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 Radix Ledebouriellae Diaricatae Ledebouriella Root, Siler, Saposhnikovia Root
- 別名:白毛草,百枝,茴芸,百蜚,銅芸,閭根,茴草,風肉,屏風,山芹萊
- 藥品來源: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春、秋均可採挖,將根挖出後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運用。
- 道地藥材:華北地區, 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山東, 河南, 湖南, 寧夏,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 生長環境:山坡, 丘陵, 草原, 路旁, 草叢, 田邊, 山坡草叢, 荒山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防風的傳統功效
1. 發汗解表
防風,歷代醫家皆肯定其發汗解表之功效,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理解的免疫調節、抗炎作用相呼應。
《神農本草經》開宗明義,記載防風「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已將其功效概括為治療各種由風邪引起的症狀,包括頭痛、眩暈、怕風、視力模糊、周身疼痛、關節痹痛等,皆屬外感風邪的表現,而發汗解表正是驅除風邪的關鍵。
《本草經集註》提到防風「殺附子毒」,說明其亦有解毒作用,可佐證其在抵禦外邪入侵上的作用。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防風可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這些都與風邪侵犯肌表、經絡有關。《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廣泛地描述了其治療範圍,包括「三十六般風」,以及其他因風邪引起的諸多症狀。
《本草書名》認為防風「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邪」,說明其能疏通肺經,排除上焦的風邪。《湯液本草》的「搜肝氣」,則暗示其能疏通肝經,而肝在中醫中與風邪關係密切。《長沙藥解》則從經絡學說角度闡述防風「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進一步說明其發汗解表之功效是如何通過疏通經絡來實現的。《本草匯言》則總結防風為「散風寒濕痹之藥」,並詳述其在治療各種風寒濕痹證候中的應用。 《蘭室祕藏》李東垣更將防風譽為「風藥中潤劑」,強調其在治療風證時的潤澤作用,避免燥烈傷陰。
總體而言,古籍記載充分說明防風具有顯著的發汗解表功效,能有效治療各種由風邪引起的疾病,其作用機理涉及疏通經絡、驅除風邪,並兼具解毒、和解等作用。 不同醫家從不同角度闡述其功效,但都指向其在治療風邪方面的重要地位。
2. 散風寒
防風,其散風寒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古籍中多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認為其可治療「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已涵蓋了風寒侵襲人體多個部位所造成的症狀。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療「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說明其能疏通經絡,緩解因風寒導致的疼痛和肢體不適。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誇張地稱其「治三十六般風」,儘管誇大其詞,但也反映了古人對其治療風寒疾病廣泛療效的認知。
《本草匯言》則精闢地總結了防風的散風寒機制:「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並指出其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四肢攣急,痿躄癎痙等證」。 同時,該書也提到防風的應用範圍廣泛,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不同類型的風寒疾病,例如與羌活、獨活配伍治療腰膝風寒,與當歸配伍治療血虛風寒等等。 《本草正義》則指出防風「通治一切風邪」,認為其為風藥之首,並強調防風雖有散風寒之效,但需根據患者體質,謹慎使用,尤其體質虛弱者需注意其溫燥之性。 《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觀點,更指出防風在治療風寒導致的全身疼痛方面功效顯著,並強調其潤澤的特點,即使用於補益脾胃也無礙其功效。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表明防風具有明顯的散風寒功效,其作用機理是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從而緩解疼痛、痺痛等症狀。 但其應用需考慮患者體質和病症的具體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3. 解毒
防風,古籍中記載其解毒功效,並非單指解一般的毒素,而是指其能解治由外邪入侵引起的毒邪,主要體現在其祛風解表的作用上。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記載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說明防風能有效治療由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這其中就包含了風邪入侵所造成的“毒”。 “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等症狀,亦可視為風邪入體,侵犯臟腑經絡所致的病理變化,防風正可通過祛風解表,以達到解毒之效。
