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

防風

FANG FENG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防風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防風,歷代醫家皆肯定其發汗解表之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理解的免疫調節、抗炎作用相呼應。

《神農本草經》開宗明義,記載防風「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已將其功效概括為治療各種由風邪引起的症狀,包括頭痛、眩暈、怕風、視力模糊、周身疼痛、關節痹痛等,皆屬外感風邪的表現,而發汗解表正是驅除風邪的關鍵。

《本草經集註》提到防風「殺附子毒」,說明其亦有解毒作用,可佐證其在抵禦外邪入侵上的作用。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防風可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這些都與風邪侵犯肌表、經絡有關。《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廣泛地描述了其治療範圍,包括「三十六般風」,以及其他因風邪引起的諸多症狀。

《本草書名》認為防風「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邪」,說明其能疏通肺經,排除上焦的風邪。《湯液本草》的「搜肝氣」,則暗示其能疏通肝經,而肝在中醫中與風邪關係密切。《長沙藥解》則從經絡學說角度闡述防風「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進一步說明其發汗解表之功效是如何通過疏通經絡來實現的。《本草匯言》則總結防風為「散風寒濕痹之藥」,並詳述其在治療各種風寒濕痹證候中的應用。 《蘭室祕藏》李東垣更將防風譽為「風藥中潤劑」,強調其在治療風證時的潤澤作用,避免燥烈傷陰。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充分說明防風具有顯著的發汗解表功效,能有效治療各種由風邪引起的疾病,其作用機理涉及疏通經絡、驅除風邪,並兼具解毒、和解等作用。 不同醫家從不同角度闡述其功效,但都指向其在治療風邪方面的重要地位。

2. 散風寒

防風,其散風寒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古籍中多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認為其可治療「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已涵蓋了風寒侵襲人體多個部位所造成的症狀。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療「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說明其能疏通經絡,緩解因風寒導致的疼痛和肢體不適。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誇張地稱其「治三十六般風」,儘管誇大其詞,但也反映了古人對其治療風寒疾病廣泛療效的認知。

《本草匯言》則精闢地總結了防風的散風寒機制:「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並指出其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四肢攣急,痿躄癎痙等證」。 同時,該書也提到防風的應用範圍廣泛,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不同類型的風寒疾病,例如與羌活、獨活配伍治療腰膝風寒,與當歸配伍治療血虛風寒等等。 《本草正義》則指出防風「通治一切風邪」,認為其為風藥之首,並強調防風雖有散風寒之效,但需根據患者體質,謹慎使用,尤其體質虛弱者需注意其溫燥之性。 《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觀點,更指出防風在治療風寒導致的全身疼痛方面功效顯著,並強調其潤澤的特點,即使用於補益脾胃也無礙其功效。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防風具有明顯的散風寒功效,其作用機理是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從而緩解疼痛、痺痛等症狀。 但其應用需考慮患者體質和病症的具體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3. 解毒

防風,古籍中記載其解毒功效,並非單指解一般的毒素,而是指其能解治由外邪入侵引起的毒邪,主要體現在其祛風解表的作用上。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記載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說明防風能有效治療由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這其中就包含了風邪入侵所造成的“毒”。 “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等症狀,亦可視為風邪入體,侵犯臟腑經絡所致的病理變化,防風正可通過祛風解表,以達到解毒之效。

《本草經集註》明確指出防風“殺附子毒”,附子為峻猛之品,容易產生毒性反應,防風能解其毒,顯示其解毒能力並非單純針對風邪。 《本草求原》則更進一步指出防風能“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說明其解毒範圍更廣,能針對一些藥物毒性和某些毒物。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的防風“解毒”功效,並非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毒,而是指其能通過祛風、解表、疏通經絡等方式,治療由風邪或其他毒邪入侵所引起的疾病。其解毒作用,更應理解為其治療外感熱毒或某些特定毒邪的病症功效,而非直接中和毒素的作用。 諸多典籍中記載防風與其他藥材配伍,治療各種風症,也從側面佐證了其在解治風邪、排除邪毒方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義》中也提到防風的運用需謹慎,需考慮患者體質等因素。

