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肉桂

ROU GUI

  • 英文名稱:Cinnamomum cassia Presl.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 Cortex Cinnamomi Cassiae
  • 別名:紫桂,牡桂,大桂,桂木,梫,桂,玉桂,桂桐,桂皮,木桂,糠桂,筒桂,川桂,辣桂,菌桂,官桂皮,官桂
  • 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多於秋季剝取,陰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廣東, 廣西, 福建
  • 生長環境:山地,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肉桂的傳統功效


1. 溫裡溫中

肉桂,性味辛溫,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溫裡溫中的良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精簡卻道出了其核心功效。 「溫裡溫中」正是肉桂藥性之精華所在。

「溫裡」指的是溫暖臟腑,尤其針對脾胃虛寒所致的諸多症狀。古人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若脾胃虛寒,則氣血生化不足,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肉桂辛溫走竄之性,能溫煦脾胃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神農本草經》中「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正是體現了其溫肺散寒,溫通氣機的作用,而這也是溫裡的重要體現,因為肺與脾胃密切相關,肺氣虛寒亦可影響脾胃功能。

「溫中」則更直接地指向溫暖脾胃,尤其針對脾胃陽虛所造成的寒邪內阻。 當脾胃陽氣不足時,食物難以消化吸收,容易產生腹脹、冷痛等不適。肉桂的溫熱之性,能直接溫暖脾胃,改善其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從而使身體恢復正常運作。《神農本草經》提及「補中益氣」,正是在說明肉桂溫中之效,其不僅溫暖脾胃,更能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使氣血充盈。

總而言之,肉桂的「溫裡溫中」功效,是其辛溫藥性在臨牀應用中的重要體現,它通過溫暖臟腑、促進氣血運行來改善一系列因脾胃虛寒引起的疾病。其在古代醫籍中的記載,也充分佐證了其在溫裡溫中方面的獨特價值。

2. 通經絡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脾經。其溫煦之性,善於驅散經絡中的寒邪,如同暖流般融化凍結的氣血,使之運行無礙。辛散則能行氣活血,通利關竅;甘緩則可補益氣血,兼助經絡之暢通。諸味合用,使肉桂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方面功效顯著。

在中醫理論中,「不通則痛」乃病機之要。肉桂能深入臟腑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尤其對於因寒凝、血瘀、氣滯所致的經絡阻滯,具有力挽狂瀾之效。它能使滯澀的氣機得展,瘀阻的血液得通,從而令經絡得以通暢,脈絡得以恢復暢行。此即《本草綱目》所言「溫經通脈」之精義所在。

因此,肉桂廣泛應用於治療婦科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等因經絡氣血阻滯引起的疾病,以及手腕、腳踝扭傷等因經脈瘀血不通而致的局部疼痛症狀,皆是憑藉其強大的通經絡作用以復正氣、達病所。

3. 活絡止痛

肉桂,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以其「活絡止痛」之效著稱。其功效的闡述,最早可追溯至《神農本草經》。該書記載肉桂「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其中「利關節」一詞,便暗示了其具有舒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等症狀,多與氣機阻滯、經絡不通有關。肉桂溫通之力,可以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邪凝滯之氣,從而達到止咳平喘,舒緩咽喉疼痛的效果。 這也間接說明瞭肉桂的活絡作用,並非單純作用於關節,而是能改善全身氣血運行,使氣血暢通無阻。

「補中益氣」則說明肉桂能增強人體正氣,而正氣充沛,則疼痛自然減輕。 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看,肉桂中的桂皮醛等成分,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因此,肉桂「活絡止痛」的功效,既體現在其溫經通絡,改善氣血運行,也體現在其對炎症的抑制,從而達到舒緩疼痛的目的。 古代醫家憑藉經驗累積,總結出肉桂的藥性,如今更得到現代藥理學的部分佐證,更彰顯其臨牀價值。 總而言之,《神農本草經》中對肉桂功效的記載,為後世對其活絡止痛功效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4. 祛風除濕

肉桂,作為一味辛溫之品,其祛風除濕之效,雖非其主要功效,卻在古代醫籍中有所提及,並可從其溫通經絡的特性推演而出。

《神農本草經》記載肉桂「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文中「利關節」一詞,便暗含了其舒通經絡、祛除痺阻的能力。風濕痹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瘀滯,關節疼痛、腫脹不靈。肉桂溫熱之性,能溫經散寒,驅散體內寒濕之邪,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關節疼痛及僵硬。

