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木香

MU XIANG

  • 英文名稱:Aucklandia lappa Decne. Radix Aucklandiae Lappae Wood Fragrance, Costus Root, Vladimiria Root
  • 別名:雲木香,廣木香,五木香,五香,蜜香,南木香,青木香,川木香
  • 藥品來源: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秋、冬二季採挖,除去泥沙及鬚根,切段,大的再縱剖成瓣,乾燥後撞去粗皮。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西北地區, 湖南, 湖北, 印度
  • 生長環境:平原, 草地, 丘陵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木香的傳統功效


1. 理氣行氣

木香,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為理氣行氣要藥,其功效之精妙,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木香「主邪氣,闢毒疫,強志,主淋露」,已點明其能驅除體內邪氣,並具有提振精神的作用。 《名醫別錄》進一步指出其「療氣劣、肌中偏寒」,說明木香能治療氣虛、寒凝等症。 《本草匯言》更將其功效總結為「和胃氣、通心氣、降肺氣、疏肝氣、快脾氣、暖腎氣、消積氣、溫寒氣、順逆氣、達表氣、通裏氣」,可謂對全身氣機運行都有調治作用,但同時也強調其「性味香燥而猛」,需謹慎使用。

多部本草著作都從不同角度闡述木香理氣的機理。 《本草經百種錄》認為木香「以氣勝,故其功皆在乎氣」,其香氣能下達,並能通達小腸之氣。 《藥品化義》則指出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並詳細說明其在治療痞悶、水腫、痢疾等病症中的「調滯散氣」功效,同時也提及需根據病情佐以寒涼藥物,以制其燥性。 《本草正義》則深入分析木香的升降特性,認為其「芳香氣烈而味厚」,雖然有沈降之性,但其濃鬱之氣也能上達,並能「升動清陽而助正氣」。 《本草綱目》更精闢地指出木香為「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能治療上、中、下三焦之氣滯。 《本草求真》則認為木香主要作用於中焦,透過理氣寬中,進而使上下皆通。

總而言之,古籍中對木香理氣行氣功效的描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作用機制和臨牀應用,體現了古代醫家對木香藥性的深入研究和豐富經驗。 其理氣功效之廣泛,實乃臨牀應用之瑰寶。

2. 疏肝解鬱

木香,一味芳香之藥,其疏肝解鬱之功,古籍多有記載,今試從數部經典醫籍,略作分析。

《本草匯言》稱木香為「治氣之總藥」,認為其能「疏肝氣」,並詳述其通行全身諸氣之功。此說明木香不僅作用於肝,更能調節整體氣機,而肝氣舒暢,則鬱結自解。

《藥品化義》則更進一步闡述其疏肝解鬱的機制:「若肝氣鬱,致脅肋小腹間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氣行,則血順痛止。」此處說明木香並非單獨作用,可與其他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疏通肝氣,達到止痛的效果。青皮同樣具有疏肝理氣之效,與木香同用,則效果更佳。

《本草綱目》指出木香「能升降諸氣」,並將其作用與三焦氣分聯繫起來。肝屬木,主疏泄,肝氣鬱滯,則氣機不暢,出現脅肋疼痛等症狀。木香通過升降氣機,疏通肝氣鬱滯,從而達到解鬱止痛的效果。 這與《本草正義》中提到的「氣火鬱結者,亦得用之以散鬱開結」相呼應,說明木香能有效疏通因氣機阻滯而導致的肝鬱。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木香疏肝解鬱功效的記載,多從其理氣、調和氣機的角度出發,並強調其與其他藥物配伍的應用。木香的疏肝解鬱作用,並非單純的抑制肝氣,而是通過調節全身氣機,使肝氣得以疏泄,從而達到治療肝鬱症狀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木香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但其性味辛香燥烈,使用時仍需謹慎,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合理運用。

3. 止咳平喘

木香,味辛性溫,芳香氣烈,古籍中多記載其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效,對於止咳平喘,則多從其行氣疏通肺氣的角度來闡述。

