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飲子以「當歸」為君藥,乃因其性溫和,味甘辛,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當歸為方中之主,其補血活血之效,可改善氣血不足,改善虛弱症狀;調經止痛則可緩解經期不順、腹痛等不適;潤腸通便則有助於改善便祕,促進腸道健康。
因此,當歸作為君藥,在方中起著重要作用,為其他藥材之功效發揮提供基礎,以達整體療效。
當歸飲子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當歸活血之性: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但若單獨使用,可能導致血行過速,甚至出現出血傾向。白芍具有斂陰止血、緩解疼痛之效,可與當歸相配,緩解其活血之性,防止過度出血。
2.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與當歸補血養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滋養血脈,改善氣血不足、經期不調等症狀。
當歸飲子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兩者合用,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
- 相使相佐,增強藥效:川芎能引導當歸之血行至病所,使藥力更深入,更有效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症狀,如頭痛、月經不調等。
當歸飲子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相輔相成,適用於血虛生熱、陰虛火旺等症。
- 相輔相成: 當歸補血活血,而生地黃滋陰涼血,兩者結合,能更好地滋養血液、涼血解毒,對於血虛、血熱、陰虛等症具有更好的療效。
當歸飲子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白蒺藜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白蒺藜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乳房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乳房脹痛、乳汁不通等症狀。
因此,當歸飲子中加入白蒺藜,可增強方劑的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功效,更加有效地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乳房脹痛等症狀。
當歸飲子中加入荊芥,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而當歸飲子主治血虛生風、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其中亦常伴有風寒之邪,故加入荊芥以祛除風寒,減輕症狀。
- 配合當歸,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補血的功效,而荊芥則能助其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增強療效。
當歸飲子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當歸飲子以當歸補血活血,但若患者風寒外邪入侵,則血行不暢,疼痛加劇。加入防風可疏散風寒,解除血脈阻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配合當歸,調和營衛: 當歸偏於養血,而防風偏於散風,兩者搭配,可以起到調和營衛的作用。營血和衛氣相互協調,才能更好地發揮補血活血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當歸飲子中加入何首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烏髮養血:何首烏性味甘苦澀,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烏髮養血之功效。與當歸、川芎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血活血之效,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鬚髮早白、面色蒼白等症狀。
- 滋陰潤燥,緩解血虛:何首烏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血虛引起的燥熱、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與當歸、生地等滋陰藥材相輔相成,更能提高藥效,達到養血潤燥、滋陰補腎的目的。
當歸飲子中加入黃耆,乃取其補氣固表之效。
當歸飲子主治血虛證,而血虛常伴有氣虛,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氣短等。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與當歸配伍,一則可補益氣血,改善血虛所致的氣虛症狀;二則可固表止汗,防止氣虛導致的汗出過多。
因此,黃耆在當歸飲子中起到補氣固表的作用,與當歸相輔相成,協同治療血虛證。
當歸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當歸偏於溫補,若單味使用可能偏於燥熱。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功效。加入甘草可以使當歸的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燥熱,使藥性更加溫和。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甘草與當歸相配,可以相互增效。甘草可引導當歸的藥力到達病竈,同時甘草的補氣作用也能增強當歸活血化瘀的效果。兩者協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當歸飲子」
組成:
- 當歸 10-15 克
- 白芍 10-15 克
- 川芎 10-15 克
- 生地黃 20-30 克
- 白蒺藜 10-15 克
- 荊芥 10-15 克
- 防風 10-15 克
- 何首烏 20-30 克
- 黃耆 10-15 克
- 甘草 5-10 克
功效:
- 補氣血
- 調經止痛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止血止痛
- 清熱涼血
- 滋陰養血
臨牀應用:
- 月經不調
- 痛經
- 產後出血
- 跌打損傷
- 風濕痹痛
- 感冒
- 發燒
- 咳嗽
- 咳喘
- 口乾舌燥
- 失眠
- 焦慮
- 抑鬱
注意事項:
- 孕婦、產婦禁用
- 感冒發燒時禁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藥期間忌飲酒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當歸飲子」具有補氣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止痛、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但孕婦、產婦禁用,感冒發燒時禁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飲酒,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傳統服藥法
上加竹葉5片,水煎,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若風疹屬虛寒者,則不宜用。服藥期間,不宜食用海鮮魚腥、雞鵝辛辣諸動風發物。應忌食辛辣、魚腥、煙酒、濃茶等,以免影響療效。 結合用本方煎液溫洗患處或其它藥物外用,則取效更速,但切忌用熱水燙洗患處。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飲子,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當歸1兩,大黃1兩,柴胡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甘草1兩,芍藥1兩,滑石半兩。 主治:目淚不止。
當歸飲子, 出處:《聖惠》卷七十四。 組成:當歸(銼,微炒)半兩,川芎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豉半兩,桑寄生半兩,蔥白半莖。 主治:妊娠胎動,心煩熱悶。
當歸飲子,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當歸3錢,生地黃4-5錢,白蒺藜(去刺)2錢,荊芥2錢,赤芍2錢,連翹(去心)2錢,金銀花2錢,僵蠶2錢(生,研)。 主治:乾疥,沙疥。
當歸飲子, 出處:《濟生》卷六。 組成:當歸(去蘆)1兩,白芍藥1兩,川芎1兩,生地黃(洗)1兩,白蒺藜(炒,去尖)1兩,防風1兩,荊芥穗1兩,何首烏半兩,黃耆(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濃水浸淫,或發赤疹(??)(??)。
當歸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五。 組成:當歸2兩,柴胡2兩,人參1兩,半夏7錢半,白芍藥1兩半,黃芩1兩,甘草半兩。 主治:婦人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搦盜汗,減食嗜卧;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滿疼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