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upleurum chinense DC.
Radix Bupleuri
Hare's Ear Root, Chinese Thorowax Root, Red Thorowax Root
- 別名:茹草,茈胡,山菜,柴草,地熏
- 藥品來源: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甘肅, 陝西, 四川, 廣西, 吉林, 山東, 黑龍江, 安徽, 江蘇, 湖北, 陜西,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草原, 灌輸, 林緣, 灌木叢, 山坡向陽處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柴胡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柴胡,味苦微寒,性升散,其發汗解表功效源遠流長,古籍多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言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已點明柴胡具有疏理氣機、消除積滯,並治療寒熱邪氣的功效。其發汗解表,並非單純的發汗,而是透過疏通氣機,使邪氣得以宣洩排出,達到解表的目的。
《名醫別錄》進一步指出柴胡能「除傷寒心下煩熱」,說明其能治療由外邪引起的發熱症狀。《藥性論》則強調其「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肓背疼痛」,說明柴胡不僅能治療表證,也能治療某些裡熱證。值得注意的是,《藥性論》提到「單煮服」,說明柴胡單味即具療效。
多部典籍提及柴胡治療寒熱往來之症,例如《珍珠囊》稱其「去往來寒熱」,《醫學啓源》則指出其能「解散肌熱,去早晨潮熱」。《本草綱目》更廣泛地指出柴胡能「治陽氣下陷」,並能治療多種與肝膽相關的病症,這與柴胡疏肝解鬱的功效相關。 《本草綱目》及其他典籍也提到柴胡的應用需謹慎,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並非所有寒熱證皆適用。
綜上所述,柴胡的發汗解表作用,並非單純的物理性發汗,而是通過疏通氣機、解鬱散邪,使體內鬱熱之氣得以宣洩,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其臨牀應用需考慮病情的寒熱虛實,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不同的典籍對柴胡的藥性與應用方法有不同的理解,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2. 散風熱
柴胡,其散風熱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也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最早提及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指出其能調理氣機,化解寒熱邪氣。這暗示柴胡不僅能處理外感風熱,也能處理內在氣機失調導致的寒熱症狀。《名醫別錄》進一步闡述其功效,包括「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說明柴胡能治療由外感引起的發熱,以及內在痰熱引起的症狀。 《藥性論》則強調柴胡「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顯示其能處理因勞累導致的內熱。
多部醫籍都記載柴胡能治療寒熱往來,如《珍珠囊》稱其「去往來寒熱」,《本草綱目》也提及柴胡能治「肥氣寒熱」。這些記載指向柴胡具有調節少陽經寒熱失衡的能力。 少陽經的特性是半表半里,柴胡作為少陽經藥,能疏通少陽經氣,調節表裡之間的寒熱,達到散風熱的目的。 《醫學啓源》更明確指出柴胡「除虛勞煩熱,解散肌熱,去早晨潮熱」,說明柴胡對於虛熱也有效。
《本草正》總結柴胡的散風熱功效,認為其「用此者用其涼散,平肝之熱」,說明柴胡能通過清熱涼散的方式來治療外感風熱及肝膽鬱熱。 然而,諸多醫籍也強調柴胡的運用需謹慎,需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辨證施治,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滇南本草》和《重慶堂隨筆》都提醒柴胡的應用需注意病情的寒熱虛實。總而言之,柴胡散風熱的功效,體現在其調節氣機、疏通經絡、清熱解表的多重作用上,但其應用需根據具體病情而定。
3. 平肝息風
柴胡,其「平肝息風」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鎮靜,而是透過疏肝解鬱、調和氣血來達到目的。
《本草綱目》明確指出柴胡能「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暈」。 這說明柴胡的作用靶點並非僅限於肝,而是涵蓋了與肝相關聯的臟腑經絡。肝氣鬱結、肝陽上亢,皆可導致頭痛、眩暈等症狀,而柴胡的疏肝解鬱功效,能使肝氣條達,肝陽不亢,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也提到柴胡「性升而散,屬陽,故能達表散邪」,這說明柴胡能將鬱滯之氣向上宣發,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各種症狀。
《醫學啓源》認為柴胡是「少陽、厥陰引經藥」,少陽主疏泄,厥陰主藏,柴胡能調和少陽、厥陰的氣機,使氣血運行和順,減少肝陽上亢的風險。此外,多部醫籍,如《日華子諸家本草》、《藥品化義》等,皆提及柴胡能「除煩止驚」,這與平肝息風的效果相輔相成,說明柴胡能改善肝臟功能失調引起的煩躁不安、精神失常等症狀。 《本草正》更精確地指出柴胡「用其涼散,平肝之熱」,說明其平肝息風作用是通過清熱涼散來實現的。
總而言之,柴胡的「平肝息風」功效,並非單純的抑制風邪,而是通過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清熱涼散等多重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肝臟功能,從而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煩躁等症狀的目的。 需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柴胡的應用有不同見解,其效用也與病症的具體情況相關,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4. 疏肝解鬱
