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茸補腎丸
CAN RONG BU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5.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增強補腎功效: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腎經,具有安神益智、開竅醒腦的作用。其能改善心腎功能,並協同補腎藥物,增強補腎益精之效。
- 緩解藥物副作用:部分補腎藥物可能存在燥熱之弊,容易引起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遠志具有清心安神之效,能緩解藥物的燥熱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因此,參茸補腎丸中加入遠志,有助於提高補腎功效,並改善藥物安全性。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胡桃仁,主要是基於其滋補腎精的功效。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之效。其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滋養腎氣,改善腎功能。
此外,胡桃仁還有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能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營養,進一步增強腎臟的活力。因此,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胡桃仁,可提高補腎效果,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參茸補腎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益精、強身健體。其成分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原因在於它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山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酚類及多糖,這些成分能夠調節腎臟功能,促進腎臟的健康和活力。
此外,山茱萸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痛、乏力、頻尿等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其甘酸的味道能夠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達到更佳的補腎效果。因此,山茱萸在參茸補腎丸中的添加,不僅符合補腎的主旨,也使得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腎藏精,影響著整個身體的健康,而山茱萸的補益作用正好契合這一需求。
參茸補腎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益精,強壯身體。其中,巴戟天作為方劑的組成成分之一,其功能不容忽視。
巴戟天有著良好的補腎效果,能夠增強腎陽,促進陽氣的恢復。腎陽虛弱會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如疲乏無力、陽痿等,而巴戟天能夠有效改善這些症狀。此外,巴戟天還具備祛風散寒的作用,對於由於腎虛導致的風寒問題,具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巴戟天的成分中含有多種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質,如皁苷和酚酸,這些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內臟功能,進一步提升腎臟的健康狀態。因此,巴戟天在參茸補腎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腎強身的效果,調和全身的陰陽平衡。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富含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能促進腎臟功能,改善腎虛所致腰膝痠軟、乏力等症狀。此外,杜仲還有強筋骨的作用,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問題。
因此,在參茸補腎丸中加入杜仲,可增強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楮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楮實性甘溫,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作用。其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為腎臟提供營養,促進腎氣生髮,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2. 利水消腫:楮實同時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腎虛常伴有水濕停留,造成身體浮腫,而楮實可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腎虛所致的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參茸補腎丸」中加入「楮實」,不僅可以補腎益精,更可以利水消腫,有助於整體提升腎臟功能,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水通絡,引補入腎: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利水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補腎藥物往往滋膩,易於留滯,加入川牛膝可引導藥力向下,通達腎經,更好地發揮補腎作用。
二、助陽化氣,增強補腎效果: 川牛膝具有溫陽化氣之效,可促進腎陽之升發,與人參、鹿茸等補腎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補腎效果,避免單純滋補而導致腎陽不足。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養肺的功效。它能滋養腎陰,增強腎臟的精氣,與參茸等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腎填精的效果。
- 健脾益氣: 山藥還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補腎藥材的營養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進一步提高補腎效果。此外,山藥還能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脾胃虛弱症狀,使補腎效果更加全面。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助腎:肉桂性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參茸補腎丸多用於腎陽不足、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肉桂可溫補腎陽,提升藥效。
二、引藥入腎:肉桂性溫,能引導藥力下行,入腎經,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使補腎之效更加顯著。同時,肉桂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供血,進一步增強補腎效果。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原因:
- 健脾利濕,助補腎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腎虛常伴有脾虛,脾失健運,水濕內停,加重腎虛症狀。茯苓健脾利濕,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補腎氣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補腎效果。
- 防止滋膩,避免壅滯:參茸補腎丸多以溫補藥材為主,滋膩性較強。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防止藥物過於滋膩,避免壅滯中焦,保持氣機流通,使補腎效果更佳。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助陽氣運行: 附子性熱,味辛,具有溫陽補腎、回陽救逆之效。腎陽虛者,常伴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附子可溫腎陽,助陽氣運行,改善腎虛所致的陽氣不足。
