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9%
肝經 16%
心經 13%
膀胱經 11%
胃經 8%
腎經 5%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薏苡仁湯

組成:薏苡仁、當歸、白芍、麻黃、甘草、蒼朮、桂枝。

整體功效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主治中風。手足流註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寒痹疼痛。風寒濕痹,手足流註疼痛、麻木不仁、難以伸屈、關節煩疼。

:薏苡仁湯是一首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方劑。它由薏苡仁、當歸、白芍、麻黃、甘草、蒼朮、桂枝等中藥組成。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胃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薏苡仁湯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中風、手足流註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寒痹疼痛、風寒濕痹、手足流註疼痛、麻木不仁、難以伸屈、關節煩疼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薏苡仁湯主中風,手足流註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
  2. 金匱要略》:薏苡仁湯主寒痹疼痛。
  3. 本草綱目》:薏苡仁湯主風寒濕痹,手足流註疼痛、麻木不仁、難以伸屈、關節煩疼。

傳統服藥法

薏苡仁1兩,當歸1兩,芍藥1兩,麻黃1兩,官桂1兩,甘草(炙)1兩,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銼,炒)1兩。

方劑組成解釋

薏苡仁湯由薏苡仁、當歸、白芍、麻黃、甘草、蒼朮、桂枝等中藥組成。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胃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薏苡仁湯具有很好的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中風、手足流註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寒痹疼痛、風寒濕痹、手足流註疼痛、麻木不仁、難以伸屈、關節煩疼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薏苡仁湯是一首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脾胃虛弱者慎用。服用薏苡仁湯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骨關節病
動脈粥樣硬化
麻痺
神經性厭食症
百日咳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四肢麻痺癱瘓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相同名稱方劑

薏苡仁湯,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桔梗1兩,甘草2兩,薏苡仁3兩。 主治:咳嗽。

薏苡仁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車論》。 組成:薏苡仁2兩,白朮2兩,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桂心半兩,熟地黃2兩(切,焙),甘草半兩(炙紫色),厚朴1兩(薑制,焙乾)。 主治:傷寒。

薏苡仁湯,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 組成:薏苡仁1兩,當歸1兩,芍藥1兩,麻黃1兩,官桂1兩,甘草(炙)1兩,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銼,炒)1兩。 主治:中風。手足流註疼痛,麻痹不仁,難以屈伸。寒痹疼痛。

薏苡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組成:薏苡仁1兩,川芎1兩,石膏(碎研)1兩,羌活(去蘆頭)3分,柏子仁(研)1兩,酸棗仁(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主治:肝臟風氣,四肢筋脈攣急,身體強直。

薏苡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組成:薏苡仁1兩,酸棗仁1兩,防風(去叉)1兩,人參1兩,甘菊花1兩,地骨皮(銼)1兩,紫蘇子1兩,甘草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 主治:傷寒汗後,煩滿多睡,小便赤澀。

薏苡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薏苡仁2兩,羌活(去蘆頭)2兩,蔓荊實2兩,荊芥穗2兩,白朮1兩,木瓜(去核)1兩,防風(去叉)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甘草(炙)1兩。 主治:肝痹。筋脈不利,拘攣急痛,夜卧多驚,上氣煩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蒼朮薏苡湯

相似度 85%

桂枝合補血湯

相似度 66%

外感祛邪湯

相似度 66%

麻桂各半湯

相似度 66%

麻黃四物湯

相似度 66%

家秘桂枝湯

相似度 66%

當歸建中湯

相似度 6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