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地黃湯方中,之所以使用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化氣: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通脈、散寒止痛之效。方中地黃滋陰養血,容易寒凝血瘀,桂枝可溫陽化氣,助其行血活血,使陰陽調和,血脈通暢。
二、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之功,可促進氣血運行,使營衛相濟,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地黃滋陰養血,桂枝溫陽化氣,二者配合,可調節陰陽,使氣血平衡,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桂枝地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桂枝溫陽之性,兼顧陰血滋養:桂枝性溫,擅長溫經散寒,但容易耗傷陰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與桂枝相配,可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避免溫陽過度而傷陰,同時兼顧陰血的滋養,使溫陽之力更加溫和持久。
- 與生地黃相輔相成,滋陰養血:白芍與生地黃同為養血滋陰之品,共同作用於血虛虧損,能有效改善面色蒼白、手足冰冷、頭暈目眩等症狀,使溫陽效果更加顯著。
桂枝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滋陰降火: 桂枝溫通陽氣,但容易耗傷陰液。生地黃性寒,能滋陰降火,平衡桂枝的溫燥之性,避免溫補過度,造成陰虛火旺。
二、調和營衛: 桂枝溫經通絡,促進氣血運行,但單用易於偏於陽氣,而生地黃滋陰養血,能協調營衛,使氣血陰陽平衡,達到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效果。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能緩解桂枝的燥熱之性,更能協調營衛,使方劑功效更全面,更適合治療陰虛火旺,以及氣血不足的病症。
桂枝地黃湯中添加阿膠,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補血滋陰: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效。桂枝地黃湯主治血虛陰虧之證,阿膠的補血滋陰作用,可與桂枝、地黃等藥材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
二、調節血行:阿膠能改善血流,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血虛所致的寒凝血瘀的改善。桂枝地黃湯中桂枝溫經散寒,與阿膠的活血化瘀作用相得益彰,共同緩解血虛所致的肢體冰冷、疼痛等症狀。
桂枝地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補血活血,調和營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桂枝溫經通脈,地黃滋陰補血,當歸可協調二藥,使藥力相輔相成,既補血滋陰,又溫經通脈,以達到調和營衛,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
- 緩解桂枝地黃湯之燥性: 桂枝性辛溫,地黃性寒,二藥合用,容易燥傷津液。當歸具有潤燥生津之效,可緩解二藥的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損傷正氣。
桂枝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地黃性寒,甘草性甘平,可調和桂枝的溫燥之性,緩和地黃的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減輕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熱之邪相互攻伐。
2. 增強藥效: 甘草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增強桂枝的解表發汗功效,並使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更佳。此外,甘草還有緩急止痛的作用,可減輕桂枝地黃湯治療風寒溼痹所帶來的疼痛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桂枝地黃湯 」,由桂枝、白芍、生地黃、阿膠、當歸、甘草組成。主治功效是肝燥舌卷:肝臟乾燥,使舌頭乾裂並捲曲。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桂枝地黃湯 」,由桂枝、白芍、生地黃、阿膠、當歸、甘草組成,具有補血活血、滋陰養血、清熱涼血、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肝燥舌卷:肝臟乾燥,使舌頭乾裂並捲曲。
傳統服藥法
桂枝3錢,芍藥3錢,生地3錢,阿膠3錢,當歸3錢,甘草2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若中風強舌語拙,或雜證舌萎言遲,皆脾腎濕寒,不宜清涼滋潤,勿服此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養血、和營止痛的功效,適合肝陰不足、肝血虧虛、舌體乾燥、舌卷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弱。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地黃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八。 組成:桂枝3錢,芍藥3錢,生地3錢,阿膠3錢,當歸3錢,甘草2錢。 主治:肝燥舌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