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

玉竹

YU ZHU

  • 英文名稱: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 別名:青粘,麗草,黃芝,萎香,女萎,西竹,委萎,鈴鐺菜,山玉竹,百解藥,女草,靠山竹,萎莎,山包米,節地,王馬,葳參,西竹,山鈴子草,燈籠菜,竹七根,黃腳雞,山薑,娃草,竹節黃,黃蔓菁,甜草根,筆管子,小筆管菜,鈴當菜,蘆莉花,十樣錯,地節,萎蕤,蟲蟬,尾參,葳蕤,玉參,烏萎,馬熏,連竹,玉術,熒
  • 藥品來源:百合科植物玉竹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曬至柔軟後,反复揉搓、晾曬至無硬心,曬乾;或蒸透後,揉至半透明,曬乾。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甘肅, 陝西, 青海, 廣東, 廣西,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台灣, 華東地區, 東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石隙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玉竹的傳統功效


1. 滋陰

玉竹,古稱萎蕤,歷代醫家對其滋陰功效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寒涼瀉火」,而是透過溫潤的滋養,緩解陰虛體質所造成的諸多症狀。

《神農本草經》記載玉竹「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此處的「諸不足」,並非指所有虛症,而是指因陰虛所致的不足。 《本草備要》則明確指出玉竹「溫潤甘平,中和之品」,其滋陰作用並非急峻,而是緩慢而持久,需久服才能見效。書中亦提到玉竹補陰,需與人參補陽配合,才能達到陰陽平衡的最佳效果。 這與《本草新編》中「萎蕤補陰,必須人參補陽,則陰陽有既濟之妙」的觀點相呼應,說明玉竹的滋陰作用更偏向於在陰陽平衡的框架下發揮效力。

《本草正義》則進一步闡述了玉竹滋陰的機理,認為其「味甘多脂,柔潤之品」,能有效緩解因燥熱引起的諸多症狀,例如肺胃燥熱、津液枯涸等。其滋陰作用並非直接清熱瀉火,而是透過滋潤、養陰,從根本上緩解陰虛體質。 該書也批評了前人將玉竹過度泛用於各種虛症的錯誤觀點,指出玉竹的滋陰作用更適合於陰虛火旺的證候,而非所有陰陽兩虛的病症。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玉竹的滋陰功效主要體現在緩解因陰虛導致的燥熱、津液不足等症狀上,其作用機理是透過溫潤甘平的性質,滋養陰液,達到陰陽平衡,而非以寒涼之力直接清熱。 玉竹的滋陰作用溫和緩慢,需要長期服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且其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方能獲得理想療效。

2. 除煩

玉竹,古名萎蕤,歷代醫家對其「除煩」功效多有論述,其機理並非單純的清熱瀉火,而是透過滋陰潤燥,間接達到消除煩悶的效果。

《蘭室祕藏》中提到玉竹「除煩悶」,這是對其功效最直接的描述。但從其他典籍中,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機制。

《本草正義》認為玉竹「味甘多脂,柔潤之品」,其所治皆燥熱之病。它並非直接清泄熱邪,而是通過滋潤體內津液,從而緩解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煩熱、口渴等症狀。 書中提到,玉竹尤其適用於肺胃燥熱、津液枯涸的情況,這些情況往往伴隨煩躁不安。玉竹的滋陰作用,能緩解這種因陰虛導致的煩悶。

《本草備要》則指出玉竹「性純,其功甚緩」,需久服才能見效。這說明玉竹的「除煩」作用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通過長期調理,逐步改善體內陰陽平衡,從而消除煩悶。 文中也提到,玉竹補陰,需與人參補陽並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暗示了煩悶的產生,可能與陰陽失衡有關,玉竹的功效,是從陰陽調和的角度來改善煩躁症狀。