- 補益精氣,強壯筋骨: 附子入腎經,可補腎精,強壯筋骨。參茸補腎丸以補腎益精為目的,附子有助於增強藥效,促進腎精的生成與運化,從而達到補腎壯陽的功效。
參茸補腎丸中添加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助陽: 沉香性溫,入腎經,可溫腎陽、助元氣,與人參、鹿茸等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加強補腎壯陽之效。
- 行氣止痛: 沉香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腰痛、腹痛等不適。
參茸補腎丸是中醫常用的補腎方劑,其中補骨脂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補骨脂性溫,味苦、辛,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的作用。腎主藏精,而精又與生長、發育、衰老等密切相關。補骨脂能促進腎陽的生發,對於因腎陽虛衰導致的腰膝酸軟、冷感、性功能低下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補骨脂還可以提高性激素的水平,增強體力和耐力,對老年人的性功能有一定的調節效果。因此,在參茸補腎丸的配方中,加入補骨脂可以加強整體的補腎效果,使方劑具有更全面的滋補功效,對於改善腎虛帶來的各種不適症狀有明顯的幫助。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源於其溫腎助陽的功效。丁香味辛、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驅散腎陽虛寒,促進腎氣運行,從而達到補腎壯陽的作用。
此外,丁香還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消化不良等症狀。因此,在參茸補腎丸中加入丁香,可以更全面地發揮補腎壯陽的功效,並改善相關症狀。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菟絲子,是基於其補腎益精的功效。菟絲子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
菟絲子能滋養腎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早洩等症狀。同時,菟絲子亦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對於腎虛導致的免疫力下降也有一定幫助。因此,菟絲子與參茸等藥材配伍,能更好地發揮補腎益精的功效。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性溫潤,入肝、腎經,能補益腎精,滋養肝血,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配伍相宜:參茸補腎丸中包含人參、鹿茸等補陽藥,而熟地黃則為滋陰藥,二者相輔相成,陰陽調和,能夠更好地發揮補腎益精的功效。熟地黃還能緩解補陽藥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平和。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原因:
- 溫腎助陽: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與參茸等補益藥材配合,能增強補腎效果,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 理氣止痛: 茴香亦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腎虛引起的腰痛、腹痛等症狀,使補腎效果更全面。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虎骨,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腎壯陽: 虎骨在中醫理論中屬「獸類筋骨」,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之效。用於腎虛腰痛、筋骨痿軟、風濕痹痛等症。
二、 傳統觀念: 古代醫籍記載,虎骨具有強壯筋骨、治療風濕等功效,被視為珍貴藥材。這種傳統觀念在民間流傳甚廣,導致虎骨被大量使用於藥方中。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 虎骨的藥用價值並未得到科學證實,且捕殺老虎會造成生態危機。因此,現在參茸補腎丸已不再含有虎骨成分。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腎氣不足,常伴隨氣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昏眼花等症狀,人參可以補益元氣,改善腎氣不足引發的各種不適。
- 協調藥性: 人參與鹿茸藥性相協調,可以緩解鹿茸的燥熱之性,避免補腎過度而造成上火等副作用。同時,人參還能增強鹿茸補腎壯陽的效果,使補腎功效更加顯著。
參茸補腎丸中加入枸杞子,是基於其滋陰補腎的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功效。其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有效地改善腎臟功能,提高免疫力。
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枸杞子能起到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作用,與參茸等藥材相配伍,可增強補腎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茸補腎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針對「氣血雙虧,腎陽衰微」之證而設,主治範疇可分三層:
- 氣血虛損層面:症見瘦弱神倦、氣短無力、怔忡健忘,乃因紅參、熟地補元氣滋精血,佐茯苓、山藥健脾以助化源,使氣血得充。
- 腎陽不足層面:腰腿痠痛、陽痿滑泄、精汁清稀,緣於鹿腎、茸片、巴戟、淫羊藿等峻補命門,配附子、肉桂溫通十二經,破陰回陽。
- 心腎不交層面:失眠驚悸、便溏久瀉,藉遠志、柏仁霜交通心腎,茴香、沈香調暢氣機,佐故紙、萸肉固攝下元,使水火既濟。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賾:
君藥配伍
- 「紅參-鹿腎-熟地」三聯:紅參大補元氣為樞紐,鹿腎直補腎陽為先鋒,熟地填精益髓為後盾,形成「氣-精-陽」三相轉化,奠定全方根基。
- 「茸片-附子-肉桂」火輪:借附子通行十二經之性,引茸片溫督脈之效,佐肉桂引火歸元,共奏「燎原暖臟」之功,尤擅振奮沉寒痼冷。
臣佐調控
- 補瀉相濟:枸杞、楮實子滋陰制陽,防溫燥傷陰;杜仲、牛膝強腰膝且導虛火下行,寓瀉於補。
- 標本兼顧:虎骨(今多以代用品替代)祛風強骨治標,菟絲子、寸芸(蓯蓉)溫潤通便治本,解決陽虛兼夾風痹、便秘之變證。
- 攝精安神:遠志、柏仁霜開竅醒神,反佐於溫補隊中,防藥性壅滯;母丁香、沈香降逆納氣,使補而不滯。
使藥導引
- 白朮送服非偶然:取其「運脾化濕」之能,既制熟地之膩,又助茯苓健脾,使全方溫補之力得中焦輸布,契合「補腎不如補脾」古訓。
全方體現「陰中求陽,動靜結合」思維,以溫補命門為主軸,兼調心脾,終成扶羸起衰之效。其組方嚴謹處,在於每味溫燥藥皆配滋潤或疏通之品,如附子配萸肉、沈香佐熟地,顯露天士「補而不滯,溫而不僭」的制方智慧。
傳統服藥法
遠志2兩,核桃2兩,萸肉2兩,巴戟肉2兩,杜仲3兩,楮實子2兩,川牛膝2兩,山藥3兩,貢桂1兩,茯苓3兩,川附子2兩,沈香1兩,故紙2兩,寸芸3兩,母丁香2兩,菟絲子3兩,熟地6兩,茴香1兩,虎骨2兩,茸片2兩,鹿腎2兩,淫羊蔻1兩,柏仁霜2兩,紅參2兩,枸杞子3兩。
補氣,養血,壯陽。
上為細末,蜜丸2錢重。
每服2錢,食前白朮送下。
忌食生冷;火盛者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氣血、溫補腎陽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茸補腎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組成:遠志2兩,核桃2兩,萸肉2兩,巴戟肉2兩,杜仲3兩,楮實子2兩,川牛膝2兩,山藥3兩,貢桂1兩,茯苓3兩,川附子2兩,沉香1兩,故紙2兩,寸芸3兩,母丁香2兩,菟絲子3兩,熟地6兩,茴香1兩,虎骨2兩,茸片2兩,鹿腎2兩,淫羊蔻1兩,柏仁霜2兩,紅參2兩,枸杞子3兩。 主治:補氣,養血,壯陽。主治:氣血虛弱,瘦弱神倦,便溏久瀉,氣短無力,腰腿痠痛,怔忡健忘,失眠驚悸,腎虛陽痿,見色自泄,精汁清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