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

當歸

DANG GUI

  • 英文名稱: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gelica Root, Chinese Angelica
  • 別名:馬尾當歸,乾歸,秦哪,西當歸,雲歸,馬尾歸,岷當歸
  • 來源:傘形科植物當歸的乾燥根。秋未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乾。切薄片,或身、尾分別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湖北, 貴州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當歸的傳統功效


1. 補血

當歸,自古以來即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其補血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止血,而是涵蓋了多方面的作用機制。

《本草書名》中的《主治祕訣》指出當歸的三大作用:補益心經、和血以及治療夜間症狀加重的疾病。其中特別提到「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說明當歸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的論述更精細地區分了當歸不同部位的作用:歸頭止血且向上行,歸身養血且在身體中間運行,歸梢破血且向下運行,而全當歸則具有活血而不致血行過速的特性,說明其作用的精準度和多樣性。

《韓氏醫通》則強調當歸在治療血分疾病中的重要性,並根據產地(川產與秦產)區分其藥性,以及不同的配伍方法以達到補血、破血、活血等不同功效。 文中更提到「血藥不容捨當歸」,足見其在補血方面的核心地位,並以四物湯的組方為例,說明當歸在補血方劑中的君藥地位。

《本草匯編》、《本草匯言》等典籍從不同角度闡述當歸的補血功效,例如治療因血虛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頭痛、心痛、咳逆等,以及溫瘧等營衛失調的疾病。 其補血作用並非單純的補充血液,而是調節氣血平衡,使氣血運行通暢。

《本草正義》則進一步闡明當歸不同部位的特性,以及其在止血方面的應用需根據病症而定,並指出當歸氣味厚重,既能行血又能守血,需謹慎應用。 《湯液本草》則說明當歸的經絡歸屬,並指出其不同部位在破血、養血、行血方面的差異。 《本草正》則總結當歸「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的特性,強調其在各種血虛、血瘀症狀中的應用。 《註解傷寒論》則從心血的角度闡述當歸的補益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於當歸補血功效的理解,不僅僅侷限於單純的增加血液,而是著重於其在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使其成為歷代醫家治療血虛疾病的重要藥物。

2. 調經

當歸,自古以來即被譽為婦科聖藥,其調經功效在眾多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於活血、養血、調和氣血等方面。

《本草書名》中的《主治祕訣》認為當歸能「和血」,並指出血瘀不通則痛,當歸辛溫之性可使氣血各有所歸,緩解經痛。 《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觀點則更為精細,將當歸的不同部位功效區分:歸頭止血上行,歸身養血中守,歸梢破血下行,全歸則活血而不走,說明當歸能根據不同部位,發揮不同的功效,針對不同的血瘀情況調整。

《韓氏醫通》強調當歸為血分要藥,並根據產地及病情,建議不同炮製方法以達最佳效果。文中更點明當歸在四物湯中為君藥的地位,佐以芍藥、地黃、川芎,成為調經經典方劑。 《本草會編》則從不同角度闡述當歸的應用,如治頭痛、心痛、小便出血等,皆取其不同的升降特性,展現其藥性之豐富。

《本草匯言》指出當歸適用於「諸病夜甚者」,因夜間症狀加重常與血瘀相關,也適用於虛冷的狀況,藉由補血以溫煦陽氣。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當歸的「止血」功效,指出其並非絕對意義上的止血,而是需根據不同出血症狀而定,並強調其氣味厚重,行血有餘,守血不足的特性。 《湯液本草》則從經絡角度論述當歸的功效,指出其走心、脾、肝三經,並根據部位的不同,發揮破血、養血、行血等多樣功效。 《本草正》精闢地總結當歸「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的特性,認為其為血中之聖藥,可根據佐藥的不同,發揮補血或活血的功效,適用於多種血虛或血瘀證候。 《註解傷寒論》則從心血的角度說明當歸的應用,認為其能補心益血,溫通脈絡。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當歸調經功效的認識,已由單純的「活血」發展到對其養血、行血、溫經等多方面功效的全面理解,並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炮製方法以及佐藥的搭配,應用於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展現了當歸在中醫婦科領域的獨特價值。

