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夏倦秋疲冬乏?從經絡破解一年四季慢性疲勞的原因!

- 最後更新:2025-05-14首次發表: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網友或會員詢問,他們突然感到極度嚴重疲勞,不知道該怎麼辦?「慢性疲勞症候群」至今原因不明,從大量經絡數據中發現,這是原來有規則可尋的。

本文依照月份時間及經絡現象變化來分析,精確掌握不明原因疲勞的來龍去脈,只要順勢調整便可以在一年四季都保持精神奕奕的狀態!

疲勞是最多人抱怨的症狀

直至2025年,根據雲端中醫的統計數據,會員回報最頻繁的症狀前兩名分別是「容易感到疲勞」與「肩頸酸痛」。從這項數據可見,特別是「容易疲勞」,已成為現代人一年四季普遍面臨的健康困擾。

中國有句諺語:「春困、夏倦、秋疲、冬乏」,正道出人們一年四季皆有感到疲倦、昏昏欲睡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身體疲憊、精神不振呢?

其實,透過「良導絡經絡檢測」技術,觀察不同季節中經絡的變化,便能逐步揭開這些疲勞症狀的成因。

以下將依照月份時間與經絡變化現象進行分析,帶你深入了解這些難以解釋的疲勞背後的脈絡與根源。

從四季的經絡型態理解疲勞原因

1. 每年4-8月(春夏季節): 脾經及膀胱經虛證

在春天的時候,大家常常會聽到「春困」,這是因為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

而到夏天的時候,就會聽到「夏倦」,這是指「夏日疲勞症候群」,在夏天裡總有疲憊感,容易疲倦、想睡與食慾不振,這背後到底是哪一種經絡現象呢?

事實上,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完全可以破解其中奧秘。

只要找出每年進入夏季之後,哪些經絡特別異常,一定與這個有關係。

每年從4-5月之後,多數人的脾經能量開始虛證,基於經絡能量的連動性,膀胱經也連動虛證,這應該就是春夏季節大家疲勞的主因。

關於疲勞,中醫師最常診斷的下手處就是「濕困脾陽」,可見愛睡覺的第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脾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臟運化體內的氣與水,而脾虛的人運化水氣的能力很差,因此體內容易產生與累積過多的濕氣。

濕氣屬於陰邪,會降低體內的陽氣,那就很容易出現整天想睡覺的現象。

整個夏季期間,脾經與膀胱經能量低下
整個夏季期間,脾經與膀胱經能量低下

然而,春夏季節的主要氣候特徵就是「濕氣」,尤其在梅雨季期間,許多人會感到身體沉重、全身痠痛、疲倦乏力,甚至昏昏欲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現象。

台灣地區全年濕度偏高,對於體質屬於「脾虛」的人來說,更容易出現中醫所說的「濕困脾陽」現象。

由於整個夏季濕氣偏重,這類人幾乎整個夏天都感到想睡,且常伴隨以下症狀:頭痛、頭重、四肢沉重、食慾不振、大便偏溏等。即使待在冷氣房中,也難以明顯改善,直到9月入秋後,情況才會顯著好轉。

為什麼秋天會變好?其實從經絡能量的變化就能觀察到:進入秋冬季節後,有兩條與疲勞相關的經絡能量會逐漸上升。

因此在夏天,許多人會本能地想吹冷氣,因為冷氣可以短暫提升這兩條經絡的能量,讓精神變得較為振奮。然而,一旦離開冷氣房,能量又會迅速下滑,導致精神狀態又陷入低迷,效果自然難以持久。

2. 每年7-9月(初秋),更濕更熱

到了秋天的時候,就會聽到「秋疲」或」「秋困」,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

事實上在初秋期間,整個狀態比夏季還要炎熱,而且會進入「長夏」的季節,可以說是更濕、更熱。

所以,這會延續整個夏季容易疲勞的原因,而更加嚴重而已。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每年7月到9月之間,心經與心包經突然能量暴減,因此很有機率在這個時候出現「心脾兩虛」的證候

