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補氣湯

HUANG QI BU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30.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22%
腎經 14%
肝經 14%
三焦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8%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補氣湯中包含黃耆,乃因其補氣功效顯著。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其補氣作用強大,能益氣扶正,改善氣虛症狀,如乏力、氣短、面色蒼白、自汗等。

因此,黃耆補氣湯以黃耆為君藥,旨在通過補氣固表,改善氣虛所致的各種病症,達到治療效果。

黃耆補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相輔相成: 黃耆補氣,但單純補氣容易氣虛生熱,而當歸則能補血活血,使氣血兩旺,相互協調,避免燥熱。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黃耆性溫,當歸性溫和,兩者搭配能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性偏燥,同時也提高補氣養血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當歸在黃耆補氣湯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能補血活血,還能調和藥性,促進黃耆補氣功效的發揮。

黃耆補氣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氣: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黃耆補氣力雖強,但性偏溫和,若患者體質偏虛寒,單用黃耆恐難以溫陽補氣,故佐以肉桂,以溫陽助氣,提高補氣效果。
  2. 引氣下行: 肉桂能引氣下行,將補氣藥材的藥力引導至下焦,改善氣虛導致的腰膝痠軟、小便頻數等症狀。黃耆補氣上升,肉桂引氣下降,二者相輔相成,使補氣效果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黃耆補氣湯主治功效分析

黃耆補氣湯,主要應用於治療因氣虛引起的相關症狀,特別是產後或病後體虛、氣血不足的情況。以下 分析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 產後或病後虛弱、自汗、體倦:

    • 《古今醫徹》提到:「黃耆補氣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自汗體倦。」
    • 《羅氏會約醫鏡》提到:「如病後、產後、吐瀉、失血之後,必多出汗,是陰虛而陽無所依,氣將脫矣,必用參耆,而滋陰之品須兼用之。」
    • 說明黃耆補氣湯適用於產後、病後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氣血虧虛、體力不支、出汗過多等症狀。
  • 妊娠畏寒腹痛、墮胎:

    • 《傅青主女科》提到:「妊婦有畏寒腹痛,因而墮胎者。人只知下部太寒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攝胎乎?」
    • 《傅氏女科》提到:「妊婦有畏寒腹疼因而堕胎者。人只知下部太寒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攝胎乎?…氣旺則胎牢,氣衰則如胎墮。」
    • 指出孕婦若氣虛,則無法穩固胎兒,可能導致畏寒、腹痛甚至流產。黃耆補氣湯可用於此類情況。
  • 氣虛不能攝胎:

    • 《傅青主女科》和《傅氏女科》皆強調:「氣虛不能攝胎」,並指出「胎成於氣,亦攝於氣。氣旺則胎牢,氣衰則如胎墮。」
    • 說明氣虛是導致胎兒不穩的根本原因,而黃耆補氣湯正是通過補氣來達到安胎的效果。

治療原理

  • 補氣固胎:

    • 《傅青主女科》和《傅氏女科》強調「氣虛不能攝胎」,認為「氣旺則胎牢,氣衰則胎墮」。
    • 黃耆作為方劑中的主藥,具有益氣固表的功效,能夠增強孕婦的體質,提升固攝胎兒的能力,從而預防流產。
  • 溫陽散寒:

    • 《傅青主女科》、《女科仙方》和《傅氏女科》中皆提到肉桂或炮姜的應用,並指出「妊婦有畏寒腹痛」的症狀。
    • 肉桂和炮姜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驅除體內的寒邪,緩解腹痛等症狀。特別是在氣虛的基礎上,溫陽可以助長氣機,增強補氣的效果。
  • 益氣養血:

    • 《古今醫徹》和《羅氏會約醫鏡》都提到了黃耆與當歸的配伍使用,如「黃耆補氣湯用當歸一兩,而黃耆止用三錢,是補血以生氣也。如當歸補血湯用黃耆一兩,而當歸止用三錢,補氣以生血也。」
    • 《女科仙方》亦指出「黃耆(二兩,生用),當歸(一兩,酒洗)」。
    • 當歸具有活血調經、養血的功效,與黃耆配伍,可以益氣生血,改善氣血兩虛的狀態。這對於產後、病後或失血過多的患者尤為重要,有助於恢復體力、改善自汗等症狀。

總結

黃耆補氣湯通過補氣、溫陽、養血三方面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其主治重點在於補氣,特別是針對氣虛不能攝胎的孕婦以及產後、病後氣血虧虛的患者。通過補氣以固胎、生血、增強體質,並輔以溫陽散寒來緩解相關症狀。此方劑的配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運用藥物,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黃耆、白朮、甘草、菊花、防風、麻黃。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服用黃耆補氣湯前,最好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身體容易出汗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補氣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十一。 組成:當歸、黃耆、白朮、甘草、菊花、防風、麻黃。 主治:汗多亡陽而眩者。

黃耆補氣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黃耆2兩(生用),當歸1兩(酒洗),肉桂5分(去粗皮,研)。 主治:妊婦有畏寒腹疼因而墮胎者。

黃耆補氣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四。 組成:黃耆1錢半(蜜炙),人參2錢,白朮1錢半(土炒),當歸1錢,芍藥1錢,炙甘草3分,茯苓1錢,肉桂5分,附子5分(制)。 主治:産後去血過多,自汗體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