3. 止血

當歸,其止血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止血」,而是與其補血、活血的功效緊密相關,其止血機制也因應不同病症而異。

《本草書名》中的「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說明瞭當歸止血的機理:當氣血瘀滯不通時,便會產生疼痛,而當歸辛溫之性,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並非直接凝血,而是改善血液循環,解決血瘀導致的出血問題。

《蘭室祕藏》李東垣的論述更細緻地指出當歸不同部位的功效:當歸頭上行止血,適用於出血位置較高的情況;當歸身則養血,保持血的正常狀態;當歸梢則破血下行,用於血瘀下墜的症狀;而全當歸則活血而不致出血過多。這顯示當歸的止血,並非單一作用,而是根據部位和應用方法,發揮不同的作用。

《本草正義》則更進一步指出,當歸止血需「因症而施」,並非所有出血都能用當歸止血。 它強調,許多失血癥狀是因氣火衝激,血液循行不規律所致。當歸氣味厚重,雖有行血之性,但其補血功效更為重要。因此,當歸止血的作用,在於調和氣血,使氣血歸於正軌,而非單純的凝血。

總而言之,古籍中對當歸止血功效的論述,並非僅僅停留在「止血」這兩個字上,而是從氣血運行、血瘀、血虛等方面闡述其作用機制。其止血效果,是建立在其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等多方面功效之上的。 不同部位,不同配伍,以及疾病的不同病機,都會影響當歸的止血效果。

4. 止咳平喘

當歸,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鎮咳祛痰,而是與其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特性密切相關。

《本草匯編》中提到,當歸可治「胸中咳逆上氣」。王海藏認為,咳逆上氣可能源於陰虛陽無所附,而當歸作為「血中氣藥」,能補陰和血,使氣降,從而緩解咳嗽和氣喘。這說明當歸止咳平喘,是透過補益陰血,平衡陰陽來實現的。 文中以酒煎服當歸,取其藥性上行,針對咳逆上氣有其針對性。

《本草正》中則指出,當歸「補中有動,行中有補」,是「血中之聖藥」。咳喘病症,部分也與血虛、氣滯有關,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書中亦提及用當歸需考慮病人的體質與病情,不能一概而論。

《湯液本草》記載當歸走三經(手少陰、足太陰、足厥陰),說明其作用廣泛,並能通過影響心、脾、肝等臟腑的血液運行來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當歸止咳平喘的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肺部,而是通過其獨特的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特性,間接改善體內環境,從而達到治療咳喘的目的。 其藥效發揮與病症的具體情況、患者的體質等因素密切相關。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並非現代醫學結論,實際應用需遵從專業醫師的指導。

5. 活血化瘀

當歸,古稱「女勞」,歷代醫家皆推崇其活血化瘀之效,其功效之豐富,從多部經典中醫古籍便可窺見一斑。

《本草書名》中《主治祕訣》指出當歸可「和血」、「治諸病夜甚」,認為凡血受病皆可用之,並強調酒浸後更能「潰堅」。此處強調了當歸不僅能調和血液,更能治療因瘀血阻滯而導致的夜間症狀加重的疾病,且酒制能增強其活血功效。

《蘭室祕藏》中李東垣精妙地闡述了當歸不同部位的功效:歸頭止血上行,歸身養血中守,歸梢破血下流,全歸則活血而不走散。此說明當歸不同部位能針對不同瘀血情況,或止血、或養血、或破血,整體使用則能達到活血而不傷正之效。

《韓氏醫通》則更進一步指出當歸主治血分疾病,川產力強可攻,秦產力柔宜補,並詳細說明瞭根據不同血證,如血虛、血熱、血積,如何配伍其他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文中更強調「血藥不容捨當歸」,足見其在活血化瘀領域的重要性,並以四物湯為例,說明其在經典方劑中的地位。

