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附子湯

GAN JIANG FU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腎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乾薑附子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邪內侵,陽氣虛衰,導致的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振奮陽氣,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2. 配伍附子,增強藥效:附子性熱,味辛,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的功效。乾薑與附子相配,一溫一補,相輔相成,增強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更能有效治療寒邪內侵、陽氣不足的病症。

乾薑附子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入侵所致的陽虛證,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附子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恢復陽氣的正常運作。
  • 配合乾薑,協同作用: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附子與乾薑相配,一則溫陽散寒,一則溫中散寒,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

主治功效


本方由四逆湯去炙甘草而成。於薑辛溫補中土之陽,生附子辛熱,急復少陰之陽,是火與土俱暖,以復陽氣之根基。二者為伍,急救回陽之力最著。

凡陽氣驟虛陰寒氣盛者宜之,故有附子無薑不熱之說。不用甘草者,是不欲其緩,此為急救回陽法,與四逆湯法有所不同。服法尤有妙義,此湯頓服」,即一次服盡,是取藥力集中,以復陽氣於頃刻,驅陰寒為烏有。

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歪斜。

傳統服藥法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全身酸痛頭痛口乾口渴怕冷動脈粥樣硬化霍亂半身不遂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薑附子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乾薑、附子、人參、白朮、甘草。 主治:陰症發躁,及發汗或下之後,晝日不眠,夜安靜,脈來沉細。

乾薑附子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乾薑8兩,附子8兩,桂心4兩,麻黃4兩,川芎3兩。 主治: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斜。

乾薑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乾薑1兩,附子1枚(生用,去皮,切8片)。 主治:回陽。主治:汗下傷陽,晝躁夜靜,不嘔不渴,表證不見,身無大熱,脈沉微;中焦陽虛,寒飲內停,心腹冷痛;中寒暈倒,四肢厥冷,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者。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暴中風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復躁熱。中寒厥逆,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及外熱煩躁,陰盛格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