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肺經 19%
脾經 17%
肝經 13%
胃經 8%
小腸經 6%
三焦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方中赤苓利水滲濕;梔子清熱利濕涼血解毒;赤芍清熱涼血;三藥合用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涼血止血並祛濕熱

並用當歸,養血和血;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五藥合用,攻補兼施,祛邪消炎力雖不強,但兼顧氣血,故適用於泌尿系統之慢性炎症或結石之症。

膀胱濕熱蘊結。小便頻數淋瀝澀痛,臍腹滿痛、時作時休,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尿下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肺癰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6錢,當歸5錢,生地1錢,澤瀉1錢,條苓1錢,生甘草5錢,木通5錢,赤芍藥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山梔1兩。
上銼散,作5劑。
水2鐘,煎8分,空心服。滓再煎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下腹部痛(小腹痛)
小便顏色偏黃
尿道炎
尿道結石
下腹脹氣
肺結核
前列腺炎
膀胱炎
百日咳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腎及輸尿管結石
前列腺增生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
胃腸出血
腎絲球腎炎
腎盂腎炎
尿道膿傷

相同名稱方劑

五淋散, 出處:《脈因證治》卷二。 組成:牛膝根、葵子、滑石、瞿麥。 主治:五淋。

五淋散, 出處:《血證論》卷八。 組成:山梔子3錢,車前子3錢,當歸尾3錢,甘草1錢。 主治:清心平肝利水。主治:心遺熱於小腸,結而爲淋。

五淋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八。 組成:赤茯苓、赤芍藥、山梔子、生甘草、當歸、黃芩、車前子、淡竹葉、燈心、木通、滑石、葵子、葶藶(炒)各等分。 主治:五淋。

五淋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赤茯苓6錢,赤芍藥2錢,當歸(去蘆)2錢,甘草(生用)2錢。 主治:小兒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五淋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赤茯苓6錢,當歸5錢,生地1錢,澤瀉1錢,條苓1錢,生甘草5錢,木通5錢,赤芍藥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山梔1兩。 主治:肺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尿血。

五淋散, 出處:《局方》卷六(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木通(去節)6兩,滑石6兩,甘草(炙)6兩,山梔仁(炒)14兩,赤芍藥半斤,茯苓(去皮)半斤,淡竹葉4兩,山茵陳(去根,曬乾)2兩。 主治: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宣,出少起多,臍腹急痛,蓄作有時,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熱淋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五淋二赤散

相似度 72%

山梔子湯

相似度 72%

茯苓梔子散

相似度 72%

加味清涼飲

相似度 66%

逍遙丸

相似度 62%

小防風湯

相似度 61%

糖煎散

相似度 61%

托裏地脈散

相似度 60%

痢疾立效飲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