柴胡,其疏肝解鬱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典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功效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神農本草經》提到柴胡能「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表明其具有理氣消食、調和陰陽的作用,而這與肝鬱氣滯導致的諸多不適密切相關。肝主疏泄,鬱則氣機阻滯,出現胸脅脹痛、情緒低落等症狀,柴胡的理氣作用正能緩解此種情況。《名醫別錄》進一步指出柴胡能「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說明其在治療肝膽實熱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實熱往往加劇肝鬱,柴胡能清熱解表,使肝氣得以舒暢。
《藥性論》記載柴胡能「宣暢血氣」,這與肝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相符。肝氣鬱結,氣血凝滯,容易出現疼痛、倦怠等症狀,柴胡的疏肝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日華子諸家本草》更提到柴胡「除煩止驚,益氣力」,說明其不僅能疏肝解鬱,還具有一定的安神益氣功效,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肝鬱日久會影響到全身氣血的運行。
《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柴胡「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這說明柴胡的作用不侷限於單純的疏肝,而是能調節整個機體的氣機運行,從而達到疏肝解鬱的目的。 多部典籍中也提到柴胡治療頭痛、眩暈、胸脅疼痛等症狀,這些都是肝鬱氣滯常見的表現。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柴胡疏肝解鬱功效的認識,從單純的理氣消食發展到調節臟腑氣機,體現了對中藥作用機理認識的深入。柴胡的運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5. 升陽
柴胡,其「升陽」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指提升陽氣的強度,而是更複雜的機制。
《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說明柴胡能疏通氣機,化解積滯。 這「推陳致新」的過程,正反映了柴胡提升機體陽氣活動力的作用。陽氣運行通暢,則新陳代謝旺盛,才能驅除病邪。
《藥性論》提到柴胡「宣暢血氣」,此處的「血氣」並非單指血液和氣,而是整體氣血運行狀態。柴胡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氣血得以正常運行於全身,這也是一種「升陽」的表現。 《醫學啓源》則更進一步指出柴胡「引胃氣上升」,說明其能提升胃的消化功能,改善脾胃運化,而脾胃運化功能的提升,也與整體陽氣的提升息息相關。
《本草綱目》則從多個方面闡述柴胡的升陽作用,例如「治陽氣下陷」,指柴胡能將下陷的陽氣提升,恢復其正常運行;「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說明柴胡能調節臟腑陰陽平衡,使陽氣不致過盛或不足。 《本草綱目》還提到柴胡「引清氣退熱」,這也是其升陽作用的體現,通過提升清氣,將體內熱邪排出體外。
總之,柴胡的「升陽」功效並非簡單地增加陽氣,而是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臟腑功能等多種途徑,促進機體陽氣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不同醫籍對其升陽機制的描述各有側重,但都指向柴胡在提升和協調人體陽氣功能上的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各家醫籍對於柴胡的運用也各有不同,需結合具體病情及辨證論治,方能正確使用。
6. 清熱瀉火
柴胡,其清熱瀉火之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以其獨特的升散特性,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已點明其能疏通氣機,解決由氣滯引起的寒熱症狀。此處的「寒熱邪氣」並非單指熱邪,而是包含寒邪與熱邪在體內交爭的狀態。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柴胡能「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說明其不僅能處理表邪,更能針對因邪熱鬱結於內而引起的煩熱、胸悶等症。 《藥性論》更提到柴胡能「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肓背疼痛」,顯示其對於因勞倦而致的內熱也有效。
多部本草如《日華子諸家本草》、《本草綱目》等,更進一步闡述了柴胡的清熱範圍,例如除煩止驚、治溫病熱狂、小兒痘疹餘熱等。這些記載說明柴胡清熱瀉火,並非單純針對一種熱證,而是針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種熱證,尤其體現在少陽經的寒熱往來之症上。
《珍珠囊藥性賦》中的「去往來寒熱,膽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則明確指出柴胡善治少陽經的寒熱往來,以及膽經的熱證。 《本草正》則精闢地總結柴胡的清熱瀉火作用,認為其「用其涼散,平肝之熱」,並強調其適用於邪實而非真虛之症。
綜觀諸家論述,柴胡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純的瀉火,而是藉由其升散的特性,疏通氣機,調理少陽經,從而達到清熱解表,化解寒熱邪氣,解決因氣滯、血瘀、痰熱等因素引起的各種熱證。 其使用的劑量與病證的虛實,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方能發揮最佳療效。
7. 止咳化痰
