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2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腎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2%
胃經 12%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8-16

主治功效

本方由四逆湯去炙甘草而成。於薑辛溫補中土之陽,生附子辛熱,急復少陰之陽,是火與土俱暖,以復陽氣之根基。二者為伍,急救回陽之力最著。

凡陽氣驟虛陰寒氣盛者宜之,故有附子無薑不熱之說。不用甘草者,是不欲其緩,此為急救回陽法,與四逆湯法有所不同。服法尤有妙義,此湯頓服」,即一次服盡,是取藥力集中,以復陽氣於頃刻,驅陰寒為烏有。

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歪斜。

傳統服藥法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相關證候

[通脈]四逆湯證

[通脈]四逆湯證

少陰陽虛寒凝,真寒假熱,裡寒外熱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
霍亂
半身不遂
心內膜炎
心肌梗塞
心包炎
低血壓
慢性腎衰竭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細菌性食物中毒
四肢麻痺癱瘓
梅尼爾氏病
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薑附子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乾薑、附子、人參、白朮、甘草。 主治:陰症發躁,及發汗或下之後,晝日不眠,夜安靜,脈來沉細。

乾薑附子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乾薑8兩,附子8兩,桂心4兩,麻黃4兩,川芎3兩。 主治: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斜。

乾薑附子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乾薑1兩,附子1枚(生用,去皮,切8片)。 主治:回陽。主治:汗下傷陽,晝躁夜靜,不嘔不渴,表證不見,身無大熱,脈沉微;中焦陽虛,寒飲內停,心腹冷痛;中寒暈倒,四肢厥冷,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者。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暴中風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復躁熱。中寒厥逆,眩暈無汗,或自汗淋漓,及外熱煩躁,陰盛格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附薑湯

相似度 100%

附子粥

相似度 100%

辰砂一粒金丹

相似度 80%

禹餘糧丸

相似度 80%

火輪散

相似度 80%

火輪丸

相似度 80%

匈奴露宿丸

相似度 80%

椒附湯

相似度 80%

通脈四逆湯

相似度 8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