雖然《神農本草經》未直接點明肉桂祛風除濕,但其「補中益氣」的功效亦與此相關。風濕之邪侵犯人體,往往導致正氣虛弱,而肉桂溫補脾陽,益氣活血,提升人體正氣,則能增強抵抗風濕邪的能力,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此外,肉桂辛香走竄,能通達經絡,這也符合祛風除濕的機理。風濕邪氣多阻滯於經絡之中,肉桂的溫通作用,能將這些邪氣驅散,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得以恢復。

總而言之,肉桂祛風除濕的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從其溫經散寒、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等功效中推演而來。在臨牀上,肉桂常與其他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驅除風濕之邪,而是通過溫補脾陽、通暢經絡,提升人體正氣,從而達到祛風除濕的目的。

5. 活血化瘀

肉桂,一味溫熱辛香之品,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活血化瘀之效,雖非其主要功效,卻也值得探討。以《神農本草經》為例,其記載「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看似並未直接提及活血化瘀,然而,細細品味,則可窺見其間關聯。

《神農本草經》中所述「利關節」,關節痹痛往往與氣血瘀滯有關,肉桂溫通經脈,能夠溫煦氣血,驅散寒邪,進而緩解因寒凝血瘀導致的關節疼痛。其「補中益氣」,亦與活血化瘀間接相關。氣為血之帥,氣虛則血行不暢,瘀血易生。肉桂溫補脾陽,益氣行血,從根本上改善氣血運行,間接促進瘀血的消散。

此外,肉桂的辛溫之性,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經絡暢通,氣血才能流暢運行,瘀血自然得以化解。雖然《神農本草經》並未明確點出「活血化瘀」四字,但從其記載的功效及肉桂的藥性來看,其溫通經絡、溫陽益氣的特性,都間接地促進了氣血運行,對於某些寒凝血瘀證候,具有一定的輔助活血化瘀作用。 因此,我們不能單純以《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來全盤否定肉桂的活血化瘀功效,而應結合其藥性及臨牀應用進行更全面的理解。 需注意的是,單方使用肉桂活血化瘀,其效果及適用範圍有限,需謹慎使用。

6. 壯命門火

肉桂,味辛性溫,自古以來即被視為溫補陽氣、壯命門火的要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其「味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其中「補中益氣」與「久服通神,輕身不老」兩句,暗藏著肉桂壯命門火的機理。

「中」在中醫指的並非單純的腹部,而是指人體的中心,即臟腑功能的整體調和狀態。命門火,則是指腎臟的先天之火,主宰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以及整體陽氣的運行。肉桂溫熱之性,能溫通經脈,驅散寒邪,從而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達到「補中益氣」的效果。 這也正是其壯命門火的重要途徑。 當命門火充足,則人體陽氣旺盛,氣血充盈,自然能延年益壽,「久服通神,輕身不老」便是這種功效的究極體現。

《神農本草經》中所述之「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等症狀,多與陽氣虛衰,寒邪阻滯有關。肉桂溫陽散寒,能改善這些症狀,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壯命門火的功效。 總而言之,肉桂壯命門火的機理,並非單純的補火,而是透過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提升人體陽氣,最終達到強健腎陽,延年益壽的目的。 這與現代醫學中,腎上腺皮質激素調節人體代謝和免疫功能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共通之處。

7. 補陽

肉桂在中醫觀點中,具有顯著的補陽功效。它能補命門之火,助腎陽,主要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證。當下元虛衰導致虛陽上浮,出現面赤、虛喘、心悸、脈微弱等症狀時,肉桂能引火歸源,令諸證消除,體現其溫補下元、潛陽固本之力。

8. 溫經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其溫經之效,根植於其溫熱之性。中醫認為,經絡乃氣血運行之徑路,若寒邪凝滯其間,則氣血不暢,經脈受阻,可見疼痛或功能失調。肉桂之醇厚溫熱,能直入肝腎二經,溫煦下焦,暖和衝任二脈。此溫暖作用,不僅能直接疏散滯留於經絡中的寒邪,祛除陰寒之氣,更能促進局部及全身的氣血周流運行,使經脈通暢無阻。對於因感受寒邪或體質陽虛導致的經脈瘀滯、氣血阻滯,如女性常見的寒凝血瘀型痛經、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甚至宮寒不孕等症狀,肉桂之溫經作用尤為顯著。它透過溫通經絡,有助於恢復經脈正常生理功能,緩解寒邪所致之不適,展現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的傳統藥效精髓。