柴胡,其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但在部分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且與其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密切相關。其止咳化痰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日華子諸家本草》明確記載柴胡「消痰止嗽,潤心肺」。這說明古人已觀察到柴胡對痰咳有一定的療效。其潤肺作用可能與其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肺氣得以宣降有關。肺氣通暢,則痰液易於排出,咳嗽自然減輕。
其次,多數古籍記載柴胡善於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症。《藥徵》指出,柴胡治療寒熱往來,並非單純針對瘧疾,而是與胸脅苦滿等症狀相關。而痰飲阻滯,亦可導致胸脅滿悶,咳嗽氣喘。柴胡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則痰飲得以化解,從而緩解咳嗽。
此外,《本草綱目》提到柴胡能治「陽氣下陷」,而陽氣下陷可導致肺氣虛弱,容易咳嗽。柴胡能升陽舉陷,扶助肺氣,從側面起到止咳作用。
然而,需注意的是,古代文獻中關於柴胡止咳化痰的記載多散見於其他功效的描述中,並未作為其主要功效詳細論述。且各家古籍對柴胡的藥性及功效理解也略有差異,例如《神農本草經》著重其疏通氣機的作用,而《本草正》則強調其清熱涼散的功效。
綜上所述,柴胡的止咳化痰功效並非其獨特優勢,而是其疏肝理氣、和解少陽等作用的間接效果。其應用需結合患者具體症狀,並非所有咳嗽痰多者都適用。 需謹記,本文僅為學術分析,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柴胡的古代典籍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對於柴胡這種中藥的解釋是這樣的:
柴胡非常適合用在小孩子的疾病上,特別是那些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瘦弱和發燒(五疳羸熱),以及各種會引起寒熱交錯的瘧疾。在治療這些疾病的方劑中加入柴胡,效果會更好。
此外,對於出疹子(如麻疹、水痘等)的孩子,在疹子出現後如果還有寒熱不定的情況,或者孩子抱怨脅下疼痛、身體發熱,我們可以在散風透疹的藥物中加入柴胡。這樣可以避免熱毒停留在半表半里的少陽經脈中,從而預防將來可能出現的咬牙症狀。
總的來說,《本經逢原》強調了柴胡在兒童疾病的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尤其是對於寒熱交錯、營養不良、出疹後的症狀改善有著獨特的效果。
- 《 本草經解》: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經解》的記載,柴胡主要的作用在於調理心腹腸胃中可能存在的氣結問題。這裏的心腹腸胃,泛指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六腑,而人體共有十二條經絡,其中十一條臟腑的運作都與膽有關。柴胡的特性是輕盈而清新,可以提升膽的氣機,當膽的氣機順暢,其他的臟腑也能跟隨宣發和運化,因此,如果心腹腸胃中有氣結,柴胡都能幫助消散。
再來,柴胡能處理飲食過量或食物積滯的問題。當食物進入胃部後,會將精華散發到肝臟,而肝臟的散發功能,需要依靠少陽膽的生發作用。柴胡能提升膽的氣機,讓肝臟能有效散發精華,這樣飲食過量或食物積滯的問題自然就能解決。
此外,少陽經位於身體的半表半裏,當少陽受到病邪侵襲,若病邪偏向陰性,就會產生寒症;若病邪偏向陽性,就會產生熱症。柴胡能調和少陽,所以對於寒熱交錯的病邪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提到,柴胡在《本經》中並未明確記載能治療勞疾,但現今在治療勞疾的方劑中,卻幾乎都使用了柴胡。嘗試理解勞疾,有一種是因爲臟腑虛損,再加上受到邪熱的影響。邪熱因身體虛弱而引發勞疾,因此說勞就是固結的意思。對於這種情況,柴胡的應用需要仔細斟酌。
例如,在《經驗方》中,用於治療勞熱的青蒿煎丸,就恰當地使用了柴胡。服用後,效果顯著。但一旦熱症消失,就應立即停止使用,如果體內無熱,再服用柴胡,病情反而會加重。
《日華子》則認爲柴胡可以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也認爲柴胡可以治療勞乏瘦弱。然而,如果這類疾病並沒有實際的熱症,醫生如果堅持使用柴胡,那病人的情況只會更糟。就像張仲景在治療類似瘧疾的寒熱往來病症時使用的柴胡湯,就非常符合柴胡的適用範圍。
- 《 滇南本草》:根據《滇南本草》這本中醫古書的記載,柴胡是治療感冒初期發汗解表的重要藥材,能有效驅散由六經(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所帶來的邪熱,並能改善筋骨萎弱無力的症狀。
此外,柴胡還能去除肝臟的邪熱及長期低燒不退的癆熱,調理肝臟氣機的順暢,特別是針對左側肝區的疼痛有顯著療效。同時,它對婦女因血熱導致的月經不調亦有良好效果,可以幫助調節月經週期。
在使用上,《滇南本草》指出,若需發汗解表,應選用柴胡的嫩蕊;若是用於調理虛熱或調整月經週期,則應使用柴胡的根部。
- 《 滇南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滇南本草》對於中藥「柴胡」的描述,其指出在處理傷寒病症時,柴胡的使用應在發汗治療之後,具體來說是在病程的第四天後纔可開始應用。若提前在病初便使用柴胡,可能會導致原本屬於陽性的病症轉入陰經,此為使用柴胡時需特別注意的一點,應避免過早使用。
換句話說,《滇南本草》建議,在治療傷寒過程中,柴胡的使用應在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大約是病程的第四天起,才適合加入柴胡進行輔助治療。若在病初即使用柴胡,可能會使病情產生不利變化,將陽性病症引入陰經,這是使用柴胡時必須避免的情況。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柴胡這種中藥主要用於調理人體內的陽氣,特別是當陽氣出現下陷的情況時。它能幫助平衡肝臟、膽囊、三焦(人體的一個重要機能系統)以及包絡(心包,保護心臟的膜)的相火,即過旺的火氣。
柴胡對緩解頭痛和眩暈有良好效果,也能治療眼睛問題,如視力模糊、紅眼、障翳(眼中異物感)以及耳鳴和聽力下降。此外,它還適用於各種型態的瘧疾,以及體內濕熱過重的症狀。
對於女性來說,柴胡可以處理熱氣進入血室的情況,調整月經週期,使經水正常。在兒童方面,它可以消除出疹後的餘熱,以及治療因疳積(一種兒童營養不良病)引起的瘦弱發熱。
總之,《本草綱目》認為柴胡是一種多功能的中藥,廣泛應用於多種疾病的治療上。
- 《 神農本草經讀》: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讀》的記載,柴胡這味中藥主要用於處理身體內部的各種氣滯問題。具體來說,它能夠調理心、腹、腸、胃等部位可能出現的氣結,比如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的食物積滯。
