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湯,顧名思義,方劑中必含烏頭。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溫、味辛,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
方劑中加入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 烏頭辛溫,可溫經散寒,用於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等。
- 祛風除濕: 烏頭又具祛風除濕之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烏頭性猛烈,需謹慎使用。方劑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輕其毒性,並提升療效。
烏頭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烏頭性溫熱,善於祛寒止痛,但容易耗傷陰液。細辛性溫,辛散溫通,能助烏頭散寒止痛,同時又能溫陽化氣,減輕烏頭的燥烈之性,使藥力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 引藥入經,提高藥效: 烏頭入足太陽膀胱經,細辛入足太陽膀胱經及足少陰腎經。二者同用,可以互相引導,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同時,細辛的辛散之性也能有助於烏頭的藥力更好地宣泄通達。
烏頭湯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通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與烏頭搭配,可增強其溫經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腰膝冷痛等。
- 引藥入經: 花椒辛香走竄,能引導烏頭藥性深入經絡,並促進其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療效。同時,花椒也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減輕烏頭的毒性。
烏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緩解烏頭的毒性。烏頭為大毒之品,性熱燥烈,容易傷陰耗氣,而甘草性甘平,具有緩解毒性、調和藥性、補益脾氣的作用。
甘草能與烏頭相配,起到以下作用:
- 解毒: 甘草能解烏頭之毒,降低其毒性,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 調和: 甘草性平,能調和烏頭的燥烈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其過度傷陰耗氣。
因此,烏頭湯中加入甘草,可以有效地減輕烏頭的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烏頭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烏頭性熱,善於祛寒止痛,但容易耗傷津液。秦艽性寒,能清熱解毒,且兼具祛風濕、止痛之效。兩者配合,寒熱相濟,可增強烏頭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同時避免烏頭過於燥熱傷陰。
- 減輕毒性,提高安全性: 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秦艽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烏頭的毒性,提高方劑的安全性。此外,秦艽還可以起到引導藥力向下,避免烏頭藥性過於上浮的作用。
烏頭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寒性互補:烏頭性寒,而附子性熱,兩者配伍,寒熱相濟,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性過盛而傷陽氣。
- 毒性互制:烏頭有毒,而附子可解烏頭之毒,兩者配伍,可減輕毒性,提高藥效安全。
附子性溫,能補陽氣,助烏頭行血祛風,達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烏頭與附子相配,相輔相成,互為應用,方能發揮最佳療效。
烏頭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烏頭驅寒止痛: 烏頭性寒,善於驅寒止痛,但單用容易傷陽氣。肉桂性熱,能溫陽散寒,與烏頭相配,既能加強驅寒止痛效果,又能避免寒邪傷陽。
2. 溫通經絡,助藥力到達病所: 肉桂辛溫走氣,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烏頭藥力順利到達病所,提高療效。
因此,肉桂在烏頭湯中起到了溫陽散寒、溫通經絡的作用,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烏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烏頭毒性: 烏頭性烈,可致心律不齊、麻痺等副作用。白芍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酸味可緩解烏頭的辛熱之性,並能補益氣血,降低烏頭對人體的毒性。
- 協調藥性: 烏頭主要用於祛寒止痛,但其燥烈之性易傷陰耗血。白芍可補血柔肝,與烏頭相配,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避免烏頭過於燥烈而損傷正氣,使藥效更穩定、持久。
烏頭湯中加入獨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烏頭性溫熱,善於祛風散寒,但易傷津耗氣。獨活性溫和,善於疏風通絡,且兼具補益氣血之效。兩者配伍,可互相補充,既能增強烏頭祛風散寒之效,又能減緩烏頭耗氣傷津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全面。
- 針對病症,藥效更佳: 烏頭湯主要治療寒邪凝滯,經絡痺阻所致的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獨活則具有疏風通絡、祛風濕的功效,與烏頭合用,可更有效地解除經絡痺阻,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烏頭湯,中藥方劑,由烏頭、細辛、花椒、甘草、秦艽、附子、肉桂、白芍、獨活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因寒冷潮濕引起的痹證。
烏頭,辛溫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細辛,辛溫,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秦艽,性味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白芍,甘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獨活,性微溫,味辛、苦,歸肝、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烏頭湯九味中藥組成,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因寒冷潮濕引起的痹證。痹證,指因風寒濕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的病證,症見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烏頭湯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可有效緩解痹證症狀,改善肢體活動功能。
傳統服藥法
烏頭1兩,細辛1兩,蜀椒1兩,甘草2兩,秦艽2兩,附子2兩,桂心2兩,芍藥2兩,乾薑3兩,茯苓3兩,防風3兩,當歸3兩,獨活4兩,大棗20枚。
上(口父)咀。以水1鬥2升,煮取4升,分5服。若熱毒,多服益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湯, 出處:《經驗良方》。 組成:罂粟殼3錢,缬草3錢,烏頭1錢半。 主治:腰痛,並手足攣痛。
烏頭湯,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大烏頭7分,細辛7分,川椒7分,甘草7分,秦艽7分,附子7分,官桂7分,白芍藥7分,川獨活1兩3錢半。 主治:寒冷濕痹,流於經絡,攣縮不得轉側。
烏頭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烏頭1兩,芍藥1兩,乾薑1兩,桂心1兩,細辛1兩,乾地黃1兩,當歸1兩,吳茱萸1兩,甘草2兩。 主治:八風五屍惡氣遊走胸心,流出四肢,來往不住,短氣欲死。
烏頭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烏頭1兩,細辛1兩,蜀椒1兩,甘草2兩,秦艽2兩,附子2兩,桂心2兩,芍藥2兩,乾薑3兩,茯苓3兩,防風3兩,當歸3兩,獨活4兩,大棗20枚。 主治:風冷腳痹,寒冷濕痹,腳氣。
烏頭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甘草(炙)1兩,益智(去皮)半兩,高良薑(銼,炒)半兩,茴香子(炒)半兩,草豆蔻(去皮)5枚。 主治:脾勞腹痛,不思飲食。
烏頭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麻黃3兩,芍藥3兩,黃耆3兩,甘草(炙)3兩,川烏5枚([口父]咀,以蜜2升,煎取1升,即出烏頭)。 主治:逐濕,行痹,助陽。主治:歷節,痛痹,腳氣,雷頭風。歷節不可屈伸,疼痛,及腳氣疼痛,不可屈伸。少陰寒濕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