綜上所述,玉竹的「除煩」功效並非單純的清熱解毒,而是通過滋陰潤燥,調節陰陽平衡,從根本上緩解因陰虛火旺或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煩悶不適。 其作用溫和緩慢,需要長期服用才能顯現效果。 這也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而非單純針對症狀的處理。

3. 潤燥

玉竹,中醫藥材,其潤燥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並受到諸多醫家推崇。其潤燥作用並非單純的「降燥」,而是透過滋陰潤燥的機制,緩解燥熱症狀,並調理臟腑陰陽平衡。

《神農本草經》記載玉竹「主中風暴熱,……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點明其潤燥作用能改善因燥熱導致的面色晦暗、皮膚乾燥等問題,並強調長期服用效果更佳。 《本草備要》則指出玉竹「溫潤甘平,中和之品」,說明其性質平和,潤燥而不寒涼,適合較為虛弱的體質。此書更進一步指出玉竹「性純,其功甚緩」,需長期服用才能顯效,這也說明瞭玉竹潤燥作用的溫和持久性,非急救之品。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玉竹潤燥的機理。文中提到玉竹「所治皆燥熱之病」,並說明其潤燥功效主要針對「熱邪燔灼,火盛生風之病」,以及肺胃燥熱、津液枯涸等症。其「柔潤能息風」,並非單純的清熱瀉火,而是透過滋陰潤燥,從根本上調節陰陽平衡,以達到緩解燥熱症狀的目的。 《廣西中藥志》則簡潔地概括玉竹功效為「養陰清肺潤燥」,進一步說明其潤燥功效主要體現在肺部。

綜觀諸多古代醫籍,玉竹的潤燥功效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溫和滋潤,漸進地改善因燥熱引起的各種不適,尤其適用於肺胃陰虛、津液不足的燥熱證候。其潤燥之功,關鍵在於其滋陰養液,平衡陰陽,而非單純的祛除燥熱,更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理念。

4. 生津止渴

玉竹,又名萎蕤,其生津止渴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機理並非單純的降火,而是通過滋陰潤燥來達到目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玉竹“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藥性論》則指出其“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這些記載雖未直接提及生津止渴,卻暗示了玉竹能治療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各種症狀,而口渴正是陰虛火旺的重要表現之一。

《本草備要》則更明確地指出玉竹的滋陰作用:“萎蕤補陰,必須人參補陽,則陰陽有既濟之妙”。這說明玉竹並非單純的寒涼之品,而是通過滋補陰液,平衡陰陽來達到治療效果。其“溫潤甘平,中和之品”的特性,也使其在滋陰的同時,不會過度寒涼而損傷陽氣,故能緩和地改善因陰虛津液不足導致的口渴。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了玉竹治渴的機理:“今惟以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乾等證,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飢者,尤有捷效”。這說明玉竹針對的是由肺胃陰虛、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而非所有類型的口渴。其“味甘多脂,柔潤之品”的特性,能滋養肺胃,生津潤燥,從根本上解決口渴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義》也批評了將玉竹泛用於一切虛證的錯誤,強調其滋陰作用的專一性。

總而言之,玉竹生津止渴的功效,並非直接清熱瀉火,而是通過其甘潤滋陰的特性,緩解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口渴症狀,其作用溫和持久,尤其適用於陰虛燥熱型的口渴。

5. 補氣

玉竹,味甘性平,歷代醫家多認為其具有補氣功效,但其補氣機制與人參等峻猛藥材有所不同。綜觀以上各家醫籍,玉竹的補氣作用主要體現在緩慢滋養,而非快速峻補。

《神農本草經》記載玉竹「主諸不足」,《本草備要》則指出其「性純,其功甚緩,不能救一時之急」。這說明玉竹的補氣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通過長時間的服用,慢慢滋養身體,從根本上改善氣虛狀態。 其補氣的機制,更傾向於滋陰養血,間接提升臟腑功能,從而達到補氣的效果。

