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下藥:主要有大黃、芒硝、番瀉葉和蘆荼等,為中醫內科治療大法之一
- 潤下藥:主要有火麻仁、郁李仁等;
- 峻下逐水藥:主要有牽牛子、芫花、大戟、甘遂、商陸、巴豆等。
最後更新日:2022-09-18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大黃瀉下攻積,調中化食,由於大黃苦寒沈降,善能瀉熱通便,適用於實熱便秘,並有健胃化食功效。
用於大便秘結,胃腸積滯。大黃苦寒,有較強的瀉下通便、蕩滌胃腸積滯作用。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尤用於熱結便秘之證。治溫熱病熱結便秘、高熱不退,甚則神昏譫語,或雜病熱結便秘者,常與芒硝、積實、厚朴同用,以增強瀉下通腑泄熱作用,如大承氣湯
治裡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或兼陰虛津虧著者,可與補氣血藥或養陰生津藥同用,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秘者,須與附子、乾薑等溫裡藥同用,如溫脾湯;治濕熱痢疾初起,腹痛裡急後重者,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腸道濕熱積滯;治食積腹痛,瀉而不暢者,可與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積導滯。
《本草經》謂其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本草經疏》雲」大黃氣味大苦大寒,性稟直逐,長於下通。」《醫學啓源》言「專治不大便。」
大黃有明顯的瀉下作用。口服大黃後,一般在6~8 小時左右排出軟泥樣大便,大便前後可無腹痛或僅有輕微腹痛。大黃瀉下有效成分為結合型蔥貳,其中番瀉貳A 和大黃酸貳類是主要活性成分,番瀉貳A 作用最強,大黃酸貳類含量最高。
中醫經驗證明:大黃用於攻下時當用生品而不用製品且不宜久煎。
大黃含鞣質較多,炮製或久煎後,反而呈現收斂止瀉作用,停藥後也常表現有繼發性便秘。
芒硝性辛苦鹹、寒。主治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便秘、大便燥結、積滯腹痛、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芒硝具有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熱消腫等功效。主治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以及咽痛、口瘡、目赤腫痛、乳癰、腸癰等。
《珍珠囊》謂:「芒硝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臨床上芒硝常與大黃相須為用,以增強瀉下熱結作用,用於治療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如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芒硝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屬鹽類瀉藥,也稱容積性瀉藥。口服後,硫酸鈉水解產生大量硫酸根離子,在腸道難被吸收,滯留於腸腔內,使腸內容物形成高滲狀態,抑制腸內水分的吸收,使腸內容物容積增大,擴張腸道,機械性刺激腸壁,反射性引起腸蠕動增加而致瀉。
硫酸鈉本身也刺激腸黏膜,使其蠕動增加。芒硝的瀉下速度與飲水量有關,飲水量多則瀉下作用快,一般服藥後4~6小時排出稀便。
芒硝常與大黃相須為用,以增強瀉下作用,但兩者致瀉機制不同。芒硝對小腸也有作用,使小腸蠕動增加,腸內容物急速通過小腸,影響小腸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此與大黃不同。
番瀉葉性甘苦、寒涼。主治瀉熱行滯、通便、利水。 用於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用於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瀉下導滯,又能清導實熱,適用於熱結便秘,習慣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大多單味泡服,小劑量可起緩瀉作用,大劑量則可攻下,若熱結便秘、腹滿脹痛者,可與枳實、厚朴配伍,以增強瀉下導滯作用。 此外,番瀉葉又能瀉下行水消脹,可用於腹水腫脹之證。單味泡服,或與牽牛子、大腹皮同用,以增強瀉下行水之功。
治療產褥期便秘:取番瀉葉2.5錢,沖開水約150ml,經3-5分鐘,棄渣1次服下。如便秘時間過久,隔10分鐘後將藥渣再泡服1次。治療100例,多數服1次即見效。服藥後少數有輕度下腹疼痛。未見乳汁減少、惡露增多或全身不適等不良影響;且通便後子宮複舊良好,惡露減少。但平素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瀉下;清肝;殺蟲。主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
當歸龍薈丸(《丹溪心法》),治肝膽實火之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狂,便秘溲赤。
蘆薈丸(《外科正宗》),治下疳潰爛作痛,又治婦人陰蝕瘡作癢,及小兒肝積發熱,口舌生瘡,牙齦蝕爛。
蘆薈散(《證治準繩》),治口舌生瘡。更衣丸(《先醒齋醫學廣筆記》),治腸胃燥熱,大便不通。
《本草再新》:治肝火,鎮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現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之效。
火麻仁性甘、平。主治潤燥滑腸、利水通淋、活血。主腸燥便秘、風痹、消渴、風水、熱淋、痢疾、月經不調、瘡癬、丹毒。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秘。本品質潤多脂,既能潤腸通便,又兼有滋養補虛的作用,故適用於老人、產婦及體弱津血不足者的腸燥便秘症。
《藥品化義》謂:「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復,或稟弱不能運行者皆治。」
臨床上常與當歸、熟地黃、杏仁、肉蓯蓉等配伍,如益血潤腸丸、麻仁蓯蓉湯,可用於老人或產婦血虛便秘。
火麻仁中的脂肪油可直接潤滑腸壁和糞便。火麻仁中的脂肪油可在腸內分解成脂肪酸,刺激腸黏膜,使分泌增多,蠕動加快,減少大腸吸收水分,故有瀉下作用,為潤滑性瀉藥。
火麻仁壓榨油能明顯改善復方地芬諾酯致小鼠便秘。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