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附子

FU ZI

  • 英文名稱: Radlateralis Aconiti Carmichaeli Prepared Accesory Root Of Szechuan Aconite-Proc, Prepared Common Monkshood Daughter Root
  • 別名:淡附片,熟附片,附片,厚附片,黑附片,制附片,生附片,川附片
  • 藥品來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收。加工炮製為鹽附子、黑附片(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 道地藥材:甘肅,陝西,雲南,四川,廣東,廣西,遼寧,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東北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3-07-30

附子的傳統功效


1. 補陽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洩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附子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下補腎陽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陽,為回陽救逆之要藥。用於畏寒、肢冷、脈微欲絕之虛脫,常配伍人參,或乾薑、甘草)。

補益陽氣:附子辛熱,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經,故凡陽氣不足之證均可用之,尤能補益腎陽。補腎陽常配肉桂。

附子常與乾薑、甘草同用組成四逆湯,用於心陽衰微及亡陽證。心陽衰微及亡陽證與現代醫學中的心力衰竭、緩慢型心律失常及休克類同。

附子及其制劑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和心肌耗氧量增加。附子制劑及有效成分對多種動物離體和在位心臟、正常和衰竭心臟均有明顯的強心作用。

給麻醉貓靜脈注射戊巴比妥鈉使心臟接近停跳、血壓降至1. 33kPa 左右,股動脈搏動幾不可觸及時,造成「脈微欲絕」的心力衰竭模型。此時以川附子水煎液100-400mg/kg 靜脈注射後約經過1 分鐘左右,即可見到心臟搏動逐步增強、心肌收縮有力、收縮幅度顯著增大,同時血壓顯著升高,心率略有增快。

去甲烏藥鹼在濃度降低至10-9g/ml 時對離體蟾蜍心臟的收縮力仍有明顯增強作用,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而加強,此時減慢的心率出現明顯增加。

古代典籍

2. 活絡止痛

祛寒止痛:本品大熱,祛寒力強,故能治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本經》:"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別錄》:"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眙,為百藥長。"

3. 補腎

治久病氣慮欲脫,或出血過多,氣隨血脫者,每配人參用,如參附湯。用於虛寒性的陽萎宮冷,脘腹冷痛,泄瀉,水腫等證。

本品辛甘溫顏,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若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常與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如右歸丸。治脾腎陽虛、寒濕內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瀉,常與黨參、白朮乾薑同用,如附子理中湯。

治脾腎陽虛的陰寒水腫,多與白朮、茯苓、生薑同用。治脾陽不足、寒濕內阻的陰黃證,可與茵陳、白朮、乾薑同用。治陽虛感寒,可配麻黃,細辛同用。用於寒痹證。本品辛散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風寒濕痹週身骨節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者,多與桂枝、白朮、甘草同用。

4. 溫裡溫中

小鼠灌胃生附子冷浸液能延長環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減少其自主活動。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甚至使降低的體溫恢復,延長生存時間,降低死亡數。

附子能增強虛寒證患者衰弱的新陳代謝功能。烏頭鹼能促進腦灰白質的呼吸,促進腦皮質的葡萄糖氧化,促進由葡萄糖生成為乳酸以及增加耗氧量等。

5. 散風寒

附子具有散風寒的功效,主要是因為其所含的生物鹼類化合物,例如雄黃素、烏頭鹼等能夠刺激人體神經系統,從而達到散風寒、溫暖身體的作用。此外,附子還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從而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排毒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古代典籍

附子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附子注射液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可使小鼠血清抗體(lgM 、lgG) 滴度及脾臟抗體形成的細胞數明顯增加,可使血清補體含量明顯增加。

給正常豚鼠每天皮下注射附子液連續9 天,可使T淋巴細胞玫瑰花環形成細胞數的百分率明顯增加,

給正常家兔每天皮下注射附子液連續9 天,可使T淋巴細胞轉化率明顯升高。給小鼠灌胃附子水煎液,連續7 天,具有顯著促進小鼠脾淋巴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 (IL-2) 的作用。

2. 止痛功效

附子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附子為中藥材中的毒藥之一,但如果適當地使用,它可以有效地緩解多種疼痛,例如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神經痛等。附子的止痛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含有類似於麻黃素的鹼性物質,能夠刺激神經末梢,從而減輕疼痛。

生附子能延長環己巴比妥的睡眠時間,抑制小鼠的自發活動。生附子對小鼠尾根部加壓致痛法能使痛闕值提高30% -40% 。給小鼠腹腔注射附子液經熱板法試驗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而除去生物鹼後的鎮痛作用明顯減弱。

