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腎及輸尿管結石

腎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主要由尿液中某些物質濃度過高(例如:尿中鈣、草酸、尿酸),形成結晶並聚集成石所造成。
造成腎結石的原因,通常是飲水不足、高蛋白飲食、代謝異常、遺傳、某些藥物使用所造成。
腎結石的症狀依結石大小與位置而異,小結石可能無症狀,但較大結石可引發劇烈腰腹部絞痛(腎絞痛),並可能伴隨血尿、頻尿、排尿灼熱、噁心、嘔吐或發燒(若有感染)。

現代醫學可以透過尿液分析、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與電腦斷層(CT)掃描檢查。
小於5毫米的結石可採保守療法,多喝水並服用止痛藥即可自然排出。中大型結石則可能需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等等。
由於腎結石完全是現代醫學可以掌握與治癒的疾病,不需要依賴任何其他另類療法,關鍵在於如何預防,那也可以從中醫經絡或臟腑的角度來理解。
從中醫的觀點看腎及輸尿管結石
腎結石絕對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的疾病,但是古代中醫沒有「腎結石」這個名詞,但對其症狀、病因和治療已有詳細記載,歸屬於「淋證」(尤其是「石淋」與「砂淋」)範疇。
因此,古代有很多的醫書都有記載,例如《黃帝內經》最早提出「淋」的概念,例如「小便黃赤,甚則淋」。
《傷寒雜病論》中提有提到「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小便如粟狀,就是描述尿中砂石顆粒,類似現代腎結石或膀胱結石的症狀。

隋朝的《諸病源候論》首次明確將淋證分為「五淋」(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勞淋),指出結石的形成與「腎虛膀胱熱」,濕熱蘊結下焦有關。
古書的症狀描述,與現代醫學高度吻合,例如:「尿中夾砂石」(結石排出)、「痛引少腹」「莖中痛」(腎絞痛或排尿痛)、「小便澀痛不利」(尿路梗阻或感染)...等等。
然而,現代人遇到腎結石,是不需要尋求中醫治療的,因為現代科技「體外震波碎石術」,可以輕易移除腎結石。
整套治療過程方便、無傷口、不須麻醉、不需要住院、療程只需約30 ~ 40 分鐘,不會影響上班,而且治療效果很好。
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反而是要去理解中醫認為腎結石形成的原因,從不同的角度與觀念來預防,古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證候:
- 濕熱下注:指因過度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如肥甘之品),或感染外來濕熱之邪,使體內下焦(泌尿系統部位)積聚濕熱,導致尿液受熱煎熬,形成結石。
- 腎氣不足:腎臟功能虛弱,氣化作用減退,導致水液代謝失調,使體內濁濕之物無法順利排出,積聚而成結石。這一觀點與現代醫學中代謝異常導致結石的理論部分吻合。
- 氣滯血瘀:結石阻塞尿路,使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因此產生劇烈絞痛症狀,亦可能伴隨血尿等表現。
如果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腎結石,很有可能就是長期「腎經」或「膀胱經」虛證所造成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腎結石的人,直接觀察他們的經絡型態。
從不少系統中相關的腎結石的經絡數據真實案例中,都可以清楚看到,腎經或膀胱經是出現虛證的,同時出現化熱的狀態。
由於「鐵三角」經絡型態,或是「陽虛」經絡型態,都會伴隨腎經虛證,所以這兩種經絡型態都有可能出現腎結石,以下就是兩個腎結石真實案例的經絡數據。

事實上,腎結石應該是出現機率很高,只要是長期「腎經」或「膀胱經」虛證的人,只要是長期飲食不注意,都有機會出現小於5mm的腎結石,在平常是沒感覺的。
2025年4月期間,某一位「寒性陽虛體質」的會員分享,他有一天在喝麥茶的時候,突然間感到側腰部非常刺痛,而且上廁所時尿黃且尿痛。
由於他家有科學中藥「豬苓湯」,他當天晚上就服用了一次,2小時後就舒緩一大半了,尿黃尿痛也消失了。
同時,他按摩小腿的腎經,確實感到非常疼痛,有些痛點按下去之後,竟然腰痛也會瞬間緩解。
隔天他也是覺得有點擔心,到醫院去進行檢查。醫生幫他進行超音波之後,明確告訴他兩個腎臟都有腎結石,還沒有超過5mm,所以也不需要進行「體外震波碎石術」,只建議他多喝水。
後來他仔細跟醫生互動了一下,才知道他平常每天把茶葉當水喝,這是非常錯誤的飲食習慣。

所以,如果有一個人長期腎經與膀胱經虛症,腎氣不足,又有錯誤的飲食習慣的話,這是非常有機率出現腎結石的。
改善的方法也不難,只要每天記得多喝水,配合一些食物,例如玉米鬚茶、冬瓜皮湯、紅豆薏仁水、檸檬水、檸檬薄荷水、蒲公英茶、大麥茶 、小黃瓜水、薏仁水...等等,加速利尿,就可以順利排出小石頭。
當然,一定要改變一些錯誤的飲食習慣,例如整天不喝水、高鹽飲食、高動物性蛋白攝取(如紅肉、內臟、海鮮)、攝取過多高草酸食物(菠菜、甜菜、巧克力、茶、堅果)等。
此外過量補充維生素C、長期高糖飲食、過量攝取鈣質補充劑、飲用過多含草酸或高糖飲料(如紅茶、可樂)、酗酒、檸檬酸不足時,都會造成膽結石。
因此,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增強腎經、膀胱經的疏通,才是根本預防腎結石的唯一方法。
相關的5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腎結石的經絡型態,通常是化熱的經絡型態,所以很可能是「鐵三角」經絡型態化熱,或者是「寒性陽虛」經絡型態化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