肉桂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肉桂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其抗氧化能力超越大蒜、牛至、丁香等常見香料,甚至可作為天然防腐劑。現代藥理研究指出,肉桂能提升生物體的抗氧化能力並減少自由基傷害。動物實驗顯示,肉桂能顯著增加血清總抗氧化能力(TAA)和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效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降低氧化壓力。同時,肉桂也能降低體內自由基代謝產物如丙二醛(MDA)的含量,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此外,肉桂還能提高心肌組織中Nat, K-ATPase活性,並改善肝細胞膜流動性,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正常功能。另有西方研究發現,肉桂還具備抗病毒、抗菌、抗發炎、改善腸道健康、降低血壓、血糖與糖尿病風險,以及緩解脾胃消化不適等多重功效。

2. 抗血栓

肉桂水煎液能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 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這個作用的產生,代表肉桂可能影響了血小板活化的途徑。ADP是血小板活化的重要促進劑,透過與血小板上的P2Y1和P2Y12受體結合,觸發一系列訊號傳導,最終導致血小板聚集。肉桂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暗示其可能作用於這些受體或其下游的訊號傳導路徑,從而減弱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能力。

此外,體外實驗顯示肉桂具有抗凝作用。抗凝作用表明肉桂可能干擾了凝血瀑布中的一個或多個環節。凝血瀑布是一系列酶促反應,最終將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形成血栓。肉桂的抗凝作用可能涉及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或干擾纖維蛋白原的轉化過程。

重要的是,該研究指出肉桂不影響兔子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纖維蛋白溶解是人體分解血栓的自然過程。這個結果表明,肉桂的抗血栓作用主要體現在抑制血栓形成,而非促進血栓分解。這也提示肉桂的抗血栓機制可能更側重於預防,而非治療已形成的血栓。

總體而言,肉桂可能透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發揮抗凝作用,來達到預防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的目的,這也與中醫理論中肉桂“溫通血脈”的功效相符。

3. 其他功效

  • 提升雄激素、改善性功能: 肉桂水煎液能提升雄性大鼠的血漿睪丸酮水平,同時降低血漿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水平,但對皮質酮水平沒有明顯影響。這表明肉桂可能通過增加血漿雄激素濃度,間接地改善性功能,而非直接作用於腎臟本身。
  • 鬆弛支氣管平滑肌: 肉桂的主要成分桂皮醛 (Cinnamic aldehyde) 具有鬆弛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實驗數據顯示,桂皮醛鬆弛離體豚鼠氣管平滑肌的ED50 (半數有效濃度) 為180±10umol/L。
  • 緩解腎陽虛型腰痛: 臨床研究表明,口服肉桂粉對於治療腎陽虛型腰痛具有一定的療效。以每次5g,每日2次的劑量,平均療程3周,治療102例腎陽虛型腰痛患者,治癒率達到46%,顯效以上率為85%,總有效率高達98%。然而,對於骨質增生引起的腰痛,肉桂在X線檢查中並未顯示出明顯的改善效果。
  • 改善面神經麻痹: 肉桂粉外敷穴位可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痹。臨床案例顯示,通過針刺患側穴位(如頰車、陽白、地倉等),然後將肉桂細粉與少量麝香(可選)塗於粘布上,貼敷於穴位,每日更換,連續貼敷至痊癒,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經麻痹。研究發現,越早接受治療,效果越好。
  • 毒性: 急性毒性實驗顯示,肉桂在不同給藥途徑下均顯示較強毒性,但口服毒性相對較低。小鼠口服50g/kg生藥無死亡。肉桂醚提物灌服小鼠的LD50為8.24±0.50ml/kg,而肉桂水提物灌服小鼠120g/kg,觀察7天未見死亡。

4. 抗潰瘍

肉桂的抗潰瘍功效,在現代藥理層面上,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多種潰瘍模型的保護作用: 肉桂的水提物和醚提物,在不同劑量下,均顯示出對多種小鼠潰瘍模型的顯著保護作用。這些模型包括:

    • 水浸應激性潰瘍: 肉桂提取物能有效預防或減輕因水浸應激引起的胃黏膜損傷。
    • 消炎痛加乙醇型潰瘍: 肉桂提取物可以對抗消炎藥(如消炎痛)與乙醇共同作用造成的胃潰瘍。
    • 高濃度鹽酸引起鼠胃黏膜損傷型潰瘍: 肉桂提取物能抵抗高濃度鹽酸對胃黏膜的腐蝕。
    • 幽門結扎型潰瘍: 肉桂提取物能減少因幽門結扎導致胃酸積聚引起的潰瘍。
  2. 對應激性潰瘍的抑制作用: 連續三天給予小鼠肉桂水提物,可顯著抑制應激性潰瘍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小劑量(0.5g生藥/kg)的抑制效果甚至優於大劑量(2.5g生藥/kg),表明肉桂可能存在一個最佳有效劑量範圍。抑制率最高可達57.0%。

5. 鎮痛

肉桂的鎮痛效果已在小鼠模型中得到驗證。以肉桂水煎液,劑量為40g/kg和20g/kg,單次灌胃給予小鼠後,透過醋酸扭體法觀察到,肉桂組小鼠在15分鐘內的扭體次數顯著低於對照組。這表明肉桂具有抑制醋酸引起的疼痛反應的作用。

另外,以較低的劑量 (2g/kg) 的肉桂水煎液,連續11天灌胃給予小鼠,同樣能減少乙酸引起的扭體次數。此外,該實驗也發現肉桂能延長小鼠對熱刺激的反應潛伏期。這暗示肉桂不僅可以減輕化學物質誘導的疼痛,還可能提升對熱刺激的耐受性,具有潛在的周邊及中樞鎮痛機制。

6. 消炎抗菌

肉桂油及桂皮醛是肉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它們展現了強大的抑菌作用。這種抑菌作用表現出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效果優於革蘭氏陰性菌。同時,肉桂油和桂皮醛也對霉菌有效,其機制是透過抑制霉菌的生長,間接抑制黃曲霉毒素的生成。

此外,肉桂的50%甲醇提取物在濃度為0.5~1.0mg/ml時,能夠強烈抑制變形鏈球菌細胞粘附在玻璃表面。這種抑制細胞粘附的能力,暗示肉桂具有預防齲齒的潛力。

7. 抗炎鎮痛

中藥肉桂的抗炎鎮痛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鞣質類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肉桂丙酮提取物中含有表兒茶精、兒茶精、前矢車菊素B、前矢車菊素Ba、肉桂醇D等鞣質類化合物。研究顯示,以400pg/d的劑量給小鼠灌服這些化合物,能顯著抑制肉芽組織的生長,表現出抗炎活性。而且,抑制率與化合物的聚合度呈現正相關,意味著聚合度越高的鞣質類化合物,其抗炎效果越強。這表明肉桂中的鞣質成分可能通過抑制炎症細胞的增殖和炎症介質的釋放來發揮抗炎作用。
  • 解熱作用: 利用啤酒酵母誘導大鼠發熱的模型,研究表明灌胃肉桂水煎液(10g/kg)能在給藥後2小時內產生明顯的解熱效果。這可能提示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降低體溫的作用,具體機制可能涉及影響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或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等致熱物質的合成或釋放來實現。

8. 降血糖

肉桂,傳統中醫經典《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味辛甘,溫,入脾、肝、腎三經。其在中醫理論中,主要應用於溫補腎陽、益氣活血、散寒止痛。

現代藥理研究則明確證實,肉桂具有降血糖作用。更進一步地,科學分析揭示其有效成分為肉桂醛。肉桂醛在體內發揮功效的核心機制,在於能顯著增強機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關鍵激素,當細胞對胰島素響應更靈敏時,便能更高效地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吸收與利用,加速葡萄糖進入細胞轉化為能量,從而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除了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部分研究亦指出肉桂可能影響消化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吸收速度,進一步協同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已有嚴謹的臨牀研究表明,肉桂對於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尤其是在輔助常規治療方面顯示出潛力,有助於糖尿病管理中的血糖控制。

9. 抗菌抗病毒

肉桂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香料與藥用植物,在抗菌抗病毒的藥理功效上展現出顯著潛力。其所含的肉桂油及核心活性成分肉桂醛,具備強大的廣譜抑菌能力,特別是對革蘭氏陽性菌株,表現出卓越的抑制效果,這為其在對抗細菌感染領域提供了堅實的藥理基礎。