此外,柴胡也能對付因寒熱不調所引發的邪氣,也就是說,當人體受到外界寒熱環境影響,產生了異常反應,柴胡可以幫助調整,恢復正常狀態。
再者,柴胡具有推陳致新的功效,能促進身體代謝,將舊的廢物排出,讓新鮮的血液和氣血得以循環,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總之,《神農本草經讀》認為柴胡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藥,其功能涵蓋了調節內臟氣機、消解飲食積滯、排除寒熱邪氣以及促進身體代謝等多個方面。
- 《 重慶堂隨筆》:《重慶堂隨筆》對柴胡的解釋如下:
柴胡是治療正統傷寒的重要藥物,但並非所有因溫熱所導致的疾病都適合使用它;柴胡是針對少陽經引起的瘧疾的主要藥物,然而,這不代表其他經絡引起的瘧疾也適用於柴胡;此外,柴胡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上也有著獨到的效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陰虛陽亢的體質都能夠使用柴胡。因此,在使用柴胡時,必須要根據具體病情來判斷是否適合使用。
換句話說,《重慶堂隨筆》強調柴胡具有其特定的適應症,不能一概而論地應用於所有類似的病症。對於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病情,需要具體分析,合理使用。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柴胡這種中藥有著多種功效。它能幫助緩解因傷寒所引發的心下煩熱,也就是心窩部位的燥熱感。此外,柴胡還能處理各類由痰熱導致的結實情況,以及胸腔中的異常反逆現象。
柴胡對於五臟之間的遊氣,即體內不穩定的能量流動,也有調節作用。同時,它能改善大腸內的停滯積累,有助於消化系統的順暢。對於水脹,也就是體內水分過多導致的腫脹,以及濕痹拘攣,即由濕氣引起的關節僵硬和疼痛,柴衚衕樣具有治療效果。
除了口服之外,《名醫別錄》還提到柴胡可以用來泡澡,作為外用的療法之一。這顯示了柴胡在中醫中應用的廣泛性,不僅可以內服調理身體,也能外用促進皮膚健康。
- 《 本草正》: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正》對中藥「柴胡」的解釋,柴胡的主要功效在於其具有清涼和散發的特性,特別能平息肝臟的過熱狀態。由於它性質偏涼,所以能有效治療寒熱交錯、皮膚表面的熱感、肝膽的炎症、胸脅部位的疼痛和結塊,同時也能用於治療由熱引起的瘡瘍,以及婦女血室的熱症。
另外,柴胡因其散發的特性,主要適用於因風邪導致的熱症尚未消退、溫熱病熱度高漲、少陽經的頭痛,以及肝經鬱滯的情況。總而言之,柴胡適合用於實邪較重的情況,但對於真正虛弱的體質,則需要謹慎考量其適應性。雖然柴胡能促進清氣上行,但其散發的特性可能不適閤中氣虛弱的人,而虛熱的狀況也不宜用寒涼的藥物,因此使用時切忌輕率,務必仔細評估。
- 《 神農本草經疏》:《本草經疏》關於柴胡的描述,將其定位為少陽經的表面藥物。柴胡主要針對心腹腸胃中的結滯氣象、飲食引起的積聚、寒熱異常的邪氣,它能推動身體代謝,促進新陳代謝,去除因傷寒導致的心下煩熱,這是因為它對應的是足少陽膽經。膽經被視為清淨之地,既不吸收也不排出,因此不能用汗法、吐法或下法來治療,其經絡位於半表半里的位置,所以應採用和解的方法,如小柴胡湯之類的方劑。柴胡性質上升且分散,屬於陽性,因此能達到表層,驅散邪氣。當心下出現煩熱是由於邪氣凝結,一旦邪氣散去,煩熱自然會消失。如果陽氣下降,就可能造成飲食積聚,而當陽氣上升時,清氣就會向上運行,這樣脾胃的氣血就能順利流通,飲食積聚自然消散。對於各種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之間遊走的氣象,這些都是少陽實熱邪氣所致的疾病。柴胡性味苦平略帶微寒,能清熱散結,解表驅邪,因此能治療上述各種病症。至於大腸的停滯積聚、水腫,以及濕氣導致的關節拘攣,柴胡作為風藥,能勝過濕氣,所以對這些症狀也有療效。
現代的柴胡有兩種,一種色澤白黃且較大的,稱為銀柴胡,專門用於治療勞損導致的低燒;另一種色澤微黑且纖細的,用於解表發散。然而,《本經》中並未提及兩種柴胡的區別,功效也未作分別說明,只是提到銀州產的柴胡品質最好,這表明其更適合發散,而非專治虛熱的藥物。
- 《 神農本草經》: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的記載,柴胡這種中藥主要用於調理人體內的氣機。具體來說,它能幫助解決心臟、腹部、腸胃等部位因氣滯所導致的不適,如脹氣、疼痛等症狀。
柴胡還能處理飲食過量或食物積滯在腸胃中的問題,促進消化,避免食物殘留而產生的不良反應。此外,對於身體內的寒熱不調,即體內陰陽失衡導致的各種症狀,柴胡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總的來說,柴胡的功效在於「推陳致新」,也就是排除體內的舊廢物,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換句話說,它能幫助人體排除病氣,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
- 《 名醫別錄》:根據中醫古書《名醫別錄》的記載,柴胡這種中藥有著多種功效。它能幫助緩解因傷寒所引發的心下煩熱,也就是心窩部位的燥熱感。此外,柴胡還能處理各類由痰熱導致的結實情況,以及胸腔中的異常反應,比如說胸中逆氣。
進一步地,《名醫別錄》指出柴胡能夠調節五臟之間的遊走之氣,有助於改善因大腸內食物殘渣堆積造成的不適。同時,它對水腫和濕痹引起的拘攣也有良好的療效,能減輕身體因濕氣過重而產生的僵硬和疼痛。
另外,柴胡不僅可以作為內服藥材,還可以用來泡澡,對皮膚疾病有一定的舒緩作用。總之,柴胡在《名醫別錄》中被認為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草藥,適用於多種症狀的治療。
- 《 藥性論》:
柴胡這味藥,能治療因過度勞累所產生的發熱症狀,以及由此導致的骨節痠痛。它能有效緩解由熱氣引起的盲腸及背部疼痛,並能促進血液和氣息的順暢流動。對於因勞累過度而體力衰弱、身形消瘦者,柴胡有很好的滋補效果。此外,它還能下氣、幫助消化,尤其適用於治療那些因時疫或內外熱邪無法排除的情況。在使用上,可單獨煎煮服用。
- 《 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這本中醫古籍中提到,柴胡這種中藥的苗株榨出的汁液,可以用來治療耳聾。具體做法是將柴胡苗汁滴入耳中,藉此達到療效。