《本草會編》、《本草匯言》、《本草正義》等典籍則從不同角度闡述當歸活血化瘀的機理及臨牀應用。例如,《本草會編》根據不同病症,說明酒制當歸如何「清浮而上」、「濁而半沈半浮」、「沈入下極」,展現其藥性運用之精準。而《本草正義》則更深入探討當歸「行則有餘,守則不足」的特性,說明其活血作用的機制,並提醒需根據症狀靈活運用,不可一概而論。

綜觀以上各家論述,當歸的活血化瘀功效不僅體現在其能破除瘀血,更包含了調和營血、養血、補血等多重作用,使其成為治療各種血瘀相關疾病的常用藥物,其運用之精妙,實乃歷代醫家臨牀經驗的積累與智慧的結晶。

當歸的現代功效


1. 抗氧化

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藥材,其顯著的抗氧化功效受到廣泛關注。核心活性成分阿魏酸能有效抑制氧化反應與自由基反應,並與生物膜磷脂結合,保護膜脂質免受自由基損害,對組織免受氧化壓力造成的損傷具有拮抗作用。

除了阿魏酸,當歸中的黃酮類、多糖及揮發油等多元活性成分,也共同構成其強大的抗氧化潛力。這些複合成分協同作用,能有效中和體內過量的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並提升細胞內源性抗氧化劑如谷胱甘肽的活性,多面向地強化機體的抗氧化防禦能力。

多項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當歸的抗氧化機制。例如,有研究指出當歸提取物能有效清除超氧陰離子、氫氧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質,顯著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另有研究驗證當歸提取物能促進谷胱甘肽活性的提升,進一步增強細胞層面的抗氧化能力,綜合展現其在維護生物體氧化還原平衡中的重要價值。

2. 鎮痛

當歸的鎮痛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可見其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抑制疼痛行為: 在動物實驗中,灌胃小鼠當歸芍藥散(劑量為10g/kg)能顯著減少由腹腔注射催產素引起的扭體次數。扭體反應是評估動物疼痛程度的指標,扭體次數減少表明當歸芍藥散具有鎮痛作用。
  • 抑制化學性疼痛: 當歸的水提物能有效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所誘發的小鼠扭體反應。醋酸誘導的扭體反應是一種化學性疼痛模型,當歸水提物對此模型的抑制作用,顯示其具有緩解化學性疼痛的能力。

3. 抗炎鎮痛

當歸的抗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急性滲出性炎症的抑制上。實驗顯示,對小鼠連續灌胃當歸,能有效抑制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並且可以降低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部腫脹程度。進一步研究表明,連續灌胃當歸也能夠減輕角叉菜膠、甲醛或新鮮蛋清所引起的足部腫脹。此外,還有研究指出當歸對變態反應性炎症也可能具有一定影響。

當歸抗炎作用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個環節有關:一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二是抑制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合成;三是抑制某些致炎物質的釋放,例如5-羥色胺 (5-HT)。

4. 抗血小板聚集

體外實驗顯示,當歸水煎液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鈉能夠抑制由 ADP 和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靜脈注射阿魏酸鈉,同樣能明顯抑制 ADP、膠原以及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

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多個環節有關,包括:抑制血小板釋放反應;升高血小板內 cAMP/cGMP 比值;以及抑制血小板膜磷酯酰肌醇磷酸化過程。

使用 H-5-HT 標記血小板的研究發現,當歸水煎劑 (500mg/ml) 和阿魏酸鈉 (2mg/ml) 均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 H-5HT 釋放率。

當歸注射液還能夠調整 PGI/TXA2 比值,使其趨於平衡,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靜脈注射當歸水溶液 (10g/kg) 或阿魏酸鈉 (0.3g/kg) 能明顯抑制大鼠體外頸總動脈-頸外靜脈旁路血栓的形成,并使血栓重量明顯減輕。當歸的抗血栓作用可能與其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有關。

當歸水煎劑口服能顯著延長大鼠血漿凝血酶時間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5. 潤腸通便