除了對細菌的抑制作用,肉桂亦展現出顯著的抗真菌活性。它能有效抑制多種有害黴菌的生長,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對黃麴黴菌的抑制。透過遏制此類黴菌的繁殖,肉桂能間接阻斷致癌性極強的黃麴黴毒素生成,對於保障食品安全與國民健康具有深遠意義。

在口腔衛生領域,肉桂的應用前景同樣廣闊。研究表明,肉桂的甲醇提取物在低濃度下,即可展現出強烈的抗附著作用,有效抑制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細胞在牙齒或生物膜表面的黏附。變異鏈球菌是口腔齲齒形成的主要病原菌,其黏附是齲齒進程的關鍵一步。藉由干預其黏附機制,肉桂為預防齲齒提供了獨特的藥理途徑。

10. 抗發炎

肉桂作為一種常見的香料與傳統藥材,其藥理功效,尤其在抗發炎方面,已獲得實驗支持。研究指出,肉桂富含多種活性成分,特別是六種鞣質類化合物。這些鞣質具有顯著的抗發炎潛力,主要表現在其抑制肉芽生長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抑制效果與化合物的聚合度呈正相關,即聚合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強,顯示出特定化學結構對其藥效效率的影響。

除了直接抑制發炎反應,肉桂亦展現出優異的解熱作用。在一項以啤酒酵母誘導大鼠發熱的動物模型中,對大鼠灌胃肉桂水煎液後,僅僅兩小時便觀察到其顯著的退燒效果。這項實驗結果不僅證實了肉桂具有解熱功能,更進一步支持了其抗發炎的整體功效,因為發熱往往是發炎反應的重要體徵之一。肉桂透過上述機制,展現出其在調節體內發炎通路與緩解相關症狀的潛力。

11. 抗凝血

肉桂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中藥食物,其在抗凝血方面的藥理功效已引起醫學界關注。多項動物實驗研究指出,肉桂水煎液經胃管灌注後,能顯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所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反應。此作用已在諸如家兔與大鼠等實驗模型中得到證實,清晰展現其顯著的抗凝血效應。這種抑制血小板活性的機制,正是其展現顯著抗凝血作用的核心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肉桂對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對兔體內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並無直接影響。這表明其抗凝機制主要集中於抗血小板活化途徑,而非促進血栓溶解。鑑於肉桂上述的藥理作用,其潛在應用於預防靜脈與動脈血栓形成的價值不容忽視。此外,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肉桂「溫通血脈」的功效,亦與其現代藥理學所揭示的抗凝血作用相映成趣。此效應闡明了肉桂在維護血液流動性、改善血瘀狀態中的重要角色。

12. 保肝利膽

肉桂在藥理學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保肝利膽功效。實驗證明,肉桂的兩種主要提取物——水提物與醚提物,均能對肝膽功能產生正面影響。其中,肉桂水提物經動物模型證實,能有效增強大鼠的膽汁分泌量,促進消化液的產生與排出。

另一方面,肉桂醚提物亦能增加膽汁的總體流量。儘管醚提物在提升膽汁流量方面的作用效果顯著,但其維持時間相對較短,這提示在應用時可能需考慮其作用的時效性。兩者協同或獨立作用,皆有助於改善肝臟的解毒功能與膽汁循環。

此外,肉桂的藥理活性不僅限於肝膽系統。研究還揭示,肉桂水提物與醚提物皆具備潛在的止瀉作用。在動物實驗中,這兩種提取物均能顯著減少麻油引起的小鼠腹瀉次數,表明肉桂對於緩解腸道不適、穩定腸道功能亦具有一定的功效。這些多元的藥理特性,共同構築了肉桂在傳統醫學及現代研究中的應用潛力。

