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19-06-18關於清肝明目
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中藥清單(2022年更新)
關於清肝明目的7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決明子

決明子性鹹苦、平涼、無毒。主治祛風清熱、解毒利濕。用於風熱感冒、流感、目赤目暗、急性結膜炎、濕熱黃疸、急慢性腎炎、帶下、瘰癧、瘡癰癤腫、乳腺炎等症。
決明子據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決明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於保護眼睛和促進大腦發育都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決明子中的決明子苷也被證實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腫瘤活性,這些作用可以幫助保護眼睛和改善視力。
2. 桑葉

桑葉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主治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風痺隱疹、下肢象皮腫、血熱吐血症。
桑葉用於肝陽眩暈,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經,有平降肝陽之效,故可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常配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同用
本品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清泄肝火,益陰,涼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車前子等清肝明目之品,可用治肝經風熱,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澀痛,多淚等實證;配合滋補精血之黑芝麻同用,即桑麻丸,又可用治肝腎不足、眼目昏花之虛證。
洗天行時眼,風熱腫痛,目澀眩赤:鐵扇子二張,以滾水沖半盞,蓋好,候湯溫,其色黃綠如濃茶樣為出味,然後洗眼,拭乾;隔一、二時,再以藥汁碗隔水燉熱,再洗,每日洗三、五次。(《養素園傳信方》)
3. 石決明

石決明性味鹹、寒。主治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用於頭痛眩暈、目赤翳障、視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勞熱、青盲內障。
石決明有一定的明目功效。用於目赤,翳障,視物昏花。肝開竅于目,本品清肝火而明目退翳,為治目疾之常用藥,用於視物障礙、青光眼。
根據中醫理論,石決明味甘、性涼,能夠清熱明目、養肝明目。它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增強視力,尤其對於因肝腎陰虛而引起的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石決明還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眼睛健康。
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可與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配伍;治療風熱目赤、翳膜遮睛,可與蟬蛻、菊花、木賊等配伍;陰虛血少之目暗不明、雀盲眼花者,每與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配伍。
《本草經疏》:石決明,乃足厥陰經藥也。足厥陰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血虛有熱,則青盲亦痛障翳生焉。咸寒入血除熱,所以能主諸目疾也。
畏光。用石決明、黃菊花、甘草各一錢,水煎,冷後服。
痘後目翳。用石決明火煅過,研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細,可烤豬肝蘸吃。
肝虛目翳(氣虛、血虛、肝虛,眼睛充血,夜如雞啄,生出浮翳)。用石決明(燒成灰)、木賊(焙),等分為末。每取二錢,與薑、棗同用水煎,連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青盲、雀目。用石決明一兩(燒存性)、加蒼朮三兩(去皮),共研為末。每取三錢,放入切開的豬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熱熏目,待轉溫後,食肝飲汁。
4. 夏枯草

夏枯草性辛苦寒、具有清肝名目、散結之功效、主治瘰癧、癭瘤、乳癰、乳癌、眼睛痛、流眼淚、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與帶下。
夏枯草具有清肝名目,散結之功效,主治瘰癧、癭瘤、乳癰、乳癌、眼睛痛、流眼淚、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與帶下。
常用於肝熱目赤腫痛,及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如高血壓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6. 珍珠

珍珠性味甘、鹹、寒。主治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於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生雲翳、瘡瘍不斂。
珍珠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是因為珍珠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成分,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疲勞和視力下降等問題。此外,珍珠還具有滋陰潤燥、通經等功效,對於女性經期不適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關於清肝明目的50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清肝明目的3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中藥分類標籤
- ▸ 發汗解表
- ▸ 散風寒
- ▸ 散風熱
- ▸ 清熱瀉火
- ▸ 清熱涼血
- ▸ 活絡止痛
- ▸ 清熱解毒
- ▸ 清虛熱
- ▸ 瀉下
- ▸ 活血化瘀
- ▸ 止咳化痰
- ▸ 溫裡溫中
- ▸ 止血
- ▸ 滋陰
- ▸ 補氣
- ▸ 補血
- ▸ 補陽
- ▸ 祛風除濕
- ▸ 芳香化濕
- ▸ 利水滲濕
- ▸ 理氣行氣
- ▸ 消食化積
- ▸ 安神
- ▸ 平肝息風
- ▸ 化腐生肌
- ▸ 開竅
- ▸ 峻下逐水
- ▸ 驅蟲殺蟲
- ▸ 固澀收斂
- ▸ 去風止痙
- ▸ 散結
- ▸ 潤燥
- ▸ 湧吐
- ▸ 外用
- ▸ 補中益氣
- ▸ 通經
- ▸ 清肝明目
- ▸ 清熱利尿
- ▸ 生津止渴
- ▸ 安胎
- ▸ 補益肝腎
- ▸ 健脾胃
- ▸ 發汗作用
- ▸ 排膿
- ▸ 利濕退黃
- ▸ 燥濕
- ▸ 緩解壓力
- ▸ 強筋骨
- ▸ 鎮靜
- ▸ 解毒
- ▸ 利尿功效
- ▸ 溫化寒痰
- ▸ 抗氧化
- ▸ 興奮中樞神經
- ▸ 清胃熱
- ▸ 利水消腫
- ▸ 排石
- ▸ 清熱利濕
- ▸ 止痛功效
- ▸ 抗發炎
- ▸ 降氣
- ▸ 調經
- ▸ 軟堅
- ▸ 改善睡眠
- ▸ 壯命門火
- ▸ 散血
- ▸ 解酒毒
- ▸ 通乳
- ▸ 接骨
- ▸ 通經絡
- ▸ 緩解咳嗽氣喘
- ▸ 消暑
- ▸ 固表止汗
- ▸ 強心功效
- ▸ 退翳
- ▸ 透疹
- ▸ 止咳平喘
- ▸ 破血消癥
- ▸ 止癢
- ▸ 治瘧
- ▸ 補腎
- ▸ 溫經
- ▸ 預防腫瘤或抗癌
- ▸ 除煩
- ▸ 澀精止遺
- ▸ 斂瘡
- ▸ 提振胸陽
- ▸ 潤肺
- ▸ 固崩止帶
- ▸ 壯陽
- ▸ 止瀉
- ▸ 清化熱痰
- ▸ 清肺熱利咽
- ▸ 除穢氣障氣
- ▸ 通便
- ▸ 益精
- ▸ 止嘔
- ▸ 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