當歸在傳統醫學中素有潤腸通便之效,其藥理作用主要來自於多種活性成分的協同。首先,當歸富含揮發油及其衍生物,其中當歸素(Angelicalide)和當歸新素(Ligustilide)是關鍵活性成分。這些揮發性物質能直接作用於腸道平滑肌,有效刺激腸壁蠕動,加速腸內容物向遠端推進,從而促進排便。其機轉類似於刺激性瀉劑,透過增強腸道動力來改善便秘。

其次,當歸的揮發油及其衍生物不僅刺激蠕動,還能促進腸道分泌液體。透過增加腸液分泌,糞便得以軟化,減少其與腸壁的摩擦,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進而緩解因糞便乾結引起的排便困難。這種潤滑作用與刺激腸蠕動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排便效率。

再者,當歸中的多醣成分對腸道微生態具有積極影響。這些多醣類物質可作為益生菌的養分,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群的增殖,優化腸道菌群結構。健康的腸道菌群不僅有利於食物消化,更能間接調節腸道功能,改善腸道蠕動的協調性,從根源上改善便秘問題。綜合上述,當歸透過機械性刺激、潤滑作用及菌群調節等多重途徑,實現其潤腸通便的功效。

6. 保肝利膽

當歸作為一種常用中藥材,其藥理研究顯示對肝臟具備顯著的保護作用,尤其體現在其保肝效能上。研究指出,當歸能有效減輕由有害物質,如四氯化碳(CCl4)及D-氨基半乳糖所導致的小鼠及大鼠肝損傷。其作用機制涵蓋改善肝臟的病理組織學改變,以及顯著增強受損肝細胞的功能,促進其從急性損傷中迅速恢復。

進一步的藥理分析顯示,當歸提取物對多種肝損傷模型均具有廣泛的保護效應,且與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關。當歸能夠顯著提高肝細胞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SOD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酵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從而減少氧化應激對肝細胞造成的損害。同時,當歸也能顯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MDA作為脂質過氧化的終產物,其水平下降表明當歸有助於抑制細胞膜的氧化損傷,維護細胞結構完整性。

此外,實驗數據亦提示當歸具有減輕肝纖維化程度的潛力,這對於慢性肝病進程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透過降低氧化應激和改善肝細胞功能,當歸綜合性地發揮其保肝作用,為肝臟的健康維護提供藥理學基礎。

7. 提升免疫力

當歸蘊含豐富的活性成分,其在提升機體免疫功能方面展現出顯著的藥理作用。研究指出,當歸水浸液能有效增強機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其更有效地清除入侵的病原體及異物。

進一步的實驗顯示,當歸注射液不僅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更能活化淋巴細胞,促使其產生特異性抗體,構築起一道堅實的體液免疫防線。同時,它還能促進溶菌酶的生成,進一步強化機體的抗菌與抗病毒能力。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當歸中特有的多醣成分在免疫調節上扮演關鍵角色。它能有效拮抗因某些因素(如激素)所引起的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臟)重量減輕及白細胞數量下降的現象,從而維護免疫系統的穩定性與健全。此外,當歸多醣亦能顯著促進脾淋巴細胞的增殖,以及對刀豆素A(ConA)活化的小鼠胸腺細胞增殖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顯示其能多方面刺激免疫細胞的複製與活化,全面提升機體的免疫應答與整體抵抗力。

8. 抗心律失常

當歸,作為傳統中醫藥材,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已被證實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功效。具體研究指出,當歸注射液在動物模型中,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心臟保護作用。例如,在針對心律失常的經典實驗模型中,當歸注射液能夠顯著降低由麻醉劑氯仿與升壓藥腎上腺素聯合誘導的大鼠室顫及異位心律的出現率。這種作用機制提示,當歸或其成分可能通過穩定心肌細胞電活動,抑制異常興奮點的形成,從而減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此外,在模擬臨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模型中,當歸注射液同樣展現出其對心臟電生理活動的積極影響。它能有效降低因缺血再灌注所誘發的室性早搏發生率,並顯著減少心律失常的總體發生率。這對於預防心臟缺血事件後可能出現的惡性心律失常,維持心臟節律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