4. 去風止痙

防風,其「去風止痙」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及臨牀應用值得深入探討。

《神農本草經》將防風列為上品,認為其能治療「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說明防風具有治療外感風邪所致的各種症狀的能力,包括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疼痛等,且能處理較為嚴重的風痺病症。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其中「四肢攣急」、「內痙」指的可能是風邪入裡,導致的肌肉痙攣,甚至產後中風、外傷感染後的痙攣。這展現了防風治療風邪入裡、引起肌肉痙攣的效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廣泛地描述了防風的功效,包括「治三十六般風」,以及一些因風邪導致的內臟功能失調。這說明古人認為防風具有較強的祛風作用,並能調理臟腑。

《本草匯言》總結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等症,並指出其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不同類型的風證。此書還提到防風能「發邪從毛竅出」,說明其具有解表發汗的作用。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將防風稱為風藥中的「潤劑」,特別強調其在治療脊痛項強、腰痛等病症中的作用,並指出其能「散結去上部風」。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防風「去風止痙」功效的認識,從外感風邪到內風痙攣,從單純的祛風到調理臟腑,都有所涉及。 防風的作用並非單純的發散,它更像是一個調節平衡的藥物,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 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的記載,實際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5. 祛風除濕

防風,其祛風除濕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多部古代醫籍皆有記載,其療效與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神農本草經》將防風列為上品,認為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已點明其祛風功效,並涵蓋了風邪侵犯肌表、經絡、臟腑等多方面病症。 《名醫別錄》則擴展其應用至「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說明防風還能治療因風邪導致的疼痛、肢體拘緊等症狀,甚至包括產後及外傷感染引發的痙攣。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三十六般風」,涵蓋了多種風邪相關疾病,並具有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等作用,足見其藥效之廣泛。

《長沙藥解》認為防風能「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明確指出其不僅祛風,更能除濕,並能改善關節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狀。《本草匯言》則詳述防風的應用,指出其能治療因風寒濕痹引起的諸多病症,並根據不同病症,搭配不同藥物以增強療效,例如與芎、芷配伍治療頭風,與羌、獨配伍治療腰膝風等。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將防風稱為風藥中的潤劑,強調其在治療一身疼痛、脊痛項強等病症中的重要性,特別指出其能散結去上部之風,並能與其他藥物,如黃耆,相輔相成。

綜觀各家論述,防風的祛風除濕功效體現在其能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並改善因風濕所致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其藥性溫和,既能治療外感風邪,亦能治療內生風濕,是治療風濕病症的重要藥物。 然而,各家醫籍對其應用方法及配伍有所差異,需根據具體病情及醫生指導使用。

6. 活絡止痛

防風,其「活絡止痛」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作用值得細細探究。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指出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說明防風在古代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因風邪侵襲導致的疼痛症狀,包括頭痛、肢體疼痛、關節痹痛等,這也奠定了其活絡止痛的基礎。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記載其能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說明防風能治療由風邪引起的胸脅疼痛及四肢麻痺攣急等症狀,這也與活絡經脈、舒筋止痛的功效相符。《長沙藥解》則明確指出防風「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這簡潔地概括了其活絡止痛的藥理作用。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認為,「防風,治一身盡痛,隨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強調其潤澤而不燥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全身疼痛。其更提到防風可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脊痛項強、腰痛等症狀,指出其在治療手足太陽經病證中的重要作用。

《本草匯言》則總結防風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四肢攣急」,並指出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治療不同類型的風寒濕痹,如頭痛、咳嗽、癰瘡腫毒等。文中也提到防風能「發邪從毛竅出」,暗示其活絡經脈,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防風的活絡止痛功效有諸多論述,其作用機理可能與疏通經絡、驅散風邪、舒筋活血等相關。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及用法用量亦有不同見解,應結合病症及個人體質,謹慎使用。

7. 止瀉

防風,在古代醫籍中,雖未明確記載其直接止瀉之效,但從其治療風邪的功效及諸多醫家論述中,我們可以間接推測其止瀉機理。

《神農本草經》記載防風「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說明防風擅長治療風邪。而許多腹瀉,尤其腸胃型感冒引起的腹瀉,都與風寒濕邪侵襲腸胃有關。《長沙藥解》提及防風「行經絡,逐濕淫」,說明其能疏通經絡,驅除體內濕邪。濕邪為致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風通過祛除濕邪,間接達到止瀉的效果。

《本草匯言》指出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並列舉了其治療諸風周身不遂等症。風寒濕邪導致的腸胃功能紊亂,同樣會引起腹瀉。因此,防風通過散寒除濕,改善腸胃功能,也可達到止瀉的目的。