可以從五行來理解。心屬火,脾屬土,如果心火不足的話,就無法生土,脾就虛了。中醫也認為經常用腦的人容易出現「心脾兩虛」。

思慮過多時,將造成心脾兩虛
思慮過多時,將造成心脾兩虛

除了精神不好外,還有面色蒼白、腹瀉、心悸、容易喘,女性出現婦女月經不調,月經色淡量多…等等症狀。

雲端中醫經常提到的「鐵三角經絡極致」現象,就是脾經與膀胱經虛證,心經與心包經也是虛證。

這種經絡型態都幾乎是所有重大慢性疾病的基本型態,也可以說他們體內長期「心脾兩虛」、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胃是萬病之源,當一個人長期脾胃不佳的話,就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疾病。尤其是基於「腦腸軸」理論,脾胃虛弱氣血無法提升到頭部,自然就會沒有精神想睡覺。

3. 每年9-1月(深秋與初冬),經絡轉陽虛

冬天天氣很冷,能夠窩在棉被裡睡覺是在好不過的事,因此也稱之為「冬乏」。

中醫理論認為「陽主動,陰主靜」,因此經常想睡覺是「陰陽失衡,陰盛陽虛」的表現,早在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開始探討這個現象,當時稱之為「好臥」、「嗜臥」、「善眠」…等等許多名詞(註1)。

中醫古書《類證治裁》中明確指出:「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這是指一個人體內陰氣旺盛,陽氣不足時,就會整天眼睛閉著想睡覺,運用經絡檢測完全可以印證這個現象

兩千年前的《傷寒論》就已經提到一句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意思就是說體內很寒,陽氣不足的人,特別愛睡覺!

這種想睡,不論白天或晚上都總是沒有精神,似乎怎麼睡都睡不飽,很容易與憂鬱結合。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只要是「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的人,在進入初春的時候經絡就開始轉變成陽虛現象,進入深秋更加明顯。

少陽經、陽明經虛證的人,特別疲勞想睡
體內陽經虛證,就會開始整天想睡覺沒有精神

這種陽虛的現象也可以透過食物來引發,過去幾年來,總有一些比較喜歡研究經絡的會員,發現吃大量西瓜之後,眼睛就是一直張不開,總是提不起精神。

而通常這個時候,只要去服用兩次少陰病的最常使用的中藥「附子理中湯」,眼睛亮了起來,精神馬上變好!

4. 每年11-3月:極度陽虛、腎陽虛

延續上面提到的陽虛現象,這是有累積效應的,每年到初春的時候最嚴重。

所以可以清楚看到這種累積效應,初秋的時候最熱,初春的時候最寒。

也因此,冬季末期到初春這段期間,出現「一派陽虛」經絡型態的機率大幅提升。

體內很寒的人,中醫提到寒邪最容易傷腎,現代人過度縱慾及勞累,也容易傷腎。如果腎陽不足、或腎精不足,就會特別沒有精神,整天想睡,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

腎陽、腎精不足的人,除了愛睡覺、精神萎靡之外,最容易出現頻尿、腰痛、膝蓋腳部沒力,有時候會出現耳鳴耳聾、健忘、反應與思維遲鈍,做起事情體力不支。

每年從11月開始,腎經的能量就一直開始往下掉,一直到隔年3月才開始稍微提升!現代人一年四季都是腎虛,如何護腎、養腎與提升腎經能量已經成為養生的重點。

進入秋冬之後,腎經開始嚴重虛證
進入秋冬之後,腎經開始嚴重虛證

某會員就曾經分享,進入中年之後他開始很容易疲累,總覺得自己的反應有點呆滯,總是提不起勁,很不像一個男人應該有的狀態,讓他非常沮喪。

他記得當時到台灣/台北的一間中醫診所,那位醫師幫他進行良導絡經絡檢測,結果中醫師指著經絡圖對他說:「你看,你的腎很虛喔!」

當時中醫師要求他服用「斑龍丸」,結果服用2個月之後,果然又回到以前精神奕奕的狀態,至今他都非常感念這位醫師。

改善慢性疲勞的6種簡易方法

任何人如果有以上原因造成整天想睡覺,其實是有解決方法的,簡單列之如下:

1. 依照節氣變化,順勢調整經絡能量

上面的分析,精確地將一年四季造成慢性疲勞的經絡變化與出現時間點都描述出來。

事實上,不是每個人在一年四季都會比較疲勞的,特定體質的人在特定的季節會容易疲勞。

例如,寒性體質的人在夏季其實反而精神會變好,鐵三角體質的人,在夏季會更疲勞。

因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每個節氣之中順勢調整經絡能量。例如:在夏天的時候,就要每天拍打脾經與膀胱經,在冬天的時候,就要每天拍打膽經、胃經與腎經。

