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脈飲

生脈飲

Shen Ma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啟源

其他名稱:生脈散,生脈湯,參麥散,人參生脈散,定肺湯,參麥五味飲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中性 (0.9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33%
脾經 12%
胃經 11%
腎經 9%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06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虛脈,細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舌上無苔,光滑潔淨

疼痛心絞痛,心臟痛,胸悶胸痛

症狀咳嗽,經常疲勞想睡,鼻子癢,咳血,昏迷,產後多汗,腋下出汗,發燒,鼻孔兩翼煽動,大汗淋漓,留特別多汗,氣喘,血尿,口瘡嘴破口角炎,上吐下瀉,流鼻血

現代疾病心肌炎,支氣管炎,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神經衰弱症,手汗症,熱中暑,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休克,單純性疱疹,低血壓,甲狀腺亢進

方劑組成解釋

生脈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生脈飲主治氣陰兩傷,肺津不足,咳嗽氣喘,口渴咽燥等症,麥門冬的滋陰潤肺功效恰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養心安神: 麥門冬亦可養心安神,心氣不足,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都可以透過麥門冬的養心功效得到緩解。生脈飲中加入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還能兼顧養心安神,使療效更佳。

生脈飲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生津: 人參為補氣藥,能益氣生津,而生脈飲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所致的口渴、呼吸急促、脈細等症狀,人參能補肺氣、生津液,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護陰固表: 人參亦具護陰之效,可防止津液外泄,同時能固表,防止外邪入侵。生脈飲中加入人參,可以更好地保護機體,避免病情加重。

總而言之,人參在生脈飲中發揮補氣生津、護陰固表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生脈飲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心、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益氣生津的功效。生脈飲主治氣陰兩虛、肺津不足所致的咳嗽、氣喘、口乾舌燥等症狀。五味子可斂肺止咳,補充肺氣,與麥冬、人參共同作用,達到滋陰潤肺、益氣生津之效。

2. 補益心氣:五味子可補益心氣,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生脈飲中,人參補氣,麥冬養陰,五味子則補益心氣,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以達到滋陰補氣、益心安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方劑介紹


生脈飲

生脈飲主要功效是「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是治療「氣陰兩虛證」的代表方劑。這種情況常見於中暑之後體力耗損、長期咳嗽傷肺、或因流汗過多導致「氣陰兩虛證」之證候。

常見的症狀包括:中暑後覺得沒什麼力氣、容易疲倦、四肢無力、口乾舌燥、咳嗽但痰不多、呼吸短促、不想說話、容易出汗。舌頭顏色偏紅,脈虛脈虛細,這都是氣陰不足的表現。

在中醫理論中,肺是主管呼吸和全身氣的器官。如果長時間咳嗽沒有痊癒,肺的功能會逐漸變差,導致能量(氣)和水分(陰)一起耗損。

氣虛會讓人出現氣喘、容易出汗、聲音低弱;陰虛則會讓肺失去濕潤的功能,出現乾咳、痰少的情況。當肺氣不足,連帶也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表現為脈搏虛弱無力。

夏季大量出汗,導致容易氣陰兩虛
夏季大量出汗,導致容易氣陰兩虛

夏天的暑氣在中醫來說是一種強烈的外邪,屬於「陽邪」,特別容易讓人體的能量和津液消耗得很快。

天氣炎熱時,皮膚毛孔打開,人會大量出汗,這會進一步耗損體內的水分與能量。如果汗出太多,身體的保護力會下降,導致氣更虛、容易倦怠。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說:「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因為氣虛腠理不固則汗益不止,隨著汗愈流愈多而津液受損,逐漸形成「氣陰兩虛證」。氣虛則汗多,容易疲勞、身體疲倦、氣短懶言。

當代名醫范怨武,在其著作《痰濕一去百病消》中提到,依照他的臨床經驗,發現現代人去健身房弄了一身汗後,喝什麼都沒太大用,不如喝一瓶「生脈飲」。

因為我們要去濕,因為濕熱久了,會消耗人體的身上的正氣,同時你也要補正氣,才能真正去濕氣。

當我們見到濕氣的時候,不僅要盯著濕氣,要盯著的是正氣,探討「氣陰」有沒有損傷?

