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歸膠艾湯

XIONG GUI JIAO 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膠艾湯,當歸散,膠艾四物湯,阿膠蘄艾湯,艾葉地黃湯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8%
脾經 18%
心經 18%
肺經 13%
腎經 8%
胃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12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弱脈,細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下腹部痛,左下腹側部痛,右下腹側部痛,小便疼痛,腰骶痛

症狀面色發白,月經過多,胃腸出血,子宮崩漏,流鼻血,胎漏,月經淋漓不止,月經期間過長,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消瘦,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現代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貧血,膀胱炎,前列腺增生,腎及輸尿管結石,習慣性流產,尿道膿傷,腎盂腎炎,腎絲球腎炎,嗜眠症(嗜睡症),慢性腎衰竭,前列腺炎,肺結核

方劑組成解釋

芎歸膠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夠緩解因血虛、肝氣不舒引起的疼痛,與芎、歸等藥物共同作用,加強止痛效果。
  2. 調和藥性: 芎歸膠艾湯中,艾葉辛熱,容易燥熱傷陰,而白芍性寒,能夠緩解艾葉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白芍的加入,使得芎歸膠艾湯的止痛效果更加全面,藥性更加協調,有效提高療效。

芎歸膠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芎歸膠艾湯以芎、歸、膠、艾四味藥為主,性皆偏溫熱。甘草性平,味甘,可緩和藥性,避免過於燥熱,防止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備解毒、調和、補脾益氣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藥力更為和緩、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甘草在芎歸膠艾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能調和藥性,避免副作用,還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療效更加顯著。

芎歸膠艾湯中包含艾葉,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止痛,散寒止痛: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例如痛經、腰痛、腹痛等,艾葉能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艾葉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從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艾葉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因此,芎歸膠艾湯中加入艾葉,可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芎歸膠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因婦女血虛、氣滯、寒凝,導致經行腹痛、血塊、月經不調等症狀,川芎可改善血瘀阻滯,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能疏散風寒,與其他藥材如艾葉、膠艾等配合,可溫經散寒,改善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經痛、腰痛等症狀。

芎歸膠艾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以芎歸為君藥,其功效主要在於補血活血,改善血瘀,緩解經血不通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 當歸與其他藥材如川芎、膠艾等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當歸與川芎搭配,可加強活血止痛的作用;當歸與膠艾搭配,則可溫經止痛,改善寒凝血瘀之症。

芎歸膠艾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補血止血: 阿膠性甘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止血的功效。方中芎歸等藥物活血化瘀,但可能造成血虛,而阿膠能補益血氣,避免血虛加重,同時也能緩解活血化瘀帶來的出血傾向。

二、固本培元: 阿膠滋陰潤燥,能改善因瘀血阻滯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使氣血充盈,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阿膠也能促進傷口癒合,幫助機體更快恢復。

芎歸膠艾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涼血止血之效。芎歸膠艾湯主治血熱妄行、瘀阻經絡所致的頭痛、頭暈、目眩、鼻衄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涼血,使血行通暢,減輕頭痛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乏力等症狀。芎歸膠艾湯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當歸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耗傷陰血。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烈。

方劑介紹


芎歸膠艾湯

芎歸膠艾湯的主要功效是「養血止血,調經安胎」,出自於漢朝的《傷寒雜病論》,由於此方具有補血、行血、止血的功效,歷代醫家推崇其為治療崩漏失血及安胎的經典方劑。

原文提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意思是說:婦女出現陰道持續出血的情況,包括產後因為血流不止或懷孕期間出血的情形,如果懷孕期間伴隨腹痛,這是因為胞宮受到阻滯,可運用膠艾湯進行治療。

主治症狀:治療衝任脈虛損,及血虛偏寒的病症,包含崩漏下血、月經過多、經血淋漓不止、產後或流產後衝任損傷,導致出血不止。妊娠期下血、腹中疼痛,血色淡紅而質地清稀。腰酸乏力、面色蒼白無華、舌色淡、舌苔白薄、脈象細弱等症狀。

古人觀察認為,造成子宮崩漏的原因複雜
古人觀察認為,造成子宮崩漏的原因複雜

遠從中國的漢朝時代就已經有人提出,婦人子宮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體內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衡、衝任虛損相關,三者之間彼此聯繫並相互影響

由於中醫的肝臟主藏血,並負責疏泄,腎主藏精並關乎生殖。衝脈和任脈源於胞宮(子宮),衝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

若肝腎不足,衝任脈虛損,則無法封藏統攝,導致陰血外溢,表現為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或產後、流產後出血不止。