進一步的成分分析揭示,當歸的藥理活性不僅限於整體提取物,其內含的當歸總酸更是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核心成分。該總酸製劑已被證明能夠廣泛地對抗多種不同病理機制所引發的動物心律失常。無論是上述的氯仿與腎上腺素聯合誘發,抑或是烏頭鹼引發的異常心率,乃至於氯化鋇所致的電生理紊亂,當歸總酸均能有效發揮拮抗作用。這意味著當歸及其活性成分可能作用於心臟電傳導系統的多個環節,具有多靶點、廣譜性的抗心律失常潛力,為開發相關心血管藥物提供了重要的藥理學基礎。

9. 預防心血管疾病

當歸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展現多重藥理功效。它能有效對抗心肌缺血,透過增加心肌氧氣供給並降低氧氣消耗來保護心臟,甚至能顯著縮小心肌梗塞的範圍。研究也發現,當歸流浸膏能擴張冠狀動脈、降低阻力並增加血流量,進而拮抗因垂體後葉素或結紮造成的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塞。

此外,當歸對抗腦缺血也表現出顯著效果,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急性腦缺血症狀。在細胞層面,當歸透過穩定心肌細胞膜、保護粒線體及溶酶體功能,提升細胞的抗缺氧能力,從而保護心肌細胞免受缺氧性損傷。更多資訊可參考:抗腦缺血

10. 改善大腦功能

當歸,性味溫甘,歸肝、心、脾經,素以補血活血聞名。其對大腦功能的改善作用,並非僅止於傳統的氣血調和,更蘊含多重藥理機制。實驗研究證實,當歸煎劑能顯著提升小鼠的學習與記憶能力,並經由改善三氯化鋁所致的癡呆症狀,提示其在對抗記憶障礙和潛在治療老年癡呆症方面的潛力。這顯示當歸可能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促進神經元間的連結與功能傳遞。

除了直接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當歸亦透過多種輔助機制間接支持大腦健康。其具備減少血栓形成的能力,對於維持腦部充足的血液供應至關重要,可有效預防因血栓引起的腦部缺血性損傷,進而保障認知功能的健全。此外,當歸的抗炎特性對於神經保護作用不容忽視,因腦部慢性炎症被認為是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共通病理基礎。透過抑制炎症反應,當歸有助於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害,維護大腦微環境的穩定。

當歸還能增強免疫反應、抑制多種細菌,並具有抗癌作用,這些整體性的益處為大腦營造了更健康的內環境。特別是其促進造血功能,確保腦部獲得充足的氧氣與營養供應,這是維持大腦高效運作的物質基礎。綜合而言,當歸以其多面向的藥理效果,從直接改善認知功能到間接優化腦部環境,展現了作為改善大腦功能的「藥食同源」中藥潛力。

11. 降血脂

當歸的降血脂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歸制劑在高脂模型動物實驗中,能顯著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TG)水平。同時,當歸也能減少主動脈斑塊面積,並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示其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力。

當歸中的有效成分阿魏酸,也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研究顯示,阿魏酸能顯著抑制高脂飲食引起的大鼠血清總膽固醇(TC)水平升高,但對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影響不明顯。阿魏酸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機制之一是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即甲羥戊酸-5-焦磷酸脫羥酶。抑制此酶活性會導致肝臟內膽固醇合成減少,進而降低血漿膽固醇含量。

12. 抗凝血

當歸在抗凝血方面具有顯著功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當歸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鈉已被證實具有抗血栓作用,動物實驗顯示其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並減輕血栓重量。

此外,當歸還能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血液黏滯性,使血流更為順暢。它能延長凝血酶及凝血活酶時間,並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和老年雌性大鼠的全血比黏度,同時加速紅細胞電泳,這些都表明當歸對血液微循環和流動性的積極影響。

臨床研究也證實,急性腦血栓患者在接受當歸治療後,其血液流變學特性明顯改善,包括血液黏度、血漿Fbg含量降低,PT延長,以及紅細胞與血小板電泳時間縮短。這些結果共同支持了當歸在調節血液凝固和改善循環方面的多重機制。更多資訊可參考奇美醫院網站

