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的傳統功效
1. 補氣
人參,自古以來便是聞名遐邇的補氣聖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此段精闢地概括了人參補氣的功效,並進一步闡述其作用範疇遠超單純的「補氣」。
「補五臟」說明人參的補益作用遍及人體五臟,並非只作用於單一臟腑。五臟協調,才能氣血充盈,身體健康。而「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則指出人參對於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能改善精神不振、心神不安、驚恐失眠等症狀。這些症狀的產生,往往與氣虛相關,人參的補氣作用從根本上改善了這些症狀。
「除邪氣」則暗示人參具備一定的扶正祛邪能力。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參能增強人體的正氣,從而抵禦外邪侵襲,提高身體抵抗力。「明目,開心益智」更說明人參對頭腦的益處,說明人參補氣,不僅僅是身體的滋補,更能提升認知能力,改善精神狀態。
《神農本草經》中還提到「久服,輕身延年」,這點雖帶有誇張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人對人參長期服用可增強體質、延年益壽的認識。總而言之,人參的補氣功效並非單純的能量補充,而是涵蓋了對心神、五臟、乃至整體機體的全面調理與提升,使其成為歷代醫家推崇的珍貴藥材。 其補益之力,源於其對人體氣機的全面調和與扶持。
2. 補血
人參,自古以來便被譽為「百草之王」,其補益功效廣為流傳,其中「補血」雖非其主要功效,卻也值得探討。單就其補血作用而言,並非直接作用於血液本身,而是透過整體提升臟腑功能來間接達到補血效果。
《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文中雖未直接提及「補血」,但其「補五臟」的功效,卻與補血息息相關。中醫理論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脈,肝藏血,腎藏精生血。人參補五臟,即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血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能提升心、肝、腎的功能,使血的運行、貯藏和生成更加順暢。
因此,人參的補血作用,並非像阿膠等藥物那般直接,而是通過整體調理,提升臟腑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態。 可以理解為,人參補足了氣,而氣能生血,氣足則血旺。 其「安精神,定魂魄」等功效也間接說明,在精神狀態良好、氣血充盈的情況下,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也就能得到改善。 從這個角度來看,《神農本草經》中所述人參的諸多功效,最終都能匯聚到整體的體質提升,而這正是間接達到補血效果的關鍵。 故而,人參的補血作用,實為其整體補益功效的體現,而非單一功能的直接作用。
3. 益肺健脾
人參,自古以來便是滋補強身的上品,其益肺健脾之效,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單就其益肺健脾而言,《神農本草經》中所載「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等描述,已暗含其對肺脾兩臟的滋養作用。
「味甘」者,甘味入脾,脾主運化,人參的甘味能滋養脾氣,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脾胃強健,則水穀精微得以更好地吸收和運輸,為全身提供充足的營養,這也是人參益肺的基礎。 脾氣健運,則肺氣得以順暢,因為脾主運化水液,而肺主肅降,脾的運化功能正常,才能避免水濕停滯,阻礙肺氣的宣發肅降功能。若脾虛濕困,則易導致肺氣不宣,出現咳嗽、痰多等症狀。人參補益脾氣,則能從根本上改善肺部功能。
此外,「微寒」之性,雖非主要作用,卻也值得留意。《神農本草經》中並未明確提及「益肺健脾」四字,但「補五臟」涵蓋了肺脾,而「安精神,定魂魄」也間接反映了其作用於肺脾兩臟的效果,因為肺主氣,脾主血,肺脾功能正常,則精神氣血充沛,自然安神定魄。
總而言之,《神農本草經》對人參功效的描述,雖未直接點明「益肺健脾」,但從其味性、主治等方面推論,人參確有益肺健脾之效,其補益脾氣,間接促進肺氣宣發肅降之機制,值得現代人參考。 這也體現了古代醫家觀察細緻,以整體觀念闡述藥物功效的智慧。
4. 健脾胃
人參,自古以來便被視為珍貴的補益藥材,《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味甘微寒」,並賦予其多種功效,其中也包含了健脾胃的潛在作用。雖然《神農本草經》中並未直接點明「健脾胃」此功效,但從其記載的「補五臟」以及其他作用,我們可以推論出其健脾胃的機理。
「補五臟」指的是人參能滋補人體五臟之氣血,而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強健,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轉化水谷精微,供給全身。人參的補益作用,可以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此外,「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等功效,也間接反映了人參對脾胃的影響。中醫認為,脾胃虛弱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容易出現心神不安、驚悸等症狀。人參通過補益脾胃,從根本上改善了這些症狀,間接展現其強健脾胃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神農本草經》中所述「久服,輕身延年」,也暗示了人參長期服用對身體的整體調理作用,這其中必然包含了脾胃功能的持續改善。因此,雖然《神農本草經》未明確指出人參的健脾胃功效,但從其記載的多項功效以及中醫理論推斷,人參確實具有扶助脾胃之氣,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人參的健脾胃作用,是其整體補益功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現了中藥整體觀的哲學思想。
5. 生津止渴
人參,自古以來即被視為珍貴藥材,其生津止渴的功效,雖非《神農本草經》中明確提及的主治,卻可從其記載的整體功效中推演而出。
《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其「味甘」屬性,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滋陰生津的特性。「微寒」則可清解虛熱,不至滋膩礙胃。人參補益五臟,五臟調和,則氣血運行通暢,津液自然得以生成並輸布全身,從而達到止渴的效果。
此外,文中提及「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陰虛津傷,如心神不安、煩躁失眠等,都可能導致口乾舌燥。人參能安神益智,從根本上改善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津液虧損,因此間接地發揮生津止渴的作用。