- 《 日華子諸家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日華子諸家本草》中對於中藥「柴胡」的描述,柴胡這種藥材有著多種功效與應用。它能夠補充因過度勞累而損耗的五臟功能,以及修復由七情所傷的身體狀態。柴胡還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幫助減輕精神上的煩惱和驚恐感。
此外,柴胡能夠增強體力,提升人體的活力。它還有助於化痰止咳,使呼吸道保持濕潤,保護心肺健康。對於那些精神疲憊、記憶力衰退的人來說,柴胡能起到滋補精髓、增強腦力的效果。
在治療傳染病方面,柴胡被用來應對天行溫病,即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它能夠緩解高燒、熱狂等症狀,並能改善因疾病導致的虛弱無力狀態。柴胡對於胸脅氣滿,即胸悶、脹痛的情況也有良好的療效。最後,柴胡還被認為能增進記憶力,改善健忘的問題。
總結而言,《日華子諸家本草》中的記載顯示,柴胡是一種多用途的中藥,適用於多種身體不適的狀況。
- 《 珍珠囊藥性賦》:《珍珠囊藥性賦》對中藥「柴胡」的現代解讀如下:
《珍珠囊》指出,若要處理身體內外交錯的寒熱現象,以及膽腑功能障礙導致的病痛,非得使用柴胡的樹梢部分不可,因為唯有柴胡梢子纔能有效治療這些症狀。
在這裡,「去往來寒熱」指的是調節體內的寒熱失調,可能是指感冒、發燒等症狀;而「膽痹」則是指膽腑功能不全,可能造成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而「柴胡梢子」指的是柴胡植株的上部,包括莖和葉,據信此部位的藥效更為顯著。
- 《 醫學啓源》:《醫學啓源》這本書中對於中藥柴胡的解釋是這樣的:
柴胡能夠幫助去除因虛弱疲勞而產生的煩躁和熱感,它有著解除身體肌肉深處熱度的功效,特別是在早晨時刻,常見的潮熱現象,柴胡也能有效地予以緩解和散去。
在《醫學啓源》這本書裡提到,柴胡這種中藥可以消除因為身體過於疲勞虛弱所導致的煩躁和發熱感。它還能深入肌肉組織,幫助減輕由內而外的熱感。尤其對於早晨時分,人體常會出現的潮熱情況,柴胡也具有良好的緩解和消散作用。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柴胡這種中藥主要用於調理人體內的陽氣,特別是當陽氣出現下陷的情況時。它能幫助平衡肝臟、膽囊、三焦(人體的一個重要機能系統)以及包絡(心包,保護心臟的膜)的相火,即過旺的火氣。
柴胡對緩解頭痛和眩暈有良好效果,也能治療眼睛問題,如視力模糊、紅眼、障翳(眼中異物感)以及耳鳴和聽力下降。此外,它還適用於各種型態的瘧疾,以及體內濕熱過重的症狀。
對於女性來說,柴胡可以處理熱氣進入血室的情況,調整月經週期,使經水正常。在兒童方面,它可以消除出疹後的餘熱,以及治療因五疳(一種兒童常見的營養不良疾病)導致的體弱發熱。
總的來說,《本草綱目》強調了柴胡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上都有其獨特的效果,涵蓋了從內科到婦科再到兒科的範疇。
- 《 醫學啓源》:《醫學啓源》這本書中對於柴胡這種中藥的描述,是說它主要在調理少陽與厥陰兩條經絡上扮演重要角色,可作為引導藥物到達這些經絡的媒介。對於婦女來說,無論是在懷孕期間或是產後,柴胡都被認為是一種必要的藥材。
它特別擅長於治療因少陽或厥陰經絡不調所引起的頭痛,如果不用柴胡,這種頭痛往往難以緩解。同時,柴胡也能治療心下痞滿(即胃部或上腹部的脹滿感)和胸膈中的疼痛。
此外,柴胡有著提升胃氣的作用,可以促使胃氣向上運行,有助於發散身體表面的熱氣。這表示柴胡能幫助調節體內氣機,促進氣血循環,並對抗體表的邪熱,使體溫恢復正常。
- 《 滇南本草》:根據中醫古書《滇南本草》對於中藥「柴胡」的描述,其指出在處理傷寒病症時,柴胡的使用應在發汗治療的第四天之後。如果在這之前使用柴胡,可能會將原本屬於身體表面的陽性病邪引導進入體內的陰性經絡,這是一種不希望發生的情況,因此需要避免。
換句話說,《滇南本草》強調,在治療傷寒時,柴胡的應用要適時,不能過早使用。否則,可能使病情複雜化,導致疾病由表入裏,從陽轉陰,增加治療難度。
- 《 本草綱目》: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勞損大致分為五種,且病根分別位於五臟。當勞損影響到肝臟、膽囊、心臟以及心包絡,導致體內產生熱氣,或是出現少陽經的寒熱交替現象時,柴胡便是治療這些病症不可或缺的藥材,因為它能作用於手足厥陰和少陽經脈。
倘若勞損影響的是脾胃,伴隨著熱氣上湧,或是陽氣下陷的情況,柴衚衕樣是重要的選擇,因其具有引導清氣,幫助退熱的功效。然而,若是勞損影響到了肺臟和腎臟,則使用柴胡需謹慎考量。
李東垣先生認為,對於所有伴有熱象的疾病,應考慮加入柴胡,反之則不必。此外,他強調,無論哪個經絡的瘧疾,柴胡都是首選的主藥;對於十二經絡中的瘡瘍,柴胡能有效分散結聚。因此,對於肺瘧、腎瘧以及十二經絡瘡瘍伴有熱象的病症,柴胡皆可使用。然而,使用時必須精確判斷病因,適當增減劑量,並輔以其他藥材,以達到最佳療效。
- 《 神農本草經疏》:《本草經疏》對於柴胡的描述如下:柴胡主要用於治療少陽經絡的疾病,像是因結氣、飲食不消化、寒熱異常等導致的心腹腸胃問題。它能幫助身體去除舊疾,引進新氣,特別是對於傷寒後產生的心下煩熱,這通常與膽囊相關。膽囊被視為一個清淨的器官,其功能不需要透過排泄或嘔吐來調節,也不適合使用瀉下藥物。由於膽囊的經絡位在半表半里的位置,因此治療時應採用和解的方法,如小柴胡湯就是這一類的療法。
柴胡的特性是向上提昇和散開,屬於陽性,因此能有效達到表層,驅散邪氣。當心下出現煩熱是由於邪氣結聚時,一旦邪氣被清除,煩熱自然會消失。若陽氣下陷,就會造成飲食積滯,但當陽氣上升,清氣順暢,脾胃的運作也會跟著正常,飲食積滯也就隨之消散。各種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走的氣息,都是由少陽實熱邪氣造成的病症,柴胡具有苦、平、微寒的性質,能有效去除熱氣、散結、解表,因此能夠治療上述的病症。對於大腸停滯、水腫、以及濕痹引起的拘攣,柴胡作為風藥,能勝過濕氣,因此也有療效。
現代的柴胡有兩種,一種色白黃且較大的,稱為銀柴胡,專門用於治療勞累引起的發燒和骨蒸;另一種顏色較黑且纖細的,用於解表發散。然而,《本經》中並未提及兩種柴胡的區別,功效也未分開說明,只是提到銀州產的柴胡品質最好,由此可推斷,這種柴胡更適合用於發散,而不是治療虛熱的藥物。
- 《 本草匯言》:《本草匯言》提到,銀柴胡、北柴胡和軟柴胡,雖然它們的味道都是苦寒的,但三者都能進入人體的少陽、厥陰經絡,然而,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差異。
銀柴胡主要用於清除體內的熱氣,特別適用於陰虛導致的內熱。北柴胡則是針對感冒或風寒引起的高熱,具有清熱解表的效果。軟柴胡專門用來治療肝臟過熱導致的骨蒸熱。
它們的生長環境、形狀顏色以及長度都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療上,對內外兩傷的主治病症也各有所長。過去有人將它們視為同一種藥材,實屬混淆不清。
