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實

楮實

CHU SHI

  • 英文名稱: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syn. Marus papyrifera L.]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Paper Mulberry Fruit
  • 別名:谷樹卵子,谷木子,野楊梅子,谷實,構泡,楮實子,楮桃,角樹子,穀子,谷樹子
  • 藥品來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採收和儲藏:移栽4-5年,9月果實變戲時採摘,除去灰白色膜狀宿萼及雜質,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湖南, 湖北, 華東地區, 西南地區,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林緣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楮實的傳統功效


1. 健脾利水

楮實,其健脾利水功效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紛雜,褒貶不一,需謹慎分析。

《藥性通考》盛讚楮實子「陰痿能強,水腫可退」,認為其能益氣力、補虛勞,並具有滋補肝腎、壯筋骨的功效。其認為楮實雖有「久服滑腸」之弊,但此乃潤澤之故,而非其下行過速,只要佐以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便可避免此副作用。此說法強調楮實的補益作用,並提出了配伍方法以降低其副作用。

然而,《本草從新》則對前人對楮實功效的描述表示懷疑。它指出,除少數方劑外,古方鮮見以楮實為補益之用。反而列舉了《外臺祕要》等典籍中,使用楮實治療石疽、水腫、喉痹等症的案例,這些用法多屬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義,與補益之說大相逕庭。

《本草綱目》及《本草求真》則對楮實的功效持更為謹慎的態度。《本草綱目》引述了其他醫籍中關於楮實久服可能導致骨軟、骨哽的記載,暗示其並非人人皆宜。《本草求真》則認為楮實味甘氣寒,雖能補益陰血,改善水腫、陰痿等症狀,但其作用機理並非直接補陽,而是因其補陰而使陰陽平衡,並指出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久服可能導致骨痿。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的健脾利水功效及整體藥性存在不同觀點。部分醫籍肯定其補益作用,認為其能改善水腫等症狀;而另一部分則強調其寒涼特性,並指出其潛在副作用及使用禁忌。因此,對楮實功效的理解需結合患者體質、病情等因素綜合考量,切勿輕信單一說法。

2. 清肝明目

楮實,其「清肝明目」功效在古代典籍中並非一概而論,存在著不同觀點。

《藥性通考》盛讚楮實子具有補益功效,認為其能「益氣力,補虛勞,悅顏色,壯筋骨,明目」,並將其視為「補陰妙品」。其認為久服滑腸並非藥物本身的缺點,而是其潤澤作用所致,可與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配伍使用,以避免滑腸的副作用。這段描述中,明目是其多種功效之一,與其補益作用密切相關,以滋養肝腎達到明目的效果。

然而,《本草從新》則對前人的記載提出質疑。文中提到陶弘景、蘇頌、葛洪等古代醫家都高度評價楮實的功效,但實際臨牀應用中,除了少數方劑外,很少用其作為補益藥物。反而多見於治療石疽、水腫、喉痹等症,這些功效更偏向於清熱瀉火、軟堅散結的範疇。此處的「清肝明目」可能指其清瀉肝火,從而改善目疾。

《本草綱目》及《本草求真》則對楮實的性質和功效提出了更為謹慎的看法。《本草綱目》引述其他醫書,指出久服楮實可能導致骨軟無力,《本草求真》則認為楮實味甘氣寒,雖能補益陰血,但過量服用則可能損傷身體。兩者都提示楮實的應用需謹慎,其「清肝明目」功效也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進行判斷,並非一概而論。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楮實「清肝明目」功效的理解存在差異,一部分認為其通過補益肝腎達到明目的效果,一部分則認為其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能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疾。 因此,楮實的應用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並參考其他醫家經驗,謹慎使用。

3. 滋腎

楮實,又名楮實子,在古代醫籍中被記載具有滋腎功效,但其作用機理和適用範圍卻存在不同觀點。

《藥性通考》盛讚楮實為「補陰妙品,益髓神膏」,認為其能「充肌膚,助腰膝;益氣力,補虛勞,悅顏色,壯筋骨,明目」,並點明其「久服滑腸」的特性,但認為這是因其潤澤所致,而非藥性下行過速,可搭配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加以調節。此觀點側重於楮實的補益作用,並認為其滋腎功效主要體現在整體的陰虛體質改善上,從而提升腎氣。

然而,《本草從新》則對古代多數醫籍中對楮實補腎功效的記載有所質疑。它指出,除了少數方劑外,多數古代醫方並未將其作為補腎要藥使用,反而更多用於治療石疽、水腫、喉痹等症,這些多屬於清瀉軟堅的範疇,與補腎功效相悖。此觀點提示我們,楮實的補腎作用可能不如古籍所描述的那麼強大,其應用需謹慎。

《本草綱目》和《本草求真》也提及楮實可能造成骨軟、骨痿等副作用,尤其在《本草求真》中,更指出楮實雖能補益陰血,但其性寒,過量服用反而可能加重陰寒之症,影響腎陽。此觀點強調楮實滋腎功效的相對性及劑量的重要性,並提醒需考慮患者體質,避免過度使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滋腎功效的描述存在明顯差異,從補益陰血的角度,楮實可能具有改善腎陰虛相關症狀的作用,但其療效和安全性仍需謹慎看待,切勿盲目相信其強大的補腎功效,應用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醫師的專業判斷。