《本草經集註》明確指出防風“殺附子毒”,附子為峻猛之品,容易產生毒性反應,防風能解其毒,顯示其解毒能力並非單純針對風邪。 《本草求原》則更進一步指出防風能“解烏頭、芫花、野菌諸熱藥毒”,說明其解毒範圍更廣,能針對一些藥物毒性和某些毒物。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記載的防風“解毒”功效,並非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毒,而是指其能通過祛風、解表、疏通經絡等方式,治療由風邪或其他毒邪入侵所引起的疾病。其解毒作用,更應理解為其治療外感熱毒或某些特定毒邪的病症功效,而非直接中和毒素的作用。 諸多典籍中記載防風與其他藥材配伍,治療各種風症,也從側面佐證了其在解治風邪、排除邪毒方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正義》中也提到防風的運用需謹慎,需考慮患者體質等因素。
4. 去風止痙
防風,其「去風止痙」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及臨牀應用值得深入探討。
《神農本草經》將防風列為上品,認為其能治療「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說明防風具有治療外感風邪所致的各種症狀的能力,包括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疼痛等,且能處理較為嚴重的風痺病症。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其中「四肢攣急」、「內痙」指的可能是風邪入裡,導致的肌肉痙攣,甚至產後中風、外傷感染後的痙攣。這展現了防風治療風邪入裡、引起肌肉痙攣的效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廣泛地描述了防風的功效,包括「治三十六般風」,以及一些因風邪導致的內臟功能失調。這說明古人認為防風具有較強的祛風作用,並能調理臟腑。
《本草匯言》總結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等症,並指出其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不同類型的風證。此書還提到防風能「發邪從毛竅出」,說明其具有解表發汗的作用。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將防風稱為風藥中的「潤劑」,特別強調其在治療脊痛項強、腰痛等病症中的作用,並指出其能「散結去上部風」。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防風「去風止痙」功效的認識,從外感風邪到內風痙攣,從單純的祛風到調理臟腑,都有所涉及。 防風的作用並非單純的發散,它更像是一個調節平衡的藥物,在不同的情況下,發揮不同的作用, 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的記載,實際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5. 祛風除濕
防風,其祛風除濕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多部古代醫籍皆有記載,其療效與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神農本草經》將防風列為上品,認為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已點明其祛風功效,並涵蓋了風邪侵犯肌表、經絡、臟腑等多方面病症。 《名醫別錄》則擴展其應用至「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內痙」,說明防風還能治療因風邪導致的疼痛、肢體拘緊等症狀,甚至包括產後及外傷感染引發的痙攣。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防風能「治三十六般風」,涵蓋了多種風邪相關疾病,並具有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等作用,足見其藥效之廣泛。
《長沙藥解》認為防風能「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明確指出其不僅祛風,更能除濕,並能改善關節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狀。《本草匯言》則詳述防風的應用,指出其能治療因風寒濕痹引起的諸多病症,並根據不同病症,搭配不同藥物以增強療效,例如與芎、芷配伍治療頭風,與羌、獨配伍治療腰膝風等。 《蘭室祕藏》李東垣則將防風稱為風藥中的潤劑,強調其在治療一身疼痛、脊痛項強等病症中的重要性,特別指出其能散結去上部之風,並能與其他藥物,如黃耆,相輔相成。
綜觀各家論述,防風的祛風除濕功效體現在其能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並改善因風濕所致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其藥性溫和,既能治療外感風邪,亦能治療內生風濕,是治療風濕病症的重要藥物。 然而,各家醫籍對其應用方法及配伍有所差異,需根據具體病情及醫生指導使用。
6. 活絡止痛