3. 抗發炎

附子去除寒濕,溫經止痛寒濕偏盛、周身骨關節疼痛的痹痛證,相似於現代醫學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濕病如類風濕性節炎和風濕性關節類等,用附子治療有效。

附子水煎液腹腔注射給藥,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炎症腫脹抑制率達54% 。烏頭鹼無論口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均能明顯降低大鼠腎上腺內抗壞血酸的含量,其作用不被巴比妥及氯丙嗦阻斷。

烏頭鹼低劑量能抑制大鼠、小鼠角叉菜膠足浮腫,也能抑制受精雞胚的尿囊膜上的肉芽形成。

4. 抗潰瘍作用

生附子、烏頭鹼對大鼠離體回腸有收縮作用,其收縮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故興奮腸肌的作用可能與興奮迷走神經有關。附子水煎液能顯著抑制小鼠水浸應激型和大鼠鹽酸損傷性潰瘍的形成。

5. 提高耐缺氧能力

給小鼠腹腔注射附子注射液,能顯著提高動物對常壓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長小鼠在缺氧條件的存活時間。

靜脈注射附子注射液,能顯著對抗垂體後葉素0靜脈注射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實驗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給小鼠腹腔注射附子液有顯著抗常壓缺氧的作用,可使小鼠存活時間比對照組延長120% ,但除去附子生物鹼後則無抗缺氧作用。

6. 升高血壓

對麻醉狗靜脈注射去甲烏藥鹼連續10分鐘,很快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冠脈血流量增加、總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等。

按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有降壓作用,或先降壓後升壓,或先短暫降壓,隨即升壓,最後較長時間降壓的三相效應,可能與不同的機能狀態和附子不同制劑及劑量有關。

附子中含有降壓和升壓的有效成分,降壓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消旋去甲烏藥鹼;升壓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氯化甲基多巴胺」和「去甲豬毛菜鹼」。

7. 抗心律失常

附子被認為對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抗效果。附子含有多種生物鹼類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些具有心臟效應的成分,例如類麻黃素、脂肪酸等。這些成分可以刺激心臟神經系統和心臟肌肉,促進心臟的收縮和舒張,進而調節心律,減輕心律失常的症狀。

附子水溶部分灌服或靜脈注射均能對抗烏頭鹼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去甲烏藥鹼對多種實驗性過緩型心律失常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附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9g(炮製品),回陽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
  •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內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附子的炮製


  • 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淨,置鍋內與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開後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為兩瓣,置鍋內加水煮約2小時,取出,曬晾,反復悶潤數次,潤透後切片,曬乾。(每鹽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 炮附片:取鹽附子洗淨,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用薑湯浸1-3天,然後蒸熟,再焙至七成乾,倒入鍋內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為度,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
  • 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
  • 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因有毒,內服須經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 生附子和生川烏為有毒中藥,其毒性主要由烏頭鹼類生物鹼引起。正常人口服烏頭鹼0.2mg即可發生中毒反應,3-5mg 可致死亡。中毒症狀以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為主,其次是消化系統症狀。中毒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昏眼花、四肢及周身發麻、畏寒,繼之瞳孔放大,視覺模糊,呼吸困難,手足抽撞,血壓及體溫下降。烏頭鹼可直接毒害心肌細胞,故其心臟毒性的致命性最為嚴重,中毒時極易造成心房纖顫。
  • 附子中毒可用1%~2%鞣酸洗胃,服活性炭,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

附子相關的方劑


附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男性勃起障礙(陽痿)月經稀少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頭痛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腹痛癲癇腦中風

附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尿嘧啶(Uracil), 附子(Aconitumcarmichaelii), 烏頭鹼(Aconitine), 次烏頭鹼(Hypaconitine), 塔拉烏頭胺(Talatisamine), 烏胺(Higeramine), 棍掌鹼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 異飛燕草鹼(Isodelphinine), 新烏寧鹼(Neoline), 附子寧鹼(Fuziline), 北烏頭鹼(Beiwutine), 多根烏頭鹼(Karakoline), 去氧烏頭鹼(Deoxyaconitine), 附子亭鹼(Fuzitine), 準葛爾烏頭鹼(Songorine), 江油烏頭鹼(Jiangyouaconitine), 新江油烏頭鹼(Neojiangyouaconitine), 去甲豬毛菜鹼(Salsolin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