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主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及水結、痰結、熱結。 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納獃、口苦、咽乾、目眩、舌苔薄白、脈弦。痰熱互結、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
現代應用於感冒、流感、腮腺炎、扁桃腺炎、瘧疾、肺結核、傷寒、胸膜炎、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心肌炎、心絞痛、胃炎、膽囊炎、肝炎、胰腺炎、腎盂炎、腎病綜合症、膀胱炎、糖尿病、闌尾炎、產後發熱感染,急性結膜炎、角膜炎、視神經炎、中耳炎等。
柴陷湯是一首出自《傷寒論》的方劑,由甘草、大棗、半夏、柴胡、瓜簍仁、黃連、黃芩、人參、生薑等中藥組成。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及水結、痰結、熱結。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柴胡15-40 黃芩10 薑半夏15 黨參15 生甘草10 生薑15 紅棗20 黃連5 全瓜蔞40
方劑組成解釋
柴陷湯由甘草、大棗、半夏、柴胡、瓜簍仁、黃連、黃芩、人參、生薑等中藥組成。甘草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作用;瓜簍仁具有消食化積、和胃降逆的作用;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作用;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
柴陷湯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及水結、痰結、熱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陷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會引起胃部不適、腹瀉等。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陷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 主治:疏表和中。主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及水結、痰結、熱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