雖《神農本草經》未直接點明人參生津止渴,但從其記載的藥性及功效推斷,人參的補益作用能從根本上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臟腑功能正常運作,從而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尤其對於因氣陰兩虛、心脾不足而導致的口乾舌燥,人參更能發揮其獨特療效。 此功效並非單純的「清熱瀉火」,而是通過整體調理,提升人體自身生津能力,故其生津止渴作用屬於溫和且持久性的。
6. 安神
人參,自古以來便是名貴藥材,其安神功效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這段描述精闢地概括了人參的藥性及多方面的功效,其中「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三者,則直接點明瞭其安神作用。
《神農本草經》所言「安精神」,並非單純指睡眠,而是指整體精神狀態的平穩。古人認為「精神」與「魂魄」密切相關,魂魄安定,則精神自然平和。人參的安神作用,正是透過滋補五臟,達到整體陰陽平衡,從而使魂魄安定的。 「定魂魄」指的是人參能使因精神虧虛、心神不安所導致的魂魄不寧得到緩解,例如失眠多夢、驚悸恍惚等症狀。而「止驚悸」,則更直接地指出了人參能有效改善因心神不寧而引起的突然驚恐、心慌等症狀。
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看,人參中的皁苷等成分可能具有調節神經系統、改善睡眠質量、緩解焦慮的作用,這與《神農本草經》中所記載的功效相呼應。總而言之,人參的安神功效並非單純的鎮靜催眠,而是通過整體的調補,使心神得到安寧,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狀態。 其「安精神」的功效,體現了古人對人參藥效的深刻理解,也為後世醫家研究人參的應用提供了重要參考。
人參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人參的免疫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均基於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
- 促進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 人參皂甙和人參多糖都能夠促進小鼠的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具體表現為灌胃給藥人參皂甙 20~400mg/kg,或連續三天口服人參多糖 50~400mg/kg,均可觀察到此效應。這表明人參可能通過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清除體內異物和病原體。
- 增強體液免疫: 人參可以增強體液免疫反應。具體而言,人參皂甙在20~400mg/kg 範圍內可增加小鼠血清特異性抗體的濃度。此外,人參還能提高豚鼠的補體生成,以及增強羊紅細胞免疫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濃度。這提示人參可能通過增強B細胞的功能,促進抗體產生。
- 促進淋巴細胞轉化: 人參可以促進T、B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體外實驗表明,在 0.01~10pg/ml 濃度下,人參可以促進淋巴細胞致分裂原 PHA、ConA 和 LPS 刺激的淋轉反應。其機制可能與升高細胞內 cAMP 水平,進而促進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有關。人參皂甙 Rd 和 Re 可能是人參總皂甙促進淋轉反應的有效成分。
- 調節細胞因子分泌及NK細胞活性: 人參對細胞免疫也有調節作用。研究顯示,人參可以促進 IL-2 的誘生,並提高脾臟 NK 細胞的活性,這可能與海馬介導有關。此外,人參三醇(PTS) 在離體實驗中,能夠促進植物血細胞凝集素 (PHA) 激活的人淋巴細胞分泌白介素-6 (IL-6)。藥理機制上,PTS 主要通過促進 IL-6 mRNA 的轉譯,而非影響基因轉錄環節來增加 IL-6 的表達。
2. 抗腫瘤
人參的抗腫瘤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並涉及多種活性成分的藥理作用:
人參皂甙:
- 對特定腫瘤的抑制作用: 在動物實驗中,人參皂甙以100mg/kg和120mg/kg劑量腹腔注射,連續10天,對小鼠肉瘤180 (S180) 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別達到48%和60%。但對艾氏腹水癌 (EAS) 的療效相對較差。對小鼠子宮頸癌 (U-14)、大鼠瓦克氏瘤 (W-256) 以及小鼠白血病 (L-615) 則無明顯效果。
- 體外抗癌活性: 離體實驗顯示,人參皂甙Rh1、R2、Rc、Rd、Rh、Rh2、Re和Rg對多種癌細胞的增殖有影響。其中,人參皂甙Rh1在濃度為5~15pmol/L時,對黑色素細胞瘤 (B16) 的抑制作用呈現明顯的量效關係;Rh1僅在高濃度 (50~100pmol/L) 下才顯示出對B16的抑制作用。結構相似的Rh1和Rh的抗癌活性差異顯著。
- 抗腫瘤機制: 人參皂甙的抗腫瘤機制複雜。在離體條件下,100pg/ml的人參皂甙能使肝癌細胞形態在經過170天培養後逐漸趨於正常肝細胞。Rh2可以抑制離體培養的肝癌細胞內的丙酮酸激酶和醛縮酶活性,從而抑制無氧酵解過程。整體實驗表明,人參莖葉皂甙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RNA和DNA合成。
- 免疫增強作用: 人參皂甙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給予小鼠25~100mg/kg的人參總皂甙腹腔注射,可以增強正常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並刺激抗體生成。對於荷瘤小鼠,人參皂甙也能刺激其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研究顯示,人參花皂甙在離體條件下,濃度為1.25~50pg/ml時,可誘生小鼠脾細胞的天然殺傷細胞 (NKC)、干擾素 (IFN) 和白介素-2。整體實驗也證明,連續8天給予小鼠人參花皂甙2.5mg/kg,可以增強荷瘤小鼠的NK細胞活性,並誘生IFN和IL-2。
人參多糖:
- 抗腫瘤活性: 人參多糖屬於雜多糖,對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具有刺激作用。動物實驗顯示,人參多糖以50~460mg/kg的劑量給藥,對S180、U-14和EAS均有明顯的抑制效果。即使口服給藥,劑量增至1g/kg和2g/kg時,依然具有抗腫瘤活性。
- 免疫機制: 人參多糖主要通過調整機體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發揮抗腫瘤作用。它可以在體內誘生腫瘤壞死因子。人參根和莖葉多糖具有抗補體活性。
