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 Radix Ledebouriellae Diaricatae Ledebouriella Root, Siler, Root Of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 別名:白毛草,百枝,茴芸,百蜚,銅芸,閭根,茴草,風肉,屏風,山芹萊
- 藥品來源: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根 。 春、秋均可採挖,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運用。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山東, 河南, 湖南, 寧夏,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草原, 路旁, 草叢, 田邊, 山坡草叢, 荒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3-18
防風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防風具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幫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頸肩痛、腰酸背痛等疾病。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治療感冒、流感等疾病,發揮發汗解表的功效,從而減輕相應的症狀。
防風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即散肌表風邪,又除經絡留濕,止痛功良,微溫不燥。
20%防風煎劑或醇浸劑,分別灌胃給予人工發熱家兔 10ml/kg,半小時後表現出中度解熱作用,煎劑作用較強,能持續2.5小時。
- 《神農本草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
- 《蘭室秘藏》:「李東垣:防風,治一身盡痛,隨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若補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乃手足太陽證,正當用防風。凡瘡在胸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證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病人身體拘倦者風也,諸瘡見此證,亦須用之。錢仲陽瀉黃散中倍用防風者,乃於土中瀉木也。防風能制黃耆,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
2. 散風寒
防風具有祛風散寒功效,可以幫助治療感冒、流感等疾病,發揮散風寒的作用,從而減輕相應的症狀。
防風治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痺痛、目紅腫痛、關節炎、四肢拘攣、偏頭痛本品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既散肌表風邪,又除經絡留濕,止痛功良,微溫不燥。
既治風寒表證,頭痛身痛、惡風寒者,常配以荊芥、羌活、獨活等藥同用,如荊防敗毒散;又治外感風濕,頭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與羌活、藁本等藥同用,如羌活勝濕湯
還可用治風熱表證,發熱惡風、咽痛微咳者,常配伍薄荷、蟬蛻、連翹等辛涼解表藥同用。若治風疹瘙癢,多配伍苦參、荊芥、當歸等散風止癢、活血消瘀藥同用,如消風散。
3. 解毒
防風具有解毒的功效,常與其他中藥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的解毒效果。例如,與黃芩、黃連、連翹等中藥合用,可用於清熱解毒;與桑白皮、紫蘇、荊芥等中藥合用,可用於發汗解表。
防風在解毒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對於各種感染、炎症等引起的毒素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 《本草求原》:「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 」
4. 去風止痙
防風是一種常用的去風止痙中藥材,可以幫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頸肩痛、腰酸背痛等疾病,同時也能緩解及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
防風祛風止痙,用於破傷風證。炒用防風,亦可用於腹痛泄瀉。其止痙功效與抗驚厥、降壓、抑制平滑肌作用有關。
用治風毒內侵,貫于經絡,引動內風,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常配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藥同用,如玉真散。
對小鼠皮下注射,防風能使動物因藥物所導致的驚厥發生潛伏期延長,但對電驚厥無對抗作用。
- 《名醫別錄》:「《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 」
- 《珍珠囊藥性賦》:「身:去上風,梢:去下風。 」
- 《神農本草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 」
5. 祛風除濕
防風可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可配伍羌活、桂枝、薑黃等祛風濕藥,如蠲痹湯。 用於破傷風證。
在中醫理論中,風為百病之長,防風作為常用的祛風除濕中藥材,可以幫助祛除濕氣和風邪,從而減輕相應疾病的症狀。
- 《本草匯言》:「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故主諸風周身不遂,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痿躄癎痙等證。又傷寒初病太陽經,頭痛發熱,身痛無汗,或傷風咳嗽,鼻塞咽乾,或痘?將出,根點未透,用防風辛溫輕散,潤澤不燥,能發邪從毛竅出,故外科癰瘡腫毒、瘡痍風癩諸證,亦必需也。為卒伍之職,隨引而效,如無引經之藥,亦不能獨奏其功。故與芎、芷上行,治頭目之風;與羌、獨下行,治腰膝之風;與當歸治血風;與白朮治脾風;與蘇、麻治寒風;與芥、連治熱風;與荊、柏治腸風;與乳、桂治痛風,及大人中風、小兒驚風,防風盡能去之。若入大風厲風藥中,須加殺蟲活血藥乃可。 」
- 《本草正義》:「防風,通治一切風邪,故《本經》以主大風三字為提綱。頭痛惡風,及風邪而目盲無所見,其外感風邪之盛可知,風行周身,而骨節為之痛痹,亦風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風皆治之,誠風藥中之首屈一指者矣。《別錄》主煩滿脅痛,亦風淫於外而遏抑其清陽之氣,不得宣佈也。脅風二字,太不經見,而下文接以頭面去來一句,則所謂風者,蓋即指頭面去來之風邪,脅字蓋誤,瀕湖《綱目》引此無脅字,亦疑而刪之也。四肢攣急,即《本經》風行周身、骨節疼痹之證。字乳者,產育乳子之時。金瘡則破傷也。內痙二字,直接字乳金瘡作一句讀,即新產之中風及破傷風二證,皆有發痙一候,是血虛而內風煽動,非外來之風邪,故曰內痙,而防風亦能通治,頗似合外風內風而一以貫之。然古人以中風一證,無不從外來風邪治療,是以產後發痙,角弓反張,《千金》、《外台》均用豆淋酒等方,純以發表祛風為主。究竟產後痙厥、金創破傷二者,雖有猝為寒風所乘,宜於解表之一證,要知二者皆在血脫之後,陰不涵陽,肝風內煽,發為痙瘈,尤其多數,此則宜於潛陽息風,鎮定為亟,萬不可再用風藥,助其暴戾。《別錄》內痙二字,必非防風之辛溫發散者所可妄試。防風為風病之主藥,《本經》所主,皆風門重證,故首以大風一句表揚其功用,則驅除外風,兼能通痹起廢,其效最弘,《本經》列於上品,正以其足當大任而推重之,非無故也。後人但以為感冒風寒,輕疏發散之用,未免視之太淺。防風為洩風之上劑,然以走竄宣散成功,必其人氣血充足,體質堅實,猝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溫宣洩,而無流弊。幾古人治風諸方,皆不能輕用於今時東南之人者,以質脆陰薄,不能勝此燥烈之性也。防風雖不至如烏、附、薑、辛之剛烈,然溫燥之氣,撲人眉字,確是溫辛一類,所以溫熱之風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當審慎,而肝陽之動風,血虛之風痙,又必柔潤息風,方為正治,散風諸劑,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6. 活絡止痛
防風有舒筋活絡、止痛祛風的功效,可以增強患者的體內循環系統,使得血液和氣流通暢,同時還能夠減少相關疾病的症狀。
防風能祛風散寒,勝濕止痛,適用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攣急者。其勝濕止痛功效與抗炎、鎮痛作用有關。