後代的中醫師也多數延續這個看法,認為月經不止,主要是人體的「衝脈」和「任脈」的功能失調,導致陰氣無法固守,進而出現經血或產後出血不止等症狀。

人體的衝脈是血海,任脈負責胞胎。當衝任脈虛弱時,胞宮無力,胎兒不穩,便容易出現妊娠期間出血(胎漏)或胎動不安。

如果寒氣,造成衝任脈氣虛偏寒,寒氣凝滯會影響血液運行,導致血瘀於胞脈,進而引發妊娠腹痛。

配合肝腎不足與精血虧虛,就會產生一系列症狀,例如:怕冷、腰酸乏力、面色蒼白無華、血色淡紅、質地清稀。舌色淡、舌苔薄白、脈象細弱。

古人運用膠艾湯止血養血
古人運用膠艾湯止血養血

膠艾湯主要針對以出血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止血是當務之急。此方的組成是「阿膠」+「艾葉」,再加上「四物湯」,這是後代發明四物湯的祖方根源。

阿膠既能滋陰補血,又能止血安胎;艾葉具有溫暖胞宮、止崩漏的作用,同時還能理氣血、逐寒濕、止痛安胎。

二者合用,調經止血安胎的效果更為顯著,正如《本草述鈎元》所說,古代的方劑中,調理月經通常會用到艾葉,而在治療女性月經不止(崩漏)或孕期出血時,艾葉常與阿膠一起使用。

阿膠屬「氣中之陰」,入肺經;艾葉屬「血中之陽」,入肝、脾、腎三經,兩藥相輔相成,調和氣血,有升有降,能固脫止漏。

此外,配合四物湯,其中「當歸」養血滋肝、逐瘀生新的功效,補血之中兼有活血作用。白芍清熱涼血、去瘀生新,並有安胎止痛之效。「乾地黃」生血補血。川芎能行氣解郁、活血散瘀。

服用此藥,可以配合「清酒」能通血脈、散寒氣,並促進藥效。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

中藥配酒可以加速血液循環
中藥配酒可以加速血液循環

此方配伍,阿膠和艾葉用於止血治標,四物湯調肝養血治本,全方以養血固衝為主要策略,達到止血固崩的效果。

提到「膠艾湯」,就要提到「溫經湯」,這都用於治療衝任虛損,所導致的崩漏、月經不調。

「膠艾湯」以補血調經、安胎止漏為主,適合血虛偏寒的崩漏或胎漏。溫經湯以溫經散寒、養血祛瘀為主,適合血虛偏寒,且兼有寒濕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或崩漏,此方重在「化瘀」。

此外,關於治療孕婦的肚子痛,當代名醫胡希恕就曾經提到,如果是肚子痛有流血的,需要止血,運用芎歸膠艾湯。如果是肚子痛沒有流血的,就運用「當歸芍藥散」

後世許多治療出血的方劑皆由此方衍化而來,例如加上乾薑、黃耆、黃芩、赤石脂、地榆、蒲黃、小薊...等等。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先兆流產、產後子宮復舊不全所引起的持續性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腺症(註1)。

臨床研究顯示,膠艾湯能促進流產患者子宮腔內積血的吸收,緩解腰酸、腹痛及陰道出血等症狀,並改善相關體徵。

同時提高活產率,且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也有動物實驗證實,膠艾湯可通過各種藥理機制,包含:調節凝血功能、提高雌孕激素水平、調節細胞免疫、抑制子宮收縮以及補血,來實現保胎效果。


註1:高同慶,and 尹燕."芎歸膠艾湯治療先兆流產的研究進展."中國民間療法 32.20(2024)/鄭春曉, et al."經方膠艾湯治療流產的研究進展."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31.20(2022)/程敏.膠艾湯方論研究.2023.雲南中醫藥大學/李翠雲."芎歸膠艾湯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子宮腺肌症痛經的效果研究."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 8.36(2021)

傳統服藥法


芎窮2兩,阿膠2兩,甘草2兩,艾葉3兩,當歸3兩,芍藥4兩,乾地黃4兩。 取水五升、清酒三升,混合後煮至剩下三升,去渣後加入阿膠,令其完全溶解。藥液加溫後每次服用一升,每日三次。不見效時,可重新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所治病症需屬血虛偏寒,如月經過多、崩漏不止等,若因血熱妄行或淤阻胞宮所致者,則禁用。
  • 本方適用範圍如《古今名方發微》所述:“本方雖為治療崩漏、妊娠下血的有效方劑,但若血分有熱或胎動下血屬於實證,則禁用。”

芎歸膠艾湯的經絡型態


若從經絡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脾經、肝經、腎經虛證,這些經絡與「衝脈」和「任脈」路線也是重疊。所以「鐵三角經絡體質」,或是「綜合經絡體質」的女性,有較高的機率出現子宮出血證。

相關證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