13. 止痛功效

當歸自古便以其活血止痛之效聞名,在《本草彙編》等古籍中即有記載,其可治療頭痛、心痛及小便出血等症狀,足見其對內在疼痛的緩解作用。現代藥理研究則進一步闡明當歸在止痛方面的顯著功效,尤其對於肌肉疼痛、關節疼痛及神經痛,均展現出優異的治療潛力。

當歸的止痛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如阿魏酸(Ferulic acid)與當歸素(Ligustilide)。這些活性物質能從根源上介入疼痛機制。首先,它們具備強大的抗炎特性,能有效抑制體內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因炎症反應引起的組織腫脹和疼痛。其次,這些成分直接作用於疼痛信號的傳遞路徑,有助於降低神經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進而阻斷或減弱疼痛感的傳導,達到鎮痛效果。

此外,現代醫學臨床應用,如當歸液穴位注射,更揭示其多重藥理作用,包括消炎、消腫、止痛、抗過敏、止血及調節鼻腔植物神經功能。其對於消除鼻因性頭痛表現出獨特療效,這類疼痛往往與鼻部炎症或功能失調相關,當歸透過其綜合作用,能緩解根本問題,從而有效解除頭痛。當歸的止痛效益不僅在於症狀緩解,更在於其針對病理機制的多面向調控。

14. 其他功效

對神經、肌肉及關節軟骨的保護作用:

當歸對神經損傷、肌肉萎縮及關節軟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軟骨細胞DNA、蛋白多糖及膠原的合成,從而促進軟骨細胞代謝。

對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當歸多糖可對抗因放射線照射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損傷和免疫功能降低。當歸注射液可保護受輻射雌性小鼠的卵巢,提高受照射雌性小鼠的受孕率。當歸能夠促使外周血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等含量增加,對因化學藥物、放射線照射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有顯著的促進造血作用。當歸多糖是當歸促進造血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能顯著地促進造血功能恢復的速度,使骨髓造血乾細胞在短時間內恢復到照射前水平。當歸多糖可能通過誘導造血微環境的舊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及淋巴細胞分泌某些較高活性造血生長因子,從而產生促進造血祖細胞增殖分化作用。

對多種臟器功能的調整及廣泛的藥理作用:

當歸對多種臟器功能均有調整作用,並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平喘、保肝等廣泛的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當歸注射液可用於治療心律失常,對早搏(尤其是冠心病引發的室性早搏)有一定療效,對病竇及房顫也有一定療效。當歸注射液可改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的肢體血流,緩解症狀及體徵。當歸注射液可顯著降低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的肝靜脈嵌塞壓 (WHVP) 和肝靜脈壓力梯度(HVPG),並降低肝靜脈高切變率全血粘度和血漿比粘度。

對婦科疾病的影響:

單味當歸及復方可用於治療痛經,能有效止痛。當歸芍藥散可改善痛經患者的血液流變學特性,降低血漿及經血中 PGF2α含量,並可用於治療陰道出血。

對疼痛及炎症的影響:

當歸注射液可用於治療腰背及臀部軟組織損傷、寒濕所致的腰腿痛、繼發性髖關節痛及肩周炎,均有較高的有效率。

其他方面的應用:

當歸注射液還可用於治療偏頭痛、慢性咽炎、慢性前列腺炎、陽痿、突發性耳聾、缺血性中風及腦動脈硬化。當歸粉可用於治療帶狀皰疹。當歸補血湯可用於治療手術後免疫功能低下。當歸乙醚提取物口服可用於治療哮喘及支氣管炎。

當歸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當歸的炮製


當歸炮製方法

  1. 揀選清洗: 揀去當歸的雜質,洗淨後,用濕布包裹,悶潤至內外濕度適宜,再稍微晾乾。
  2. 切片曬乾: 將悶潤後的當歸切片,然後曬乾。
  3. 酒當歸: 取當歸片,用黃酒均勻噴淋,稍微悶一下,再置於鍋內用微火炒至乾燥,取出放涼。比例為當歸片100斤,黃酒10斤。
  4. 《雷公炮炙論》: 根據《雷公炮炙論》,使用當歸前,需要先去除塵土和頭尖硬的部分,再用酒浸泡一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當歸注意事項重點:

  1. 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洩者慎服。
  2. 惡葛蒲、海藻、牡蒙。
  3. 畏生薑。
  4. 腸胃薄弱、洩瀉溏薄、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者禁用。
  5. 風寒未清、惡寒發熱、表證外見者禁用。
  6. 不適合補的人,會出現長痘痘。
  7. 陰虛火旺經常熬夜、口乾舌燥、嘴破、容易口渴者禁用。
  8. 乳腺癌患者應避免服用。
  9. 女性月經來潮期間不適合服用。
  10. 服用心血管藥物或抗凝血藥物者,服用當歸需特別小心。

當歸相關的方劑


當歸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月經腹痛腦中風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月經稀少閉經月經偏頭痛暈眩咳嗽四肢肌膚麻木子宮崩漏月經不調腹痛腰痛心悸頭痛動脈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貧血疼痛胎動不安月經過多慢性支氣管炎惡露不下ch支氣管炎肝纖維化乳房脹痛上肢手部麻木肋間神經疼痛子宮下垂自律神經失調腕部關節痛肩關節痛更年期綜合症子宮發炎面色發白面色發青陰囊濕冷卵巢炎面部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臍下偏左或偏右處疼痛四肢肌肉萎縮陰部感到寒冷腰部冷涼月經淋漓不止月經顏色紫黯掌跟附近痛手掌魚際附近痛手腕背部痛怕吹到風月經期間過長頭部發冷四肢痿軟無力媽媽手恥骨痛手肘窩痛不易流汗顏面神經麻痺耳鳴坐骨神經痛肺結核三叉神經痛腳三趾痛月經顏色淺淡月經夾有血塊太衝穴附近痛全身酸痛大腿疼痛腳四趾痛性冷感半身不遂女性不孕症肩前部肩痛肩背交接處肩痛大椎穴痛肩井穴附近肩痛肩頸交接處肩痛上半身側邊痛腰骶痛尾椎疼痛扳機指食指扳機指無名指扳機指怕冷忽冷忽熱手腳冰冷腳底外側痛合谷穴附近痛腳踝內側後側痛無名指痛腳部疼痛踝關節疼痛月經提前到來月經延後到來腳外側痛手掌尺部痛

當歸含有的化學成分


亞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 鄰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 acid), △2,4-二氫酞酐(△2,4-dihydrophthalicanhydride), 蔗糖(Sucrose), 維生素B12(Vitamin B12), 維生素A類物質(Vitamin A-like substances), 油酸(Ole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谷甾醇(Sitosterol), 萜烯(Terpenes), 烴類(Hydrocarbons), 東當歸酞內酯(Ligustilide), 蛇牀酞內酯(Cnidilide), 異蛇牀酞內酯(Isocnidilide), 倍半萜烯類(Sesquiterpenes), 對-聚傘花素(p-cymene), 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 瑟丹酸內酯(Sedanolide), 丁醇(Butyl alcohol), 乙酸(acetic acid), 藁本內酯(Ligustilide), 正丁烯夫內酯(n-Butylidenephthalide), 阿魏酸(Ferulic acid), 丁二酸(Succinic acid), 菸酸(Niacin), 尿嘧啶(Uracil), 腺嘌呤(adenine), 東莨菪素(Scopoletin), 傘形酮(Umbelliferone), 香莢蘭酸(Vanillic acid), 膽鹼(Choline), 鐮葉芹醇(Falcarinol), 鐮葉芹酮(Falcarinolone), 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 亞葉酸/檸膠因子(Folinic acid/Citrovorum factor), 生物素(Biotin), 多種氨基酸(Various amino acids), 鈣(Calcium), 銅(Copper), 鋅(Zinc), 鐵(Iron), 鉀(Potassium)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