《日華子》中記載,柴胡能補充五勞七傷,治療長期發燒導致的體弱消瘦,這裡所說的柴胡是指銀柴胡。而《衍義》則指出,《本經》中並未提及柴胡可以治療勞損,但在許多治療勞損的方劑中卻使用了北柴胡,這往往會造成誤解。
然而,對於因肝氣鬱結、血液閉塞導致的勞損,這種虛弱是由鬱悶所致,熱氣也是由此產生,此時,軟柴胡就能派上用場。例如,《傷寒論》中的大、小柴胡湯,使用的即是北柴胡。對於脾虛導致的疲勞倦怠,可用補中益氣湯;婦女肝氣鬱結、身體虛弱,則可用逍遙散、青蒿煎丸,這些方劑中所用的柴胡,指的是軟柴胡。
從醫者應當明確分辨它們的不同,才能對症下藥,達到治療效果。
- 《 本草正》:根據中醫古書《本草正》對中藥「柴胡」的解釋,柴胡的主要功效在於其具有清涼和散發的特性,特別能平息肝臟的過熱狀態。由於它性質偏涼,所以能有效治療寒熱交錯、皮膚表面的熱感、肝膽的炎症、胸脅部位的疼痛和結塊,同時也能輔助治療瘡瘍,以及因血室受熱所導致的症狀。
另外,柴胡因其散發的特性,主要適用於傷寒邪熱尚未消退、溫病熱度旺盛、少陽經絡的頭痛、以及肝經的鬱結症狀。總而言之,對於邪氣實在的狀況,柴胡是個可用的選擇,但對於真正虛弱的情況,則需適度斟酌其使用方式。雖然柴胡能引導清氣上升,但其性質中帶有散發的特點,對於中氣虛弱的人來說不宜使用,對於虛熱的狀況也不適合使用寒涼藥物,這一點絕不容許有錯誤的判斷。
- 《 藥品化義》:《藥品化義》中對柴胡的解釋如下:
柴胡具有輕盈清爽的特性,主要功能在於提升與散發。它味道略帶苦澀,主要功效是疏解肝氣。如果使用較大量的柴胡,約二、三錢,可以幫助去除肌膚表面的病邪。柴胡屬於足少陽膽經的藥物,可以治療寒熱交錯的症狀,療效顯著於瘧疾和消除潮熱。
當使用少量的柴胡,約三、四分,可以提升下陷的氣機,常被添加在補中益氣湯中,能夠提昇元氣並使其向左旋轉,有助於提升人體中氣。柴胡適用於三焦膽熱、偏頭風、耳內生瘡、潮熱膽痹、以及兩側脅部刺痛等症狀。使用柴胡清肝散可疏解肝膽之氣,治療以上症狀有顯著效果。
對於肝脾血虛導致的骨蒸發熱,可以使用逍遙散,其中柴胡和白芍合用可以抑制肝火。然而,由於柴胡性質較涼,因此在使用前需先用酒拌炒,以便引導其進入血液,清除鬱結之氣,血虛導致的熱象自然會消退。
對於真正臟腑損耗,易受外感,再受到邪熱侵襲,或因陰虛勞弱導致身體發熱的人,柴胡可以輔助滋陰降火湯,消除熱象,效果卓著。由此可見,對於內熱的治療常用黃芩,而外熱則使用柴胡,兩者皆為調和身體的重要藥物。
總之,《藥品化義》中的描述指出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散肌表病邪、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多種病症的治療。
- 《 本草崇原》:根據中醫古書《本草崇原》的記載,柴胡是一種能夠調理身體內太陰和陽明兩臟腑,然後將其能量導向太陽經絡的藥材。因此,張仲景在他的《卒病論》中提到,當風寒感冒或中風的病症未能通過皮表得到解決,導致太陽經絡的能量在中焦區域(即脾胃)受阻,無法順利運行時,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幫助疏導太陽經絡的能量至肌膚表面。
這說明瞭柴胡的作用並非專門針對少陽經絡,而是具有更廣泛的調節功能。然而,後世有些人認為,如果在太陽經絡的疾病中使用柴胡,可能會導致病邪進入少陽經絡,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 《 本經逢原》:《本經逢原》這本書對於柴胡這種中藥的解釋是這樣的:
柴胡非常適合用在小孩子的疾病上,特別是那些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瘦弱和發燒(五疳羸熱),以及各種會引起寒熱交錯的瘧疾。在治療這些疾病的方劑中加入柴胡,效果會更好。
此外,對於出疹子(如麻疹、水痘等)的孩子,在疹子出現後如果還有寒熱不定的情況,或者孩子抱怨脅下疼痛、身體發熱,我們可以在散風透疹的藥物中加入柴胡。這樣可以避免熱毒停留在半表半里的少陽經脈中,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咬牙、緊張等後遺症。
總的來說,《本經逢原》認為柴胡是一種對小兒科疾病特別有效的藥材,尤其在處理與熱毒相關的問題時,使用柴胡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 《 本草求真》:《本草求真》對於柴胡的描述指出,柴胡能治療五勞七傷,但主要是對於身體各臟腑有實熱(即是由於外來病邪在體內鬱積形成的熱)的情況下,可以暫時使用柴胡來散去這些實熱。
然而,若是真正虛弱且帶有實熱的狀況,使用柴胡時也應斟酌情況,適度應用。柴胡能夠引導清陽之氣向左方上升,但在提升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散發作用。如果單獨使用柴胡,沒有配合其他如當歸、黃耆等藥材一起使用,其散發的作用會更為明顯。
虛熱的狀況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而血液衰竭伴隨火毒的狀況也不能使用燥熱的藥物,這點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此外,柴胡性質滑潤,具有良好的通暢效果,對於有腹瀉、大便稀軟的情況,適當使用柴胡可以得到改善。
- 《 藥徵》:《藥徵》這本書在討論柴胡時,提到《本草綱目》常將「往來寒熱」列為柴胡的主要療效。在世人所說的瘧疾這種疾病上,患者會劇烈地發冷發熱,確實有人使用柴胡來治療,但也有人不用。
然而,若我們參考仲景(張仲景)的著作,他使用柴胡的情況,都是在病人出現胸脅苦滿的症狀下。因此,當今我們將柴胡用在胸脅苦滿且寒熱往來的病人身上,效果就像聲音與迴音一樣立即且明確,不僅是瘧疾,各種疾病都是如此。但若病人沒有胸脅苦滿的症狀,使用柴胡便不會有效果。由此可見,柴胡主要治療的並不是「往來寒熱」,而是「胸脅苦滿」。
- 《 神農本草經讀》:根據中醫古書《神農本草經讀》的記載,柴胡這味中藥主要用於處理身體內部的各種氣滯問題。具體來說,它能夠調理心、腹、腸、胃等部位可能出現的氣結,比如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的食物積滯。
此外,柴胡也能對付因寒熱不調所引發的邪氣,也就是說,當你的身體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或是自身調節失衡,產生了不正常的生理反應,柴胡能幫助你恢復平衡。
