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煩]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19-06-18關於除煩
具有[除煩]功效的中藥清單(2022年更新)
關於除煩的10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檳榔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檳榔能夠消除胸腹滿悶、除煩解渴。因此,檳榔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因濕熱内蘊而引起的症狀,如煩躁不安、口渴、咳嗽、痰多等。檳榔也常與其他中藥藥材搭配使用,如與甘草、半夏、黃連等,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藥效。
3. 淡豆豉

淡豆豉性苦、辛、平。主治透散表邪、宣散鬱熱、主治風寒、風溫初盛、或餘熱內擾、欲其透發者。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燥、胸悶、瘴氣惡毒、陰莖生瘡、溫毒發斑。
淡豆豉解表,除煩。用於感冒發熱,頭痛,虛煩,失眠。
《傷寒論》梔子豉湯,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本草經疏》:豉,惟江右淡者治病。《經》雲,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涌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鬱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
4. 訶子

訶子性味苦、酸、澀、平。主治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利咽開音。用於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啞。
訶子有一定的除煩作用,訶子中的多種成分能夠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兴奋,有助於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
訶子中的多種成分能夠調節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減少神經傳導物質的分解,有助於改善情緒問題。
訶子中的多種成分能夠調節睡眠中樞,改善睡眠質量,減少失眠、多夢,能夠調節腸胃功能,減少胃腸道的不適感,有助於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
5. 蘆根

蘆根性甘寒。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透疹。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還可解河豚魚毒。
蘆根可以用於除煩,尤其適用於因心火上炎所引起的煩躁等問題。
心火上炎是指人體內的心臟火氣過盛,表現為煩躁、失眠、心悸等症狀。蘆根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調節體內的陽氣,從而減輕心火上炎的症狀,進而達到除煩的效果。
6. 麥芽

麥芽性甘、平。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麥芽具有除煩的功效。麥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麥芽糖、葡萄糖、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B群等,能夠補中益氣、調和脾胃功能,有助於緩解煩悶情緒、改善睡眠問題等症狀。
具體而言,麥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代謝能力,有助於緩解因情緒壓力引起的煩躁、焦慮等症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外,麥芽還能夠調節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胃脹、口乾等問題,提高身體的舒適度,進而緩解情緒問題。
8. 玄參

玄參性味甘、苦、鹹、微寒。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癧、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玄參具有一定的鎮靜安神作用,可以用於除煩。經常感到焦慮、煩躁、失眠等症狀的人可以嘗試使用玄參來緩解。
玄參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甜菜碱和多醣等,這些成分可以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平穩情緒,有助於減輕煩躁、焦慮等情緒上的不適,並且可以增強睡眠質量,改善睡眠問題。
9. 玉竹

玉竹性甘、平。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玉竹具有養陰清熱、除煩安神等功效,尤其對於因陰虛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玉竹可以用來治療因陰虛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並且還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10. 款冬花

款冬花性味辛、微甘、溫。主治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用於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勞嗽咳血。
款冬花除了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外,還具有一定的除煩作用。款冬花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舒緩神經系統,鎮靜情緒,有助於減輕焦慮、煩躁、失眠等症狀。
此外,款冬花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減輕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有助於提高身體的抗壓能力,進而減輕煩躁和焦慮的情緒。
關於除煩的32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除煩的10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中藥分類標籤
- ▸ 發汗解表
- ▸ 散風寒
- ▸ 散風熱
- ▸ 清熱瀉火
- ▸ 清熱涼血
- ▸ 活絡止痛
- ▸ 清熱解毒
- ▸ 清虛熱
- ▸ 瀉下
- ▸ 活血化瘀
- ▸ 止咳化痰
- ▸ 溫裡溫中
- ▸ 止血
- ▸ 滋陰
- ▸ 補氣
- ▸ 補血
- ▸ 補陽
- ▸ 祛風除濕
- ▸ 芳香化濕
- ▸ 利水滲濕
- ▸ 理氣行氣
- ▸ 消食化積
- ▸ 安神
- ▸ 平肝息風
- ▸ 化腐生肌
- ▸ 開竅
- ▸ 峻下逐水
- ▸ 驅蟲殺蟲
- ▸ 固澀收斂
- ▸ 去風止痙
- ▸ 散結
- ▸ 潤燥
- ▸ 湧吐
- ▸ 外用
- ▸ 補中益氣
- ▸ 通經
- ▸ 清肝明目
- ▸ 清熱利尿
- ▸ 生津止渴
- ▸ 安胎
- ▸ 補益肝腎
- ▸ 健脾胃
- ▸ 發汗作用
- ▸ 排膿
- ▸ 利濕退黃
- ▸ 燥濕
- ▸ 緩解壓力
- ▸ 強筋骨
- ▸ 鎮靜
- ▸ 解毒
- ▸ 利尿功效
- ▸ 溫化寒痰
- ▸ 抗氧化
- ▸ 興奮中樞神經
- ▸ 清胃熱
- ▸ 利水消腫
- ▸ 排石
- ▸ 清熱利濕
- ▸ 止痛功效
- ▸ 抗發炎
- ▸ 降氣
- ▸ 調經
- ▸ 軟堅
- ▸ 改善睡眠
- ▸ 壯命門火
- ▸ 散血
- ▸ 解酒毒
- ▸ 通乳
- ▸ 接骨
- ▸ 通經絡
- ▸ 緩解咳嗽氣喘
- ▸ 消暑
- ▸ 固表止汗
- ▸ 強心功效
- ▸ 退翳
- ▸ 透疹
- ▸ 止咳平喘
- ▸ 破血消癥
- ▸ 止癢
- ▸ 治瘧
- ▸ 補腎
- ▸ 溫經
- ▸ 預防腫瘤或抗癌
- ▸ 除煩
- ▸ 澀精止遺
- ▸ 斂瘡
- ▸ 提振胸陽
- ▸ 潤肺
- ▸ 固崩止帶
- ▸ 壯陽
- ▸ 止瀉
- ▸ 清化熱痰
- ▸ 清肺熱利咽
- ▸ 除穢氣障氣
- ▸ 通便
- ▸ 益精
- ▸ 止嘔
- ▸ 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