《蘭室祕藏》李東垣認為防風「乃風藥中潤劑也」,並指出其能治療各種疼痛,包括與風寒濕邪相關的疼痛。一些腹瀉伴有腸痙攣、腹痛等症狀,防風的溫和散寒、止痛作用,可能緩解腸胃不適,進而改善腹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籍對防風功效的描述,多側重於其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並非直接針對腹瀉。防風止瀉的作用,可能是其整體功效的體現,而非其主要功效。 因此,單純依靠防風治療腹瀉,效果可能有限,且應結合其他藥物,或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防風的現代功效


1. 免疫調節

防風煎劑以40g/kg的劑量灌胃小鼠,連續使用4天,可以提升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顯示其具有增強免疫細胞活性的作用。

防風的水提液能夠顯著提升因氫化可的松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同時也能明顯增加脾臟指數。這表明防風水提液能夠顯著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透過活化巨噬細胞及影響脾臟功能來達成。

此外,防風多糖也能夠明顯增強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進一步佐證了防風具有增強機體清除異物、病原體的能力。

另一方面,防風煎劑能夠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豚鼠遲發性變態反應,提示其可能具有調節免疫反應,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的作用。

2. 解熱作用

  • 作用途徑: 防風的解熱作用,可能並非直接抑制體溫調節中樞,而是透過其他機制來影響體溫。
  • 有效成分: 目前尚未明確指出防風中負責解熱作用的具體活性成分。但推測可能與其所含的多種成分,例如揮發油、多醣類、黃酮類等有關,這些成分可能協同作用,產生解熱效果。
  • 解熱效果強度: 研究顯示,防風的煎劑解熱作用較醇浸劑強,表明水溶性成分可能在解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 解熱效果持續時間: 防風煎劑的解熱作用可持續約2.5小時,而醇提物則可持續4小時。
  • 不同品種比較: 松葉防風和川防風的解熱效果與普通防風相當,水防風和竹葉防風效果次之,青海小防風效果最差,顯示不同產地或品種的防風,其解熱活性可能存在差異。
  • 動物實驗: 實驗在人工發熱的家兔和大鼠模型中,皆觀察到防風具有解熱作用,顯示其解熱效果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3. 其他功效

對腸道平滑肌的影響:

防風煎劑(濃度為200%)在離體實驗中顯示出能明顯減弱兔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幅度。這暗示防風可能具有鬆弛腸道平滑肌的作用,潛在機制可能與其影響腸道平滑肌細胞的離子通道、受體或神經遞質釋放有關。

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防風多糖(JBO-6)在荷瘤小鼠模型中展現出多方面的免疫調節作用:

  • 增強免疫器官功能: 防風多糖顯著增加了荷瘤小鼠的脾臟指數,提示其能促進脾臟的生長和功能。
  • 促進免疫細胞增殖: 防風多糖能明顯改善荷瘤小鼠的胸腺細胞、脾細胞以及B細胞的增殖。這表明防風多糖可能透過刺激免疫細胞的增殖,來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
  • 增強免疫細胞活性: 防風多糖能改善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細胞毒作用以及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這些細胞在清除體內異物、癌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防風多糖可能透過增強這些細胞的功能來提高機體的免疫防禦能力。

抗腫瘤作用:

  • 體內抑瘤作用: 體外實驗顯示防風多糖對S1so細胞的生長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但體內實驗中卻觀察到其對S1so移植瘤具有明顯的抑瘤效果,100mg/kg的抑瘤率達到69.1%。這表明防風多糖的抗腫瘤作用可能並非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而是透過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進而間接抑制腫瘤的生長。

總體而言, 根據ABC,防風的藥理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腸道平滑肌的影響,以及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和抗腫瘤作用。尤其,防風多糖通過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增強免疫細胞活性,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

4. 抗病毒

中藥防風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

  • 防風水煎液及其復方 具有抑制流感病毒A的作用。這意味著防風可能透過影響病毒的生活週期,例如抑制病毒進入細胞、阻斷病毒複製或是影響病毒釋放等機制,來達到抗流感病毒的效果。更深入的藥理研究需要探討防風中的哪些成分是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物質,以及這些成分如何干擾病毒的具體作用途徑。
  • 防風粗提水提物 具有抗哥倫比亞 Sk 病毒的作用。 粗提水提物通常包含多種化合物,因此,抗病毒活性可能來自單一成分或多種成分的協同作用。 哥倫比亞 Sk 病毒的具體生物學特性需要進一步了解,才能更好地評估防風抗該病毒的潛力,並探討其作用機理,例如是否透過干擾病毒的複製機制或增強宿主免疫反應來實現。

