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當歸湯中包含當歸,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的整體治療目的相符。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生津的功效。大當歸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血瘀、氣虛、氣滯等症,而當歸恰好能補血活血,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當歸還具有較好的補益作用,能改善患者氣血不足,提高身體抵抗力,更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大當歸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嘔吐等症,吳茱萸可起到溫暖中焦,驅散寒邪的作用,配合當歸等藥物,有助於緩解疼痛、止嘔。
- 調和氣血,促進藥力:吳茱萸辛溫,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在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伍時,可加強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大當歸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當歸活血止痛:大當歸湯以當歸為主藥,擅長活血化瘀,止痛調經。但當歸性偏寒,若患者體虛陽氣不足,則會影響藥效。肉桂性熱,溫陽散寒,可助當歸活血止痛,提高藥效。
- 溫經通脈,改善血液循環:肉桂能溫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尤其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肉桂的溫經通脈作用更能發揮優勢,與當歸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當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當歸擅長補血活血,而川芎則以行氣活血見長。兩者結合,既能補血,又能行氣,使血行暢通,有效改善血瘀之症。
- 協調藥性,減少副作用: 當歸偏於滋補,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氣滯,而川芎能疏通氣血,避免當歸的滋膩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因此,川芎在大當歸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當歸相輔相成,發揮最佳療效。
大當歸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兩藥合用,能協同作用,既能補血活血,又能行氣止痛,用於治療氣血瘀滯,腹痛、經痛等症。
- 調和脾胃: 木香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體質。當歸具有補血益氣的功效,能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兩藥合用,能起到補益脾胃,促進消化,增強體質的作用。
大當歸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當歸湯以當歸補血活血為主,但若患者脾胃虛寒,則易導致血行不暢,痛加劇。茴香的加入,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疼痛。
- 理氣和中,調和藥性: 大當歸湯中多用活血化瘀之藥,容易造成氣機鬱滯。茴香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調節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於寒涼,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療效。
總之,茴香在大當歸湯中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更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當歸湯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劑載於古籍,主治「肝氣虛損,不能舒達,陰莖全縮不見,而陰囊光腫不痛」。此證屬肝氣虛弱、經脈失養,導致下焦氣機鬱滯,外顯為陰器縮陷、囊腫無痛。肝主筋,其經脈環陰器,肝氣虛則筋脈失於濡養,氣血不能暢達,故需補肝養血、溫通經脈以解其鬱。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補血養肝:
- 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四物湯之主藥)為核心,補血調肝。當歸辛溫活血,地黃滋陰填精,川芎行氣活血,三者協力改善肝血不足、筋脈失養之病機。
- 赤芍藥活血散瘀,助川芎疏通肝絡,兼清血分之鬱熱,以防補血藥之滯膩。
健脾利濕:
- 白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土旺則能養肝(培土榮木),茯苓兼利水濕,防陰囊腫脹濕聚。
溫通理氣:
- 桂心(少量)溫陽通脈,助肝氣升發,散下焦虛寒;熟枳殼(應為枳實之誤,古方多互用)寬中下氣,解氣機壅滯,與桂心一升一降,調暢肝脾。
佐使藥運用:
- 乳香末(後下)活血止痛,引藥入血分,增強通絡舒筋之效,針對筋脈拘急。
整體邏輯
此方以養血補肝為本,佐以健脾、溫通、理氣之法,標本兼顧。肝血得充,則筋脈得養;氣機得暢,則鬱結自解;少佐溫藥,助陽氣布達下焦。從現代視角看,或能改善局部循環障礙與神經調節異常,然須辨證屬「肝氣虛血滯」者為宜。
加減與應用延伸
原方提及「胎衣不下」「產後腹滿」時,可合黑神散、奪命丹同用,乃因血虛夾瘀之共通病機。方中桂心、乳香等溫通之品,亦適用於產後血瘀寒凝,惟需依證調配劑量。
傳統服藥法
川當歸半兩,地黃半兩,川芎半兩,白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熟枳殼半兩,桂心1錢半。
上每服3錢,水1盞,煎7分,入滴乳香末1字,煎1沸,溫服,不拘時候。
兒身已下,而胎衣未即來,且須斷帶以物系之,進黑神散及奪命丹並此藥。如兒已下,腹尚滿,仍服小黑神散打醋炭,調和胃氣,無令粥食缺少,如能飲者,少與酒亦佳,不可過多,乳香湯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當歸湯, 出處:《外科真诠》卷上。 組成:歸身1錢5分,吳萸3分,玉桂3分,川芎7分,炭委1錢,木香3分,小茴3分,炙草5分。 主治:因肝氣虛損,不能舒達,陰莖全縮不見,而陰囊光腫不痛。
大當歸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九引《仙傳濟陰方》。 組成:川當歸半兩,地黃半兩,川芎半兩,白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熟枳殼半兩,桂心1錢半。 主治:因驚動稍早,與催生藥急,以致臨産腹雖趁痛,生理未順,破水已行,血道凝滯,經1-2日不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