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

Liu Wei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証直訣

其他名稱:補腎地黃丸,補肝腎地黃丸,六味丸,地黃丸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2%
肝經 19%
心經 17%
肺經 12%
脾經 8%
胃經 5%
膀胱經 3%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浮脈,數脈,細脈

舌象幼兒木舌,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膝蓋痛,手肘關節痛,咽喉痛,腳底內側痛,腳踝內側後側痛,腳部疼痛,腳內側痛,腰痛,手肘外側痛,膝蓋後側痛,膝蓋內側痛,上半身側邊痛,大腿肝經循行路線痛,小腿腎經循行路線痛,小腿肝經循行路線痛

症狀咽喉乾燥,手心腳心發熱,聲音嘶啞,腰膝軟弱無力,暈眩,夜間盜汗,容易流眼淚,夜間遺尿,口乾口渴,耳鳴,耳聾,眼睛模糊,頻尿,月經過多,咽喉有異物感

現代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尿道結石,甲狀腺亢進,系統性紅斑性狼瘡,妥瑞氏症,遠視,男性勃起障礙,心內膜炎,糖尿病,梅尼爾氏病,遺精,高血壓性腎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風濕性心臟病

方劑組成解釋

六味地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地黃滋陰,容易導致脾胃虛弱,濕困脾胃。茯苓加入,可補脾健運,促進水液代謝,避免滋陰過度而損傷脾胃。

二、 益腎利水: 茯苓入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腎虛常伴有水濕停滯,茯苓配合其他藥物,能利水消腫,減少水濕對腎臟的負擔,有利於腎陰的滋養。

六味地黃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微寒,入心、肝、脾經,可清泄心火,涼血止痛,並能活血化瘀。在六味地黃丸中,牡丹皮主要用於緩解腎陰虛所致的熱症,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並能改善因血瘀引起的腰膝痠痛、頭暈目眩等症狀。

總之,牡丹皮在六味地黃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陰虛所致的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六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腎: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潤燥的功效。與六味地黃丸其他藥物如熟地、山茱萸、澤瀉等共同作用,可協同滋陰補腎,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盜汗等症狀。
  2. 健脾益氣: 山藥同時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有利於脾胃的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增強藥效。

因此,山藥在六味地黃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補腎滋陰,更能健脾益氣,使藥效更加全面。

六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腎精不足,則會導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等症狀。山茱萸能補腎精,固腎氣,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斂陰止汗:山茱萸還具有斂陰止汗的功效,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盜汗、自汗等症狀。六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茱萸,能有效改善陰虛汗出,進一步提升藥效。

六味地黃丸中加入熟地黃,乃取其滋陰補血之效。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而成,其性溫和,較生地黃更易於被人體吸收,且更擅長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六味地黃丸主要針對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盜汗遺精等。熟地黃能補益腎陰,使腎臟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改善上述症狀。此外,熟地黃還有潤腸通便之效,可改善因腎陰虛引起的便祕。

六味地黃丸中包含澤瀉,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六味地黃丸主治腎陰虛,而腎陰虛常伴隨水液代謝失調,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澤瀉利水滲濕,可改善腎陰虛所致的濕濁內停,幫助水液代謝通暢。
  2. 滋陰降火: 澤瀉利水滲濕的同時,也能引熱下行,達到滋陰降火的效果。六味地黃丸中滋陰藥物如熟地黃、山藥等,可以滋養腎陰,但若陽熱內盛,陰液難以滋養,則需加入澤瀉等利水滲濕藥物,幫助引熱下行,使陰液得以滋養。

方劑介紹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從古至今就是一個熱門方劑,從Google trend 的趨勢看來,這是極少數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搜尋的中藥方劑,可見運用且知道的人非常多,現代的藥理研究更是豐富。

「六味地黃丸」可以說是「滋陰補腎」的經典核心方劑,主治「腎陰虛證」,是為腎陰虧損,兼有虛火內擾之證而設計,以「滋陰補腎」立法,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 

主要症狀是: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糖尿病、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咽喉痛、牙齒動搖、腳跟痛,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為什麼要補腎?因為「腎為先大之本」,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所以「腎陰不足」不僅在所有陰虛症狀之中最嚴重,也常常變化出各種複雜症狀,所以古人說「五臟之傷,腎為最重」

由於「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當腎陰不足,精虧髓少時,骨失所養所以出現腰膝酸軟無力、牙齒動搖。腦為髓之海,腎陰虧損時髓海空虛,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目,故頭暈目眩。

腎開竅於耳,腎陰不足精不上承,出現耳鳴耳聾。腎藏精,為封藏之本,腎陰虛損,水不制火而相火內擾則遺精。陰虛生內熱,虛火上炎時骨蒸潮熱、消渴、盜汗、舌紅少苔,脈沉細數。古人發現小兒出生後囟門久不閉合,也是腎虛生骨遲緩所造成。

