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內側足弓痛?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3-09-15
關於腳內側痛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腳內側痛


腳內側痛

腳內側部位的疼痛,常被稱為「足弓痛」,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來,有很多的可能性,最常見的就是「足底筋膜炎」。

在足底部位,從跟骨到腳趾骨之間有一長條筋膜,它起著幫助支撐足弓的作用,一旦這條筋膜出現了狀況,就會在「腳跟」或「足弓」部位出現疼痛。腳跟部位請參考「腳跟痛」。

現代醫學臨床發現有5種人,最容易得到足底筋膜炎,依序是:高足弓、扁平足、體重過重、愛穿高跟鞋、習慣用腳跟蹬地者。

扁平足的人,足弓部位比一般正常情形還塌陷,只要足弓一踩到地上,足弓形態就會消失。有些人天生就是扁平足。這很容易會出現拇指外翻,同時長出「附生舟狀骨」,非常容易出現腳內側痛。

脛後肌肌腱功能不全」是最常出現「腳踝內側」與腳內側痛的原因,這會讓足弓逐漸消失,最終變成扁平足。由於肌腱無力會增加足底筋膜的拉扯,長期下來就會導致足弓、足跟痛。

足底筋膜異常時,容易出現的腳跟與足弓痛
足底筋膜異常時,容易出現的腳跟與足弓痛

現代醫學認為,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退化」,因此年紀愈大愈有可能發生。同時,冬天較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然而,同樣就是這樣走路,為什麼有人很容易退化,有人卻沒有?此刻從中醫的經絡理論可以提出相對完美的解釋,提供患者一條新的思路。

從中醫的觀點看腳內側痛


相關疼痛:
腳部疼痛腳背痛腳大趾痛腳二趾痛腳三趾痛腳四趾痛腳五趾(小腳趾)痛腳外側痛

在探討「足底筋膜炎」時,曾經深入探討過「腳跟痛」,這裡來是另一個常見的部位:「腳內側痛」。

「腳內側痛」,是指腳的第一蹠趾附近至腳底內側附近的疼痛。從中醫經絡的立場來看,同樣是足底筋膜炎,出現的位置的原因是不同的。足跟痛主要是腎經與膀胱經造成。

腳內側足弓痛主要位於「肝經」、「脾經」與「腎經」的運行路線上,所以雖然都被歸類為「足底筋膜炎」,成因卻大大不同

造成足弓痛的經絡,主要是腎經、肝經與脾經
造成足弓痛的經絡,主要是腎經、肝經與脾經

現代醫學所提到的筋膜、肌肉,就是經絡系統的「經筋」,當一條經絡長期異常,肌肉筋膜缺法氣血濡養時,就會出現經筋異常,因此在足底筋膜炎出現的幾年前,經絡早就已經異常了,每個人都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可以防範

最常造成足弓痛的原因歸類如下:

一、腎經虛證

雲端中醫在其他文章中陸續提到,現代人最虛弱的經絡就是「腎經」,可以說至少有60-80%的人一年四季腎經都是呈現能量不足的狀態,因此一定會出現腎經虛證的相關症狀,足弓痛就是一個典型症狀。

如果一個人長期腎經虛證,腳步的氣血、肌肉、筋膜本來就運作不良,如果加上臨時過度使用,就會出現足弓痛。

2021 年12月時,某會員就回報在寒冬中去爬山,走了半小時之後就開始足弓痛,甚至走到後來腳都會抽筋,他就是一年四季都是呈現腎經虛證。

二、脾腎兩虛

一個人「腎經」虛證容易出現足弓痛,而如果又加上「脾經」虛證時,那一定是雪上加霜。如果一個人長達幾十年都是這樣,那一定無法脫離腳痛的命運

容易出現足弓痛的經絡型態
容易出現足弓痛的經絡型態

在足跟痛實有提到,上圖這種經絡型態很容易出現腳跟痛,而更容易出現足弓痛。某會員A先生就曾經分享,他的母親不定期都會足弓痛,每次買鞋都要花大錢買足弓鞋,有連續3年的時間,A先生常常都幫母親檢測,發現經常就是脾經、腎經與膀胱經虛證,印證了這個現象。

三、肝腎兩虛

從圖上可以看到,肝經似乎是走到腳背,與足弓無關。其實如果就「經筋」的角度來看,長期肝經異常,還是會影響到「脛後肌肌腱」造成功能不全。

依照傳統中醫理論,所謂「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骨」,肝腎虧虛時,骨髓失養所以會出現疼痛,所以肝腎兩虛時,也會出現足弓痛。從經絡來理解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多數人感覺,每次自己在經絡檢測時肝經都是出現實證,而事實上肝經出現虛證的機率還有25%,天氣愈冷時愈明顯,這類的人腎經也通常會是虛證。完全可以解釋肝腎兩虛的經絡現象。

中醫還有許多證候,都會是造成足弓痛的原因,不外乎就是風、寒、濕、火所造成,可見去除體內的濕氣、寒氣,火氣,經常拍打疏通經絡與經筋上的沾粘,就可以改善這種令人困擾的足弓痛。

相關的5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改善腳內側痛的14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腳內側痛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