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四味飲子

JIA JIAN SI WEI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5%
胃經 10%
肺經 10%
小腸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四味飲子中包含當歸,乃因其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方劑主治血虛證,症狀包括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其補血可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活血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因此,當歸的加入,能有效地補益氣血,改善血虛症狀,與方劑其他藥材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治病目的。

加減四味飲子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急降,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熱結便祕,或因熱毒積聚而導致腹痛、發熱等症狀,大黃能迅速清熱瀉火,通利腸道,使積滯排出,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效果。
  2. 攻下瘀血: 大黃除了瀉熱通便之外,還有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瘀血阻滯,導致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大黃能破瘀通絡,促進血行,使瘀血消散,達到止痛通便的效果。

因此,加減四味飲子中加入大黃,旨在利用其瀉熱通便和攻下瘀血的特性,以治療熱結便祕、瘀血阻滯等症狀。

加減四味飲子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加減四味飲子主治血熱妄行,瘀阻經絡所致的頭痛、目赤、口渴、心煩、脈弦數等症狀,赤芍可清熱涼血,緩解血熱妄行,同時活血止痛,改善瘀阻經絡。
  2. 疏肝解鬱: 赤芍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加減四味飲子常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情緒抑鬱等症狀,赤芍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四味飲子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四味飲子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性寒,甘草能緩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脾胃。
  2. 保護脾胃: 甘草能益氣健脾,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四味飲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容易傷津耗氣,甘草能補氣益陰,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減四味飲子」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大黃:清熱瀉火,瀉下積滯。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甘草:清熱解毒,瀉火生津。

加減四味飲子主治功效:

  • 臟腑實熱:內臟器官積聚過多熱量,導致上火。
  • 風熱毒氣與血脈壅滯:風、熱、毒邪之氣與血脈淤堵在一起。
  • 心煩口渴:心情煩躁,口乾舌燥。
  • 睡臥不寧:睡眠不安寧,輾轉反側。
  • 驚癇抽掣:突然抽搐,四肢痙攣。
  • 目赤咽痛:眼睛發紅,咽喉疼痛。
  • 口舌生瘡:口腔和舌頭上長瘡。
  • 頭面瘡癤:頭面部出現瘡癤,即膿腫。
  • 皮膚疹毒:皮膚出現疹子,伴有毒素。
  • 瘰癧結核:淋巴結腫大,形成結核。
  • 痔瘡腫痛:痔瘡腫脹,疼痛。
  • 大便祕結:大便乾結,排便困難。

加減四味飲子組成介紹: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赤芍:味苦酸,歸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大黃: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總結:

加減四味飲子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臟腑實熱、風熱毒氣與血脈壅滯等症狀。臨牀研究表明,加減四味飲子對治療現代疾病,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也具有顯著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孩子體骨多熱多驚,則倍於分數用之)、川大黃(先蒸二炊飯久,薄切焙乾,或孩子小便赤少,大便多熱則倍用)、赤芍藥(細銼炒,孩子四肢多熱,多驚,大便多瀉青黃色,直倍用之)、甘草(孩子熱即生用,孩子寒多瀉多即炙倍用)。
上件藥,平常用即等分,各細銼和勻。
每服1分,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半合,每日3-4次。
清涼飲子(《局方》卷十)、四順散(《活人書》卷二十)、當歸湯(《聖濟總錄》卷一四三)、四順飲子(《雞峰》卷十三)、四順清涼飲子(《衛生總微》卷三)、四順飲(《易簡》)。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大黃有刺激性,過量服用可引起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瘡嘴破口角炎扁桃腺炎大便秘結結膜炎痔瘡癲癇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急性會厭炎大腸激擾綜合症咽喉痛口乾口渴眼睛紅痛心情煩燥心胸煩熱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四味飲子,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當歸(孩子體骨多熱多驚,則倍于分數用之)、川大黃(先蒸2炊飯久,薄切焙乾,或孩子小便赤少,大便多熱則倍用)、赤芍藥(細銼炒,孩子四肢多熱,多驚,大便多瀉青黃色,直倍用之)、甘草(孩子熱即生用,孩子寒多瀉多即炙倍用)。 主治:臟腑實熱,或風熱毒氣與血脈壅滯,心煩口渴,睡卧不寧,驚癇抽掣,及目赤咽痛,口舌生瘡,頭面瘡癤,皮膚疹毒,瘰癧結核,痔瘡腫痛,大便秘結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