5. 鎮痛

中藥防風的鎮痛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高痛閾: 在電刺激鼠尾法試驗中,灌服50%防風乙醇浸出液的小鼠,痛閾顯著提高,表明防風具備提升機體對疼痛刺激忍受程度的能力。
  2. 多種疼痛模型有效: 防風在醋酸扭體法、熱板法和鼠尾溫浴法等不同的疼痛模型中均顯示出顯著的鎮痛作用,說明其鎮痛效果並非僅限於特定的疼痛類型,具有較廣泛的適用性。
  3. 中樞鎮痛機制: 納絡酮可以顯著取消防風的鎮痛作用,提示防風的鎮痛部位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納絡酮是鴉片受體拮抗劑,能阻斷內源性鴉片肽的作用,這意味著防風可能通過激活或調節中樞的鴉片受體通路來實現鎮痛效果。
  4. 揮發油成分有效: 醋酸扭體法試驗表明,防風的揮發油成分同樣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這表明防風的鎮痛活性成分可能存在於其揮發油中。

6. 抗心肌缺血

防風的抗心肌缺血功效,進行初步的現代藥理分析,推測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 提高耐缺氧能力: 小鼠斷頭致急性腦缺氧實驗顯示防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 由於心肌缺血的核心問題是心肌細胞缺氧,這暗示防風可能透過某種方式增強細胞在低氧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這可能涉及:

    • 改善細胞能量代謝: 防風可能促進缺氧條件下心肌細胞的能量產生,例如透過影響糖酵解途徑或其他代謝途徑,使細胞即使在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也能維持基本的能量需求。
    • 保護細胞膜完整性: 缺氧會導致細胞膜損傷,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 防風可能具有保護細胞膜,減少缺氧引起的膜損傷的作用。
    • 增加紅血球攜氧能力: 雖然未直接提及,但若防風能輕微提升紅血球的攜氧能力(例如透過影響血紅蛋白),也能間接改善心肌的氧氣供應。
  2. 抗脂質過氧化: 體外實驗表明防風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 心肌缺血時,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引發脂質過氧化,損害細胞膜和細胞結構。 防風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可能透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清除自由基: 防風可能含有能夠直接清除自由基的成分,例如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酚類化合物或其他類型的抗氧化劑。
    • 增強內源性抗氧化系統: 防風可能促進細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例如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GSH-Px)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和脂質過氧化。
    • 保護細胞膜脂質: 防風可能直接與細胞膜上的脂質相互作用,使其不易受到自由基的攻擊,從而抑制脂質過氧化。

7. 消炎抗菌

透過平板法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顯示防風的新鮮汁和防風煎劑對於多種致病細菌具有抑製作用。 換句話說,防風中的某些成分可以直接作用於細菌,抑制其生長或繁殖。 這表示防風可能含有具備抗菌活性的化學物質,例如: * 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的物質: 部分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導致細菌結構不完整而死亡。防風可能含有類似作用機制的物質。 * 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的物質: 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蛋白質,防風可能含有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物質。 * 破壞細菌細胞膜的物質: 細胞膜的完整性對細菌至關重要,防風可能含有破壞細菌細胞膜的物質,導致細菌內容物外洩而死亡。 * 抑制細菌代謝的物質: 細菌需要能量進行代謝活動,防風可能含有抑制細菌代謝的物質,阻斷細菌的能量供應。

8. 抗炎鎮痛

防風的水煎劑和醇浸劑,均能有效抑制實驗動物的炎症反應。具體表現為:

  1. 抑制大鼠蛋清足腫: 防風能夠減輕大鼠因注射蛋清引起的足部腫脹,表明其具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蛋清足腫模型常用於評估藥物對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介質釋放的抑制效果。
  2. 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腫脹: 防風能夠減輕小鼠耳廓因塗抹巴豆油引起的腫脹,表明其具有抑制皮膚炎症反應的作用。巴豆油是一種強刺激物,能誘發局部炎症反應,常用於評價藥物對炎症介質釋放和炎症細胞浸潤的抑制作用。
  3. 降低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 防風能夠降低小鼠腹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表明其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血管滲漏的作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是炎症的重要特徵,會導致組織水腫和炎症介質外滲。

