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Radix Ligustici Chuanxiong Szechuan Lovage Root, Szechuan Lovage Rhizome
- 其他名稱:芎藭,胡藭,雀腦芎,台芎,小葉川芎,臺芎,馬銜,山鞠窮,西芎,貫芎,香果,京芎,馬銜芎藭,撫芎
- 藥品來源: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乾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並略帶紫色時採挖,除去泥沙,曬後炕乾,再去鬚根。
- 道地藥材: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廣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
- 生長環境: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4-04
川芎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主要用於血瘀氣滯的痛證。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
川芎辛溫升散,性善疏通,能上行頭目,外達皮膚,又有祛風止痛之功,為治頭痛、風濕痹痛的良藥,尤善治頭痛,無論風寒、風熱、風濕、瘀血、血虛頭痛,只要配伍適當,均可運用。
用於寒凝氣滯,血行不暢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癥瘕,常與當歸、生地黃、芍藥同用。
最有名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物湯,用於肝郁氣滯血瘀,脅肋脹痛,常與香附、白芍、柴胡等同用。
《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用於瘀血痹阻心脈所致的胸痹絞痛,又常與紅花、丹參、赤芍同用。
- 《中華本草》:「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癰疽瘡瘍」
2. 活絡止痛
用於血瘀氣滯的痛證。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能「下調經水,中開鬱結」。治婦女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常配當歸、桃仁、香附等同用。若血瘀經閉、痛經,配赤芍、桃仁等,如血府逐瘀湯
若寒凝血瘀者,配桂心、當歸等,如《婦人良方》溫經湯;若產後惡露不行,瘀滯腹痛,配當歸、桃仁等,如生化湯。治肝鬱氣滯,脇肋疼痛者,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如柴胡疏肝飲,若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常配丹參、桂枝、檀香等。
近代以川芎及川芎為主的復方治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療效。此外、傷科之跌扑損傷,外科之瘡瘍癰腫,亦可用之。治跌扑損傷,瘀血腫痛,常配三七、乳香、沒藥等同用,以活血消腫止痛;治癰瘍膿已成而正虛難潰者,配黃耆、當歸、皂角刺,以托毒透膿,如《外科正宗》透膿散。
用於頭痛,風濕痹痛。本品辛溫升散,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治頭痛,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虛、血瘀,均可隨證配伍用之。前人有「頭痛不離川芎」之說。治風濕痹證,肢體疼痛麻木,本品能「旁通絡脈」祛風活血止痛。常配獨活、桂枝、防風等祛風濕通絡藥同用。
近代臨床還以川芎注射液靜滴,治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以川芎嗪靜滴治腦外傷綜合症;以川芎配蓽茇製成顱痛錠治三叉神經痛及血管性頭痛、坐骨神經痛、末梢神經炎等病症。
3. 強筋骨
川芎具有強筋骨的功效。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藥香葉素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有助於促進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強度和彈性。
此外,川芎還可以緩解疼痛、消炎止痛、舒筋活絡,對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頸肩腕骨等問題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4. 補血
川芎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有助於補血。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有助於提高紅血球的含量和質量。此外,川芎還可以活血化瘀,對於經血量少、貧血等問題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川芎具有抗心肌缺血功效,腹腔注射川芎煎劑能提高小鼠心肌營養血流量,降低小鼠心肌耗氧量。
5. 燥濕
川芎具有燥濕功效。根據中醫理論,濕邪是一種常見的病理體質,會導致濕熱、濕寒等不同類型的疾病。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等,這些成分可以疏通人體的經絡、活血化瘀,有助於消除體內濕氣,改善濕熱、濕寒等症狀,並對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6. 理氣行氣
川芎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疏通氣血,有助於消除氣滯血瘀等情況,改善胸腹脹滿、胸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7. 祛風除濕
川芎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根據中醫理論,風濕是由於氣血循環不暢,濕邪入侵,致使關節、肌肉等部位出現疼痛、僵硬等症狀。
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氣血,有助於消除濕邪,改善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問題。
川芎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川芎具有提高免疫及造血功能,川芎嗪能增強小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小鼠SRBC抗體的形成,也能提高大鼠淋巴細胞轉化率。
