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柴胡

柴胡

CHAI HU

基本資訊

  • 英文名稱: Radix Bupleuri Hare'S Ear Root, Root Of Chinese Thorowax, Root Of Red Thorowax
  • 別名:茹草,茈胡,山菜,柴草,地熏
  • 藥品來源: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 - nerifolium willd. )的乾燥根。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甘肅,陝西,四川,廣西,吉林,山東,黑龍江,安徽,江蘇,湖北,陜西,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草原,灌輸,林緣,灌木叢,山坡向陽處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3-27

柴胡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柴胡性輕清上升,宣透疏散。長於透表泄熱,和解少陽,為治外感發熱,邪在少陽,寒熱往來的主藥。

《名醫別錄》雲:柴胡「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拘痹攣,亦可作浴湯」。《滇南本草》也雲柴胡為「傷寒發汗解表要藥,退六經邪熱往來」等。

中醫臨床用柴胡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療效確切。寒熱往來的這種熱象大約相當於現代醫學臨床的弛張熱和間歇熱型。弛張熱多見於風濕熱和化膿性感染,間歇熱多見於症疾。凡出現寒熱往來癥狀就可加用柴胡。

《本草綱目》記載:「蓋熱有在皮膚、在臟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明確指出柴胡是治療多種發熱性疾病的重要藥物。

近代研究證明,柴胡煎劑、注射液、醇浸膏、揮髮油、粗皂甙以及復方柴胡捺劑等製劑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酵牛奶、酵母液及內生性致熱原等引起的動物實驗性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能使正常動物的體溫降低。解熱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皂苷、皂甙元A和揮發油。

2. 散風熱

柴胡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散風熱的功效。中醫認為,風邪入侵人體,易引起氣血不暢,熱毒蘊結等症狀,如發熱、咳嗽、喉痛、身痛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氣血、清熱解毒等作用,能夠改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等所致的症狀。柴胡還可以用於治療一些感冒、肝炎等相關疾病。

3. 平肝息風

柴胡具有平肝息風的功效。中醫認為,情緒壓抑、煩悶不安等因素可以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引發風邪之發作,表現為頭痛、頸肩痛、眩暈、口苦、口干等症狀。

而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氣血、調節人體免疫等作用,能夠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症狀。

4. 疏肝解鬱

用於肝鬱氣滯,月經不調,胸脅疼痛。本品能條達肝氣,疏肝解鬱,調經止痛。常與當歸、白芍等同用,如逍遙散。

對於胸脅疼痛,不論內傷肝鬱,外傷跌扑,均可應用,常與香附、川芎、芍藥等同用,加柴胡疏肝散。

5. 清熱瀉火

本品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而為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少陽證之要藥,多配黃芩等同用,如小柴胡湯

用治感冒發熱,本品也有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與甘草同用,若熱邪較甚,可配葛根、黃芩、石膏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

6. 補陽

升陽主要指升發脾陽,脾氣上升,可將水谷之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就可出現內臟下垂(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和慢性腹瀉等。

柴胡有升陽舉陷之功,可治陽氣下陷之疾,久瀉脫肛。本品長於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善治氣虛下陷神倦發熱,食少便溏,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等症,常配人參、黃耆、升麻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經現代研究證明,柴胡能興奮子宮及其周圍組織,並能調節胃腸運動機能,如柴胡粗皂甙能明顯增強乙酰膽鹼對豚鼠離體小腸和家兔離體腸肌的收縮作用。

7. 止咳化痰

柴胡、柴胡粗皂甙及柴胡皂甙元A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皂甙元給豚鼠腹腔注射,其鎮咳效果最好。柴胡的止咳效果,在臨床上屢屢被印證

柴胡的現代功效

1. 抗輻射

柴胡多糖對受8.5GY照射的小鼠,在照前1小時,腹腔注射能提高存活率,並對造血組織如脾重量、骨髓DNA含量、內源性和外源性脾結節數等,也有保護作用,其有效程度與陽性藥物鹽酸胱胺接近。

柴胡多糖尚能增強胸腺細胞中DNA合成的速度,加速胸腺細胞向外周釋放,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有利於減輕輻射損傷。

2. 提升免疫力

柴胡熱水提取高分子組分、柴胡多糖、柴胡果膠多糖等能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

如柴胡多糖能增加庫佛(Kupffer)細胞吞噬功能,能明顯增加巨噬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的功能,能提高病毒特異抗體滴度,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皮膚遲發性超敏反應。