4. 強筋骨

楮實,其「強筋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記載不一,存在著一些爭議。

《藥性通考》盛讚楮實子「壯筋骨」,並認為其能「充肌膚,助腰膝,益氣力」,將其視為補益陰血的良藥。文中也提及久服可能滑腸,但認為只要搭配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即可避免此副作用。這表明古人認為楮實具有補益筋骨的功效,並提出了佐藥的方案來克服其可能的副作用。

然而,《本草從新》卻對前代醫籍中關於楮實補益功效的記載持懷疑態度。作者指出,除了楊氏還少丹等少數方劑外,古方中鮮少使用楮實來補益。該書更多地列舉了楮實用於治療皮膚病、水腫等疾病的例子,這些作用多與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相關,而非補益。此觀點與《藥性通考》的說法大相逕庭。

《本草綱目》則引述了不同醫籍中關於楮實的觀點,既有《別錄》中記載其大補益的說法,也有其他醫籍提到久服可能導致骨軟痿弱的記載。 甚至以治骨哽為例,引發對其是否真正具有補益筋骨功效的質疑。

《本草求真》更進一步闡述了楮實的藥性,認為其味甘氣寒,能補益臟腑陰血,從而達到「筋骨壯,腰膝健」的效果。但同時也強調,楮實性質偏寒涼,過度服用反而會導致骨痿,說明其補益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陽氣,而是通過補益陰血間接達到強筋骨的效果,並且需謹慎使用,避免過猶不及。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強筋骨」功效的論述存在明顯分歧。 其藥性寒涼,可能更適合陰虛型體質者,而對於陽虛體質者則需謹慎使用。 如何正確運用楮實,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專業判斷來決定。

5. 補氣

楮實,其補氣功效在古代典籍中記載頗有爭議。部分古籍肯定其補益之效,而另一些則提出其寒涼及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特性。

《藥性通考》盛讚楮實子「益氣力,補虛勞」,認為其能充肌膚、壯筋骨,甚至能「悅顏色」,具有明顯的補益作用。文中更將其譽為「補陰妙品,益髓神膏」,足見其對楮實補益功效的肯定。然而,該書也提到「久服滑腸」,因此建議與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配伍使用,以減輕其潤滑通便的副作用。這表明古人已意識到楮實的補益作用並非絕對,需謹慎使用。

然而,《本草從新》則持不同觀點。作者認為,雖然陶弘景、蘇頌等醫家都高度評價楮實的功效,但實際上在古代方劑中,用其作為補藥的例子並不多見。該書更指出,《外臺祕要》等典籍中,楮實多用於治療腫脹、喉痹等疾病,其作用傾向於清熱瀉火、軟堅散結,而非補益。這與《藥性通考》的觀點大相徑庭。

《本草綱目》與《本草求真》也反映了這種分歧。《本草綱目》引述了不同文獻中關於楮實補益與傷骨的說法,顯示其功效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本草求真》則更進一步闡述,認為楮實味甘氣寒,雖能補益陰血,但其寒涼的性質,若過度服用,反而會損傷陽氣,甚至導致骨痿。因此,其補益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陽氣,而是通過滋陰達到間接的平衡作用。

總體而言,古籍對楮實的補氣功效存在不同看法。其補益作用可能與劑量、體質以及配伍藥物密切相關。需綜合考慮其寒涼特性及可能的不良反應,才能更準確地評估其臨牀應用價值。 需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籍記載的分析,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6. 清熱利尿

楮實,其清熱利尿功效在古代醫籍中記載並不一致,甚至存在較大爭議。本文將從《藥性通考》、《本草從新》、《本草綱目》及《本草求真》等古代醫籍出發,分析其清熱利尿作用的可能性及相關論述。

《藥性通考》中明確記載楮實子具有「水腫可退」的功效,並認為其能「充肌膚,助腰膝」,說明其可能具有利尿作用,進而改善水腫。這與清熱利尿的功效相符,因為體內濕熱是導致水腫的重要因素之一,楮實利尿,則能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及濕熱。

然而,《本草從新》則提出不同觀點。該書指出,雖然歷代醫家如陶弘景、蘇頌等都高度評價楮實的功效,但在方劑中用作補益的案例不多,更多的是用於治療石疽、水氣臌脹、喉風喉痹等,這往往與涼瀉軟堅的功效相關,而非補益。這暗示了楮實可能並非單純的補益之品,其清熱利尿的作用更為突出。

《本草綱目》則引用《別錄》記載楮實具有大補益的功效,但同時也提及其他醫籍記載其久服可能導致骨痿,以及用於治療骨哽的案例,顯示其功效複雜,並非完全正面的補益。這也提醒我們,楮實的應用需要謹慎,其利尿功效可能與劑量和體質有關。