阿魏酸鈉可刺激小鼠造血功能,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所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有改善作用。
2. 鎮靜
川芎具有鎮靜、鎮痛功效,川芎揮發油對動物大腦皮層有抑制作用,但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後轉為抑制。
川芎水煎劑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發活動,對小鼠的作用更明顯,還能延長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並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川芎嗪小鼠灌胃有明顯鎮痛作用。
3. 降血脂
川芎煎劑和醇提液灌胃、皮下注射給藥均能明顯提高大鼠、小鼠HDL-C含量和降低LDL-C含量,提示川芎不僅減少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加速膽固醇在體內的轉化,可能還增加HDL對血中膽固醇的轉運和LDL受體對LDL-C的攝取,從而降低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
川芎對妊娠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川芎浸膏小劑量能增強妊娠家兔離體子宮收縮,但大劑量反而使子宮麻痹,收縮停止。川芎成分丁烯基酞內酯和丁基酞內酯有很強的抑制子宮收縮作用,阿魏酸和川芎內酯也有解痙作用。
4. 抗凝血
川芎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縮短血栓長度,減輕血栓乾重和濕重。
川芎減少靜脈血管壁白細胞黏附,抑制紅細胞聚集,加速紅細胞電泳速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凝血時間及APTT、PT,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與抑制血栓作用相關。
川芎抗血栓形成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川芎嗪和阿魏酸。川芎嗪在體外對ADP、膠原或凝血酶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其作用與阿司匹林和雙嘧達莫相近。
5. 改善大腦功能
川芎具有抗腦缺血功效,川芎嗪可使麻醉犬腦血管阻力下降,血流量顯著增加。
川芎嗪顯著減輕急性實驗性腦缺血兔腦組織缺血性損害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並明顯減少兔腦組織缺血後血漿中血栓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TXA2含量,增加PGI2的含量,說明川芎能有效地抑制腦缺血時體內血小板的激活,改善循環中TXA2/ PGI2平衡失調。
川芎嗪對缺血性腦組織的保護作用機理可能與其對腦細胞膜Ca2+-Mg2+-ATP酶活性的保護和降低細胞內Ca2+超載有關。
川芎嗪可使麻醉犬腦血管阻力下降,血流量顯著增加。川芎嗪顯著減輕急性實驗性腦缺血兔腦組織缺血性損害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6. 減少心血管疾病
川芎水提醇沈劑灌胃,川芎嗪、川芎生物鹼腹腔注射均有抗低壓缺氧的作用。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對動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使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死亡率降低和竇性心律恢復時間縮短。
川芎嗪對結扎冠脈造成犬實驗性心肌梗死有減少梗死範圍、減輕病變程度、減少心肌壞死量的作用,電鏡觀察川芎嗪對心肌細胞線粒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心肌細胞內鈣超載是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關鍵因素,川芎嗪不僅可阻斷外鈣內流,而且也可直接作用於鈣庫,阻斷內鈣釋放,通過以上兩條途徑,降低心肌細胞胞漿鈣濃度,保護心肌細胞。
7. 止痛功效
川芎具有止痛功效。川芎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川芎嗪等,這些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有助於緩解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此外,川芎還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細胞受到損傷產生的疼痛,對於頭痛、牙痛、經痛等疼痛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8. 其他功效
川芎具有改善微循環功效,家兔靜注川芎嗪,能明顯加速腸系膜微循環血流速度,增加微血管開放數目。
實驗證明,川芎嗪有明顯改善家兔球結膜和軟腦膜實驗性微循環障礙的作用。川芎嗪具有舒張肺微動脈,降低其阻力,促進肺微循環血流的作用,且有較好的劑量依賴關係。
川芎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湯漱口。
川芎的炮製
- 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後切片,乾燥。
- 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每川芎片100斤,用黃酒12斤8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 《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 《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 《本草蒙筌》:惡黃耆、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 《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乾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之。
- 《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 《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凡陰虛火旺,多汗,及月經過多者,應慎用
- 川芎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紅色小丘疹、胸悶氣急等。大劑量川芎可引起劇烈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