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柴陷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柴陷湯以柴胡、黃芩為主,性寒苦,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之氣傷及正氣。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柴胡、黃芩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並能提高藥物對人體的吸收和利用率,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柴陷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柴陷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柴陷湯以柴胡、黃芩等寒涼藥物為主,易傷脾胃。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可避免寒涼藥物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 益氣養血: 大棗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具有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柴陷湯治療的是肝膽濕熱、氣血瘀滯等病症,加入大棗可起到益氣養血、促進病體康復的作用。
柴陷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柴陷湯主治胸脘滿悶、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 燥濕化痰: 半夏還具燥濕化痰之功,能有效清除濕濁痰液,改善胸悶氣滯之症。柴陷湯中常配伍其他燥濕化痰藥物,如陳皮、厚朴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作用。
柴陷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柴陷湯主要治療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通,升舉陽氣,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其他藥物如黃芩、枳實、芍藥等搭配,能相輔相成,加強療效。例如,黃芩清熱燥濕,枳實破氣消痞,芍藥養血柔肝,與柴胡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疏肝理氣,清熱化濕,消痞散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柴胡陷胸湯中加入瓜蔞仁,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消腫之效。瓜蔞仁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方中柴胡、枳實等藥物疏肝解鬱,但若患者水濕內停,則會阻礙氣機疏泄,導致胸脅滿悶、疼痛加重。瓜蔞仁利水消腫,可以清除水濕,促進氣機運行,輔助柴胡等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從而達到緩解胸痛、改善氣機的目的。
柴陷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擅長清熱瀉火,能降胃火,治胃熱煩躁、口苦口渴、舌苔黃膩等症。柴陷湯主治胸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慾不振等症,而這些症狀多因胃熱鬱火所致,黃連可清熱降火,緩解胃火引起的病症。
二、 抑菌止痛: 黃連具有抑菌止痛的功效,可抑制胃腸道細菌的生長,並緩解胃痛、腹痛等症狀。柴陷湯中含有柴胡、黃芩等清熱解表藥,黃連的加入則可增強其止痛作用,更有效地緩解胸脅脹滿、胃脘疼痛等症狀。
柴陷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可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腸胃所導致的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柴陷湯的主治病機為濕熱蘊結,黃芩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改善病患的濕熱症狀。
- 止瀉止痛: 黃芩除了清熱燥濕外,還具有止瀉止痛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頻率;其清熱作用可緩解腸道炎症,減輕腹痛。柴陷湯旨在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痛、腹瀉,而黃芩的止瀉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病患的痛苦。
柴陷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柴陷湯以柴胡、黃芩等清熱解毒為主,容易傷及正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能補益脾胃,增強患者抵抗力,避免正氣虛弱,防止病情反覆。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柴胡、黃芩等藥物性寒,長期服用可能出現脾胃虛寒、腹瀉等副作用。人參能緩解這些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提高藥效。
柴陷湯中加入生薑,乃因其具備以下功效:
- 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柴陷湯主治的脾胃氣虛、寒邪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 助藥力: 生薑可解藥性,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有助於柴陷湯更好地發揮溫脾健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因此,柴陷湯中加入生薑,既可協調藥性,又能增強藥效,對於治療脾胃虛寒、飲食積滯等症狀起到更好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陷湯之組成、治療原理與臨牀應用
方劑組成
柴陷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 柴胡:疏肝解鬱,升陽止痛。
-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
- 瓜簍仁:利水消腫,通便下乳。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人參:大補元氣,固表止汗。
- 生薑:發散風寒,暖胃止嘔。
- 甘草 (部分文獻記載):調和諸藥,益氣補中。
實際上,柴陷湯是由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而成。
-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薑、大棗,主治傷寒少陽證,症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等。
- 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簍仁,主治小結胸證,症見心下痞硬,按之則痛,或兼有痰多咳嗽、胸悶不舒等。
治療原理
柴陷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和解少陽,疏肝解鬱:柴胡為少陽經要藥,能疏解少陽經之邪,解除肝氣鬱結,改善胸脅苦滿、寒熱往來等症狀。
- 清熱瀉火,化痰散結:黃連、黃芩清熱瀉火,解除熱邪;半夏燥濕化痰,瓜簍仁利水消腫,兩者合用能化解痰熱,消散結於胸中之痞塊。
- 益氣扶正,調和脾胃:人參、大棗、甘草益氣扶正,健脾和胃,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邪氣再次入侵,同時也能顧護正氣,避免因攻邪而傷正。
- 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生薑發散風寒,溫中止嘔,能緩解因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狀。
綜上所述,柴陷湯具有和解少陽、清熱化痰、散結消痞、益氣扶正等多重功效,能針對病因,從多方面調理機體,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臨牀應用與不同觀點
根據古籍記載,柴陷湯的臨牀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治療結胸、痞氣初起:
- 李梃《醫學入門》指出,熱實結胸者,可用柴陷湯治療,症見心下滿硬、懊憹煩躁而渴。
- 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亦認為,熱實結胸者,宜用柴陷湯治療。
- 此時,柴陷湯主要發揮清熱化痰、散結消痞的功效。
治療外感後邪氣不解,兼有痰飲:
-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記載一例心氣疲勞過度,外感後邪氣不解,胸痛、項背不適的患者,用柴陷湯加竹茹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 另有一婦人外感後,熱氣不解,胸痛、短氣、咳嗽,用柴陷湯加竹茹治療,數日後症狀明顯減輕。
- 此時,柴陷湯不僅能疏解少陽經之邪,還能化解痰飲,改善胸部症狀。
治療類似肺結核的疾病:
-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記載一女子患咳嗽吐血、寒熱往來,脈急數,食不能進,診斷為類似勞瘵(肺結核),先用柴陷湯合瀉心湯治療,後改用柴胡桂枝乾薑湯,最終痊癒。
- 湯本求真認為,此類疾病可用柴陷湯(小柴胡湯與小陷胸湯合方)或其加減方治療,並多次取得臨牀療效。
- 此時,柴陷湯可能發揮疏肝解鬱、清熱化痰、益氣扶正等多重功效,改善肺部症狀,增強機體抵抗力。
不同觀點的比較
- 關於柴陷湯的應用時機:
- 李梃《醫學入門》強調,結胸、痞氣初起,有表證者,可用柴陷湯解表,待表證悉罷,方可下之。
-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則更為靈活,認為即使在類似肺結核的慢性疾病中,也可使用柴陷湯或其加減方治療。
- 關於柴陷湯的加減運用:
-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多次提到在柴陷湯的基礎上加減藥物,如加竹茹以增強化痰止咳之效,加石膏、黃解丸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 李梃《醫學入門》則未提及柴陷湯的加減運用,而是強調根據不同證候選用不同的方劑。
總結
柴陷湯作為一個由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合方而成的複方,具有和解少陽、清熱化痰、散結消痞、益氣扶正等多重功效,臨牀上可應用於治療結胸、痞氣初起、外感後邪氣不解兼有痰飲,甚至類似肺結核的疾病。
然而,臨牀應用時需仔細辨證,掌握好用藥時機,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才能取得最佳療效。此外,不同醫家對柴陷湯的應用時機和加減運用存在不同觀點,臨牀醫師應結合自身經驗,靈活運用,方能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傳統服藥法
柴胡15-40 黃芩10 薑半夏15 黨參15 生甘草10 生薑15 紅棗20 黃連5 全瓜蔞40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陷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會引起胃部不適、腹瀉等。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陷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 主治:疏表和中。主治:結胸痞氣初起有表,及水結、痰結、熱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