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桂心丸

三味桂心丸

SAN WEI GUI X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8.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24%
腎經 18%
心經 13%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味桂心丸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四肢厥冷、腹痛、經絡阻滯等症狀。
  2. 增強藥效: 肉桂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當歸、川芎配伍,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期不適。

總之,肉桂的加入可提升三味桂心丸的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效果,更好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

三味桂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三味桂心丸以溫陽補氣為主,但單純溫陽易耗血傷陰,加入當歸可補血活血,平衡藥性,使藥力更趨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二、促進藥物流通,增強療效: 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藥物流通,有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三味桂心丸中其他藥物如桂枝、肉桂等,均屬辛溫之品,加入當歸可協調藥性,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所,增強療效。

三味桂心丸的組成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之功效。對於寒邪客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嘔吐,可與桂枝、肉桂等溫陽散寒藥物配合,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吳茱萸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桂枝、肉桂等藥物配合,可以加強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味桂心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冷氣衝心痛」,意指寒邪凝滯、氣機上逆所致的心腹疼痛。其特點為:

  1. 病性屬寒:因「冷氣」強調寒邪侵襲或陽虛內寒,導致經脈拘急、氣血不暢。
  2. 病位涉及心腹:寒氣上衝,多因下焦(如肝腎)陰寒之氣逆亂,影響心胸氣機,發為劇痛。
  3. 兼見氣滯:寒性凝滯,易阻遏氣血運行,故痛勢急迫,或伴胸悶、嘔逆等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桂心(肉桂)

    • 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經,具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效。
    • 針對「冷氣」之病機,能溫通心陽、驅散沉寒,直接緩解寒凝心脈的疼痛。
  2. 臣藥-吳茱萸

    • 辛苦大熱,主歸肝、胃經,長於溫肝降逆、散寒止嘔。
    • 與肉桂協同,增強溫裡散寒之力,尤擅化解肝經寒邪上逆之氣,治「衝心」之標。
  3. 佐藥-當歸

    • 甘溫質潤,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一則助肉桂溫養血脈,改善寒凝血瘀;二則制約吳茱萸之燥烈,防耗傷陰血。

三、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溫通並行:肉桂與吳茱萸均為大熱之品,內可溫臟腑,外可散寒凝,針對「寒邪」根本。
  • 升降相因:肉桂引火歸元,吳茱萸降逆下氣,共同調暢氣機,遏制寒氣上衝之勢。
  • 動靜結合:當歸活血補血,佐制溫燥之性,使散寒而不耗血,契合「寒凝血滯」病理。

四、藥理推論

  • 全方通過溫陽散寒、降逆止痛,改善寒邪導致的平滑肌痙攣(如心血管、消化道),緩解痙攣性疼痛。
  • 酒與炒鹽送服,可增強溫通藥力,酒行藥勢,鹽引藥入腎,共助驅散下焦陰寒。

此方結構簡練,藥效專一,體現中醫「寒者熱之」「通則不痛」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桂(去粗皮)0.5兩,當歸(切,焙)3分,吳茱萸(湯浸一宿,焙炒乾)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20丸,空心炒鹽、酒送下,日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味桂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桂(去粗皮)半兩,當歸(切,焙)3分,吳茱萸(湯浸1宿,焙炒乾)1兩。 主治:冷氣衝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