- 體外細胞毒作用: 在體外,人參多糖致敏血清(稀釋度1:10)對小鼠纖維母細胞 (L929)、人喉癌母細胞 (Hep/z) 和肺癌細胞 (LC) 均表現出細胞毒樣作用。將人參多糖致敏血清粗提物給荷瘤小鼠皮下或靜脈注射,同樣也能使腫瘤發生壞死性改變。
人參烯醇類、人參炔三醇及人參揮發油:
- 人參烯醇類: 從人參愈傷組織中分離出的人參烯醇類化合物 (panaxacol, dihydropanaxacol) 中,Panaxacol對吉田氏肉瘤培養細胞的50%生長抑制濃度為0.5pg/ml。
- 人參炔三醇: Panaxytriol是從紅參中提取的抗腫瘤成分,在離體條件下對多種肌瘤細胞均有抑制作用。低濃度時,panaxytriol對癌細胞呈現細胞靜止素樣作用,高劑量時則有細胞毒樣作用。
- 人參揮發油: 人參揮發油 (GVO) 在離體條件下,濃度為5.5pg/ml和11pg/ml時,對體外培養的SGC-823胃癌和艾氏腹水癌細胞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並導致癌細胞死亡數增加。整體實驗表明,腹腔注射GVO 2mg/kg和5mg/kg或口服0.5g/kg和1g/kg時,對S180和艾氏腹水癌小鼠均有延長生存時間和減少腹水的作用。推測GVO的抗腫瘤機制可能與其中的倍半萜類抑制了癌細胞的核酸和糖代謝有關。
3. 促進血液循環
- 抑制纖維蛋白形成: 體外實驗顯示,不同濃度(0.5mmol/L 和 1.0mmol/L)的人參皂苷能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這表明人參具有潛在的抗凝血作用。
- 降低血液粘度: 整體實驗表明,腹腔注射人參二醇皂苷 (PDS) 可降低大鼠的全血粘度。隨著劑量增加至 200mg/kg,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沉速度均顯著降低,紅細胞變形性也出現短暫下降。
- 抑制血小板聚集: 靜脈注射人參二醇皂苷 (PDS) 可以抑制家兔的血小板聚集作用。離體實驗中,人參總皂苷對 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的50%抑制率(IC50)濃度各不相同,分別為1.20mg/ml,1.32mg/ml 和 0.44mg/ml。
- 影響血小板內 cAMP 含量: 人參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機制可能與人參皂苷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和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有關,這導致血小板內 cAMP 含量升高。同時,血小板內環氧酶和血栓素A合成酶也可能受到抑制。
- 鈣離子拮抗作用: 人參皂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也與鈣離子 (Ca+) 拮抗作用有關。
-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人參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這也是其抗血栓形成的機制之一。
- 增加前列環素 (PGI2) 代謝產物: 連續口服人參皂苷 G-Rc 给血栓形成及動脈硬化患者,可以顯著增加患者尿中 PGI2 代謝產物(PGI2-M)及 PGI2-M 與 TXA2-M 的比值。
- 增加血管壁環氧合酶 (COX) 基因表達: 人參可以增加血管壁環氧合酶 (COX) 基因表達,導致 COX mRNA 水平升高, COX -2Pro 蛋白量增加,進而促使 PGI2 合成增加。
4. 抗衰老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中藥人參的抗衰老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參中的活性成分——人參皂苷,在離體實驗中被證實能夠促進高代齡人胚肺或纖維細胞(ZBS)的增殖,這意味著人參皂苷可能具有促進細胞再生的能力,從而對抗因細胞老化而導致的組織功能衰退。
同時,研究也發現,人參皂苷可以降低單胺氧化酶的活性。單胺氧化酶活性的增高被視為一種促進衰老的因素,因此降低其活性,可能有助於延緩衰老進程。
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人參皂苷能夠使已經停止分裂的衰老細胞群重新恢復分裂能力,並且能夠縮短細胞的分裂週期。這意味著人參皂苷不僅可以促進細胞增殖,還能夠優化細胞的增殖效率。
此外,人參皂苷R1、Rg1、Rh和R等特定成分,能夠降低未衰老ZBS細胞在絲裂霉素(MMC)誘導下產生的非程序DNA合成(UDS)。這個現象表明人參皂苷可能具有保護細胞DNA免受損害的作用,維持細胞的健康狀態。
最後,研究發現,在濃度為31.25~500ug/ml範圍內,人參皂苷對於由4NQO (4-Nitro-quinoline-N-oxide)引起的DNA損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這再次印證了人參皂苷在DNA保護方面的潛力,有助於維持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從而對抗衰老。
5. 抗休克
人參對各類休克的防治作用: 人參具有預防和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休克的能力。
人參皂甙的保護作用: 人參中的活性成分人參皂甙,能夠顯著延長過敏性休克和燙傷性休克動物的生存時間。這暗示人參皂甙可能通過穩定免疫系統或減輕炎症反應等機制,來對抗這兩種休克。
對失血性循環衰竭的改善: 人參能夠明顯增加失血性循環衰竭動物的心臟收縮力和頻率。這表明人參能增強心肌功能,提升心臟泵血能力,從而改善因失血導致的循環衰竭。
提升心源性休克存活率: 對於心源性休克的家兔,人參可以提高其存活率。這提示人參可能具有改善心肌缺血、保護心肌細胞的功能,從而提升心源性休克的治療效果。
益氣回陽注射液的升壓作用: 由人參、制附子、枳實等成分組成的益氣回陽注射液,能夠提高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性休克(SMAO)大鼠的平均動脈壓(MAP)及脈壓差。這說明該藥物,尤其是其中人參的成分,可能通過收縮血管、增強心肌功能等多種途徑,來提升血壓,從而達到抗休克的效果。
6. 抗應激作用
人參的抗應激作用,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延長游泳時間,提高耐力: 腹腔注射人參水煎液(5g/kg)或人參莖葉皂甙(100~200mg/kg)能夠顯著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表明其具有提升機體抗疲勞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升高血脂和促進蛋白質合成相關,這意味著人參可能通過提供能量來源和促進肌肉修復來增強機體的應激耐受能力。
- 提高機體對極端環境的耐受性: 人參可以提高小鼠對缺氧、高溫(45℃~47℃)和低溫(2℃~3℃)環境的耐受能力,反映其對機體穩態的調節作用。
