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腳跟痛(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疼痛,特點是早上起床後腳著一著地,腳跟就會出現刺痛。起床後走一陣子之後就會緩解,但是走路過多了又會開始痛。
依照醫學機構統計發現,在台灣地區不論男女,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數大約都是從30、40歲開始節節上升,其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
依照侯鐘堡醫師的臨床觀察,足底筋膜炎最常發生在腳跟(機率是60%),其次是在腳內側,這幾乎可以涵蓋90%足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足底筋膜炎是因為年紀大或是太操勞造成,許多人長期拿重物或腳部肌肉、韌帶與肌腱逐漸退化,就會增加足底筋膜的負荷,出現這種疼痛。
臨床發現有5種人,最容易得到足底筋膜炎,依序是:高足弓、扁平足、體重過重、愛穿高跟鞋、習慣用腳跟蹬地者。
特別是工作需要久站、久走的工作者。例如:菜籃族、搬家工人…等等長期必須提拿重物,走路頻繁度高的人,有較高機率罹患此病。
現代治療方法通常就是服用消炎止痛藥或物理治療(電療、熱療、雷射或超音波)、骨震波治療、局部類固醇注射或增生療法等治療。
適度休息、不久站、不提重物、減少衝擊性運動或走路走太久、劇痛時冰敷,都有助舒緩疼痛。
現代醫學認為,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退化」,因此年紀愈大愈有可能發生。同時,冬天較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然而,為什麼有人很容易退化,有人卻沒有?若從中醫的經絡理論,可以提出相對完美的解釋,提供患者一條新的思路。
從中醫的觀點看腳跟痛(足底筋膜炎)
雲端中醫許多文章中都提到,凡是超過一定年齡以上才容易出現的症狀,多數是長年累積的經絡阻塞所造成。
要探討足底筋膜炎,就要先理解這個區域主要是哪些經絡通過!
從上面提到的第一個疼痛位置,就是位於「膀胱經」的運行路線,第二個疼痛位置就是「腎經」的運行路線。
如果腎經與膀胱經長年氣血不足,呈現虛證時,時日一久就會造成經筋病變(肌肉、骨骼、筋膜…等等退化),因此容易造成腳底內側、腳跟、腳外側痛,腳跟部位粗糙龜裂。(見下圖)。
因此,多數人其實有長達數年以上的時間足夠預防此病,在出現足底筋膜炎前的十幾年前,腎經與膀胱經就已經會出現幾種經絡型態,依照雲端中醫許多會員的長期觀察,可分類為4種主要類型:
一、鐵三角經絡型態之變化型
在鐵三角經絡組合中,有一種變化型,就是呈現「脾經+膀胱經+腎經虛證」,多數人大約在20歲附近就會開始零星出現,通常是熬夜或過度疲勞之後容易短暫出現,夏天時較容易出現。
持續10-20年後,大約在30-40歲之間就有機會斷斷續續出現腳內側痛、或是腳跟痛。
由於這種經絡型態還伴隨肝經與脾經異常,因此會在這個經絡的運行路線出現:腳大趾疼痛(痛風)、腳內側痛(足弓韌帶),腳外側痛。
雲端中醫某會員S先生就曾經分享:「我的狀況是腳外側痛,有時候會出現腳內側痛,腳大趾痛,狀況不穩定。走過過多時就會出現幾天,多休息之後又會自然消失。」
另一位A先生曾經分享:「以前年輕時還好,年紀愈來愈大就會發現出現頻率愈來愈高,讓我感到真的已經老了!」
而這些疼痛位置明顯位於這組異常經絡上,因此可以說是這種經絡體質容易出現的疼痛。
熬夜是最容易出現這種經絡型態的方法,因此經常熬夜會加速腳痛的生成,要讓脾經、腎經與膀胱經虛證氣血不足,最快的方法就是晚上經常熬夜。
如果一個人經常過度疲勞,用腦過多,又經常需要東奔西跑的話,自然很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二、肝腎虧損經絡型態:腎經+肝經
依照《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所述,傳統中醫診斷認為腳痛的主要證型,就是「肝腎虧損」。
這源自於「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腎虧虛時,骨髓失養所以會出現疼痛,幾乎所有傳統的中醫師都相當堅信此理論。