《本草綱目》指出木香為“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認為其能治療上、中、下三焦的氣滯。咳嗽、哮喘往往與肺氣不通、氣滯血瘀有關,木香能疏通肺氣,使鬱滯之氣得以宣泄,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本草匯言》更將其譽為“治氣之總藥”,認為其能“降肺氣”,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其在治療肺系疾病方面的功效。

《藥品化義》則指出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並提到其可用於治療因氣滯導致的胸悶、疼痛等症狀。 這暗示了木香能舒緩氣道痙攣,緩解哮喘發作時的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此外,《本草經百種錄》認為木香“以氣勝”,其藥效主要體現在“氣”的疏通上,而氣的運行通暢,對緩解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至關重要。

然而,需注意的是,《本草匯言》、《本草正義》等典籍也提到木香性味香燥而猛,對於肺虛有熱、陰虛火旺等體質者需謹慎使用。 《本草新編》更強調木香“止可少用之為佐使”,不宜重用。 因此,木香在治療咳嗽平喘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4. 健脾胃

木香,芳香之氣撲鼻,在中醫典籍中,其健脾胃功效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的「補」,而是透過調氣來改善脾胃功能。

《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記載木香「主邪氣,闢毒疫」、「療氣劣、肌中偏寒」,說明其能驅除體內不良之氣,並溫煦脾胃陽氣。 《本草經集註》提及其「療毒腫,消惡氣」,則暗示其能消解因氣滯所致的脾胃疾患。

多部本草更進一步闡述木香調理脾胃的機理。《本草匯編》指出:「木香,與補藥為佐則補,與洩藥為君則洩也」,說明其作用靈活,可根據配伍的不同,發揮補益或瀉下的功效,用於調理脾胃虛弱或積滯等不同病症。《藥品化義》則認為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能調理諸多氣機,對於痞悶、噯氣、水腫、腹脹等脾胃氣滯之症有效。其辛香之性,可使氣機通暢,但因其性燥,需根據病情適當配伍寒涼之品,如與黃連、黃柏等同用以制其燥性。

《本草綱目》更精闢地指出木香為「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能針對上、中、下三焦之氣滯進行調理。上焦氣滯,木香可洩之;中焦氣滯,木香則因其芳香之性而溫脾胃;下焦氣滯,木香則能通利氣機。 《本草求真》則強調木香「下氣寬中」,能改善脾胃虛寒凝滯所致的吐瀉、停食等症狀,並指出其升降作用並非如同升柴、沈香那般直接,而是藉由其辛香之氣,疏通氣機,使之運行通暢。

綜上所述,木香健脾胃之效,並非單純的補益,而是以其芳香之氣,疏通三焦氣機,溫運脾胃陽氣,從而達到調理脾胃的功能。其運用需考慮其燥性,並根據病情及其他藥物進行合理的配伍。

5. 止瀉

木香,其止瀉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現代醫學的腸胃動力學理論也有一定程度的契合。綜觀諸多古籍,木香止瀉的功效並非單純的收斂止瀉,而是透過調節氣機來達到止瀉的目的。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籍記載木香能“主邪氣,闢毒疫”,並能治療“氣劣、氣不足”,說明木香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其止瀉作用,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疏通氣機、調和臟腑的功能。 《本草綱目》中指出木香為“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說明木香能調節全身氣機,而腸胃功能的正常運作也依賴於氣機的通暢。當腸胃氣滯、升降失調時,易導致腹瀉;而木香的芳香走竄之性,能疏通腸胃氣滯,使氣機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藥品化義》中提到木香“治痞悶噯氣,水腫腹脹,痢疾腳氣”,並強調其“調滯散氣之功”。此處指出木香不僅能治瀉,也能治其他因氣滯引起的病症,說明其止瀉的機理是通過調理氣機來實現的。 《本草會編》更明確指出:“木香,與補藥為佐則補,與洩藥為君則洩也”,說明木香的藥性在不同的配伍下,作用有所不同,這也暗示了其藥性平和,可根據病情需要調整其在方劑中的作用。