- 對抗應激反應引起的生理指標變化: 腹腔注射人參根總皂甙(GRS,200mg/kg)可以對抗由熱應激(45℃,15分鐘)和噪聲應激(50Hz,85~87dB)引起的小鼠直腸溫度和血清皮質酮水平升高。同時,GRS還可以緩解應激狀態下腦內5-HT(血清素)、NE(去甲腎上腺素)和Ach(乙醯膽鹼)含量的降低,顯示其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
- 抑制光應激反應: 腹腔注射GRS(50mg/kg和100mg/kg)可以抑制光應激(1300~1500 Lux,20cm,15分鐘)引起的小鼠直腸溫度升高和自發活動減少,表明人參能夠減輕光照刺激對機體的負面影響。
- 對抗感染中毒反應: 人參二醇組皂甙對急性感染中毒反應具有保護作用。在大鼠腹腔注射大腸桿菌內毒素前,靜脈注射人參二醇組皂甙(30mg/kg)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從100%降至64.7%),這提示人參可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來減輕感染引發的應激反應。
7. 改善記憶力
人參改善記憶力的現代藥理分析:
人參改善記憶力的作用與其多種藥理機制有關。在動物實驗中,人參水提取物能對抗樟柳鹼、戊巴比妥鈉、環己酰亞胺和亞硝酸等引起的記憶獲得和鞏固障礙。人參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參皂苷,其中人參皂苷 Ru 和 Rg 對學習和記憶功能有良好影響。
具體而言,人參改善記憶力的現代藥理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 促進腦組織蛋白質合成: 人參皂苷 Rb1 和 Ri 能明顯增加小鼠腦內蛋白質合成速率。這對於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維持至關重要,因為蛋白質是構成神經細胞和神經傳遞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 改善神經遞質傳遞功能: 人參能降低腦內乙酰膽鹼酯酶(AchE)的活性,從而升高乙酰膽鹼(Ach)的相對含量,發揮改善記憶障礙的作用。人參皂苷 R1 和 Rg 可增加腦內 M 膽鹼受體的數量。人參莖葉皂苷還可增加腦組織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並能非特異性結合 α1 和 α2 腎上腺素受體,增進學習記憶。乙酰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是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們在學習、記憶和認知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
- 促進海馬區神經元功能: 人參皂苷 Ru 和 Ra 能興奮大鼠海馬突觸體膜 Na+,K+-ATP 酶活性。Rg 在一定濃度下能興奮 Ca2+,Mg2+-ATP 酶活性,但在較高濃度下則表現出抑制作用。Rb1 對鈣調素活性也呈現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這些酶類在神經元的離子平衡、能量代謝和信號傳導中發揮重要作用,進而影響學習和記憶。Rg 还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海马细胞单胺氧化酶(MAO) B的活性,并增强大鼠海马细胞 c-fos 基因表达。同时R可明显增加青年及老年鼠海马细胞内cAMP/cGMP水平,使 cAMP/cGMP的比值升高。Rg 还可以可逆性抑制海马组织cAMP-PDE活性,并呈非竞争性抑制。此外,Rg 和 Ro 能提高神經生長因子(NGF)的效價,降低神經細胞死亡率,延長培養神經細胞存活時間。Roi 还具有抗谷氨酸(Glu)神经毒性作用,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并减少 LDH 释放率,表现出较强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同时降低海马细胞内由 Glu 介导的 [Ca²+]升高。
- 增進腦神經發育: 长期服用人参皂苷 Rb1 和 Rg 能增加动物脑重及大脑皮层厚度,显著减少被动回避行为错误率,并显著增加海马 CA3 区锥体细胞上层的突触数目。这些结果表明,人参皂苷通过促进大脑的结构发育,从而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
总而言之,人参通过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合成、改善神经递质传递、促进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以及增进脑神经发育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改善记忆力的功效。
8. 降壓
離體實驗層面:
- 人參中的不同人參皂甙對血管具有不同的影響。具體而言,人參皂甙 R 和 R 能夠擴張離體兔耳血管,而 R 則無此作用。
- 針對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人參皂甙 Ro 和 R 具有擴張作用,但 Rgl 無法對抗此收縮。
- 對於氯化鈣引起的血管收縮,人參皂甙 Rb1、R 和 Rg 均能使其擴張。這表明 R 和 R 的血管擴張作用是非選擇性的,而 Rg 則可能選擇性地對抗鈣離子 (Ca++) 引起的血管收縮,作用機制類似於鈣離子拮抗劑。
- 人參根的水提物可能透過誘導培養大鼠血管平滑肌細胞 (VSMC) 中一氧化氮 (NO) 的形成,進而調節 VSMC 的細胞功能。這種作用可能通過 NO 介導的信號傳導通路實現。
整體藥理學層面:
- 長期(77天)給予正常大鼠、自發性高血壓大鼠 (SHRSP)、脫氧皮質酮性高血壓大鼠 (DOCA) 以及腎性高血壓大鼠高麗紅參粉 (劑量範圍為 250mg/kg 至 700mg/kg),均觀察到明顯的降血壓效果。
9. 改善消化系統
人參在改善消化系統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作用。其有效成分能刺激胃液和多種消化酶的分泌,例如胃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從而顯著提升食物的分解效率。這不僅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的水解,亦優化了營養物質在腸道中的吸收過程,有助於身體更全面地獲取能量與養分。
另一方面,人參亦具備對胃酸分泌的雙向調節能力。對於胃酸過多引起的胃部不適,它能適度抑制過量的胃酸分泌,減少其對胃黏膜的刺激與侵蝕,有效緩解胃痛、胃脹、噯氣等症狀,保護胃黏膜健康。
此外,人參對腸道蠕動的調節作用也不容忽視。它能促進腸道平滑肌的規律收縮與舒張,加速腸內容物的傳輸,對於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這種對腸道動力的增強,有助於維持腸道功能的正常運轉與排泄規律。在中醫理論中,人參素有「補五臟,安精神」之說,《本草綱目》中亦有此記載,其對整體氣機的調和,特別是脾胃之氣的補益,對於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維護消化道健康,達到全身機能的平衡具有深遠意義。
