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痢疾立效飲方中包含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止痛:痢疾常伴隨腹痛、肛門灼熱等症狀,而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止痛生肌之效,可緩解疼痛不適,改善血虛所致的腸道功能失調。
- 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和,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對於痢疾引發的腹瀉,起到緩解和修復的作用。
總而言之,當歸在痢疾立效飲中,以其補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起到緩解症狀、促進康復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痢疾立效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和解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脾胃,緩和藥性的功效。痢疾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甘草能緩解胃腸道不適,幫助消化吸收。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發揮更佳的療效。在痢疾立效飲中,甘草可以減輕其他藥材的毒性,並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痢疾立效飲中起着調和脾胃、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痢疾立效飲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性苦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痢疾多因濕熱內蘊、腸胃失調而發,赤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痢疾患者的發熱、腹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速病情的恢復。
總之,赤芍在痢疾立效飲中發揮清熱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痢疾,緩解患者的痛苦。
痢疾立效飲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涼血止血的功效。地榆味苦澀,性寒,入心、肝、大腸經。其藥性能夠收斂腸道,止瀉痢,並能涼血止血,對於因濕熱、血熱所致的痢疾,具有較佳的治療效果。此外,地榆還可清熱解毒,對於腸道炎症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痢疾立效飲中加入地榆,可有效緩解痢疾的症狀,達到止瀉、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痢疾立效飲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諸般惡痢」,其證候包含下痢顏色各異(赤白相雜、五色、如魚腦)、膿血夾雜、裏急後重、臍腹絞痛,甚至「噤口不食」之重症痢疾。古代醫家形容其適用於「諸藥不效者」,暗示此方針對病情頑固或尋常治法失效之痢疾,具備較強的收澀止痢與調和氣血之效,尤重於緩解急症症狀(如日夜無度下痢、劇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澀腸止痢為核心:
- 罌粟殼(炒黃):主藥,性澀平,專入大腸經,強力固澀以止瀉痢,針對「日夜無度」之下滑脫不禁。
- 酸榴皮:輔助罌粟殼,酸澀收斂,兼能止血,對「膿血相雜」之痢有效。
- 炒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針對「赤痢」或「如魚腦」之熱毒傷絡。
調和氣血以治本:
- 川當歸:量重(四兩),活血養血,與赤芍藥配伍,緩解「臍腹絞痛」之氣血瘀滯,避免純止澀導致血瘀。
- 赤芍藥: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針對痢疾之「裏急後重」熱毒鬱結。
和中緩急佐制:
- 炒甘草(水炒):甘緩和中,調和諸藥,減輕罌粟殼等澀藥對胃腸之刺激,亦助抗痙攣止痛。
推理功效與機理
此方以「急則治標」為先,重用收澀藥(罌粟殼、酸榴皮)迅速控制下痢症狀;同時佐以活血涼血(當歸、赤芍、地榆),治痢疾之氣血失調、熱毒瘀滯,避免閉門留寇。甘草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尤其適合「噤口不食」之虛弱患者。整體形成「澀中寓通,標本兼顧」之配伍特點,對複雜痢疾(寒熱夾雜、虛實並見)具備較廣適應性。
傳統服藥法
川當歸4兩,罌粟殼(炒黃)4兩,炒甘草(水炒)2兩,赤芍藥1兩,酸榴皮1兩,炒地榆1兩。
共研細末。
每服2錢,水煎去滓。空心或飯前溫服。小兒酌減。
忌生冷、油膩、魚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痢疾立效飲, 出處:《集成良方三百種》。 組成:川當歸4兩,罂粟殼(炒黃)4兩,炒甘草(水炒)2兩,赤芍藥1兩,酸榴皮1兩,炒地榆1兩。 主治:諸般惡痢,或赤或白,或膿血相雜,裏急後重,臍腹絞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噤口不食,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