本證表現雖然症狀繁雜,但均不出「腎虛精虧,虛火內擾」這一基本原因,以陰虛為本,火動為標。

方中重用熟地黃,味甘純陰,主人腎經,長於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本方之君藥。山茱萸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腎,共為臣藥。

澤瀉利濕而泄腎濁,並能減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並助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瀉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牡丹皮清泄虛熱,並制山茱萸之溫澀。三藥稱為「三瀉」,均為佐藥。

本方配伍特點是「三補三瀉」,以「肝脾腎」三陰並補,以補腎陰為主。既然補為什麼還要瀉?龔居中在《紅爐點雪》提到:「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辟一闔,此乃玄妙!」因此適合久服。

六味地黃丸是北宋兒科名家錢乙將《金匱要略》的腎氣丸,移除「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黃丸」,餘藥及其用量比例仍悉遵原方。

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提到:「仲陽意中,謂小兒陽氣甚盛,因去桂附而創立此丸,以為幼科補腎專藥。」本方由六味藥物組成可以熟地黃為君藥,故名「六味地黃丸」

而後醫家又將此方使用範圍擴大到成人的腎陰不足證,自此本方逐漸被後世醫家廣為沿用,成為滋補腎陰的代表方劑。凡是「腎經陰精不足,陽無所化,虛火妄動」,都可以用六味地黃丸。

由地黃丸所變化出來的方劑很多,例如: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都氣丸等,可見本方對後肚滋補腎陰法的影響之大

現代運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病、糖尿病、肺結核、腎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中心性視網膜炎及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症等屬腎陰虛弱為主者。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白沸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雖有山藥、茯苓之補牌助運,但畢竟熟地味厚潰膩,有礙運化,故脾虛食少以及脾虛泄瀉當慎用

現代藥理研究


  1. 熟地含「地黃素、甘露醇、維生素A類」物質,強心、降血糖、利尿。「山藥」含「粘液質、澱粉梅(去木換酉)」,能滋亦可降血糖。「山茱萸」含「維生素A、沒食子酸、山茱萸咁等,能抑菌、降壓、利尿。「茯苓」鎮靜、滋補、利尿。「丹皮」擴張血管,降壓解熱,鎮靜。「澤瀉」利尿降壓,降血糖,降血脂。
  2. 抗腫瘤:升高癌細胞內C-AMP含量抑制癌細胞生長,防止腫瘤突變。
  3. 增強免疫功能:具誘生干擾素的作用。
  4. 抗低溫、抗疲勞、耐缺氧及促皮質激素的作用。
  5. 抗老化:本方對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有預防作用,對預防老化和早衰亦有一定作用。
  6. 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心率失常等作用。六味地黃丸的降壓、鎮靜、去脂、降血糖、利尿,以及改善腎功能等作用,均較顯著,可能是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作用,似能引發機體的抗癌能力,以收扶正袪邪之效。
  7. 保護心臟,抗心律失常:本方能明顯縮小缺血大鼠心肌的梗死區,增加灌流區,即能定程度地阻止或延緩心肌壞死。六味地黃湯的抗心律失常及對肥厚心臟的保護作用均與其抗氧化自由基作用有關。

六味地黃丸的經絡型態


「六味地黃丸」可以是「滋陰補腎」的經典核心方劑,主治「腎陰虛證」,更多人運用此方為改善「肝腎虧虛」的基礎方,以此方劑為基礎作加減,中醫在臨床運用的頻率非常高,代表效果很好。

既然運用的頻率非常高,這種經絡型態一定是很常見,下圖就是40歲以上最常見的一種經絡型態之一,果然就是以脾經、腎經膀胱經虛證為主的經絡型態,這種經絡型態,通常會伴隨上半身三焦經與大腸經實證,體內會出現發熱的虛火現象。

六位地黃丸的經絡模型
六位地黃丸的經絡模型

有些讀著會問,肝經實證為什麼要補肝?這是因為良導絡參數的關係,在本質上多數人是肝經能量不足,尤其是在冬天更為嚴重。

依照許多會員長期的觀察與親身體驗,只要出現這種經絡型態,服用各種地黃丸之後都會明顯感到舒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驗證。本方很適合現代人的體質,可以點選參考這篇文章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六味地黃丸, 出處:《準繩·女科》卷四。 組成:熟地黃4兩,山茱萸肉2兩,山藥2兩,牡丹皮1兩5錢,白茯苓1兩5錢,澤瀉1兩,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兩,蕲艾葉(去筋,醋煮)5錢。 主治:婦人經事不調,即非受孕,縱使受之,亦不全美;腎經虛火致妊娠吐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