《本草求真》則強調木香“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認為其止瀉功效主要來自於疏通脾胃之氣,使中焦之氣和暢,從而達到“中寬則上下皆通”的效果。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木香止瀉功效的認識,皆圍繞著其“調氣”作用展開,並非單純的收斂或抑菌,而是透過改善腸胃動力,促進氣機運行,來達到止瀉的目的。 因此,木香止瀉之效,並非針對所有類型的腹瀉,而是更適用於因氣滯引起的腹瀉。

6. 消食化積

木香,味辛、苦,性溫,為常用理氣藥,其消食化積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神農本草經》即記載其「主邪氣,闢毒疫」,《日華子本草》更明確指出其「健脾消食」。 這說明木香的消食作用,並非單純的攻伐,而是以其行氣的特性,來疏通氣機,從而達到消食化積的目的。

《本草綱目》認為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其消食作用體現在調節三焦氣機上。 若脾胃氣滯,食物停積,則木香能通過溫和的理氣作用,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消食的效果。 《本草求真》進一步指出,木香「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其消食功效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凝滯導致的食積。 辛香苦味,能溫中散寒,理氣消滯。

《藥品化義》則指出木香「治痞悶噯氣,水腫腹脹,痢疾腳氣,皆調滯散氣之功」,說明其消食作用並非僅限於單純的食積,也能夠處理因氣滯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其辛香燥烈之性,正如《本草匯言》所言,「性味香燥而猛」,故使用需謹慎,不可過量。 《本草新編》更強調「止可少用之為佐使」,不宜單獨大量使用。 《藥品化義》也提出,若中焦、下焦結滯,需佐以檳榔等藥物,以增強其下行之力。 總而言之,木香消食化積,是通過其溫和的理氣作用,調整脾胃氣機,疏通經絡,以達到促進消化吸收,消除食積的目的。 其應用需考慮患者體質及病症,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7. 溫裡溫中

木香,其「溫裡溫中」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指溫熱之性,而是其特殊的行氣作用在溫煦臟腑方面的體現。

《神農本草經》記載木香「主邪氣,闢毒疫,強志,主淋露」,已點明其行氣、溫陽的功效。邪氣、毒疫多與氣滯、寒邪有關,而木香的芳香走竄之性,能驅散寒邪,調和氣機,從而達到溫裡溫中的目的。《名醫別錄》更進一步指出其能「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治)溫瘧」,說明木香對於氣虛、寒凝導致的諸多病症皆有效。

《本草匯言》推崇木香為「治氣之總藥」,認為其能「暖腎氣、溫寒氣」,並能調節全身氣機。但同時也指出其「性味香燥而猛」,需謹慎使用。這說明木香的溫中作用並非溫補之性,而是通過其辛香溫燥之氣,溫煦臟腑,驅散寒邪,從而使氣機通暢。

《藥品化義》則強調木香「香能通氣,和合五臟」,並指出其治療痞悶、水腫等病症,是通過「調滯散氣」來實現的。在治療中焦、下焦氣滯時,可與檳榔配伍,以增強其下行之力。文中也提到與寒涼藥合用,以制其燥性,這也印證了木香溫中之功並非燥烈傷陰。

綜上所述,木香的「溫裡溫中」並非簡單的溫熱性質,而是通過其特殊的芳香走竄之性,溫煦臟腑,疏通氣機,從而達到治療寒凝氣滯之症的目的。其作用機理與現代藥理學中關於芳香藥物調節神經、血管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契合之處。 需注意的是,各個古代醫籍對木香的藥性及應用方法各有側重,臨牀應用仍需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

木香的古代典籍


木香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本草綱目》:「木香,氣芳烈,味辛溫,入心、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行氣止瀉之功。」

科學研究表明,木香含有揮發油、萜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如木香揮發油對大腸桿菌、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白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木香還能刺激免疫系統,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從而對抗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 抗發炎

