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剉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在於當歸具有補血養血和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是帶有溫性的中藥材,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月經不調及疼痛等。因此,在十味剉散這類以調理氣血為目的的方劑中,當歸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補血效果,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
此外,當歸不僅能調和血液,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其他藥物成分,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其獨特的成分還有助於舒緩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寒性疼痛,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因此,當歸在十味剉散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實現整體的治療目標。
十味剉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十味剉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表證,而黃耆可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
二、 扶正祛邪:黃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白血球吞噬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十味剉散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也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與黃耆共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十味剉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肝止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舒緩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配合,共同起到疏肝理氣、止痛止痙的作用。
- 養血柔肝:白芍可養血柔肝,滋養肝陰,對於肝陰不足所致的疼痛,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並可緩解肝氣鬱滯造成的煩躁不安等症狀,提高患者的整體舒適度。
白芍的加入,使十味剉散的功效更趨全面,不僅能疏肝解鬱、止痛止痙,還能養血柔肝,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十味剉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方中加入附子,可溫煦脾腎陽氣,散寒止痛,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寒凝氣滯、腹痛、泄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助藥力:十味剉散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如白朮、茯苓等,加入附子可以溫補陽氣,避免寒涼藥物損傷脾胃陽氣,使藥力協調平衡,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十味剉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十味剉散主治風寒感冒,伴有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川芎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痛、鼻塞,同時改善肢體痠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十味剉散中其他藥物如蒼朮、白芷、防風等,也具疏風散寒之效,川芎與之搭配,可以增強疏風散寒之力,提高藥效。
十味剉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溫,性微苦,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能。十味剉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防風可以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
- 調和藥性:十味剉散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羌活、獨活等,性偏燥烈,容易傷津耗氣。防風性味平和,可以緩解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同時,防風還可以引導藥力深入經絡,提高藥效。
十味剉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十味剉散主治脾虛濕盛,症狀如腹脹、食少、泄瀉等,白朮能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 止瀉固澀:白朮能固澀止瀉,對於脾虛泄瀉尤為有效。十味剉散方劑中,白朮與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止瀉固澀的作用,進一步改善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症狀。
十味剉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通心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十味剉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泄瀉、嘔吐等症,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暖脾胃,改善寒凝血瘀,從而緩解腹痛等症狀。
- 助藥力: 肉桂能引藥入經,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治療效果。十味剉散中的其他藥材,例如附子、乾薑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肉桂的加入,可以更好地促進這些藥物的藥效,增強整體的治療效果。
十味剉散方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十味剉散主治脾虛濕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除濕邪,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 滲濕利水:茯苓具有滲濕利水作用,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消腫。十味剉散中也含有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澤瀉、車前子等,茯苓與之配合,可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有利於消除體內濕邪,改善水腫等症狀。
十味剉散方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十味剉散主治脾虛氣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熟地黃可補益氣血,改善患者面色及體力。
二、溫腎助陽: 熟地黃有溫腎助陽的作用,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等症狀。十味剉散中還含有附子、肉桂等溫陽之品,與熟地黃相配,可起到溫腎助陽,補益精血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十味剉散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狀。
- 解表散寒,止咳化痰: 生薑亦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方中加入生薑,可促進汗液排出,驅散風寒,同時也可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達到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效果。
十味剉散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和中緩急的功效。十味剉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伴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症狀,大棗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療效。
二、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大棗性溫和,可以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物過寒而損傷脾胃。同時,大棗還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這是一個出自明朝方賢所寫的《奇效良方》中的中藥方,名為「十味剉散」,主要是用來治療因中風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手臂疼痛且影響到筋骨,使患者舉動困難。
這個藥方的成分與使用方法如下:
- 當歸:兩錢
- 黃耆(經過烘烤處理):兩錢
- 白芍藥:兩錢
- 附子(炮製過的):兩錢半
- 川芎:一錢半
- 防風:一錢半
- 白朮:一錢半
- 肉桂:一錢
- 茯苓:七錢半
- 熟地黃(先用酒浸泡再烘焙):七錢半
以上藥材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使用。煎煮時,需加入兩杯水,再加上八片生薑和兩顆棗子,煎至剩下約八分之一的水量。此藥應在飯後,即將睡覺前服用。
本方由當歸、黃耆、白芍、附子、川芎、防風、白朮、肉桂、茯苓、熟地黃、生薑、大棗等十二味藥材精心配伍而成,專門針對中風血弱引發的臂膀疼痛,其痛感甚至可延伸至筋骨,嚴重影響舉手投足,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是調理風寒、發汗解表的良藥。它不僅能止咳化痰、降氣補陽,還具有健脾胃、解毒止嘔及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多重功效。生薑可單獨煎服,也能與其他草藥配伍,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
大棗
大棗,則以安神助眠、理氣行氣見長,對於止瀉、調經、止咳化痰等方面頗具療效。富含維生素B群、C及鐵質等,大棗的抗氧化、抗炎及促進血液循環作用,使其能夠改善氣血不足,健脾胃,更兼有補血養肝、增強解毒能力之效。
白芍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並能健脾胃,對於肝陰不足或肝氣不舒引起的頭痛眩暈,以及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痛泄瀉均有良效。
白朮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且能安胎、祛風除濕,廣泛應用於治療脾虛氣弱、水腫、腹脹泄瀉等症狀。
川芎
川芎以其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之功,有效緩解頭痛眩暈、風濕痹痛及痛經經閉等,同時對風寒感冒、月經不調等亦有療效,並能補血強筋,適用於跌打損傷等。
當歸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其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效,對於血液循環、貧血、月經不調乃至痛經等女性疾病有顯著療效。
防風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能祛風除濕、解毒透疹,適用於風寒感冒、風濕痛、痛經等多種風邪相關疾病。
茯苓
茯苓利水消腫,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同時具有補血安神之效,適用於水腫、脾胃虛弱、失眠等多種症狀。
附子
附子大熱有毒,善於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對於腎陽虛寒及寒濕痹痛等有獨到之功。
黃耆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是中醫補氣首選,適用於氣虛乏力、排膿生肌等症。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能溫經散寒、活血通經,對於陽虛體弱、痛經、寒痹等有良好療效。
熟地黃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適用於貧血、肝腎陰虛及增強體質,是滋補養生佳品。
綜上所述,「十味剉散」集十二味藥材之大成,各司其職又相輔相成,共同針對中風血弱所導致的臂膀疼痛,通過補血活血、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等多方面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提升生活品質。這一方劑,無疑是中醫智慧結晶的精彩展現,體現了中醫藥學整體觀念與辨證施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當歸(二錢) 黃蓍(炙) 白芍藥(二錢) 附子(炮.二錢半) 川芎(一錢半) 防風(一錢半) 白朮(一錢半) 肉桂(一錢) 茯苓(七錢半) 熟地黃(酒浸.焙.七錢半)分二貼,每貼水二盞,生薑八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後臨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