《本草備要》中提到,玉竹「補陰,必須人參補陽,則陰陽有既濟之妙」。這點說明玉竹的補氣更偏向於陰虛體質,與陽氣虛弱者相比,陰虛導致的氣虛更適合以玉竹調治。 《本草正義》則明確指出玉竹「柔潤之性,純陰用事」,不適合應用於陽氣不足、需要急救的氣虛證候。

此外,《活人書》、《藥性論》、《本草拾遺》、《四聲本草》、《滇南本草》等典籍也從不同角度記載了玉竹的補益作用,例如治療風溫自汗、虛勞寒熱、脾胃虛乏等,這些都與氣血不足密切相關,也間接說明玉竹能通過滋陰養血的方式來改善氣虛。

總而言之,玉竹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快速地提升元氣,而是通過溫和滋潤,養陰生津,從而間接改善臟腑功能,最終達到補益氣血的效果。其更適合於陰虛體質或氣虛兼見陰虛的患者,並非所有氣虛證候都適用。 需注意其藥性平和緩和,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

玉竹的古代典籍


玉竹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玉竹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多醣、皁甙、芳香族醇等,這些成分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抗炎等作用。玉竹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和治療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等。

2. 降血糖

玉竹一藥,具補氣養陰、健脾固脫之功。實驗證實,玉竹含有豐富營養,包括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尤以人體必需氨基酸,如精氨酸、天門冬氨酸等為多,有助於補足營養、增強體質。此外,玉竹中的多醣類成分具有調節免疫、抗腫瘤等作用,可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對糖尿病等高血糖症狀,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玉竹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熬膏塗。陰虛有熱宜生用,熱不甚者宜制用。

玉竹的炮製


玉竹: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悶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曬乾。蒸玉竹:取洗淨的玉竹,置蒸器內加熱蒸悶2-3次,至內外均呈黑色為度,取出,曬至半乾,切片,再曬至足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痰濕氣滯者禁服(胃有痰濕氣滯者忌服)
  2. 脾虛便溏者慎服
  3. 陰虛有熱宜生用
  4. 熱不甚者宜制用
  5. 陰病內寒,此為大忌
  6. 畏鹹鹵
  7. 脾胃虛弱者應注意劑量和使用方法
  8. 血糖偏低或低血糖病人不宜過量使用
  9. 腎功能不良者不宜長期食用
  10. 孕婦禁忌

玉竹相關的方劑


玉竹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遺精肺癌頻尿咳嗽腰痛頭痛腦中風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失眠心悸口乾低血糖皮膚乾燥糖尿感冒糖尿病支氣管炎

玉竹含有的化學成分


玉竹粘多糖(Odoratan), 玉竹果聚糖A(Polygonatum-fructan A), 玉竹果聚糖B(Polygonatum-fructan B), 玉竹果聚糖C(Polygonatum-fructan C), 玉竹果聚糖D(Polygonatum-fructan D), 氮雜環丁烷-2-羧酸(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 黃精螺甾醇(Polyspirostanol Poa), 黃精螺甾醇甙Pob(Poly-spirostanoside Pob), 黃精螺甾醇甙Poc(Poly-spirostanoside Poc), 黃精螺甾醇甙PO1(Poly-spirostanoside PO1), 黃精螺甾醇甙PO2(Poly-spirostanoside PO2), 黃精螺甾醇甙PO3(Poly-spirostanoside PO3), 黃精螺甾醇甙PO4(Poly-spirostanoside PO4), 黃精螺甾醇甙PO5(Poly-spirostanoside PO5), 黃精呋甾醇甙Poc(Polyfuroside Poc), 黃精呋甾醇甙Pod(Polyfuroside Pod), 黃精呋甾醇甙PO6(Polyfuroside PO6), 黃精呋甾醇甙PO7(Polyfuroside PO7), 黃精呋甾醇甙PO8(Polyfuroside PO8), 黃精呋甾醇甙PO9(Polyfuroside PO9)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