10. 補充能量
人參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藥食兩用的珍貴補益聖品,其於補充能量之藥理功效,核心在於其全面性的扶正固本作用。根據《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主治元氣虧虛、四肢乏力、氣短懶言、食慾不振及失眠健忘等症。這些病症,實則皆指向身體能量代謝失衡或不足所致。人參透過補氣益血、生津止渴,能有效改善因氣血兩虛或體液不足引起的疲勞狀態,進而恢復體力,提振精神。
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人參所含的人參皂苷、人參多糖等活性成分,是其補充能量作用的關鍵。這些成分能顯著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提升細胞的能量利用效率,使身體各器官系統運作更為順暢,尤其對於線粒體的功能有積極影響,有助於ATP(三磷酸腺苷,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的生成與利用。同時,人參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平衡興奮與抑制的過程,緩解精神壓力、改善睡眠質量,間接減少因壓力或失眠造成的能量過度消耗,並促進大腦清醒與專注力。其增強免疫力的特性,亦有助於身體抵抗外邪,減少因疾病消耗的能量,使身體將更多資源用於維持日常生理功能與修復。因此,人參補充能量並非單純刺激中樞神經,而是透過對多系統的協調作用,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使身體恢復其固有的活力與平衡。
11. 抗發炎
人參在藥理學上展現出顯著的抗發炎功效,這主要歸因於其蘊含的多種活性成分,包括人參皂苷、人參多糖與人參炔三醇。這些成分各司其職,共同作用以抑制體內的發炎反應。
其中,人參皂苷能有效抑制發炎因子的生成,並且促進已產生的促發炎介質分解,從源頭及環節上雙重干預炎症發展。人參多糖則透過直接抑制發炎因子的活性,同時促進相關發炎介質的消解,進一步減輕組織的炎性負荷。此外,人參炔三醇也展現出相似的抗炎潛力,能有效阻斷發炎因子的生成路徑,並加速炎性介質的分解代謝。
多項科學研究已為人參的抗炎功效提供了堅實的實證支持。例如,在動物模型中,人參被證實能有效抑制小鼠關節炎的病程發展,顯示其對於特定炎症性疾病的潛在治療價值。在人體臨床觀察方面,有研究指出人參有助於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普遍感到困擾的疼痛與僵硬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這些綜合性的藥理機制與實證數據,賦予人參作為一種天然抗炎物質的潛力,可在治療與預防多種炎症性疾病中扮演輔助角色。
12. 抗潰瘍作用
人參的抗潰瘍作用,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參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這意味著它可以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侵蝕,從而減輕潰瘍的形成和惡化。
人參能夠改善微循環。通過改善胃部的血液循環,人參可以促進胃黏膜的修復和再生,加速潰瘍的癒合。
人參具有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這有助於受損的胃黏膜恢復其完整性,防止潰瘍進一步發展。
實驗研究表明,口服人參根多糖(劑量為5mg/kg)或人參莖葉多糖(劑量為25~200mg/kg)對於多種實驗性大鼠胃潰瘍具有抑制作用。這表明人參中的多糖成分可能在抗潰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皮下注射的人參莖葉多糖,也顯示出對於胃潰瘍的抑制,表示多糖的吸收途徑不影響其抗潰瘍的效果。
13. 降血脂
人參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降血脂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調節血脂水平: 人參能夠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含量,同時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含量。 動物實驗顯示,給予高膽固醇飼養的大鼠紅參提取物或人參皂甙,能顯著減少血清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並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降低動脈硬化指數。 此外,對於餵養膽固醇和玉米油的家兔,人參也能降低其血脂、磷脂和膽固醇水平。
-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人參皂甙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人參通過減少肝中脂肪浸潤並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程度來保護血管。
- 促進脂肪代謝: 人參的降血脂作用與其促進脂質代謝的能力有關。這包括影響膽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合成、分解、轉化和排泄等過程。
- 活性成分的貢獻: 人參多糖以及人參皂甙Rb、Re、Rg、Rb等多種成分均具有降血脂作用,其中以Rbz的作用最為突出。Rbz不僅能改善高脂動物的血脂指標(如降低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LDL,升高HDL,改善動脈硬化指數),還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三酸甘油酯(TGs)、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游離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總膽固醇和酮體水平。
-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與抑制血栓: 人參可以增強血管內皮功能,並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減少血栓生成的機率。
14. 保肝利膽
人參在保肝利膽的藥理功效上展現多重面向。其核心作用首先體現於全面調和肝臟功能,透過「生肝氣、扶肝陽、補肝陰」的多維度滋養,人參能扶正祛邪,使肝機能趨於平衡。這不僅改善肝細胞活性與代謝,也強化肝臟抵抗外界侵擾的能力。
其次,人參深具「益氣健脾」之功。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其健運與否直接影響肝臟功能的發揮。當脾胃功能強健,氣機升降得宜,便能有效避免肝木過盛橫逆犯胃土,從而使肝膽系統獲得安寧穩固的環境。脾胃功能改善亦確保肝臟獲得充足的物質基礎。