因此,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防風的抗炎作用可能與其抑制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炎症介質釋放等機制有關。

9. 降壓

中藥防風的降壓功效,在現代藥理學層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直接降壓作用: 防風提取物靜脈注射於雄性大鼠後,觀察到血壓下降的現象。這表明防風具有直接降低血壓的潛力。
  • 有效成分分析: 經研究,防風中具備降壓活性的主要成分包含亥茅酚、5-O-甲基維斯阿未醇及升麻素等。這些成分可能是通過特定的藥理機制,進而影響血壓水平。
  • 防風草內酯的作用: 從防風草中提取的防風草內酯,被證實對麻醉狗具有降壓效果。
  • 抑制ACE活性: 防風草內酯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具有較弱的抑製作用。ACE在體內負責將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血管緊張素II,而血管緊張素II是一種強效的血管收縮劑。因此,防風草內酯通過抑制ACE的活性,可能間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 對心臟的影響: 研究指出防風草內酯能抑制離體蛙心的收縮。雖然這是在離體環境下的觀察,但提示防風成分可能對心臟功能產生影響,而心臟功能與血壓調節密切相關。

10. 抗驚厥

中藥防風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它具有抗驚厥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對抗化學性驚厥方面。具體而言,防風能夠延長小鼠因皮下注射戊四唑或士的寧所引起的驚厥發作潛伏期。這個現象表明防風可能通過影響神經遞質的傳遞或受體功能,來抑制戊四唑和士的寧所誘發的驚厥活動。 戊四唑和士的寧分別通過不同的機制引起驚厥。戊四唑是GABAₐ受體的拮抗劑,通過阻斷GABA的抑制作用,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誘發驚厥。士的寧則是甘氨酸受體的拮抗劑,通過阻斷甘氨酸的抑制作用,同樣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防風對這兩種化學性驚厥的抑制作用,暗示其藥理機制可能涉及到增強GABA能或甘氨酸能的抑制性神經傳遞,或者直接抑制神經元的過度興奮。 然而,參考資料也指出,防風對電驚厥沒有對抗作用。電驚厥通常通過直接刺激大腦皮層,誘發廣泛的神經元放電。防風對電驚厥無效,表明它可能無法直接抑制這種廣泛的神經元興奮,或者其作用部位不在大腦皮層。 因此,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防風的抗驚厥作用主要集中在通過調節化學性神經傳遞(如GABA能或甘氨酸能系統)來抑制驚厥,而對直接的神經元放電的抑制作用較弱。

11. 抗氧化

《本草綱目》載防風辛甘溫無毒,入肺、膀胱二經,主以散風邪、去頭風,兼具清目明目、通鼻開竅之傳統藥用價值。現代藥理研究則深入揭示,防風於功效上具備顯著的抗氧化潛能。多項體外實驗已明確指出,防風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物(LPO)的形成,亦能提升生物體耐缺氧能力。此抗氧化作用主要歸因於防風所含的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在生物體內,自由基過度生成常導致細胞結構與功能受損,引發氧化壓力反應,進而加速老化進程並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防風透過其卓越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保護細胞膜、蛋白質及核酸等關鍵生物分子免受氧化損傷。此機制有助於維護細胞完整性與功能,從而延緩生理衰老過程,同時強化人體自身的免疫防禦系統,提升對外界侵害的抵抗力,對整體健康狀態的維持具有積極意義。

12. 抗凝血

防風的主要抗凝血機制與其所含的聚乙炔類化合物有關。這些化合物能夠抑制人類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具體來說,在濃度介於2~200pg/ml時,防風中的聚乙炔類化合物能抑制HHT (12-羥5,8,10-十七碳三烯酸) 和 Thromboxane B2 (TxB2) 的形成。 抑制HHT的半數抑制濃度(IC50)約為3.03~4.8 × 10^-5 mol/L,抑制Thromboxane B2的半數抑制濃度(IC50)約為2.38~2.65 × 10^-5 mol/L。 Thromboxane B2是血栓素A2 (TxA2) 的代謝產物,而TxA2是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重要介質。抑制TxA2的生成,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達到抗凝血的效果。

動物實驗也支持防風的抗凝血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防風的正丁醇萃取物,劑量為8.4g/kg時,玻片法和毛細玻管法顯示,防風能顯著延長小鼠的凝血時間。此外,斷尾法實驗也表明,防風能明顯延長小鼠的出血時間。

