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補血湯」中包含「當歸」,乃因其藥性溫和,兼具補血、活血、調經之效,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主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潤燥滑腸,行血止痛,對於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症狀皆有療效。
因此,將當歸納入「當歸補血湯」中,可有效改善血虛症狀,達到補血益氣、調和氣血之目的。
當歸補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補氣: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作用。當歸補血湯以補血為主,但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虛則血行不暢,難以達到補血效果。黃耆補氣,能促進血液運行,使補血效果更佳。
二、協同補血:黃耆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增強血紅蛋白含量,與當歸共同作用,達到更佳的補血效果。同時,黃耆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進一步提升補血的效果。
方劑介紹
當歸補血湯主要功用是「補氣生血」,重點補氣兼顧養血,是千古以來非常熱門的中藥方劑與食療方。是金代醫家李杲所創造,是治療「血虛發熱證」的代表方劑。
此方主治「血虛發熱證」,症狀是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舌淡,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古書提到主要用來改善身體肌膚發熱,面部發紅,這是「血虛陽浮」的表現。口渴想喝水,是陰虛津虧的表現。舌頭淡,脈搏洪大而虛弱,按下去無力,是氣虛血虧的表現。
還可以治療婦女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破後久不癒合。婦女在月經期間或產後,由於血虛導致陽氣偏亢,從而出現頭痛、煩熱等症狀。瘡瘍潰破後,由於血虛導致傷口難以癒合。
基於此「血虛陽浮」是本證的主要病機。由於血是氣的載體,運載陽氣以行全身。如果過度疲勞導致內傷,耗損體內的陰血,陽氣無所依附,就會漂浮行散而無所歸。
體內血虛,導致陽氣浮越於外的常見症狀:
- 肌肉發熱、面紅赤:由於陽氣浮越於外,導致體溫升高,面部發紅。
- 心煩口渴:由於陰虛津虧,導致口渴想喝水。
- 發熱頭痛:由於陽氣上亢,導致頭部發熱、頭痛。
- 脈象洪大:由於陽氣外越,導致脈搏跳動得快而有力。但是,血虛發熱的脈象雖然洪大,但按下去卻無力,因此是真虛假實之證。
《內外傷辨惑論》提到此證:「血虛發熱,證象白虎。」白虎湯證是實熱證,當歸補血湯證內傷虛熱證,身雖熱而無汗,脈大而虛,重按無力。所以書中強調:「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
辨別虛實證候的關鍵在於脈象的虛實。如果判斷是洪脈,而以為是大熱證,誤服「白虎湯」這種寒藥,會導致氣虛更加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本方是用於治療血虛陽浮的虛熱證。該證以「陰血虧虛」為本,「陽浮發熱」為標。雖然有形之血不能快速生長,但如果外浮的陽氣不能及時收回,則有散亡之可能性。
因此,治療時應遵循「急則治標」的原則,力挽其浮越的陽氣,留住一分陽氣,便有一分生機。待陽氣逐漸回歸,虛熱逐漸退去後,再慢慢治療本源。是一種「甘溫除大熱」的方法。
方中黃耆甘溫純陽,功擅補氣固表。本方重用黃耆,意在取其量大力宏,以急固行將散亡的陽氣。
浮陽若得挽回,則諸危殆之候可緩。這是「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尤形之氣所當急固」的道理。黃耆補氣亦助生血之功,使陽生陰長,氣旺血充。
本方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補虛治本。當歸得黃耆生血之助,使陰血漸充,陽氣漸可潛涵,則虛熱自退。
名醫張秉成提出,大出血後出現這種脈象,不僅是陰血虧虛,而且陽氣也要散失。這個時候,有形之血不能快速生長,無形之氣應該急忙固住。
因此,以「黃耆」大補肺脾元氣,而能先固外者,因為此時陽氣已經從裡面跑到表處,恐怕一時要去固住裡面已經來不及,不得不從外以挽留它。當歸益血和營,兩味藥合用,就能夠陽生陰長。
本方配伍特點在於以大劑補氣之藥配伍少量補血之品,重在益氣固表以治陽浮之標,並可冀補氣生血之力以復血虛之本,故尤宜於血虛陽浮發熱之證。
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等屬血虛陽浮證者,以及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瘢、婦人月經過多、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白細胞減少症、痺痛、腳底痛、子宮發育不良性閉經、更年期綜合症、老人搔癢、牙齦出血以及瘡瘍久潰不愈等,辨證屬血虛氣弱或氣不攝血者。
本方是治療血虛發熱證的經典方劑,歷代醫家對其應用都非常重視。
原方比例的當歸補血湯,黃耆用量是當歸的5倍,若氣虛明顯,可適當增加黃芪用量,若血虛明顯,可適當減少黃芪用量。
當歸補血湯由於食材天然,安全性高。製作簡單,方便食用且具有補氣生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被運用來食療。
傳統服藥法
上吹咀。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潮熱者,慎用本方。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指出,當歸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擴張周邊血管、降低動脈血壓的綜合效果。
當歸補血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進入冬季之後,有一定比例的人「肝經」轉變成虛症,這很容易出現血虛的相關症狀。
同時,長期脾經虛症的人比例也不少,這也容易出現血虛的症狀,有機會運用當歸補血湯。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補血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黃耆5錢,當歸1兩,熟地5錢。 主治:男子血少,面色痿黃,不能生子者。
當歸補血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組成:當歸(去尾)1兩2錢,炙黃耆1兩,生薑3片,大棗5個。 主治:婦人氣虛血少,經水3月1來,名日居經,艱於子息,其脈微而澀。
當歸補血湯,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當歸5錢,黃耆1兩,荊芥(炒黑)3錢,人參3錢,白朮5錢,生地5錢。 主治:血熱妄行,九竅流血,氣息奄奄,欲卧不欲見日,頭暈身困。
當歸補血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當歸1錢,生地黃1錢,川芎1錢,白芍1錢,防風5分,荊芥4分,藁本4分,黃芩1錢(酒炒),柴胡5分,蔓荊子5分。 主治:血虛頭痛。
當歸補血湯, 出處:《金鑑》卷七十八。 組成:薄荷5分,羌活5分,茺蔚子1錢,柴胡8分,蒺藜1錢,菊花8分,防風8分,甘草4分,生地黃2錢,當歸1錢5分,白芍藥1錢,川芎8分。 主治:經行去血過多,肝經虛損,眼目澀痛,頭痛眩暈,腫澀難開,生翳於黑睛上,或如粟米,或花翳白陷。
當歸補血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當歸3錢,芍藥3錢,生地黃3錢,熟地黃3錢,人參5分,白朮(去蘆)8分,茯苓(去皮)8分,麥門冬(去心)8分,山梔仁(炒)8分,陳皮8分,甘草3分,辰砂(研末,臨服入)2分,烏梅1個(去核),炒米100粒。 主治:心血少而嘈,兼治驚悸怔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