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and Yin deficiency

氣陰兩虛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5-10-11

氣陰兩虛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同名證候:
熱傷氣陰

「氣陰兩虛證」是中醫臨床上一個常見且重要的證型,它結合了「氣虛」和「陰虛」兩大狀態的特點。

什麼是氣陰兩虛?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功能能量(氣) 和滋養物質(陰液) 同時都處於虧損的狀態。

  • 人體的氣,負責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相當於身體的能量和功能。
  • 人體的陰,泛指體內一切有形的、滋潤的、涼潤的液態物質,如血液、津液、精液等。相當於身體的「潤滑油」和「冷卻液」。

當氣與陰都不足時,身體會同時出現功能減退和滋潤不足的症狀,形成一種虛弱又伴有虛熱的複雜狀態。

古人發現,體內有氣與陰液現象
古人發現,體內有氣與陰液現象

氣陰兩虛證有肺、脾、腎三個主要臟腑元氣虧損的症狀,又有五臟津液內耗,營陰不足的陰虛熱盛的表現。

氣陰兩虛的發生通常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種因素疊加或演變的結果,不論外感或內傷都會出現此證,多見於素體氣虛或陰虛之人,好發於夏季與秋季主要成因如下:

  1. 久病耗傷:慢性疾病(如肺結核、慢性肝炎、糖尿病)長期消耗身體的氣血陰陽,最終導致氣陰兩傷。
  2. 過度勞累:勞神過度:長期思慮、用腦過度,會暗耗心脾之血與陰液。
  3. 體力過勞: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或運動,會大量消耗人體的氣,所謂「勞則氣耗」,氣虛日久,無法化生陰液,則陰亦虧虛。
  4. 熱病後期:得了發熱性疾病(如重感冒、肺炎)後,高熱會大量耗傷津液(屬陰),而正氣(氣)在與病邪鬥爭過程中也會被消耗,從而形成氣陰兩虛。這也是為什麼大病初癒的人常感到疲倦、口乾、虛弱的原因。
  5. 汗、下、吐過度:長期大量出汗(如運動員)、嚴重的嘔吐或腹瀉,都會直接損失津液,同時氣也會隨之脫失(氣隨液脫)。
  6. 自然衰老: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氣和陰都會自然衰減。
  7. 慢性出血或營養不良:長期耗損有形物質,最終也會導致氣的生成無源。

基於上述內容,氣陰兩虛的症狀是氣虛與陰虛表現的綜合體,具體可分為三類來理解:

1.氣虛的典型症狀

氣虛指的是身體的「氣」不足,導致推動、溫煦、固攝等生理功能減弱。常見症狀包括:

  • 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極度疲倦,日常活動也覺得全身無力。
  • 少氣懶言:說話聲音低弱、氣短,不願多說話。
  • 自汗:沒有勞累或高溫的情況下也會自然出汗,活動後症狀更明顯。
  • 面色蒼白或萎黃:因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臉色顯得蒼白無華。
在炎熱天氣下過度流汗,容易出現氣陰兩虛證
在炎熱天氣下過度流汗,容易出現氣陰兩虛證

2.陰虛的典型表現

陰虛則是指體內津液、陰液不足,不能滋養身體各個系統,虛火內生。常見表現有:

  • 口燥咽乾:口腔和咽喉乾燥,經常想喝涼水潤喉。
  • 潮熱:下午或傍晚感覺身體發熱,像潮水般定時出現。
  • 五心煩熱:手心、腳心及心口窩有明顯熱感與煩躁。
  • 形體消瘦:因陰液不足,身體得不到滋養而逐漸消瘦。
  • 舌紅少苔:舌體偏紅,舌苔稀薄甚至無苔,或呈現地圖舌。

當氣與陰同時不足時,症狀會交織出現,並形成一些特有的臨床表現,例如:

  • 脈細數無力:脈搏細小而快速,卻又缺乏彈性與力量。
  • 汗多、口渴、乏力並見:這三者同時出現是氣陰兩虛的典型特徵。
  • 虛煩失眠:虛火擾動心神,導致心煩不安、入睡困難。

氣陰兩虛並非單純的氣虛或陰虛,而是兩者同時不足、相互影響所致。常見的是氣虛及虛熱內擾並存,需要同時補氣養陰、調和陰陽,才能恢復平衡

運用中藥滋養五臟氣陰
運用中藥滋養五臟氣陰

氣陰兩虛可以發生在多個臟腑,其中最常見的是「心氣陰兩虛」、「肺氣陰兩虛」、「脾氣陰兩虛」、腎氣陰兩虛」

本證常見於溫病派所提出的「春溫」、「暑溫」、「濕溫」、「秋燥」及內傷雜病的「胃院痛」、「肺癆」、「心悸」、「勞淋」等病變中。

以「春溫」為例,春季溫熱之邪,邪熱客於氣分,熱結陽明,耗傷氣津,導致胃腸傳導失司而形成此證。以「暑溫」為例,夏季炎熱,熱邪讓體內流汗過多,容易耗傷氣陰而形成此證。

以「濕溫」病為例,由於季節濕性黏滯,汗出而濕熱不解,久之氣陰大虧而形成此證。以「秋燥」為例,秋季燥邪犯肺,燥易化熱而傷氣陰,灼傷肺胃,津液內耗而形成此證。若溫邪熱毒,深入下焦,耗傷真陰時會形成「心腎氣陰兩虛」證。

氣陰兩虛證若不能漸漸恢復,氣虛及陽,可導致「陰陽兩虛證」,氣血陰陽虛證發展至後期,必然會累及腎陰、腎陽的根本。

最後,由於元陰、元陽的衰竭,陰陽離決時就會死亡。氣陰兩虛證的病變部位,不一定在腎,五臟皆可出現。

改善氣陰兩虛證不能只以依賴中藥,必須配合飲食與生活調養。尤其避免過勞,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體力和腦力的過度消耗。「靜養」對恢復陰液非常重要。

調暢情志,避免過度思慮和激動,保持心情平靜,有助於減少虛火的產生。

平常應多吃性平或微涼、甘潤、易消化、能益氣養陰的食物。益氣食物有小米、山藥、南瓜、馬鈴薯、雞肉、魚肉、雞蛋、蜂蜜。養陰食物有:銀耳、百合、蓮子、雪梨、豆漿、豆腐、芝麻...等。

造成氣陰兩虛的4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氣陰兩虛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白膩舌上無苔,光滑潔淨舌苔乾燥(舌乾)舌紅沒有津液舌頭鮮紅色

脈相

虛脈沉脈芤脈細脈

氣陰兩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味覺減退食慾不振無尿及少尿打嗝呃逆嘔吐口瘡嘴破口角炎聲音嘶啞經常疲勞想睡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咳嗽暈眩潮熱心悸手心腳心發熱耳鳴大便秘結胸悶脹鼻子乾燥氣喘手腳容易出汗夜間盜汗噁心反胃腰膝軟弱無力發燒口乾口渴心胸煩熱胸悶胸痛咽喉痛腰痛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胸悶胸痛肋間神經疼痛麥粒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心包炎心肌炎乾燥症候群虛弱失眠蒼白

氣陰兩虛的相關證型


氣血兩虛陰陽兩虛

改善氣陰兩虛的常用方劑


改善氣陰兩虛的常用穴道


氣陰兩虛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氣陰兩虛證的可見於各種經絡型態之中,基於此證多見於「夏秋」兩季,在此列出夏秋兩季常見的經絡型態如下:

載入中...

氣陰兩虛的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