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陰交。「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 太陰。太,大也。陰,陰之屬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氣血交會而成,位處足部,總體表現出較強的陰寒特性,故名太陰。
- 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內氣血場的範圍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氣血場範圍較大,有如三里之廣,故名。
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國際代碼:SP06
- 英文名稱:Sanyinjiao
- 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 別名:太陰,大陰,承命,下三里,女三里
- 可灸
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5~1.5寸。孕婦慎用
注意事項
孕婦禁針或灸
穴道介紹
此穴道是足少陰腎經、厥陰肝經、太陰脾經之會,所以稱之為「三陰交」,本穴有聯絡足三陰經氣血的作用。此穴是婦科要穴,幾乎所有婦科疾病都為運用此穴道,可以幫助脾臟化生氣血,統攝血液,調理婦科病。女性只要氣血足,婦科疾病就可不纏身。
同時,男性如果有性功能障礙、前列腺肥厚、陽痿、遺精...等等困擾,也可以運用此穴道。此穴道經常被運用在以下常用的症狀或疾病:
- 脾胃疾病:任何脾胃氣血的疾病,都可以運用此穴,例如:脾胃虛弱、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等等。
- 男女生殖系統疾病:上面提到此穴道常用於婦科病,例如:月經不調、痛經、無月經、崩漏、白帶、產後暈眩、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等。男科如夢遺、遺精、陽痿、疝氣疼痛亦可改善!
- 泌尿系統疾病:所謂脾、腎兩經主運化水液,小便不利、頻尿、夜尿、水腫、遺尿...等等小便問題都可以改善。
- 各種常見慢性病:幾乎所有慢性病都會出現三陰經虛弱,因此此穴道可改善各種慢性病,例如:眩暈、慢性疲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睡眠障礙、皮膚病...等等。
- 關節肌肉疼痛:常見的如:膝蓋內側痛、小腿痛、腳踝腫痛、腳氣...等等。
Youtube影片
穴道配伍
- 月經不調 :三陰交+腎俞+足臨泣+中極+關元+血海+水溝+八髎
- 帶狀疱疹 :三陰交+曲池+血海+合谷
- 月經腹痛 :三陰交+水道+腎俞+命門+氣海+中極
- 痔瘡 :三陰交+陰陵泉+上巨虛+長強+孔最+承山+魚際+二白
- 白帶 :三陰交+足三里+氣海+維道+八髎+百會
- 排尿困難 :三陰交+陰陵泉+復溜+陰谷+膀胱俞+中極+築賓
- 女性不孕症 :三陰交+腎俞+氣穴+氣海+血海
- 遺精 :三陰交+命門+太溪+大敦+中極+氣海+腎俞+志室+八髎+帶脈
- 尿道炎 :三陰交+中極+陰陵泉+八髎+石門+商丘+築賓
- 卵巢炎 :三陰交+太衝+中極+血海+腎俞+中注
- 子宮下垂 :三陰交+交信+關元+維道+百會+氣海+足三里
- 腎及輸尿管結石 :三陰交+水泉+腎俞+血海+氣海+氣海俞
- 精神分裂症 :三陰交+百會+水溝+風府+四神聰+通里+太衝+內關+風池+中脘
- 月經稀少 :三陰交+血海+腰俞+陰都+照海
- 睡眠障礙 :三陰交+大鐘+太溪+神道+神門
- 腰痛 :三陰交+中樞+京門+支溝+水溝+次髎+命門+委中+後溪+腎俞+腰陽關
- 女陰搔癢 :三陰交+血海+然谷+中極
- 下肢水腫 :三陰交+太溪+復溜+陰陵泉+腎俞+築賓+關元+水分
- 容易健忘 :三陰交+神道+靈墟+神門+百會+神藏
- 夜間遺尿 :三陰交+命門+百會+關元+中脘
-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三陰交+勞宮+啞門+湧泉+合谷+太溪+中脘+環跳+足三里
艾灸刮痧
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注意孕婦不宜使用灸法
按摩推拿
以右手拇指按壓左腳三陰交穴,以左手拇指按壓右腳三陰交,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30次,早中晚各3次。也可以用木製、牛角製按摩棒按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