3. 保肝利膽

柴胡善疏肝解鬱,宣暢氣血,故為肝鬱氣滯之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的常用藥物。這些功效主要與肝、膽、胃有關。

柴胡具有明顯的保肝、利膽和降血脂作用。柴胡的保肝作用以復方更佳,如逍遙散、小柴胡湯等。關於柴胡的保肝作用機理,有認為是由於皂甙對生物膜直接保護的結果,也有認為是與腎上腺分泌糖皮質激素有關。

柴胡水浸劑和煎劑有明顯的利膽作用,能使實驗動物的膽汁排出量增加,使膽汁中膽酸、膽色素和膽固醇的濃度降低,並以醋炙柴胡利膽作用最強。

4. 抗菌、抗病毒

體外實驗證明,柴胡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結核桿菌和鉤端螺旋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抗肝炎病毒、牛症病毒和抑制I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引起細胞病變的作用。柴胡注射液治單純疤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效,並對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有一定的作用。

整體實驗表明,給小鼠以肺炎病毒滴鼻感染後,灌服柴胡水提物(28glkg)連續給藥4天,可見肺指數下降,與模型對照組比較有十分顯著的差異,小鼠的死亡率亦明顯下降,表明其有抗肺炎病毒的作用。柴胡與黃芩並用後抗流感病毒和肺炎病毒的作用亦相當顯著

5. 止痛功效

柴胡有鎮痛作用,關於其鎮痛作用早從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單味柴胡煎服治頭痛的記載。

現代用小鼠尾壓刺激法、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等所引起的疼痛反應均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電擊鼠尾法也證明,柴胡皂甙能使痛闕值明顯提高,並發現其鎮痛作用可部分被納絡酮和阿托品所拮抗。

6. 鎮靜

柴胡煎劑、總皂試及柴胡皂甙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使實驗動物的自發活動減少,條件反射抑制,並能延長環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

研究發現,柴胡皂甙注射液可延長貓的睡眠時間。臨床也證實,正常人口服柴胡粗製劑後可出現嗜睡、頸部活動遲鈍、動作欠靈活等中樞抑制現象。

7. 抗發炎

柴胡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柴胡的有效成分柴胡皂甙和柴胡揮發油腹腔注射對角叉菜膠所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以柴胡為主的復方捺劑外用亦有抗炎作用。研究還發現,柴胡皂甙對正常或去腎上腺大鼠由5-輕色胺(5-HT)、組織胺、巴豆油和醋酸所致的鼠足距和踝關節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8. 降血糖

柴胡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輔助降低血糖,但其作用機制目前尚未得到完全確定。

有研究顯示,柴胡中的柴胡苷等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柴胡還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等問題,進而改善血糖控制。

柴胡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 。
  • 《本草經集注》: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 《醫學入門》:元氣下絕,陰火多汗者,誤服必死。
  • 《本草經疏》:病人虛而氣升者忌之,嘔吐及陰虛火熾炎上者,法所同忌。瘧非少陽 經者勿食。性升散﹐有“柴胡劫肝陰"之說。
  • 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高血壓慎用。
  • 柴胡毒性小,口服較大劑量可出現嗜睡、工作效率降低,並出現深睡等中樞抑制現象。還可出現食慾減退、腹脹等現象。
  • 有資料報道柴胡注射液肌注可引起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應予以注意。
  • 孕婦忌服。柴胡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孕婦應該避免使用。
  • 乳母忌服。柴胡有可能會影響乳汁分泌,乳母應該避免使用。
  • 脾胃虛寒的患者忌服。柴胡具有溫中祛寒的作用,但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脾胃虛寒的情況,柴胡可能會加重病情。
  • 肝炎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忌服。柴胡對肝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肝功能不好的患者使用,可能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 高熱或感冒初期患者忌服。柴胡具有發汗作用,如果在高熱或感冒初期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

柴胡相關的方劑

柴胡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
原發性高血壓
子宮下垂
心包炎
心肌炎
低血壓
慢性腎衰竭
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梅尼爾氏病
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心臟衰竭
脫肛
肩關節痛
暈眩
忽冷忽熱
眼睛模糊
容易健忘
腹部腫大
腹內有腫塊
月經不調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胃下垂
耳聾
頭痛
慢性肝炎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腮腺炎
咳嗽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

...顯示更多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