13. 抗潰瘍作用

肉桂,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天然香料與傳統藥物,其在消化系統保護,尤其是抗潰瘍方面的藥理潛力正逐漸被揭示。實驗研究表明,肉桂的不同提取物對胃粘膜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具體而言,肉桂的水提物及醚提物在小鼠胃粘膜損傷模型中展現出明確的抗潰瘍活性。這些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由鹽酸誘導的胃粘膜損傷,這類損傷正是胃潰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肉桂的這類作用不僅體現在預防性保護上,也延伸至對已發展潰瘍的治療性干預。研究進一步指出,肉桂提取物能夠顯著減輕幽門結扎型潰瘍的症狀。這種模型模擬了胃酸滯留及其對胃壁持續侵蝕所導致的潰瘍病理過程。肉桂的藥理效應,清楚地證明其具有保護胃粘膜免受攻擊因子損傷的能力,同時亦能促進潰瘍區域的癒合過程。這些科學觀察共同支持了肉桂在中和或抵抗胃潰瘍發生病理中的潛在角色。

14. 提高耐缺氧能力

基於參考文獻,中藥肉桂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桂皮醚提取物。

現代藥理分析:

  • 亞硝酸鈉中毒模型: 桂皮醚提取物能夠顯著延長亞硝酸鈉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亞硝酸鈉中毒的機制是導致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喪失攜氧能力,造成組織缺氧。桂皮醚提取物在此模型中的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 影響血紅蛋白氧化還原狀態: 桂皮醚可能通過某種機制干預血紅蛋白的氧化過程,抑制高鐵血紅蛋白的形成,或促進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為血紅蛋白,從而維持血紅蛋白的正常攜氧功能。
    • 增強氧氣利用率: 桂皮醚可能改善組織細胞對氧氣的利用效率,減少缺氧損傷。這可能涉及改善細胞呼吸鏈的功能,提高ATP生成效率,或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傷。
    • 保護血管功能: 亞硝酸鈉中毒可能導致血管舒張功能障礙。桂皮醚可能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作用,維持正常的血管舒張反應,改善組織供氧。
  • 其他缺氧模型: 參考文獻指出,桂皮醚提取物(0.8ml/kg)僅能延長亞硝酸鈉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對另外3種缺氧模型並無顯著對抗作用。這可能表明:

    • 作用的特異性: 桂皮醚的作用可能更特異於亞硝酸鈉誘導的缺氧,而不適用於其他機制引起的缺氧。例如,其作用可能依賴於與高鐵血紅蛋白或相關途徑的特定相互作用。
    • 劑量依賴性: 0.8ml/kg的劑量可能不足以在其他缺氧模型中產生顯著的保護作用。更高的劑量可能有效,但未經實驗驗證。
    • 模型差異: 不同的缺氧模型涉及不同的生理病理機制。桂皮醚可能對特定機制敏感,而對其他機制則無效。
  • 水提物無效: 肉桂水提物無抗缺氧作用表明,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脂溶性的,因此水提物無法有效提取這些成分。

總體而言,桂皮醚提取物對亞硝酸鈉誘導的缺氧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以及在其他缺氧模型中的有效性仍需進一步研究。

15. 預防心血管疾病

肉桂對心血管健康具備多重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以及增強心肌收縮力等方面。藥理研究指出,肉桂中的活性成分桂皮醛,能顯著提升豚鼠離體心臟的收縮能力及心搏數,直接顯示其對心臟泵血效能的正面影響。

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靜脈注射肉桂水煎劑被觀察到能使麻醉犬的冠狀動脈和腦血管出現短暫擴張,進而導致血管阻力明顯下降,並伴隨血壓的顯著降低。儘管在此急性試驗條件下,特定區域的血流量可能短暫波動,但肉桂的核心作用是透過擴張血管,最終有助於增加心臟、大腦等關鍵器官的血流量,改善其氧氣與營養供應。

此外,肉桂在增強心臟收縮力的同時,亦被發現有促進腎上腺素分泌的潛在作用,這進一步協同支持心臟功能與循環穩定性。這些綜合藥理特性,包括血管舒張以減輕心臟負擔、提高心輸出量,以及改善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對於維護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作機制,從而為預防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藥理學基礎。

16. 提升免疫力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肉桂性辛、溫,具溫暖身心、活血通經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進一步揭示,肉桂在提升機體免疫力方面展現出顯著潛力。例如,在動物實驗中,以肉桂水煎液對經環磷酰胺誘導免疫功能抑制的小鼠進行灌胃給藥,觀察到多項指標的積極變化。結果顯示,小鼠體內的白細胞數目顯著升高,紅細胞數目亦明顯增加,且胸腺與脾臟這類主要免疫器官的重量皆呈現增長。這些指標的改善,尤其是白細胞數量及免疫器官功能的提升,直接反映了肉桂對T細胞和B細胞等免疫細胞生成與活力的潛在促進作用。綜合而言,這些研究證據有力地支持了肉桂具有增強免疫力的特性,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17. 止痛功效