再者,人參兼具「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效用。對於肝膽鬱熱、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人參能清解邪火,寧心除煩,使肝膽之熱邪得以清除。肝膽火熱得清,氣機運行便能宣暢無阻,減少因熱邪鬱滯引起的肝膽功能障礙,有利於膽汁正常分泌與排泄。
此外,人參亦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肝鬱氣滯、瘀血阻滯是導致許多肝膽疾病的關鍵病機。人參透過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疏通肝經氣血,緩解肝鬱氣滯所帶來的不適。當氣滯血瘀解除,膽汁的生成與排泄便能更加順暢,有效預防和改善因膽汁淤積引起的膽道問題,從而全面提升保肝利膽的藥理效應。
15. 防癌抗腫瘤
人參在防癌抗腫瘤領域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效能,其核心作用機制歸因於多種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包括人參皁苷、人參多糖及揮發油。
人參皁苷作為主要活性物質,具有卓越的抗氧化與抗炎特性。它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害,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異常增殖。更重要的是,皁苷能誘導癌細胞程序性死亡(凋亡),加速變異細胞的清除,從根本上遏制腫瘤的生長與發展。
人參多糖則被認為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關鍵成分。它能活化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提升其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構建一道對抗癌細胞的堅實防線。透過強化宿主的免疫監測與清除功能,多糖有助於提高身體抵禦腫瘤的能力。
此外,人參所含的揮發油成分亦具備獨特功效。它不僅顯示出抗菌抗病毒活性,更重要的是,被研究證實能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侵襲與轉移過程,阻止癌細胞從原發病灶擴散至其他器官,對於控制腫瘤惡化與預防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而言,人參透過多靶點、多途徑的作用模式,從抑制癌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到增強宿主免疫應答,再到抑制腫瘤轉移,展現了全面的防癌抗腫瘤潛力。這些藥理作用已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觀察到明確效果。
16. 抗氧化
中藥人參的抗氧化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抑制脂質過氧化:
- 人參甲醇提取物以1.6g/kg劑量灌胃給藥,可顯著降低乙醇誘導的小鼠肝臟脂質過氧化物含量,表明其對抗酒精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部分源於抑制脂質過氧化。
- 人參莖葉皂甙在離體實驗中,濃度為0.03%和0.04%時,能顯著降低中、老年大鼠心、肝、腦線粒體、微粒體以及紅細胞膜中丙二醛(MDA)的含量。MDA是脂質過氧化的產物,其降低反映了人參皂苷對脂質過氧化的抑制作用。
- 人參二醇皂甙(PDS,200mg/kg,口服)能抑制因雙側頸總動脈結扎引起的土撥鼠腦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腦損傷,降低腦組織中MDA含量,表明其對腦組織的保護作用與抑制脂質過氧化有關。
- 人參甲醇提取物中的麥芽醇、水楊酸、草香酸,劑量為0.033~33mg/kg口服,具有明顯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尤其是麥芽醇,不僅能捕捉自由基,還能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巰基的外露,從而穩定膜蛋白的結構,進一步減少脂質過氧化。
- 人參聚乙炔類化合物在四氯化碳中毒小鼠(4mg/kg)和大鼠(20mg/kg)模型中,均能降低血清和肝組織中的MDA含量。離體實驗也證明,其濃度為10~100umol/L時,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反應。
2. 增強抗氧化酶活性:
- 給予大鼠人參根或人參莖葉皂甙,均能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的活性。SOD和CAT是重要的內源性抗氧化酶,它們的活性升高有助於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
3. 清除特定自由基:
- 人參煎劑可以減少抗壞血酸體系產生的·OH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傷,表現為乳酸脫氫酶(LDH)漏出明顯減少,且人參濃度與LDH漏出量之間存在量效關係。同時,人參可使損傷24小時後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上升,表明其對·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並能促進酶的活性,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
4. 複合製劑的抗氧化作用:
- 在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性休克(SMAO休克)實驗中,人參復方制劑(益氣回陽注射液,由人參、制附子、枳實等組成)能顯著提高全血、心、肝、腎組織中GSH-Px活性,表明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休克引起的氧化應激損傷。
17. 抗凝血
人參,作為一種備受推崇的傳統藥材,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民間廣為人知。現代藥理學研究進一步證實,人參確實具有顯著的抗凝血作用,這項藥理特性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關鍵活性成分——人參皂苷。
人參皂苷在體內發揮其抗凝血作用的機制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血小板是血液中參與凝血的重要細胞成分,當血管受損時,血小板會迅速聚集並形成血栓以止血。然而,過度的血小板聚集則可能導致血管阻塞。人參皂苷能透過干擾血小板的活化路徑,降低其黏附和聚集的能力,從而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其次,人參皂苷還能降低血液的整體黏稠度。高黏稠度的血液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並使血流不暢。人參的成分有助於改善紅血球的變形能力,使其在狹窄的血管中更容易通過,進而降低血液流動的阻力。