防風,其「活絡止痛」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作用值得細細探究。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指出其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這說明防風在古代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因風邪侵襲導致的疼痛症狀,包括頭痛、肢體疼痛、關節痹痛等,這也奠定了其活絡止痛的基礎。
《名醫別錄》更進一步,記載其能治「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攣急」,說明防風能治療由風邪引起的胸脅疼痛及四肢麻痺攣急等症狀,這也與活絡經脈、舒筋止痛的功效相符。《長沙藥解》則明確指出防風「行經絡,逐濕淫,通關節,止疼痛,舒筋脈」,這簡潔地概括了其活絡止痛的藥理作用。
李東垣在《蘭室祕藏》中認為,「防風,治一身盡痛,隨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強調其潤澤而不燥的特性,能有效緩解全身疼痛。其更提到防風可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脊痛項強、腰痛等症狀,指出其在治療手足太陽經病證中的重要作用。
《本草匯言》則總結防風能治療「諸風周身不遂,骨節痠痛,四肢攣急」,並指出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治療不同類型的風寒濕痹,如頭痛、咳嗽、癰瘡腫毒等。文中也提到防風能「發邪從毛竅出」,暗示其活絡經脈,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防風的活絡止痛功效有諸多論述,其作用機理可能與疏通經絡、驅散風邪、舒筋活血等相關。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其適應症及用法用量亦有不同見解,應結合病症及個人體質,謹慎使用。
7. 止瀉
防風,在古代醫籍中,雖未明確記載其直接止瀉之效,但從其治療風邪的功效及諸多醫家論述中,我們可以間接推測其止瀉機理。
《神農本草經》記載防風「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說明防風擅長治療風邪。而許多腹瀉,尤其腸胃型感冒引起的腹瀉,都與風寒濕邪侵襲腸胃有關。《長沙藥解》提及防風「行經絡,逐濕淫」,說明其能疏通經絡,驅除體內濕邪。濕邪為致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風通過祛除濕邪,間接達到止瀉的效果。
《本草匯言》指出防風「散風寒濕痹之藥也」,並列舉了其治療諸風周身不遂等症。風寒濕邪導致的腸胃功能紊亂,同樣會引起腹瀉。因此,防風通過散寒除濕,改善腸胃功能,也可達到止瀉的目的。
《蘭室祕藏》李東垣認為防風「乃風藥中潤劑也」,並指出其能治療各種疼痛,包括與風寒濕邪相關的疼痛。一些腹瀉伴有腸痙攣、腹痛等症狀,防風的溫和散寒、止痛作用,可能緩解腸胃不適,進而改善腹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醫籍對防風功效的描述,多側重於其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並非直接針對腹瀉。防風止瀉的作用,可能是其整體功效的體現,而非其主要功效。 因此,單純依靠防風治療腹瀉,效果可能有限,且應結合其他藥物,或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防風的古代典籍
防風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本草綱目》云:「防風,辛甘,溫,無毒。入肺、膀胱二經。散風邪,去頭風,清目明目,通鼻開竅。」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防風具有抗氧化作用。體外實驗表明,防風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提高耐缺氧能力。其抗氧化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的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有關。
防風的抗氧化作用,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延緩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
2. 抗凝血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活血化瘀、通達經脈、散寒止痛之效。防風可改善血流,減少血瘀,有效抑制凝血,適用於緩解因風寒濕、氣滯血瘀等引發的疼痛及麻木症狀。防風可舒緩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能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生。
3. 防癌抗腫瘤
中醫認為,防風可調節肝脾功能,改善氣滯血瘀,進而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此外,研究發現,防風多糖JB0-6能夠顯著增加S180荷瘤小鼠的脾指數,改善胸腺細胞、脾細胞及B細胞增殖,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細胞毒作用及NK細胞活性,對癌症患者的治療具有潛在益處。
4. 提升免疫力
防風水提液,可顯著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脾臟指數亦明顯增加,表明防風水提液能明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在新冠防疫期間,防風經常被推薦來泡茶使用,可以增強免疫力!