肉桂在傳統醫學中素被視為具備顯著止痛功效的藥材。其辛甘溫暖之性,歸屬於脾、腎、心、肝諸經,核心藥理機制在於溫腎壯陽、引火歸原,尤其擅長散寒止痛。對於因寒凝經絡所致的腹痛、關節痛等症狀,肉桂能透過溫中散寒、溫經通脈的作用來緩解,並具備緩中止痛、解痙止痛的功效。此外,它亦有促進血液循環及增強免疫力之益。

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深入剖析了肉桂止痛作用的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其中,肉桂所含的關鍵活性成分——桂皮醛,被證實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及抗氧化活性。這些特性使其能夠有效針對多種疼痛類型提供緩解,特別是對於炎症引起的痛楚,如關節疼痛和因痙攣所致的腹部不適。

關於肉桂鎮痛作用的科學驗證,動物實驗提供了明確的證據。研究表明,肉桂水煎液能夠顯著減少乙酸誘導的小鼠扭體次數,這是一種廣泛用於評價止痛效果的模型。同時,它還能延長小鼠對熱刺激的反應潛伏期,進一步印證了肉桂具備顯著且直接的鎮痛作用。這些發現為肉桂的傳統止痛應用提供了現代科學的闡釋與支持。

肉桂的炮製


  • 除去雜質及粗皮。
  • 用時搗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關於中藥[肉桂]的注意事項重點:

  1. 陰虛火旺者禁服:肉桂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服用後會加重火熱症狀。
  2. 裡有實熱者禁服:肉桂溫熱助陽,裡有實熱者服用後會加重熱症。
  3. 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禁服:肉桂活血化瘀,血熱妄行出血者及孕婦服用後會增加出血風險。
  4. 不宜與赤石脂同用:肉桂與赤石脂同用會產生毒性。
  5. 肝臟損傷風險:肉桂中含有香豆素,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肝損傷或增加某些癌症風險。
  6. 口腔潰瘍等不適:過量服用肉桂可能導致口腔潰瘍、舌頭或牙齦腫脹。
  7. 血糖過低風險:適量肉桂有助於降低血糖,但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血糖過低。
  8. 呼吸道刺激:肉桂醛是一種咽喉刺激物,不小心吸入肉桂粉會導致咳嗽或呼吸困難。
  9. 身體過熱症狀:食用過量肉桂會導致身體過熱、口乾舌燥、心煩口渴等不適症狀。
  10. 藥物相互作用:肉桂與某些藥物如華法林、阿司匹林等可能產生相互作用,導致不良反應。

肉桂相關的方劑


肉桂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感冒咳嗽腹痛腰痛頭痛遺精腦中風耳鳴顏面神經麻痺動脈休克關節痛損傷腹瀉齲齒心悸月經不調大便溏疼痛低血糖低血壓糖尿嘔吐糖尿病月經腹痛性冷感腳內側痛大腿疼痛手部疼痛月經夾有血塊怕吹到風小指痛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頭部發冷胃脘不舒服背部感覺冷四肢感到疼痛不易流汗夜間遺尿全身酸痛月經延後到來腳外側痛手腳冰冷忽冷忽熱怕冷小腿內側疼痛腳部疼痛中指痛手背痛腳踝內側後側痛中背部疼痛臀部痠痛腰骶痛大椎穴痛肩井穴附近肩痛肩胛下痛肩胛部位痛白痰,白鼻涕發燒及發冷月經稀少閉經陰囊濕冷胸部發冷男性勃起障礙腹中感到寒冷手臂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關節疼痛五十肩腕部關節痛上肢手部麻木下腹部痛肋間神經疼痛陰部感到寒冷腰部冷涼月經顏色紫黯

肉桂含有的化學成分


桂皮醛(Cinnamaldehyde), 乙酸桂皮酯(Cinnamylacetate), 桂皮酸乙酯(Ethyl cinnamate), 苯甲酸芐酯(Benzyl benzoate), 苯甲醛(Benzenepropanal (or Benzaldehyde)), 香豆素(Coumarin), β-蓽澄茄烯(β-Cadinene), 菖蒲烯(Calamen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 揮發油(Volatile oi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