身體中的陰陽,還能讓你的經筋恢復彈性,讓手腳不再任性抽筋。
當芍藥甘草湯的魔法發揮作用,肝陰(五行屬木)如果得到充分的滋養,那麼它就不會去搞破壞,侵犯脾土了(木剋土)。
這樣一來,那些因為內部不和諧,導致的身體緊繃症狀自然就緩解了,古人稱為「酸甘化陰」法。
如果你的體內陰陽感覺像是在打架,手腳痛得就像老人一定要用拐杖,運用這個千年的藥方就可以把拐杖丟了,所以古代稱為「去杖湯」
近代經方名家曹穎甫,在其大作《經方實驗錄》就提到,他的老媽右腳不能走路,四嫂常腳腫痛,痛起來都會抽筋,都是運用「芍藥甘草湯」(運用赤芍)來舒筋解痛。
他認為,芍藥甘草湯不僅能有效緩解腳部抽筋,對於跌打損傷或是因睡姿不當造成的腰部、背部筋肉緊繃不適,具有良好的療效,他經常運用且屢試不爽。
他認為這些問題,根本上都與靜脈血液流通不暢有關,形成所謂的「血痹」,也就是不良的瘀血狀態。
近代名醫倪海廈,就認為靜脈曲張應該運用芍藥+甘草+附子來根本治療,而不需要進行手術。
晚清名醫唐容川在其著作《血證論》中稱之為「甲己化土湯」,書中可以看到在治療各種疾病時,都會配合運用。
雲端中醫某會員,在2024年就曾經分享,他曾經購買一盒日本成藥「芍藥甘草湯」沖劑,純粹只是買了放著,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得上?
結果有一次他的姪子不知道怎麼突然抽筋,痛到在沙發上哀號。他當場就心想說:「要不要來試看看療效?」就把沖劑打開當場給他喝下去,確實10分鐘後抽筋就快速緩解了。
後代的中醫師,絕對不可能開一個藥方裡面只有兩味藥,通常都會再加一些其他中藥,最常見的就是加上「柴胡」、「枳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四逆散」。
由於「四逆散」就是芍藥甘草湯,加上兩味中藥組成的,專門透過疏肝,來改善肚子痛。「枳實芍藥散」就是「枳實」+「芍藥」,也可以用來改善痙攣性疼痛,如腹痛、肌肉痙攣等。
2024年某位會員就分享,他每次進入炎熱夏天之後,都就很容易肚子痛,結果每次肚子痛的時候吃四逆散都可以快速改善,而他的經絡圖,確實就是肝經實證,脾經虛證。
近代運用芍藥甘草湯,於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膽石症、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泌尿系統疾病、婦科疾病、產後腹痛、骨傷科、排腸肌痙攣...等等,運用極為廣泛。
現代藥理研究
目前已報導的芍藥甘草湯共含74種化學成分,其中包括38種黃酮類化合物、14種三萜皂苷類化合物、8種單萜糖苷類化合物、6種小分子酚酸類化合物、3種鞣質類化合物、2種生物鹼類化合物、2種糖類化合物,以及其他1種化學成分。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芍藥甘草湯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解痙止痛、保護肝臟、抗炎、止咳平喘、抗過敏反應以及調節免疫等。其中,止痛效果報導最為廣泛。研究指出,甘草酸銨是芍藥甘草湯解痙止痛的主要有效成分。
朱廣偉等人通過單因素配伍劑量研究影響芍藥甘草湯藥效的因素,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DAD)切換波長方法測定了藥效組分含量,發現芍藥甘草湯中的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甘草酸、甘草苷、異甘草素、異甘草苷這8個成分共同發揮了止痛作用。
芍藥甘草湯的經絡型態
只要是基於鐵三角經絡型態,所出現的各種腹痛、腳痛,與腳抽筋,都可以運用芍藥甘草湯加以改善。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甘草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四。 組成:芍藥、甘草、石膏、荊芥。 主治:調和陰血。主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咽乾煩燥。
芍藥甘草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二引仲景方。 組成:桂枝2錢,甘草(炙)1錢半,芍藥1錢,白朮1錢,附子(炮)1錢。 主治:傷寒,汗後惡寒。
芍藥甘草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 組成:芍藥3兩,乾地黃3兩,黃耆3兩,甘草(炙)1兩半,人參1兩,茯苓2兩,麥門冬(去心)2兩,生薑(切)2兩。 主治:腫瘡發背。
芍藥甘草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芍藥4兩,甘草(炙)4兩。 主治:溫養脾土而生陰血;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主治:陰血不足,血行不暢,腿腳攣急或腹中疼痛;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足溫者;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四時傷寒腹痛;小兒熱腹痛,小便不通;痘疹肚痛;營血受傷,熱不止;小兒夜啼不止,腹中攣急甚者;婦人傷寒,汗解表除,熱入血室,經水過多,無實滿者;及雜病木克脾土,陰陽血氣不和而腹痛;産後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