再者,人參對於改善血管微循環具有積極作用。微循環是指血液在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之間的流動。透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人參能促使血液在這些細微血管中更順暢地流動,確保各組織與器官獲得充分的血液和氧氣供應,進一步強化其活血通絡的功效。這些綜合作用使人參展現出其在調節血液循環方面的重要藥理潛力。
18. 提升免疫力
人參作為傳統本草,在提升人體免疫功能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學潛力。其核心作用機制歸因於內含的多種活性成分,特別是各類人參皂苷(ginsenosides)和多糖。這些化合物在分子層面發揮作用,能有效增強機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具體而言,人參能夠直接促進白細胞的生成。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基石,負責識別並清除體內的病原體及異常細胞。同時,它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巨噬細胞作為免疫防線的第一線,其高效的吞噬功能對於清除細菌、病毒、受損細胞碎屑至關重要,從而強化了機體的清除異物能力。
此外,人參對免疫力的影響不僅限於細胞層面,它還能透過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與穩定,這對於免疫細胞的正常活動和功能發揮至關重要。同時,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確保免疫細胞和相關免疫活性物質能更有效地輸送到身體各個需要防禦的部位,進一步提升整體抗病能力,從而築起更堅固的生理屏障。
19. 提高耐缺氧能力
人參提高耐缺氧能力,主要體現在其活性成分,尤其是人參皂苷對細胞氧化還原反應、心肺功能和紅細胞代謝的影響。
具體來說,人參皂苷能促進細胞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增強機體對缺氧環境的耐受性。藥理實驗表明,腹腔注射人參提取液或不同劑量的人參皂苷,能顯著提高小鼠在常壓缺氧和亞硝酸鈉中毒引起的缺氧環境下的存活時間,且呈現明顯的量效關係。
人參皂苷對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研究顯示,人參注射液能改善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在心肌缺血後再灌流的過程中,靜脈注射人參皂苷能減輕心肌損傷。離體實驗進一步證實,人參總皂苷及其組分Rg1+Rb1對大鼠乳鼠心肌缺氧和再供氧、心肌缺血再灌流引起的損傷具有保護作用。除了人參皂苷,人參莖葉黃酮也具有抗心肌缺氧的作用。
此外,人參能提高紅細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 (2,3-DPG) 的含量。2,3-DPG增高會降低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使血流經組織時釋放更多的氧氣,從而提高機體的耐缺氧能力。實驗證明,連續餵食人參煎劑能顯著升高大鼠紅細胞中的2,3-DPG水平。
更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人參皂苷能通過調節心肌細胞內環磷酸腺苷 (cAMP) 和環磷酸鳥苷 (cGMP) 的水平來發揮抗心肌缺氧的作用。在缺氧狀態下,心肌細胞內的cAMP、cGMP以及cAMP/cGMP比值會明顯升高,這會導致心肌糖原分解和乳酸增加,促進溶酶體酶釋放,進而破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加重心肌細胞損傷。而腹腔注射人參皂苷能降低缺氧狀態下心肌中 cAMP 和 cGMP 水平,以及 cAMP/cGMP 比值,從而減輕心肌細胞損傷,提高耐缺氧能力。
20. 強心作用
人參的強心作用,在現代藥理學上體現為以下幾點:
人參中的皂苷、多糖、揮發油等成分,可直接作用於心肌細胞,從而增強心肌的收縮功能和代謝功能。
人參治療劑量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和冠狀動脈血流量,整體上呈現出增強心臟功能的效果。
人參皂苷在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同時,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動靜脈氧分壓,而對於血壓的影響尚不明確。
其強心作用的具體機制與促進兒茶酚胺的釋放以及抑制心肌細胞膜上的鈉鉀ATP酶活性有關。抑制鈉鉀ATP酶活性,會導致細胞內鈉離子濃度增加,進而促進鈉鈣離子交換,最終使鈣離子內流增加,增強心肌收縮力。
然而,大劑量的人參反而會減弱心肌收縮力,並且減慢心率。
人參靜脈注射液對心肌收縮性能的影響呈現雙向性:早期會有短暫的抑制作用,隨後轉為持續的興奮作用。動物實驗顯示,靜脈注射人參注射液後,心肌纖維收縮成分的縮短速度(Vpm)會立即下降,同時左心室收縮壓(LVSP)降低,心率減慢,這些指標在注射後5分鐘下降最為明顯。隨後,這些指標逐漸回升,在80~120分鐘時,心肌纖維收縮成分的縮短速度(Vpm)持續升高,作用明顯。心率在40分鐘時恢復至給藥前水平。早期抑制作用可能與靜脈注射液濃度過高有關。
21. 降血糖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人參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其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參皂苷:研究表明,人參皂苷具有降血糖活性。例如,對四氧嘧啶誘導的高血糖大鼠模型,以30mg/kg和100mg/kg的人參皂苷連續給藥10天,可觀察到明顯的降血糖效果,且呈現劑量依賴性,降血糖作用可持續超過7天。此外,腹腔注射100mg/kg的人參皂苷Rb,對鏈脲霉素引起的大鼠實驗性高血糖也有降低作用,同時能使肝組織中葡萄糖-6-磷酸酶和葡萄糖激酶的活性趨向正常。這兩種酶在維持血糖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Rb可能通過調整這兩種酶活性的異常變化,使糖的利用恢復正常,進而降低血糖。
