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FU ZI

寒熱指數

60
  • 英文名稱: Radlateralis Aconiti Carmichaeli Prepared Accesory Root Of Szechuan Aconite-Proc, 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 其他名稱:淡附片,熟附片,附片,厚附片,黑附片,制附片,生附片,川附片

  • 藥品來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收。加工炮製為鹽附子、黑附片(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 道地藥材: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廣東,廣西,遼寧,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東北地區,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12

附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炮製品),回陽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內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附子的炮製

1.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淨,置鍋內與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開後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為兩瓣,置鍋內加水煮約2小時,取出,曬晾,反復悶潤數次,潤透後切片,曬乾。(每鹽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2. 炮附片:取鹽附子洗淨,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用薑湯浸1-3天,然後蒸熟,再焙至七成乾,倒入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為度,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
  • 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
  • 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因有毒,內服須經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 生附子和生川烏為有毒中藥,其毒性主要由烏頭鹼類生物鹼引起。正常人口服烏頭鹼0.2mg即可發生中毒反應,3-5mg 可致死亡。中毒症狀以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為主,其次是消化系統症狀。中毒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眼花、四肢及周身發麻、畏寒,繼之瞳孔放大,視覺模糊,呼吸困難,手足抽撞,血壓及體溫下降。烏頭鹼可直接毒害心肌細胞,故其心臟毒性的致命性最為嚴重,中毒時極易造成心房纖顫。
  • 附子中毒可用1%~2%鞣酸洗胃,服活性炭,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

附子相關的方劑


附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男性勃起障礙(陽痿)月經稀少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頭痛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腹痛癲癇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