5. 抗菌抗病毒
防風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防風中有效成分如防風素、防己苷、梔子苷等,能抑菌殺菌。防風亦有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可抑制病毒和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毒和抗真菌感染能力。體外抑菌試驗表明,防風新鮮汁和防風煎劑對多種致病細菌有抑制作用。防風水煎液及其複方能抑制流感病毒,防風水提物有抗哥倫比亞Sk病毒作用。
6. 鎮靜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肺、脾、膀胱經。具發表散寒、祛風止痛、利尿通淋之效。其中,防風素、梔子苷、防己苷等成分,可調節神經系統,減少過度興奮,達鎮靜作用;另可調節內分泌系統,增加腦內多巴胺含量,改善情緒,減輕壓力與焦慮,亦有鎮靜之功。
7. 止痛功效
防風之止痛,乃其有效成分防風素、梔子苷、防己苷抑制炎症,減少損傷而來。
其亦調和內分泌,增腦內多巴胺,愉悅情緒、減壓除憂,間接止痛。
防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風的炮製
- 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炒防風:取防風片,置鍋內微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 炭制:取防風片置鍋內,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黃褐色為度。噴灑清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一夜。
- 蜜炙:取防風,加蜜炒至蜜被吸盡,放冷即可。每防風片1kg,蜂蜜0.3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防風注意事項重點
- 陰虛火旺、血虛發痙及無風寒濕邪者不宜服用:防風辛散溫通,陰虛火旺者易耗傷津液,加重火熱之象;血虛發痙者易耗散血氣,加重痙攣;無風寒濕邪者服用防風,反而會傷及正氣。
- 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防風辛散通竅,血虛痙急者易耗傷血氣,加重痙攣;頭痛不因風邪者,服用防風無效,反而會敗胃傷津。
- 藥性相惡:防風惡乾薑、藜蘆、白蘞、芫花、萆薢。
- 諸病血虛痙急,頭痛不因於風寒,溏泄不因於寒濕,二便祕澀,小兒脾虛發搐,慢驚慢脾風,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等病,法所同忌:防風辛散通竅,易耗傷血氣、津液,以上諸病均不適合服用。
- 元氣虛,病不因風濕者禁用:防風辛散溫通,元氣虛者易耗傷元氣,加重虛弱。
- 孕婦慎用:防風活血通絡,孕婦使用可能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 腹瀉、腹瀉等腸胃疾病患者慎用:防風促進腸胃蠕動,腹瀉、腹瀉等腸胃疾病患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 高血壓患者慎用:防風有降血壓作用,高血壓患者使用可能加重病情。
- 心臟病患者慎用:防風調節神經系統,可能對心臟產生影響,心臟病患者應慎用。
- 藥物過敏者慎用:對防風成分過敏者應避免使用。
防風相關的方劑
防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防風含有的化學成分
防風色酮醇(Ledebouriellol), 4'-O-葡萄糖基-5-O-甲基齒阿密醇(4'-O-glucosyl-5-O-methylvisamminol), 3'-O-當歸酰基亥酚(3'-O-angeloyl-hamaudol), 亥茅酚(Hamaudol), 3'-O-乙酰基亥茅酚(3'-O-acetyl-hamaudol), 亥茅酚甙(Sec-O-glucosylhamaudol), 5-O-甲基具阿米醇(5-O-methylyisamminol), 升麻素(Cimifugin), 升麻素甙(Prim-O-glucosylcimifugin), 香柑內酯(Bergapten), 補骨脂素(Psoralen), 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 珊瑚菜素(Phellopterin), 德爾妥因(Deltoin), 花椒毒素(Xanthotoxin), 川白芷內酯(Anomalin), 東莨菪素(Scopoletin), 印度榲桲素(Marmesin), 人參炔醇/鐮葉芹醇(Panaxynol/Falcarinol), 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 防風酸性多糖A(Saposhnikovan A), 防風酸性多糖C(Saposhnikovan C), 辛醛(Octanal), 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 壬醛(nonanal), 7-辛烯-4-醇(7-Octen-4-ol), 已醛(Hexanal), 側柏烯(thujene), β-桉葉醇(β-eudesm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甘露醇(Mannitol), 香草酸(Vanill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