更進一步,柴胡的功能還包括「推陳致新」,這是指它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將舊的、不好的物質排出體外,同時幫助新的、有益的物質被吸收利用,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總之,柴胡在中醫裡被視為一種非常全面且有效的藥材,無論是內在的氣血調節,還是外部的環境適應,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 《 本草經解》:根據中醫古書《本草經解》的記載,柴胡主要的作用在於調理心腹腸胃中的結氣。心腹腸胃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一部分,而這十二個臟腑皆與膽經有關聯。柴胡具有輕盈清新的特性,可以提升膽氣的運行,一旦膽氣順暢,其他的臟腑也會跟隨其運作,因此,無論心腹腸胃有任何結氣,柴胡都能幫助消除。
此外,柴胡還能處理飲食積滯的情況。當食物進入胃部後,精華會由肝臟進行分配,而肝臟的正常運作,又需要少陽膽的協助。柴胡能夠提升膽氣,讓肝臟得以正常分配精華,進而解決飲食積滯的問題。
再者,少陽經脈位處半表半里的位置,如果受到外邪侵擾,邪氣偏陰則會導致寒症,邪氣偏陽則會引起熱症。柴胡能調和少陽經脈,因此,對於因寒熱外邪引起的症狀,柴胡也有一定的療效。
-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提到,柴胡在《本經》中並未明確記載能治療勞疾,但現今在治療勞疾的方劑中,卻幾乎都使用了柴胡。嘗試理解勞疾,有一種是因爲臟腑虛損,再加上受到邪熱的影響。邪熱因身體虛弱而引發勞疾,因此說勞就是固結的意思。對於這種情況,柴胡的應用需要仔細斟酌。
例如,在《經驗方》中,用於治療勞熱的青蒿煎丸,就恰當地使用了柴胡。服用後,效果顯著。但一旦熱症消失,就應立即停止使用,如果體內無熱,再服用柴胡,病情反而會加重。
《日華子》則認爲柴胡可以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也認爲柴胡可以治療勞乏瘦弱。然而,如果這類疾病並沒有實際的熱症,醫生如果堅持使用柴胡,那病人的情況只會更糟。就像張仲景在治療類似瘧疾的寒熱往來症狀時使用的柴胡湯,就非常符合柴胡的適應症。
- 《 滇南本草》:根據《滇南本草》這本中醫古書的記載,柴胡是治療感冒初期發汗解表的重要藥材,能有效驅散由六經(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脾、足陽明胃、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所帶來的邪熱,並能改善筋骨萎弱無力的症狀。
此外,柴胡還能去除肝臟的邪熱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導致的虛熱,調節肝臟的氣機,特別是能舒緩左側肋骨下緣肝區的疼痛。同時,柴胡對於婦女因血熱過盛而引起的經期異常有很好的調理作用,可以幫助調整月經週期。
在使用上,如果需要發汗效果,應選擇柴胡的嫩蕊部分;若是為了治療虛熱或調理月經,則應該選用柴胡的根部。
- 《 重慶堂隨筆》:《重慶堂隨筆》對柴胡的解釋如下:
柴胡是治療正統傷寒的重要藥物,但並非所有因溫熱所導致的疾病都適合使用它;柴胡是針對少陽經引起的瘧疾的主要藥物,然而,這不代表其他經絡引起的瘧疾也適用於柴胡;此外,柴胡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上也有著獨到的效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陰虛陽亢的體質都能夠使用。因此,使用柴胡時,必須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來判斷是否適合,使用者應謹慎考慮。
以上就是《重慶堂隨筆》對於柴胡這一中藥的解釋,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柴胡在某些疾病中的應用價值,同時也強調了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應該詳細評估病情和個人體質的重要性。
- 《 本草正義》:《本草正義》對於柴胡的描述指出,柴胡味道苦澀,主要功效在於對抗邪熱,因此《名醫別錄》認為它性質微寒。然而,柴胡具有濃鬱的香味,質地輕盈清新,味道和氣息都較淡薄,所以和其他苦寒性質,專門降火的藥物相比,柴胡的性質和功能大相徑庭。
《本經》、《別錄》中記載的柴胡主治的病症,多數屬於腸胃中飲食痰水停留、積聚的問題,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中氣不足,無法正常運行導致的。柴胡能提升清陽之氣,一旦清陽之氣得以恢復,體內的積滯自然就會化解。對於外感風寒、發燒的病情,當冷熱交替,邪氣逐漸侵入體內,不再只停留在皮膚表面,一般散表藥物難以達到治療效果時,柴胡的輕清芳香和疏洩特性,可以引入體內,提昇清氣以驅除邪氣,再從皮膚表層釋放出來,因此柴胡也被視為一種解表藥物,但與專治皮膚表層疾病的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藥物不同。
柴胡能治療嘔吐、胸悶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多由肝膽失調引起。柴胡的升騰疏洩功能,能調整肝膽失調,雖然不是鎮定藥物,但卻能抑制肝膽的過度活躍。這是因為疾病是由外來邪氣影響肝膽之氣,導致肝膽之氣無法正常運作,失去其原本的平衡,進而產生過度反應。柴胡能疏洩外來邪氣,一旦邪氣消除,肝膽之氣也會隨之舒緩,肝膽之氣恢復正常,上述症狀自然會消失。然而,如果誤以為柴胡能平抑肝膽的過度活躍,遇到如頭痛、耳鳴、眩暈、嘔吐、脅肋脹痛等肝膽上炎的症狀,不分是鬱結還是非鬱結,一律使用柴胡,反而會助長病情,這就是所謂的“教猱升木”,一點點的誤差,可能導致千里之謬。
甄權在《藥性論》中提到,柴胡能治療因熱勞引起的骨節疼痛,體力虛弱,身體消瘦。他指的是脾氣不振,清陽之氣陷入陰氣中的情況,因此他接下來還提到“宣暢氣血”四個字。他明確指出,這是氣血不暢,使用柴胡提升清氣,氣血就能順利運行,並且能透洩體內的熱氣,這纔是治療熱勞消瘦的正確方法。並非是指肺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耗盡,身體乾枯,也能使用柴胡來提升散發的熱氣。然而,後世的人未能分辨清楚,竟誤以為柴胡是治療所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良方。
柴胡的現代功效
1. 抗輻射
古云:「柴胡,性甘、微苦,涼。歸肝、膽經。散表疏肝,和解少陽,昇舉清陽,退熱止痛。」
柴胡多糖具有抗輻射的作用,能提高受輻射照射小鼠的存活率,並對造血組織、胸腺細胞等具有保護作用。柴胡多糖能增強胸腺細胞中DNA合成的速度,加速胸腺細胞向外周釋放,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利於減輕輻射損傷。
2. 提升免疫力
柴胡熱水提取高分子組分、柴胡多糖、柴胡果膠多糖等能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