人參多糖(或糖肽類):人參中的另一類降血糖成分是人參多糖,屬於雜多糖,因提取方法不同,分子量有所差異,並通常含有一定量的多肽。腹腔注射30mg/kg的人參多糖A和B,可在給藥後5-7小時內顯著降低小鼠血糖。人參多糖B的降血糖機制可能與增加胰島素分泌及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而人參多糖A則可能通過影響糖代謝過程中的特定酶的活性來發揮作用。實驗證實,人參多糖A能抑制小鼠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同時升高肝磷酸化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及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從而加速糖的利用,減少糖原合成,最終導致血糖降低。中國學者提取到分子量為6900的人參糖肽(糖部分為雜多糖,肽含量6%),劑量在25-100mg/kg時,無論靜脈、肌肉或腹腔給藥,對正常小鼠以及四氧嘧啶或鏈脲霉素誘導的高血糖小鼠均表現出明顯的降低血糖和肝糖原作用。研究進一步表明,該糖肽的降血糖作用可能涉及與β受體結合,通過cAMP將信息傳遞至肝細胞質,使磷酸化酶活性升高,導致肝糖原降低。cAMP同時也將信息傳遞至線粒體,提高參與糖氧化過程的酶活性,如蘋果酸脫氫酶、琥珀酸脫氫酶、檸檬酸合成酶及細胞色素氧化酶等,加速糖的氧化利用,從而降低血糖。值得注意的是,該人參糖肽並不增加血乳酸含量,提示其對無氧糖酵解無明顯影響。
22. 其他功效
1. 對骨髓造血系統的影響:
- 人參具有保護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能增加正常及貧血動物的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
- 當骨髓功能受到抑制時,人參促進外周血細胞增加的作用更為顯著。
- 人參通過促進骨髓DNA、RNA、蛋白質及脂質的合成,促進骨髓細胞的有絲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 離體實驗顯示,人參液能提高人骨髓基質細胞群落的產率。人參總皂甙能促進紅系祖細胞和粒系祖細胞的增殖。
- 人參皂甙Re和人參總皂甙對小鼠骨髓多能幹細胞有明顯促進作用,促進紅系血細胞的分化,並能促進紅系、粒系、巨核系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
- 人參皂甙能促進骨髓基質細胞分化造血因子(GM-CSF)及造血相關因子IL-3和IL-6的生成。
- 整體實驗證明,人參乙醇提取物能促進貧血家兔血中鐵的攝取速率,人參皂甙對苯所致小鼠骨髓損傷有促進恢復作用。
2. 延緩衰老、抗氧化:
- 人參被認為是強壯、延緩衰老的藥物,對體質虛弱、虛損早衰的症狀效果顯著。
- 人參益壽延年的功效與其延緩衰老、抗氧化的特性密切相關。
3. 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 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 人參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刺激作用,有效成分為人參皂甙,其中Rd促進皮質酮分泌的作用最強。人參根總皂甙能增加皮質激素的分泌。研究表明,人參皂甙刺激腎上腺皮質增加分泌皮質激素不是通過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或興奮H受體所致。人參皂甙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的始初部位可能是垂體前葉,人參皂甙能使血漿皮質酮和ACTH水平升高相平行。人參皂甙在使血漿皮質酮升高時,腎上腺內cAMP含量也相應升高。人參皂甙的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垂體前葉,即首先釋放垂體前葉ACTH才能實現。離體實驗證明,人參皂甙R,的濃度與釋放大鼠垂體前葉ACTH呈量效關係,且人參皂甙R.釋放垂體前葉ACTH也必須通過第二信使cAMP才能實現。
- 其他內分泌功能: 人參水提物能增強葡萄糖灌流大鼠胰腺引起的胰島素釋放。口服人參根總皂甙可加速未成年雌性小鼠動情期的出現及增加卵巢和子宮重量,具有促性激素樣作用。人參水煎劑對老年大鼠血清甲狀腺素和皮質酮水平的降低有使之正常化作用。
4. 促進核酸和蛋白質合成:
- 人參各種提取物能明顯促進肝細胞核RNA的合成。人參皂甙是促進肝細胞核RNA合成的有效成分,其中人參皂甙R的作用最強。人參皂甙Rb促進RNA合成主要由於其激活了RNA聚合酶Ⅰ和Ⅱ的活性。
- 人參皂甙能促進小鼠血清蛋白質的合成,其中以Rd的作用最強。人參也能促進肝細胞核蛋白質的合成。
- 人參能刺激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尤其是在生發活動旺盛的組織,如睪丸及骨髓等器官。
人參的炮製
- 生曬參:潤透,切薄片,乾燥。
- 生曬山參:用時粉碎或搗碎。
- 白糖參:經水燙,浸糖後乾燥。
- 紅參:蒸熟後曬乾或烘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人參注意事項
- 忌與藜蘆、五靈脂同用:藜蘆會破壞人參補氣作用,而五靈脂會阻礙人參吸收。
- 不宜同時吃蘿蔔或喝茶:蘿蔔會分解人參中的人參皁苷,降低補力;而茶葉中的鞣酸會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影響吸收。
- 實證、熱證忌服:實證是指體內氣血過剩,徵兆為面紅、口乾、舌苔厚,此時服用人參會加重症狀。熱證是指體內有熱,徵兆為發熱、煩躁、口渴,此時服用人參會助熱傷陰。
- 忌用於陰虛火嗽吐血者:人參性溫,會助長火氣,加重吐血癥狀。
- 忌與鐵器接觸:人參中的成分會與鐵器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 若脾胃熱實、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悶、噎膈便祕、有蟲有積,皆不可用:人參具有補氣作用,這些情況下服用人參會加重症狀。
人參相關的方劑
人參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人參含有的化學成分
人參烯(Panacen), β-欖香烯(β-Elemene), 人參炔醇(Panaxynol), 人參三醇(Panaxatriol), 20-表人參二醇(20-epiprotopanaxadiol),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蔗糖(Sucrose), 葡萄糖-果糖-果糖(Glu-Fru-Fru), 三聚葡萄糖(Glucose trimer), 葡萄糖-葡萄糖-果糖(Glu-Glu-Fru), 人參酸(Panax Acid),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B2(Vitamin B2), 菸酸(Niacin), 菸酰胺(Nicotinamide), 泛酸(Pantothenic acid), 氨基酸(Amino acids), 膽堿(choline), 麥芽糖酶(Maltase), 轉化酶(Isomerase), 酯酶(Esterase), 精胺(Spermine), 膽胺(Cholamine), 人參黃甙(Panasenoside), 三葉甙(Trifolin), 山柰醇(Kaempf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人參皁甙(Ginsenoside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