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兒丸

Fei Er Wan | 更多圖表

其他名稱:七味肥兒丸,無肥兒丸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9%
脾經 25%
大腸經 16%
肝經 8%
膽經 8%
心經 5%
肺經 3%
三焦經 3%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肥兒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肥兒丸多用於治療小兒肥胖,其症狀常伴有脾胃濕熱,表現為食慾亢進、大便溏泄、口氣酸臭等。黃連性寒,能清泄胃火,燥濕止瀉,可有效改善因脾胃濕熱引起的食慾過盛、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黃連還有解毒作用,可輔助治療小兒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積食、腹痛等問題。

總之,黃連在肥兒丸中起著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肥胖症狀。

肥兒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消食化積:神麴性溫,味甘,能消食積、健脾胃,有助於改善兒童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問題,增進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2. 增強抵抗力:神麴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能增強兒童的抵抗力,預防感冒、咳嗽等常見疾病,有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

因此,肥兒丸中加入神麴,可以有效改善兒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等問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肥兒丸方劑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肥兒多脾胃虛寒,食積不化,肉荳蔻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
  2. 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肉荳蔻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肥兒睡眠不安、夜啼等問題。此外,肉荳蔻亦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肥兒健康成長。

肥兒丸中加入使君子,主要是針對兒童肥胖所引發的 脾胃積滯蟲積 問題。

使君子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 消積化食驅蟲 的功效。對於兒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停滯導致的肥胖,使君子能幫助 健脾消積,促進消化吸收,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此外,使君子還可 殺滅寄生蟲,對於因蟲積導致的營養不良和腹脹,使君子能起到 驅蟲 的作用,改善腸道功能,有助於減輕肥胖。

肥兒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源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

肥兒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症狀多為腹脹、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等。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健脾消食,對於小兒脾胃虛弱,氣機阻滯所致的腹脹、食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木香還能燥濕化痰,對於因脾胃虛弱、痰濕阻滯所導致的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因此,在肥兒丸中加入木香,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兒疳積的症狀,促進其消化吸收,恢復健康。

肥兒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消積導滯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其具有消食積、驅蟲、降逆止嘔等作用。肥兒丸多用於治療小兒肥胖、食積、消化不良等症,而檳榔可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達到減肥效果。同時,檳榔也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減輕肥胖所導致的體液瀦留。

肥兒丸中包含麥芽,主要是針對小兒肥胖症所致的脾胃積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麥芽味甘性涼,具有健脾消食、回乳、通乳的功效。對於肥胖症患者,麥芽能幫助消化食物,促進營養吸收,減少食慾,同時也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

此外,麥芽還能緩解小兒因肥胖引起的便祕、口臭等症狀,提升整體健康狀況。

主治功效


肥兒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肥兒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脾胃虛弱等症,其功效卓著,深受歷代醫家推崇。本文依據多部古醫籍之記載,綜合分析肥兒丸之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一、主治功效

綜合各醫籍所述,肥兒丸主要功效可歸納如下:

  • 消疳積、化積、清熱: 適用於小兒疳積,症見腹大青筋、骨瘦毛焦、瀉痢疳熱等。如《食鑒本草》載:「專治小兒肚大青筋。骨瘦毛焦。瀉痢疳熱等症服之。」《奇方類編》言其:「消疳,化積,清熱。」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症見面黃肌瘦、腹大青筋、食少洩瀉等。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治小兒疳病,……羸瘦,腹大,不能行走,面黃口臭發熱。」《醫方集宜》亦指出:「治疳疾腹膨食少身瘦發乾。」
  • 驅蟲療疾: 用於治療小兒蟲積,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治小兒疳病,……皆因缺乳,或吃食太早,或臟腑久為蟲所蝕,以致胃虛蟲動。」
  • 平疳補脾,促進食慾和殺蟲:《奇方類編》言其:「平疳補脾,大能開胃進食,殺蟲。」
  • 小兒心竅有血,喑不能言:《世醫得效方》中提到:「治小兒心竅有血,喑不能言。」

二、治療原理

肥兒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對小兒疳積、脾胃虛弱等病症的認識,以及方中各藥材的藥性功效。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方中黃連為君藥,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直折胃腸濕熱積滯之邪,為治療疳積之要藥。多部醫籍均強調黃連在肥兒丸中的重要作用,如《衛生寶鑒》、《類證治裁》、《本草綱目》等。
  2. 消食化積,健脾和胃: 神麴、麥芽、山楂消食化積,健脾和胃;其中神麴善於化陳腐之積,麥芽善於消麵食之積,山楂善於消肉食之積。此三味藥合用,可增強消食導滯之力。
  3. 溫中散寒,行氣止瀉: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等症。
  4. 殺蟲消積,驅蟲療疳: 使君子為驅蟲要藥,殺蟲消積,驅蟲療疳,與檳榔合用,增強驅蟲之力。
  5. 行氣止痛,調中止瀉: 木香行氣止痛,調中止瀉,可緩解腹脹、腹痛等症。
  6. 補益脾胃: 《種福堂公選良方》中所載肥兒丸,配伍山藥、茯苓、白扁豆、白朮、當歸等補益脾胃之藥,加強健脾益氣之功,使瘦者能肥,弱者能壯。

三、方劑組成及演變

肥兒丸的組成,在各醫籍中略有差異,但總體而言,以黃連、神麴、麥芽為核心,常配伍使君子、木香、檳榔、肉荳蔻等藥物。部分方劑還加入了白朮、山藥、茯苓等補益藥。如:

  • 《衛生寶鑒》: 麥櫱(炒)、川黃連、大蕪荑、神麯(炒)、胡黃連。
  • 《類證治裁》: 胡黃連、神麯、麥芽、檳榔、肉蔻、使君子、木香。
  • 《本草綱目》: 蕪荑(炒)、神麯(炒)、麥櫱(炒)、黃連(炒)。
  • 《食鑒本草》: 白朮(土炒)、建蓮、山藥。
  • 《洪氏集驗方》: 川黃連、蕪荑仁、神麴(炒)、大麥糵(炒);又一版本加蘆薈。
  • 《世醫得效方》: 黃連、神麯、大麥櫱(炒)、木香、檳榔、使君子肉、肉豆蔻(麵裹煨)。
  • 《醫方集宜》: 黃連、蕪荑仁(炒)、麥芽(炒)、神麯(炒)、青皮、使君子;又一版本為黃連、神麯(炒)、麥芽(炒)、木香、檳榔、使君子肉、肉豆蔻(麵包炮)。
  • 《種福堂公選良方》: 山藥、茯苓、白扁豆、五穀蟲、山楂、白芍、麥芽、神麯、當歸、白朮、陳皮、使君子肉、生甘草。
  • 《是齋百一選方》: 川黃連、蕪苡仁、麥櫱(炒)、神麯(炒)。

四、總結

綜上所述,肥兒丸主治小兒疳積、脾胃虛弱、蟲積等症,其治療原理基於清熱燥濕、消食化積、健脾和胃、殺蟲驅蟲等中醫理論。方中以黃連清熱燥濕為君,神麴、麥芽消食化積為臣,使君子、檳榔殺蟲驅蟲為佐,木香、肉荳蔻行氣止瀉為使。各藥合用,共奏消疳化積、健脾益胃之功。其方劑組成雖有演變,但核心藥物及治療原理始終如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送下,空腹服(現代用法:共為細末,糊丸如蘿蔔子大,每服20-30丸,空腹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雖名肥兒丸,究屬克伐之品,而無補益作用,非蟲積疳疾之證者,不可服用,更不可因「肥兒」之名,誤給小兒常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疳積疳翳皮膚白斑目札幼兒手足心熱幼兒蛔蟲症前列腺炎胰臟炎消化不良腹中有鳴叫聲神經性厭食症乳房腺體瘤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蛔蟲病女性乳房惡性腫瘤(乳腺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肥兒丸, 出處:《顧氏醫徑》卷五。 組成:人參、白朮、炙草、陳皮、青皮、山藥、蓮肉、當歸、白芍、使君、神曲。 主治:小兒疳證。

肥兒丸,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木香1兩,胡黃連1兩,使君子肉1兩,黃連、槟榔、龍膽草、訶子肉、肉豆蔻(煨)、蕪荑、蘆薈、阿魏、銀柴胡。 主治:殺蟲去積,退熱進食。主治:疳。

肥兒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肉豆蔻(煨)5錢,使君子仁5錢,麥芽(炒)5錢,胡黃連5錢,六神曲(炒)5錢,檳榔5錢,木香2錢,白朮(炒)5錢,山楂2錢,枳實(炒)2錢。 主治:健脾益胃,消疳殺蟲。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面黃肌瘦,腹大青筋,食少泄瀉。小兒食積、蟲積。

肥兒丸, 出處:《廣筆記》卷三。 組成:人參3錢,蕪荑1兩,使君子肉1兩,白芍藥1兩,橘紅8錢,黃連1兩,甘草5錢,紅曲7錢,麥芽7錢,砂仁5錢,白茯苓1兩,山楂肉7錢,滑石1兩,蓮肉1兩,扁豆1兩,青黛1兩。 主治:小兒乳食不節,過飽傷脾,面黃腹大,小便濁如米泔,大便黃泄酸臭,皮毛枯索,甚而雙目羞明生翳,形骸骨立,夜熱晝涼。

肥兒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四引荊南候醫方。 組成:檳榔(用面劑裹,煨熟,去面,銼,焙)、陳皮(洗,去白)、青皮(洗,去白)、胡黃連、宣連(去須,銼碎,微炒)、白蕪荑(炒,去扇)、使君子(煨,去皮)、肉豆蔻(如檳榔法煨)、人參(去蘆)、夜明砂(微炒)、赤芍藥、龍膽草(洗淨,銼,炒)各等分。 主治:消化乳癖積聚,肥肌,退面黃瘦,殺蟲,安胃蟲,進飲食。主治:小兒五疳八痢,陰陽氣不順,虛痞腹脹,嘔逆,腹痛瀉痢。或小兒疳病累服藥無效者。

肥兒丸,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三引劉尚書方。 組成:人參(去蘆)3錢半,白朮(去蘆)3錢,白茯苓(去皮)3錢,黃連(薑汁炒)3錢半,胡黃連5錢,使君子(去殼)4錢半,神曲(炒)3錢半,麥芽(炒)3錢半,山楂肉3錢半,甘草(炙)3錢,蘆薈2錢半(碗盛,泥封固,置土坑中,四面谷糠火煨透用之)。 主治:消疳化積,磨癖清熱,伐肝補脾,進食殺蟲,養元氣。潤肌膚。主治:小兒脾虛蟲積所致諸疳、癖疾,面黃體瘦,頭大頸細,夜熱冷汗,神倦嗜卧,吐瀉納呆,好食泥土,腹大硬痛,煩渴有癖塊。飲食不進,四肢倦惰,各種疳證,以脾虛有蟲積兼泄瀉者爲宜。吐乳,癡眠。心下痞硬,頭大頸細,有時吐瀉煩渴,大便腥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