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 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麥芽能消食化積,尤善消化米麵、薯蘋類食物,故《本草綱目》提到:「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
麥芽煎劑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有些人會在飯後喝一杯「山楂麥芽茶」,這兩個中藥加起來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
而產婦食用麥芽可以退乳消脹,治療婦女乳汁不止。所以還在哺乳的婦女不能食用。
用於米麵薯芋食滯證。本品能促進澱粉性食物的消化。可與山楂、神麴、雞內金等同用。若治小兒乳食停滯,單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有效。若治脾虛食少,食後飽脹,可與白朮、陳皮等同用。
炮制: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 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鬱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 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 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搗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漿服之,日三夜一服。
《日華子本草》:溫中,下氣,開胃,止霍亂,除煩,消痰,破癥結,能催生落胎。
《醫學啟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本草述》:谷、麥二芽俱能開發胃氣,宣五穀味。第(麥芽)微咸能行上焦滯血,使營和而衛益暢,更能腐化水谷,且脾主濕,血和而濕行,濕行而脾運,尤非谷芽所可幾也。
若治脾虛食少,食後飽脹,可與白朮、陳皮等同用。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30-120g;或入丸、散。
1.炒麥芽:取麥芽置鍋內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 焦麥芽:同上法炒至焦黃色後,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3. 麩制:先將麩皮撒於鍋內,待麩皮冒煙時,倒入淨麥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1kg麥芽,用麩皮9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