從經絡檢測可以印證這個現象,現代人從出生沒多久之後肝經就持續出現實證,而漸漸的十幾歲之後就經常會出現腎經虛證。年紀愈大時,肝經與腎經一起出現虛證。
現代人腎經虛證的機率相當高,普遍高達75%。這種型態持續30年之後就容易出現「肝腎虧損」的種種症狀:頭暈、耳鳴、腰酸腳沒力、疲勞、眼經昏花、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經少經閉… 等老化現象。
事實上肝經長年實證,腎經長年虛證經絡現象遍佈於各種經絡型態,歸納其根本原因,足底筋膜炎主要就是腎經氣血不足所造成。
某會員Y女性就曾經分享,她在過去10年間,偶爾就會在早上出現足跟痛,她每次檢測經絡必然都會看到腎經虛證,數年如一日可以證明這種經絡現象。
三、秋冬季節經絡組合:腎經+膽經+胃經
現代醫學發現,冬天時足底筋膜炎很容易發生!站在經絡的角度,只要觀察冬天最常出現的經絡型態即可破解其原因。
「腎經+膽經+胃經虛證」是秋冬最常見的經絡型態,天氣愈冷愈明顯。
這種經絡型態很多人從前年輕的時候就會出現,最容易出現在冬天,夏天時就會消失。這種冬天的經絡型態,有些人在夏天也會出現,代表體內陰寒深重,這就是高機率出現足底筋膜炎的族群。
2021年底進入冬天後,某月女性會員C小姐就開始出現腳跟痛,她持續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超過2個月,發現幾乎每次都是腎經虛證,讓她覺得經絡真的是很準確!
傳統中醫認為,足底筋膜炎的常見證候是「寒濕凝滯」、「風濕痹阻」,通常就是這種經絡型態。
《黃帝內經》提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意思就是說體內有濕的人容易出現腳部疾病。這種原因造成的足部疼痛,遇陰雨寒冷加重,還會有四肢關節疼痛。
四、上實下虛經絡組合:腳部氣血不足
雲端中醫有不少會員,乾脆直接在足底筋膜炎患者身上進行經絡檢測,發現有很多都是出現「上實下虛」的經絡型態。
而這種經絡就是上面三種經絡型態的總和,而且偏向於女性居多。由於這種經絡現象最容易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因此年紀愈大愈容易出現腳部疾病。
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一個人腳部的經絡氣血長期缺乏,經筋肌肉自然缺乏濡養而開始退化,自然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腳部疾病。
因此不只有足底筋膜炎,從膝蓋、小腿、腳踝、腳部關節、各種風濕性關節炎疼痛都有可能出現在這種經絡體質的人們身上,值得未來更多人加以觀察研究。
足底筋膜炎難治的根本原因在於:這已經是累積了幾十年的經絡異常後的結果,除非從根本改變體質,不然只會不斷復發,非常難以根治。
基於上述,如果可以經常拍打按摩這些異常經絡及其穴道,或是拉筋,就可以改善足底筋膜炎。或是熱水泡腳或半身浴,也可以改善。
日本醫師伊藤史子曾經指出,隨著年紀增長或天氣寒冷,後腳跟的「阿基里斯腱」會因為血液循環不佳而漸漸乾燥、緊繃、失去彈性而形成足底筋膜炎,更可能造成膝蓋痛、腰痛、髖關節痛等問題。
透過熱療溫潤、刺激血液流動來保養阿基里斯腱、增進彈性,使其伸縮更順暢。可以用38~40度熱水泡腳、或是整個臀部以下半身浴,就能有效改善腳部血液循環。
最重要的是泡完之後,要趁著血液循環好時,按摩、拍打小腿內側的三陰經(肝經、腎經與脾經) 效果很好。
同時,也可以從「艾灸」、「熱吹風機」或「遠紅外線照射」照射腳跟、腳底相關部位,也可以改善疼痛。
現代女性喜歡穿高跟鞋,造成全身性人體力學完全改變,造成足底筋膜、膝蓋、髖關節和脊椎都會造成傷害。一旦出現足底筋膜炎之後,就差不多要告別高跟鞋的日子了!
有些人發現,穿平底鞋容易出現腳跟痛,這是因為穿平底鞋時重心會偏後,因此重量就會壓在腳跟上。開始出現腳內側痛、腳跟痛之後,就不要赤腳或穿平底涼鞋、拖鞋行走,就應該考慮穿著柔軟有氣墊的鞋子、或是置放足弓墊。
雲端中醫有些會員發現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後,會出現腳內側痛,換了一雙之後就自動好了,可見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容易造成腳內側痛,甚至膝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