同時,也可以配合中藥與食療,在每個節氣之中調整經絡能量狀態。以春夏季節為例,雲端中醫就曾經整理出一系列改善肝脾不調的方法可作參考。

而冬天改善陽虛經絡現象的方法,雲端中醫提供更多豐富的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寒氣專題」逐一閱讀。

2. 防範濕氣侵入體內,經常排濕健脾

許多人不注意一些生活習慣,例如自己認為淋雨不礙事,喜歡爬山涉水之後不弄乾衣服,經常坐在濕地,甚至經常睡在濕氣很重的地上,這些都是最容易讓身體累積濕氣的方法,平時應該避免。

淋雨對身體的傷害其實很大
淋雨對身體的傷害其實很大

有些人經常食用冰冷飲料,也會造成體內濕氣累積,脾臟陽氣不足,所以中醫經常運用健脾利水排濕的方法,有興趣的人可以運用一系列中藥來排濕,效果是很好的。

3. 不要用腦過度,練習放空心念

如果一個人常年睡眠障礙,那永遠沒辦法解決慢性疲勞的問題,這通常都是用腦過多所造成的後遺症。

因此,如果可以經常讓腦子放空,徹底休息,就可以預防這種現象發生。

經常打坐的會員曾經分享:「放鬆才有可能達到真正休息,不需要睡太久就會很有精神!

心念經常放空可預防心脾兩虛,調整肝脾
心念經常放空可預防心脾兩虛,調整肝脾

服用中藥改善心脾兩虛也是一個好方法,傳統中醫最常使用「歸脾湯」,補益心血,健脾效果很好,具有雙向效果,可以改善愛睡覺,也可以改善失眠。

4. 記得每天吃早餐,三餐正常保養脾胃

現代人三餐經常不定時,尤其很多人不吃早餐,這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傷害。

因為每天早上7-11點之間時,經絡氣血就是走到脾經與胃經,這時候若不給脾胃一些食物吸收,可真是虧大了!

吃早餐是重要的養生法
吃早餐是重要的養生法

如果真的脾胃傷到了,造成氣血無法上達腦部,造成整天想睡覺,全身疲倦無力,這時候中醫最常使用「補中益氣湯」,透過健脾胃醒神,將氣血往上提拉,這樣的方法很有效果。

5.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努力排寒

經不不少會員親身實驗,確認一個人如果大量食用生冷的食物,就會對脾胃造成傷害,造成體內寒氣很重,進而整天疲勞想睡。

少吃寒涼食物的本身,就可以預防疲勞
少吃寒涼食物的本身,就可以預防疲勞

所以,任何人除非可以確認自己的經絡體質屬於陽氣旺盛(三焦經大腸經、膽經、胃經實證)。

不然還是少吃冰冷或寒性的食物或飲料,無形中降低自己的精神能量,做起事情來沒有勁,損失可大了!

可別小看辨別體質的重要性,有一些人體內很熱,反而要喝冰水才可以提振精神。

體內寒氣很重的人,整天沒有精神想睡覺是常態,因此努力排寒便是養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定要長期堅持排寒。

6. 生活規律、不熬夜以自然提升腎氣

許多男性為了提升腎氣,花了大量的金錢購買各種壯陽保養品,卻不知道睡眠充足、不熬夜才是最快速有效且免費提升腎氣的方法

每天早睡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與修復機體最重要的工作,若長時間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良,自然就會腎虛、加速老化。

若真的沒辦法,可以配合一些中藥改善,透過補腎中藥來填精補髓,例如:「左歸丸」、「右歸丸」、「八味地黃丸」效果都很不錯!

過去幾年來,經常都有會員回報,只要提升腎氣之後精神就會變好,確認中醫的理論是真的。

整天愛睡覺,精神一定不好,做起事情也沒有效率,很容易與憂鬱相應而出現憂鬱症,人生一定是黑白的!

找出春困、夏倦、秋疲、冬乏的原因,讓自己的精神一年四季都保持在最佳狀態,是預防所有現代流行病最根本的工作。


註1: 還有類似名詞如:「安臥」、「多臥」,在《傷寒論》中亦有「欲寐」、「多眠睡」、「欲臥」、「欲眠」。後世又有「喜眠」、「喜臥」、「欲眠睡」、「多睡」、「多寐」、「臥寐」…等不同名稱。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