木香,具抗發炎功效。其揮發油及萜類化合物,抑炎症反應,減症狀。研究發現,木香醇提物能抑制多種炎症介質產生,減少炎症反應。木香亦能減少細胞損傷及氧化損傷,維持細胞健康,增強身體抵抗力。

3. 保肝利膽

木香,乃活血之藥,可祛瘀通絡,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利膽。所含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可增強空腹時膽囊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且可促進血中CCK或MTL分泌,助膽囊收縮。

4. 止痛功效

木香活血化瘀,有效改善瘀血引起的疼痛。同時,木香又能舒緩肌肉和神經緊張,減輕肌肉和神經疼痛感。75%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小鼠醋酸扭體反應,延長大鼠熱水刺激甩尾潛伏期,具鎮痛作用。因此,木香常被用於緩解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神經痛等疼痛症狀。

木香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木香的炮製


  • 木香片:將原生藥放清水內洗淨,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乾。煨木香:將木香片放在鐵絲匾中,用一層草紙,一層木香間隔,平鋪數層,置爐火旁或烘乾室內,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揮發油滲透至紙上,取出放涼。有些地區將木香片1斤,麩皮4兩,放鍋內拌炒至黃色不焦為度,篩去麩皮,放涼。 川木香:取藥材,除去雜質及"油頭",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 煨川木香:取淨川木香片,在鐵絲匾中,用一層草紙,一層川木香,間隔平鋪數層,置爐火旁或烘乾室內,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揮發油滲至紙上,取出,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木香注意事項:

  1. 肺虛有熱者慎用:因木香性溫,恐加重肺熱症狀。
  2. 元氣虛脫禁服:因木香耗氣,元氣虛脫者服用恐雪上加霜。
  3. 陰虛內熱禁服:因木香辛散,陰虛內熱者服用恐生熱化燥。
  4. 諸病有熱禁用:因木香溫熱,熱證服用恐加重熱象。
  5. 心痛屬火者禁用:因木香溫燥,心痛屬火者服用恐心火更旺。
  6. 臟腑燥熱禁用:因木香辛散,臟腑燥熱者服用恐加重燥熱。
  7. 胃氣虛弱者禁用:因木香溫性耗氣,胃氣虛弱者服用恐損傷脾胃陽氣。
  8. 陰虛津液不足慎服:因木香辛散,陰虛津液不足者服用恐津液耗傷。
  9. 熱盛體質慎用:因木香溫熱,熱盛體質者服用恐加重熱盛症狀。
  10.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因木香溫熱,孕婦、哺乳期婦女長期大量服用恐對胎兒及嬰兒不利。
  11. 長期大量食用不適:長期大量食用木香,恐引起頭暈、心悸等身體不適症狀。

木香相關的方劑


木香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胰臟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腹痛痢疾腹瀉腸炎胃及十二指腸炎胃腸脹氣消化不良大腸激擾綜合症氣喘支氣管炎損傷失眠疼痛食慾不振虛弱咳嗽

木香含有的化學成分


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 木午烯內酯(costunolide), 木香匝醛(saussureal), 4β-甲氧基去氫木香內酯(4β-methoxydehydrocostuslactone), 木香內酯(costuslactone), 二氫木香內酯(dihydrocostuslactone), α-環木香烯內酯(α-cyclocostunolide), β-環木香烯內酯(β-cyclocostunolide), 土木香內酯(alantolactone), 異土木香內酯(isoalantolactone), 異去氫木香內酯(isodehydrocostuslactone), 異中美菊素(isozaluzanin C), 12-甲氧基二氫去氫木香內酯(12-methoxy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 二氫木香烯內酯(dihydrocostunolide), 木香烯(costene), 單紫杉烯(aplotaxene), 對-聚傘花素(p-cymene), 月桂烯(myrcene), β-欖香烯(β-Elemene), 柏木烯(cedrene), 葎草烯(humulene), β-紫羅蘭酮(β-Ionone), 芳樟醇(linalool), 柏木醇(Cedrol), 木香醇(costol), 欖香醇(elemol), 白樺脂醇(Betulin),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森香酸(co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