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八味地黃丸

Ba Wei Di Huang Wan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桂附八味丸,八味腎氣丸,地黃丸,八仙丸,補腎八味丸,附子八味丸,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腎經 31%
心經 18%
肝經 16%
脾經 14%
肺經 11%
胃經 4%
膀胱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7-30

主治功效

此藥為中藥熱門方劑,相同名稱有「桂附八味丸」、「金匱腎氣丸」、「金匱八味丸」、「腎氣丸」、「崔氏八味丸」,組成是六味地黃丸加桂枝(或肉桂)、附子,溫補腎陽、助長腎氣;為老人病代表性藥物。本方是腎、副腎、性器等機能衰退之良方。

本方補腎助陽,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洩,舌淡而牉,脈虛弱,尺部沈細,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

腎為先天之本,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若腎病日久傷陽,或他臟陽虛累及於腎,或高年腎虧,房勞過度等均可導致腎陽不足。

腎位腰部,脈貫脊柱,腎陽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脊膝脛酸痛乏力。腎陽不足,不能溫養下焦,則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腎與膀胱相表裡,腎陽虛不能化氣利水,水停於內,則小便不利,少腹拘急不舒,發為水腫、腳氣。

若腎陽虛衰,膀胱失乾約束,則小便反多,入夜陽消陰長,故夜尿見頻。若腎陽不足,水液蒸化,津不上承,則口渴不已,液聚成痰,則發為痰飲舌淡而胖,脈弱尺部沈細,皆為腎陽虛弱之象。

由此可見,腎陽不足,氣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為本證的基本病機表現。本方也治産後虛汗不止,血塊不落。腎陽不足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夜尿頻多(頻尿),男性陽痿早泄,舌淡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胞等。補腎助陽,改善陽虛,是補腎之妙方也!

實務上經常運用在以下疾病或症狀:中年以後性神經衰弱、尿意頻繁、腎炎、腎硬變、腎結石、腎結核、腎盂炎、前列腺肥大症、動脈硬化、高血壓症、低血壓症、腦出血後遺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經痛、椎問軟骨疝氣、腳氣、腰腳麻痺、神經衰弱、健忘症、夢遺、早泄、陰萎、陰莖強直症、產褥熱、帶下、陰門瘙癢、慢性淋疾、痔、脫肛、血、瘙癢症、濕疹、乾癬、齒槽膿漏、及眼疾、耳疾等。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酒蒸)8錢,山茱萸(酒浸去核,取淨肉)8錢,丹皮2錢,澤瀉2錢,白茯神(去皮木)4錢,山藥(蒸)4錢,五味(去梗)5錢,麥冬(去心)5錢。
滋補。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日70丸,空心白湯送下;冬天酒下亦宜。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牡丹皮性辛苦、涼、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山茱萸性味酸、性微溫。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方中地黃能強壯、強精、滋潤;山茱萸、澀精固髓、煖腰膝、益陽道;山藥滋養精氣、除虛熱,潤血燥;牡丹皮散血滯而鎮痛;茯苓疏導胃內停水;澤瀉利水止渴;肉桂助地黃強化血行;又能協同茯苓抑制自下腹部而起的內氣上衝;附子壯腎陽,補命火,袪寒除濕,有挽回機能衰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口乾,咽痛,舌紅苔少忌
  • 對於平常胃腸虛弱,時常下痢者;及胃內停水顯著者顏面潮紅而發熱者,多為禁忌,不可服用。於服用本方後,食慾減退或下痢者,則非本方的適應症,應考慮改用別方。

相關疾病

癱瘓夜間遺尿大腿內側疼痛幼兒浮腫痔瘡月經期間過長尿中混挾精液子宮崩漏肩痛(肩背交接處)產後頻尿或失禁陰囊濕冷腰骶痛汗出(身體易出汗)氣喘排尿困難夜盲尿道炎慢性肝炎慢性鼻炎甲狀腺亢進

相同名稱方劑

八味地黃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丹皮3兩,茯苓3兩,澤瀉3兩,山萸4兩,山藥4兩,熟地黃8兩,川附2兩,桂心2兩,全蠍(炒黃色)3錢。 主治:腎虛耳聾。

八味地黃丸, 出處:《傅青主女科·産後編》卷上。 組成:山茱萸8錢,山藥8錢,丹皮8錢,茯苓8錢,熟地黃8錢,澤瀉5錢,五味子5錢,炙黃耆1兩。 主治:産後虛汗不止,血塊不落。

八味地黃丸, 出處:《杏苑》卷四。 組成:熟地黃(懷慶者,酒浸爛,研如泥)8錢,牡丹皮2錢,白茯苓2錢,澤瀉2錢,山茱萸4錢,山藥4錢,黑附子(炮)2錢,厚朴2錢。 主治:腎氣虛衰,不能攝養,使邪水溢上,多吐痰涎。

八味地黃丸, 出處:《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體仁匯編》。 組成:熟地黃(酒蒸)8錢,山茱萸(酒浸去核,取淨肉)8錢,丹皮2錢,澤瀉2錢,白茯神(去皮木)4錢,山藥(蒸)4錢,五味(去梗)5錢,麥冬(去心)5錢。 主治:滋補。主治:産後虛羸久咳,虛損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八味地黃丸, 出處:《廣嗣紀要》卷十五。 組成:乾山藥(去黑皮)5錢,山茱萸(酒拌潤,蒸軟去核,取肉焙乾)5錢,熟地(酒洗,焙乾)5錢,鹿茸(蜜塗炙,酒浸炙亦可)4錢,川牛膝(酒洗,焙)4錢,牡丹皮(去心,淨洗)3錢,白茯苓(去皮)3錢,澤瀉2錢。 主治:小兒稟賦不足,腎氣虛弱,骨髓枯竭,囟大頭縫不合,體瘦語遲,行步多艱,齒生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人參八味湯

相似度 94%

七味丸

相似度 93%

七味飲

相似度 93%

滋陰八味丸

相似度 88%

加味腎氣丸

相似度 88%

加味八味丸

相似度 88%

增減地黃湯

相似度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