運動後大汗淋漓,感到疲憊時可以喝生脈飲
運動後大汗淋漓,感到疲憊時可以喝生脈飲

氣陰有沒有損傷關鍵,就是看有沒有大汗淋灕,大汗淋灕後如果出現嚴重精神疲憊,最直接的一個方子就是飲用生脈飲。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中醫師網紅77老大的熱門飲料中,有一種也是以生脈飲為啟發,曾經在台灣超商都買得到。

生脈飲只有三味藥組成,分別是:人參、麥冬、五味子。這三味藥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搭配起來達到補氣、生津、止汗的效果。

人參作用是大力補充身體的元氣,也就是增強體力和恢復精神,同時幫助身體生產津液(就是體內的水分),讓身體恢復運作。

人參也有穩定心跳、改善微血管循環的作用,對氣虛導致的疲倦、氣短、脈搏虛弱特別有效。

麥冬主要功能是滋養陰液、潤肺止渴。當身體因為陰虛出現口乾、喉嚨乾、乾咳的情況時,麥冬能補充水分、降火氣,與人參一起形成「氣陰雙補」的效果。

因為人參帶點溫性,有時容易讓體內產生熱氣,麥冬的涼性可以中和人參的熱,避免補得太過反而上火。

五味子的特色是收斂、固澀,也就是說能夠幫助把體內的氣和津液保住,不讓它們隨汗液流失。

五味子的酸味有止汗的效果,適合改善自汗或夜間出汗的狀況。與麥冬搭配,還能幫助生津止渴,效果更好。

這三味藥的組合有個重要特色就是:「補 → 清潤 → 收斂」的三步驟。人參補氣讓身體有力氣;麥冬滋陰補水,讓體內濕潤不乾燥;五味子把氣和津液留住,不讓它們白白流失。

這樣的配方目的是幫助身體恢復「氣足、津液充足、脈搏穩定」的健康狀態。

這種「一補、一潤、一收」的搭配,不只能改善因氣陰不足而造成的虛弱,還能防止氣和水分繼續流失。因此,對於因肺虛導致的久咳問題,這個方子有補氣養陰、收斂肺氣、止咳的效果。

如果是因為夏天中暑、流汗過多,導致氣力耗損、津液流失,也很適合使用生脈飲,因為它能幫助補回元氣、產生津液、減少出汗,讓身體恢復平衡。

本方雖有氣陰雙補之功,但實以人參補氣為主,由於氣復津生,汗止陰存,脈得氣充,可以復生,所以命名為「生脈」。

本方與「清暑益氣湯」均可治療暑病汗多,耗氣傷津之證,然清暑益氣湯證為暑熱尚熾,氣津巳傷,因邪實正虛,故仍有身熱心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熱盛之象。

生脈飲則用於暑熱己清,氣陰俱損,乃純虛無實之證,併為治療久咳肺虛,乾咳痰少的常用方。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一個人還在發燒、嘴巴乾裂、便秘、嘴破或血壓偏高等「中暑上火」的狀態,這時候不適合馬上喝生脈飲,因為它主要是補虛的

這種情況應該先使用「清暑益氣湯」或「白虎湯」這類可以清熱的方劑,把體內的熱氣排掉後,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才是使用生脈飲的時機。

近代中醫對於生脈飲的研究非常廣泛,單就期刊論文就有數千篇,可見其熱門度。若歸納統計,發現可運用於以下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低血壓、高血壓、不寐(失眠)、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肺心病、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咳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各類休克、中暑、老年性癡呆、新生兒硬腫、病毒感染後心肌炎症、心脾兩虛型失眠、室性早搏、乾燥綜合證、老年衰弱綜合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糖尿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腦卒中、高脂血症、更年期綜合證...等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脈飲是一個同時具備「補」與「收斂」作用的方劑,適合用在氣和津液(體內水分)都不足、而且是純虛、沒有明顯熱症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已經虛弱了,沒有火氣,也沒有外邪,這時候用生脈飲最合適,可以幫助補回元氣、增加體內水分,並防止進一步流失。

但如果是一些溫病(感染性發熱等)的狀況,即使氣和津液已有損傷,可是體內的餘熱還沒完全退,這時就不適合使用生脈飲,因為它會補虛、收斂,可能反而把熱困在體內,不利病情恢復。

同樣的,如果是長期咳嗽導致肺虛,但體內還有痰熱(像是黃痰、喉嚨有黏痰、口乾口苦),這種情況也不適合使用生脈飲。因為這時候除了補氣養陰之外,還要先清除體內的熱與痰,不能一味補虛。

總結一句話就是:生脈飲適用於純虛無火的體質,不適合體內還有熱或痰的情況。使用前要判斷清楚體質與病情階段,才能發揮真正效果。

生脈飲的經絡型態


每年進入夏季之後,有一定比例的人,心經與心包經出現虛證,結合鐵三角經絡型態,如果大汗之後,可以配合服用生脈飲保養。

相關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