如柴胡多糖能增加庫佛(Kupffer)細胞吞噬功能,能明顯增加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的功能,能提高病毒特異抗體滴度,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皮膚遲發性超敏反應。
3. 保肝利膽
柴胡之保肝利膽功能,乃因其含皁甙類成分,能增強肝臟解毒能力,減少肝細胞損傷,並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流量,降低膽汁中膽酸、膽色素和膽固醇的濃度,從而發揮保肝利膽的功效。
4. 抗菌抗病毒
體外實驗證明,柴胡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和鉤端螺旋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抗肝炎病毒、牛症病毒和抑制I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引起細胞病變的作用。柴胡注射液治單純疤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效,並對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有一定的作用。
整體實驗表明,給小鼠以肺炎病毒滴鼻感染後,灌服柴胡水提物(28glkg)連續給藥4天,可見肺指數下降,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十分顯著的差異,小鼠的死亡率亦明顯下降,表明其有抗肺炎病毒的作用。柴胡與黃芩並用後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病毒的作用亦相當顯著。
5. 止痛功效
柴胡有鎮痛作用,古方中有單味柴胡煎服治頭痛的記載。現代研究表明,柴胡對小鼠尾壓刺激法、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等引起的疼痛反應均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電擊鼠尾法證明,柴胡皁甙能使痛闕值明顯提高。其鎮痛作用可部分被納絡酮和阿托品所拮抗。
6. 鎮靜
柴胡煎劑、總皁試及柴胡皁甙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抑制作用,能使實驗動物自發活動減少,條件反射抑制,並能延長環己巴比妥之睡眠時間。柴胡皁甙注射液可延長貓的睡眠時間,臨牀也證實,正常人口服柴胡粗製劑後可出現嗜睡、頸部活動遲鈍、動作欠靈活等中樞抑制現象。
7. 抗發炎
柴胡,一味中藥,古籍載其「味苦,微寒,無毒」,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柴胡皁甙和柴胡揮發油,能顯著抑制角叉菜膠所引起的大鼠足腫脹。且以柴胡為主的復方捺劑外用,亦有抗炎之效。研究發現,柴胡皁甙對正常或去腎上腺大鼠由5-輕色胺(5-HT)、組織胺、巴豆油和醋酸所致的鼠足距和踝關節腫脹,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8. 降血糖
柴胡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輔助降低血糖的作用。經研究顯示,柴胡中的柴胡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柴胡亦可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問題,進而改善血糖控制。
柴胡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柴胡的炮製
柴胡:除去雜質及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乾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注意事項:
- 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柴胡具有升陽發散的作用,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服用易加重陰虛火旺症狀。
- 半夏為之使:柴胡與半夏相配伍,可加強其和解少陽之功。
- 惡皁莢、畏女菀、藜蘆:柴胡與皁莢、女菀、藜蘆不宜同用。
- 元氣下絕,陰火多汗者誤服必死:柴胡性質升散,元氣下絕、陰火多汗者誤服,會導致正氣耗散,危及生命。
- 病人虛而氣升者忌之:對於虛證患者,柴胡升散之性會加重氣虛症狀。
- 嘔吐及陰虛火熾炎上者忌之:柴胡有升散之性,會加劇嘔吐和陰虛火旺症狀。
- 瘧非少陽經者勿食:柴胡適用於少陽經之瘧疾,其他類型瘧疾不宜使用。
- 性升散,有「柴胡劫肝陰」之說:柴胡性質升散,久服或過量服用可能損傷肝陰。
- 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此類患者服用柴胡可能加重症狀。高血壓患者也應慎用。
- 柴胡毒性小,但過量服用可出現中樞抑制現象:如嗜睡、工作效率降低、深睡等。
- 柴胡注射液肌注可引起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應予以注意。
- 孕婦忌服:柴胡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 哺乳期婦女忌服:柴胡有可能影響乳汁分泌。
- 脾胃虛寒者忌服:柴胡具有溫中祛寒的作用,脾胃虛寒者服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 肝炎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忌服:柴胡對肝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
- 高熱或感冒初期患者忌服:柴胡具有發汗作用,高熱或感冒初期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柴胡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子宮下垂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阿茲海默症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脫肛肩關節痛暈眩忽冷忽熱眼睛模糊容易健忘腹部腫大腹內有腫塊月經不調感冒胃下垂耳聾頭痛慢性肝炎高血脂腮腺炎咳嗽損傷傷寒角膜炎肺炎口乾副傷寒低血糖疼痛霍亂ch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