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去風止痛]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

關於活絡止痛

凡以去除風寒濕邪、解除痹痛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去風濕藥。本類藥物大多味苦、辛,性溫,人肝、脾、腎經。辛能祛風,苦能燥濕,溫以散寒,故具有祛風散寒除濕的功效,部分藥還能舒筋活絡、止痛、強筋骨。

祛風濕藥主要用治痹病(肢節痹病),痹病是指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閉塞肢體經絡關節,導致氣血不通、經絡痹阻,引起肌肉、關節、筋骨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這類疾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風濕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以及坐骨神經痛等。肢體關節肌肉疼痛是痹病共有的證候特徵,根據病邪的偏勝在臨床上其證候又各有特點,故痹病又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尪痹、骨痹等,分述如下:

  • 行痹者,風邪偏勝,其痛游走不定,惡風寒
  • 痛痹者,寒邪偏勝,痛劇,遇寒甚,得熱緩
  • 著痹者,濕邪偏勝,重著而痛,活動不靈,肌膚麻木
  • 熱痹者,熱邪偏勝,肢體關節灼痛紅腫。以上常指現代醫學的風濕性關節炎。
  • 尪痹,是以小關節疼痛腫大,僵硬變形,屈伸不利為特點,常指類風濕性關節炎。
  • 骨痹者是由於年老骨失滋養,表現骨關節退行性變而致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常指骨性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

祛風濕藥根據其藥性及功效特點,可分為「祛風濕散寒藥」、「祛風濕清熱藥」及「祛風濕強筋骨藥」,這裡列出去風止痛藥物幾種如下:

關於活絡止痛的12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獨活

獨活

獨活性味苦、辛、性微濕。主治祛風濕、止痹痛、解表。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散寒、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等症。

獨活,性溫味辛微苦,歸肺、肝、腎經,具有舒筋活絡、止痛散寒之功,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頭痛、腰痛等症。 獨活配合細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風、甘草等藥,可用於治療少陰證頭痛;配合蒼朮、防風、細辛、川芎、甘草等藥,可用於治療少陰寒濕腰痛;獨活還可與黃芪、生地、豆豉、鼠粘子等藥同用,治療歷節風四肢頭面腫。


2. 防風

防風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防風有舒筋活絡、止痛祛風的功效,可以增強患者的體內循環系統,使得血液和氣流通暢,同時還能夠減少相關疾病的症狀。 防風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其勝濕[止痛](https://baike.baidu.com/item/羌活防风茶/3108902)功效與抗炎、鎮痛作用有關。


3. 藁本

藁本

藁本性味辛、性濕。主治祛風散寒勝濕止痛 主上升、達頭巔、入膀胱經、以治太陽頭痛、外感風寒、巔頂頭痛每多用之、又可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痺痛。

藁本辛溫之性,善於發散風寒,故可治療外感風寒、巔頂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等配伍應用。此外,本品除濕作用強,故可治療風濕痹痛、肢節疼痛,常與蒼朮、羌活等配伍應用。


4. 高良薑

高良薑

高良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本草求真》云,良薑辛散之極,故能以闢外寒之氣。 《本草新編》云,良薑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朮同用為妙。 《本經逢原》云,良薑治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 此三書皆言良薑有活絡止痛之效,皆因良薑辛散,能通痹散寒,疏通經絡,故能緩解疼痛,尤其表寒腹痛、下焦虛寒、瘀血不行、小腹結痛等證。


5. 荊芥

荊芥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荊芥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性微溫、味辛,具有疏風散寒、宣肺解毒之效。能活絡經脈、舒筋活絡,故能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6. 蔓荊子

蔓荊子

蔓荊子性味辛、苦、微寒。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蔓荊子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疏風、涼血、利竅、鎮靜止痛之功。用於治療頭面諸風疾,如頭痛、眩暈、目赤、耳鳴等;痰熱咳嗽;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以及風濕痹痛等症。本草認為,蔓荊子氣薄主升,辛溫輕散,浮而上行,故所主皆頭面虛風之症,具有通竅、止痛、清熱、涼血之功。


7. 川芎

川芎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效。 川芎能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能調節神經系統,改善疼痛感受。 川芎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痛經、跌打損傷等症。一般用量為3-9克,水煎服。但孕婦慎用。


8. 九層塔

九層塔

九層塔、具有發汗解表、祛風利濕、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胃腹脹滿、消化不良、胃痛、腸炎腹瀉、跌打腫痛、風濕關節痛。

九層塔,辛,溫,無毒。治偏正頭痛,久痢,霍亂吐瀉,一切疼痛。 九層塔性溫、辛,具有活絡止痛的功效。頭痛、痢疾、霍亂、嘔吐腹瀉等各種疼痛,均可服用九層塔來緩解。


9. 天麻

天麻

天麻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天麻味甘平,入肝經,有活絡止痛,祛風明目之效。《本草綱目》載:「天麻,味甘,性平,無毒。主治頭風眩暈,目赤腫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言語謇澀,中風痰厥。」 天麻中的生物鹼具有鎮靜、止痛作用,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等症狀;天麻素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可緩解血管性頭痛;天麻多糖具有抗炎,消腫作用,可緩解炎症引起的頭痛;天麻氨基酸具有營養神經,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可緩解神經衰弱引起的頭痛;天麻皁苷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作用,可緩解老年人常見的頭痛。


10. 路路通

路路通

路路通性苦、平。主治祛風通絡、利水除濕。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

活絡止痛為路路通的主要功能之一。路路通可祛風通絡、利水除濕,用於治療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等症狀。路路通亦可治耳內流黃水,取路路通五錢,煎服即可。


11. 香茅

香茅

香茅性辛、溫。主治祛風通絡、溫中止痛、止瀉。主治感冒頭身疼痛、風寒濕痹、脘腹冷痛、腹瀉、跌打損傷

《嶺南採藥錄》:散跌打傷瘀血,通經絡。頭風痛,以之煎水洗。將香茅與米同炒,加水煎飲,止水瀉。煎水洗身,可祛風消腫,解腥臭。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12. 肉桂

肉桂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肉桂性甘熱,入心、脾、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能溫陽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心腹冷癰、寒疝作痛等證。 若因寒邪內侵或脾胃虛寒,引發脘腹冷痛,可將肉桂研成細末,與乾薑、高良薑、蓽茇等同用,以達溫中止痛之效。 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癰嘔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等症,可與附子、人參、乾薑等同用。亦能溫暖脾腎、散寒止痛。 肉桂亦可活血通經,溫經止痛,故可治療閉經、痛經等症,常與當歸、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其溫熱之力也能增強氣血的生長,故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者,適加肉桂,可鼓舞氣血生長。


關於活絡止痛的50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活絡止痛的15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