《本草求真》則進一步闡述,楮實味甘氣寒,雖然能補益陰血,但其清熱利尿作用並非由於助陽,而是因為其能補益陰血,從而使陽氣不至於過盛,達到平衡體內陰陽的作用。這說明楮實的清熱利尿,可能是通過調節陰陽平衡來實現的,而非直接的清熱瀉火。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的清熱利尿功效存在不同看法,其作用機制也未完全明晰。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體質,謹慎應用,並結合其他藥物以發揮其最佳療效。

7. 健脾胃

楮實,又名楮實子,在古代醫籍中記載其功效甚多,其中關於其健脾胃的效用,則見仁見智,存在一些爭議。

《藥性通考》大力讚揚楮實的補益功效,認為其能「益氣力,補虛勞」,並能改善面色,強健筋骨,甚至明目。然而,該書也提及「久服滑腸」,因此建議與茯苓、薏仁、山藥等藥材配伍,以減輕其潤滑腸道的副作用。這暗示楮實若使用得當,其滋補作用,能間接提升脾胃運化功能,達到健脾益胃的效果。其「益氣力,補虛勞」也說明其能提升整體臟腑機能,脾胃自然也能受益。

然而,《本草從新》則持較為保守的觀點。作者認為,雖然古代多部典籍都記載楮實的功效,但實際應用於補益脾胃的方劑卻不多見。該書更指出,許多古代文獻中記載楮實的用途,例如治療水腫、喉痹等,都偏向於其涼瀉軟堅的作用,與補益脾胃的功效相悖。

《本草綱目》和《本草求真》則提及楮實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前者引用其他醫籍記載,指出久服楮實可能導致骨軟無力;後者則說明楮實雖有補益陰血的作用,但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且久服可能導致骨痿。這兩者都暗示楮實的應用需謹慎,其健脾胃的功效並非絕對,過度使用反而可能損傷脾胃。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健脾胃功效的描述存在分歧。部分典籍認為其補益作用能間接改善脾胃功能,但同時也強調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以及使用上的限制,因此,楮實是否能健脾胃,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運用,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臨牀驗證。 僅從古代文獻來看,其健脾胃功效並非主流或明確的結論。

8. 利水滲濕

楮實,其利水滲濕功效在古代醫籍中記載並非一致,甚至存在一些爭議。本文將結合《藥性通考》、《本草從新》、《本草綱目》及《本草求真》等古籍,分析其利水滲濕作用的論述。

《藥性通考》明確指出楮實子能「水腫可退」,並將此功效與其補益作用並列,說明其利水滲濕作用是其藥效之一。書中更進一步解釋了其“滑腸”的特性,認為是藥物潤澤所致,而非快速下行的負面影響,並建議可與茯苓、薏仁、山藥等藥材配伍使用,以減輕其滑腸之弊。此觀點認為楮實的利水作用並非單純瀉下,而是通過滋潤補益來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

然而,《本草從新》則持不同看法。該書認為,雖然古代多部醫籍如《外臺祕要》等都記載了楮實的藥用功效,但多數應用並非以補益為主,而是用於治療石疽、水氣臌脹、喉風喉痹等,這些應用更傾向於其清熱、軟堅、瀉下的功效,而非補益利水。因此,《本草從新》對前人關於楮實補益利水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本草綱目》和《本草求真》則進一步增加了楮實利水滲濕功效的複雜性。《本草綱目》引用了其他醫籍中關於楮實久服可能導致骨軟的記載,而《本草求真》則更深入地分析了楮實的寒涼屬性,認為其雖能補益陰血,但過度使用反而會加重陰寒,影響脾胃,故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這表明,楮實的利水滲濕作用可能與其寒涼屬性及使用劑量密切相關,需要謹慎運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楮實的利水滲濕功效存在不同觀點,其作用機制和適用範圍也較為複雜,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謹慎使用。 單純依靠楮實利水滲濕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需要結合臨牀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其藥性與功效。

楮實的古代典籍


楮實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楮實的炮製


《雷公炮炙論》:凡使(楮實),採得後用水浸三日,將物攪旋,投水浮者去,然後曬乾,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楮實注意事項重點

  1. 脾胃虛寒者不宜:楮實性寒,脾胃虛寒者若食用,可能會加重虛寒症狀,如腹痛、腹瀉等。
  2. 孕婦慎用: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表明楮實是否會影響胎兒發育,但為了安全起見,孕婦應慎用或諮詢中醫師。
  3. 與寒性藥物同用會加強寒性:若同時服用其他寒性中藥,如黃連、生地黃等,可能會加強寒性,導致腹瀉或其他不適症狀。
  4. 長期服用易傷脾胃:楮實性寒,長期服用可能會損傷脾胃功能,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楮實相關的方劑


楮實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肺結核心內膜炎心包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骨質疏鬆症全身性水腫眼睛模糊赤白帶失眠白帶腹瀉咳嗽損傷耳鳴心悸夜盲疼痛胎動不安虛弱消化不良吐血遺精痢疾

楮實含有的化學成分


皁甙(Saponins), 維生素B(Vitamin B), 油脂(Oil), 油脂(Oil), 非皂化物(Unsaponifiables), 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