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湯

XIAO B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胃經 24%
脾經 16%
心經 8%
肝經 6%
膽經 6%
腎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小白湯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小白湯中往往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功效,能緩解某些藥材的毒性,保護人體免受傷害。例如,小白湯中可能含有石膏、知母等清熱解毒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減少這些藥材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小白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小白湯多用於治療寒性腹痛,加入生薑可增強其溫中散寒之效,使療效更顯著。
  2. 和胃止嘔: 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氣逆、嘔吐等症狀。小白湯中加入生薑,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和胃止嘔之效,使患者更易接受。

小白湯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小白湯主治脾胃虛寒,症狀如腹痛、腹瀉、面色蒼白等,大棗的加入可補益脾胃,溫暖脾陽,緩解上述症狀。

二、調和藥性:小白湯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性偏燥,大棗的加入可緩和藥性,防止燥性藥物傷陰,使藥物更平和有效。

小白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止嘔降逆: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小白湯主治脾胃濕熱所致的嘔吐、反胃,半夏可有效化解濕熱,降逆止嘔,緩解症狀。
  2. 和胃止痛: 半夏還能和胃止痛,對於脾胃濕熱引起的胃脘疼痛,半夏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小白湯中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陳皮、茯苓等,它們共同作用,可以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白湯中加入半夏,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止嘔降逆、和胃止痛的功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嘔吐、反胃、胃脘疼痛等症狀。

小白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善於疏解肝氣鬱結,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心煩易怒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小白湯以柴胡為君藥,正是為了疏肝解鬱,緩解患者的肝氣不舒。
  2. 升陽散寒: 柴胡除了疏肝解鬱之外,還具有升陽散寒的作用,可以溫補脾陽,助氣化水濕,對於脾陽虛弱、寒濕內盛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小白湯中加入柴胡,也起到了一定的升陽散寒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脾胃虛弱。

小白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效。小白湯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肺熱咳嗽、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黃芩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2. 止咳化痰:黃芩能清肺熱,同時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小白湯中常與其他清熱化痰藥物配伍,以增強其清熱化痰效果,幫助患者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黃芩在小白湯中的存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有效地發揮其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的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小白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生津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小白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陰兩傷導致的症狀,如口渴、食慾不振、乏力等。人參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食慾,同時滋陰生津,緩解口渴等症狀。

此外,人參還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促進身體康復。因此,在小白湯中加入人參,可起到補氣生津、扶正固本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效果。

小白湯中加入大米,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益脾胃: 大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小白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大米可起到補益脾胃,增強食慾,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小白湯多以清淡為主,加入大米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效更加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小白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因為石膏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生津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辛,入肺、胃經。其清熱瀉火之力強,能有效抑制體內熱邪,尤其適合治療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引飲、煩躁不安等症狀。

此外,石膏還能解毒生津,對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在小白湯中,石膏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

小白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小白湯主要用於治療熱證,如陰虛火旺、燥熱傷肺等。知母可清熱瀉火,降低體內熱度,同時滋陰潤燥,緩解燥熱引起的咳嗽、口渴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白虎湯中以石膏為主藥,清熱瀉火之力強勁,容易傷陰。知母性寒,可緩解石膏的燥性,避免其過度傷陰。此外,知母與石膏相配,能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白湯」,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生薑、大棗、半夏、柴胡、黃芩、人參、大米、石膏、知母。其主治功效為瘟疫發生的症狀,合併著熱證和下痢。六脈洪大,臉色看起來內裡泛紅但外表是黑的,嘴脣乾燥,舌頭中心有黑色的苔,已經昏迷無法言語。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大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中藥方劑「小白湯」主要用於治療瘟疫發生的症狀,合併著熱證和下痢。其組成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除濕、利水消腫、補氣、益血等功效,能夠有效地緩解瘟疫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傳統服藥法


小柴胡湯、白虎湯。
清解。
疫症:金某,其嫂三月患頭痛,身熱,口渴,水瀉不止,身重不能反側,日漸昏沈,耳聾眼合,夢多亂語。嘉秀醫者,歷試不效,視為必死。乞予診之,六脈洪大,觀其色內紅外黑,日唇乾燥,舌心黑苔,不知人事。予曰:此疫症也,法當清解,急以小白湯進之;服迄,夜半神氣蘇醒,唯小水不利,熱渴不退,予思仲景法謂,渴而身熱不退,小便不利者,當利其小便。乃以辰砂六一散一兩,燈心湯調服之,兩帖而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白湯有清熱解毒、和胃止嘔的功效,但是它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白湯, 出處:《孫氏醫案》卷一。 組成:小柴胡湯、白虎湯。 主治:清解。主治:疫證,挾熱下利。六脈洪大,面色內紅外黑,口唇乾燥,舌心黑苔,不知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