13. 防癌抗腫瘤

防風在中醫藥理上展現出顯著的防癌抗腫瘤潛力。傳統中醫觀點認為,防風能有效調節肝脾功能,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體內失衡,進而整體提升機體免疫力,對抑制腫瘤的生長與轉移具有積極作用。

現代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防風的抗癌機制,特別是其多糖成分JB0-6。實驗顯示,防風多糖JB0-6能顯著增加S180荷瘤小鼠的脾臟指數,這指標反映了機體免疫器官的活躍恢復能力。同時,它能明確改善胸腺細胞、脾細胞以及B細胞的增殖能力,這些細胞對於建立和維持有效的抗腫瘤免疫監測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JB0-6能有效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與細胞毒作用,使其能更有效地清除癌細胞或受損細胞。此外,它還能顯著提升自然殺傷(NK)細胞的活性,NK細胞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識別並殺傷腫瘤細胞及病毒感染細胞。這些全面的免疫調節作用,提示防風在癌症患者的輔助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潛在益處。

14. 提升免疫力

防風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應用,特別在提升免疫力方面受到重視。近期研究從現代藥理學角度證實了其對免疫系統的積極作用,尤其是防風水提液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顯著促進效果。

研究指出,防風水提液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這主要體現在對巨噬細胞功能的強化上。巨噬細胞是機體重要的先天免疫細胞,負責清除病原體、受損細胞和異物。實驗數據顯示,防風水提液能顯著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數,這表示它能提升巨噬細胞識別、吞噬和清除有害物質的能力及效率。

除了增強巨噬細胞功能,研究還發現防風水提液能明顯增加脾臟指數。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與免疫細胞的生成、儲存及免疫反應的啟動密切相關。脾臟指數的提升通常被視為機體免疫功能活性增強的積極指標,進一步證實了防風對全身免疫系統的正面影響。

綜合這些藥理發現,防風透過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及調節脾臟等免疫器官,提升機體對抗外界病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防禦能力。這也解釋了在新冠疫情期間,防風被推薦用來泡茶以增強免疫力的原因,其傳統應用與現代科學研究結果相互印證了其在維持和提升機體防禦潛力方面的價值。

15. 抗菌抗病毒

防風在藥理研究中展現出廣泛的抗菌與抗病毒效能。其抗菌作用顯著,能有效抑制多種常見病原菌的生長與繁殖,其中包括引起腸道問題的大腸桿菌、引發皮膚及其他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導致呼吸道疾病的肺炎鏈球菌。此等抑菌活性主要歸因於防風所含的活性成分,諸如防風素、防己苷及梔子苷等,這些化合物被證實具備直接的抑菌或殺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進一步驗證了防風的新鮮汁液與其水煎劑,對多種致病細菌均表現出明顯的抑制效果。

防風的抗病毒潛力亦不容忽視。研究顯示,防風的水煎液及其相關複方能夠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複製與活性。此外,防風的水提物也被發現具有對抗哥倫比亞Sk病毒的作用。除了直接抑制病毒與真菌的生長,防風的藥理作用還包含強化人體免疫系統功能。透過提升宿主的免疫力,防風間接增強了機體抵禦病毒及真菌感染的能力,這表明其在對抗微生物威脅方面,不僅具備直接的殺滅或抑制作用,亦能透過提升體內防禦機制來發揮協同功效。

16. 鎮靜

中藥防風的鎮靜功效,在現代藥理分析上可從多個層面探討:

一、神經系統調節: 防風中所含的防風素、梔子苷、防己苷等成分,能夠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在於降低神經元的過度興奮。過度興奮是導致焦慮、緊張等情緒的重要原因,通過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程度,防風的這些成分可以達到鎮靜的效果。

二、內分泌系統調節: 防風還可以調節內分泌系統。研究顯示,防風可能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與情緒調節、快樂感和獎勵機制密切相關。增加腦內多巴胺含量有助於改善情緒,減輕壓力與焦慮,從而間接產生鎮靜作用。

三、動物實驗佐證: 動物實驗顯示,防風水煎劑可以明顯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次數。自發活動的減少通常被視為鎮靜作用的指標之一。此外,防風水煎劑與閾下催眠劑量戊巴比妥鈉產生協同作用,意味著防風可以增強催眠藥物的效果,進一步佐證了其鎮靜潛力。這表明防風可能通過與戊巴比妥鈉類似的機制,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共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更強的鎮靜效果。