- 《長沙藥解》:「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伸急孿,活肢節,起癱瘓,斂自汗、盜汗,斷漏下、崩中。 」
7. 止瀉
防風具有止瀉作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調節腸胃功能,減少腸道痙攣和腹瀉等症狀。
防風常用於治療因風寒濕、脾虛濕滯等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症狀。具有平肝息風、利關節、消腫痛、止痛等作用,可以減少腹瀉的發生,改善腹部不適感和腸胃功能失調的症狀。
防風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實驗表明防風有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體外MDApH-Vitc誘發大鼠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實驗表明,防風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
2. 抗凝血
防風對於抗凝血作用有一定的幫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通達經脈、散寒止痛等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過強所導致的疾病。
防風常用於治療因風寒濕、氣滯血瘀等引起的疼痛和麻木等症狀。防風可以舒緩血管、減少血栓形成,還可以防止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
3. 預防腫瘤或抗癌
防風被廣泛應用於調節免疫系統,增強人體抵抗力等方面,也有一些研究顯示防風對於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風在中醫上常被用來調節肝臟和脾臟的功能,因此也可以改善脾虛肝氣、氣滯血瘀等症狀,進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這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也是有益的。
防風多糖JB0-6對S180荷瘤小鼠的脾指數有明顯增加作用(P<0.01),對荷瘤小鼠的胸腺細胞、脾細胞及B細胞增殖均有明顯改善作用。
對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細胞毒作用及NK細胞活性有改善作用。
4. 提升免疫力
防風水提液,可顯著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脾臟指數亦明顯增加,表明防風水提液能明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在新冠防疫期間,防風經常被推薦來泡茶使用,可以增強免疫力!
5. 抗菌、抗病毒
防風具有抗菌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常見的病原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風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防風素、防己苷、梔子苷等,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細菌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抗菌的作用。
此外,防風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能夠抑制病毒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並且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對抗病毒和真菌感染的能力。
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發現防風新鮮汁和防風煎劑對多種致病細菌有抑制作用。
防風水煎液及其複方有一定抑制流感病毒作用,防風水提物有抗哥倫比亞Sk病毒作用。
6. 鎮靜
防風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防風中的有效成分包括防風素、梔子苷、防己苷等,這些成分能夠調節人體神經系統,減少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從而達到一定的鎮靜作用。
此外,防風還能夠調節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改善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達到一定的鎮靜作用。
典籍:
- 《日華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風,男子一切勞劣,補中益神,風赤眼,止淚及癱緩,通利五臟關脈,五勞七傷,羸損盜汗,心煩體重,能安神定志,勻氣脈。」
7. 止痛功效
防風具有止痛作用,有效成分包括防風素、梔子苷、防己苷等,這些成分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少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
此外,防風還能夠調節人體內的內分泌系統,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改善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進一步減輕疼痛。
防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風的炮製
- 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 炭制:取防風片置鍋內,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一夜。
- 蜜炙:取防風,加蜜炒至蜜被吸盡,放冷即可。每防風片1kg,蜂蜜0.3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血虛發痙及無風寒濕邪者不宜服用。
- 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
- 《本草經集註》:「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
- 《唐本草》:「畏萆薢」
- 《本草經疏》:「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泄不因於寒濕,二便秘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 《得配本草》:「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
- 孕婦慎用:孕婦應該避免使用防風,特別是懷孕早期,因為防風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 患有腹瀉、腹泻等腸胃疾病的患者慎用:防風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如果患有腹瀉、腹泻等腸胃疾病的患者使用防風,可能會加重病情。
- 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慎用:防風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如果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使用防風,可能會加重病情。
- 患有心臟病的患者慎用:防風能夠調節人體神經系統,有可能對心臟產生影響,患有心臟病的患者應該慎用。
- 藥物過敏者慎用:如對防風中的成分有過敏反應的人,應該避免使用。
防風相關的方劑
防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防風含有的化學成分
香草酸(vanillicacid),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東莨菪素(scopoletin), 補骨脂素(Psoralen), 鐮葉芹醇(Falcarinol), 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 香柑內酯(Bergapten), 亥茅酚(Hamaudol), 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 β-桉葉醇(β-eudesmol), 甘露醇(Mannit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