17. 止痛功效

防風作為藥食同源的植物,其止痛功效在藥理學上具有顯著基礎。其核心作用機制在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包括防風素、梔子苷及防己苷。這些化合物展現出強效的抗炎特性,能有效抑制體內炎症反應。

透過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與浸潤,防風能直接減輕由組織損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感,從而達到直接止痛效果。此即由於炎症是許多疼痛症狀的根源,抑制炎症便能從根本上緩解不適,減少因細胞因子、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所引發的疼痛訊號傳導。

除了直接的抗炎作用,防風亦透過間接途徑促進止痛。它能調和人體內分泌系統,尤其是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遞質,與愉悅感、獎勵機制及情緒調節密切相關。提升多巴胺水平有助於改善情緒,產生愉悅感,並有效減輕心理壓力與焦慮情緒。精神狀態的改善,能顯著提升個體對疼痛的耐受度,降低對疼痛的知覺敏感性。這類情緒及壓力管理正是防風止痛藥理中的重要一環,透過心理層面的調適,間接達致舒緩疼痛的效果,構成其多方位的藥理作用。

防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風的炮製


  • 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 炭制:取防風片置鍋內,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一夜。
  • 蜜炙:取防風,加蜜炒至蜜被吸盡,放冷即可。每防風片1kg,蜂蜜0.3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風注意事項重點

  1. 陰虛火旺、血虛發痙及無風寒濕邪者不宜服用:防風辛散溫通,陰虛火旺者易耗傷津液,加重火熱之象;血虛發痙者易耗散血氣,加重痙攣;無風寒濕邪者服用防風,反而會傷及正氣。
  2. 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防風辛散通竅,血虛痙急者易耗傷血氣,加重痙攣;頭痛不因風邪者,服用防風無效,反而會敗胃傷津。
  3. 藥性相惡:防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萆薢。
  4. 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泄不因於寒濕,二便祕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防風辛散通竅,易耗傷血氣、津液,以上諸病均不適合服用。
  5. 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防風辛散溫通,元氣虛者易耗傷元氣,加重虛弱。
  6. 孕婦慎用:防風活血通絡,孕婦使用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7. 腹瀉、腹瀉等腸胃疾病患者慎用:防風促進腸胃蠕動,腹瀉、腹瀉等腸胃疾病患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8. 高血壓患者慎用:防風有降血壓作用,高血壓患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9. 心臟病患者慎用:防風調節神經系統,可能對心臟產生影響,心臟病患者應慎用。
  10. 藥物過敏者慎用:對防風成分過敏者應避免使用。

防風相關的方劑


防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原發性高血壓痲風 [漢生氏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脖子頸項酸痛暈眩肋間神經疼痛怕冷心情煩燥怕吹到風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月經淋漓不止感冒腹痛頭痛癱瘓支氣管炎損傷腹瀉肺炎心肌梗塞疼痛背痛肌肉痙攣痛風腦中風

防風含有的化學成分


防風色酮醇(Ledebouriellol), 4'-O-葡萄糖基-5-O-甲基齒阿密醇(4'-O-glucosyl-5-O-methylvisamminol), 3'-O-當歸酰基亥酚(3'-O-angeloyl-hamaudol), 亥茅酚(Hamaudol), 3'-O-乙酰基亥茅酚(3'-O-acetyl-hamaudol), 亥茅酚甙(Sec-O-glucosylhamaudol), 5-O-甲基具阿米醇(5-O-methylyisamminol), 升麻素(Cimifugin), 升麻素甙(Prim-O-glucosylcimifugin), 香柑內酯(Bergapten), 補骨脂素(Psoralen), 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 珊瑚菜素(Phellopterin), 德爾妥因(Deltoin), 花椒毒素(Xanthotoxin), 川白芷內酯(Anomalin), 東莨菪素(Scopoletin), 印度榲桲素(Marmesin), 人參炔醇/鐮葉芹醇(Panaxynol/Falcarinol), 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 防風酸性多糖A(Saposhnikovan A), 防風酸性多糖C(Saposhnikovan C), 辛醛(Octanal), 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 壬醛(nonanal), 7-辛烯-4-醇(7-Octen-4-ol), 已醛(Hexanal), 側柏烯(thujene), β-桉葉醇(β-eudesm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甘露醇(Mannitol), 香草酸(Vanill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