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的傳統功效
1. 消食化積
麥芽,其消食化積之效,古今醫籍多有記載,功效卓著。
從古代醫書中,我們可以窺見麥芽消食化積的全面性。例如,《藥性論》簡潔地指出其「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的功效,點明瞭麥芽針對食積導致的諸多不適症狀。《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進一步,提及麥芽「溫中,下氣,開胃」,並兼具消痰、破癥結等功效,顯示其作用範圍廣泛。《滇南本草》則側重其「寬中,下氣,止嘔吐,消宿食」的效用,尤其強調其在治療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方面的應用。《本草綱目》則更為精闢,指出麥芽能消導米麵等食物積滯,但同時也提醒久服會傷元氣,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展現了古人對藥物使用的謹慎態度。
其他醫籍如《神農本草經疏》、《本草匯言》、《本草正》、《藥品化義》、《本草述鉤元》、《本草求原》、《醫學衷中參西錄》等,從不同角度論述麥芽的消食化積功效。它們或強調麥芽能助胃氣上升、行陽道而資健運,或說明其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的特性,或指出其能疏肝理氣,或解釋其能消導水谷,並能化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症狀。這些論述從不同側面印證了麥芽在消食化積方面的多重作用機制,並突顯其在治療不同類型食積方面的應用價值。 《千金食治》和《醫學啓源》則提供了麥芽的炮製方法及臨牀應用建議。
總而言之,麥芽作為消食化積的單方藥物,其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得到充分的論證,其作用機理也日漸清晰,是中醫治療食積的重要藥物之一。
2. 健脾胃
麥芽,其健脾胃功效歷來受到歷代醫家重視。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可見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之廣泛。
《藥性論》簡潔地指出麥芽能「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點明其消食除脹的效用。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進一步闡述其「溫中,下氣,開胃」等功能,並提到能治霍亂、消痰等。 《滇南本草》更詳細地描述了其在治療嘔吐、腹瀉、胃痛等方面的應用,以及收斂乳汁的功效。
《本草綱目》一書則精闢地指出麥芽消導積滯的作用,並提出「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的警示,建議久服需配合其他藥物,如白朮等,以避免損傷元氣。這也說明瞭麥芽雖能健脾胃,但需辨證使用,不可濫用。
《神農本草經疏》、《本草匯言》等醫籍則從氣機運行的角度闡述麥芽的功效。 它們認為麥芽能助胃氣上升,行陽道,並能開胃補脾,化解積滯、冷氣脹滿等症。 《本草正》則提醒,久病不食者可用麥芽開胃,但元氣中虛者則不宜多用。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麥芽能開發胃氣,並能行血,使營衛暢通,進一步促進脾運化。 《醫學衷中參西錄》更指出麥芽能入脾胃,消化積聚,並能舒肝氣,輔助肝木疏洩,從而促進整體氣機運行。 綜觀諸多古籍記載,麥芽健脾胃的功效體現在消食導滯、溫中和胃、行氣消脹等多個方面,其應用範圍也十分廣泛,但需謹慎使用,避免損傷正氣。
3. 回乳退乳
古籍中記載麥芽具有回乳退乳之效,其機理並非單純的「退乳」,而是與其消食導滯、疏肝行氣的功效密切相關。多部醫籍均提及麥芽的消導作用,例如《藥性論》記載其能「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提到「消痰,破癥結」。這些功效與乳汁分泌有著間接的聯繫。
《滇南本草》明確指出麥芽能「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這為麥芽回乳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本草綱目》雖強調麥芽需謹慎使用,避免久服傷元氣,但也肯定了其消導積滯的功能。若產後乳汁分泌過多,可視為一種「積滯」,則麥芽的消導作用便能發揮回乳功效。
更進一步,《醫學衷中參西錄》闡述了麥芽回乳的機制:「婦人乳汁為血所化,因其善於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此處點明瞭乳汁與血的關係,並指出麥芽的「消化」和「微兼破血」特性,有助於調節乳汁分泌。 《本草述鉤元》則認為麥芽「微鹹能行上焦滯血,使營和而衛益暢」,疏通氣血,從而間接影響乳汁分泌。 《本草求原》更進一步指出麥芽「疏肝」的作用,肝氣疏通,則氣血運行正常,乳汁分泌自然趨於平衡。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麥芽回乳的記載,並非單純指其具有直接抑制乳汁分泌的功效,而是通過其消食導滯、疏肝行氣、調理氣血等多方面作用,來調節身體狀態,從而達到回乳退乳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不同體質的產婦反應可能有所不同,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
4. 除煩
麥芽,其「除煩」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消食化積來實現。綜觀以上典籍,其除煩作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麥芽具有顯著的消食化積作用。諸如《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疏》、《本草匯言》等典籍均記載了麥芽消導米麪、果食積滯的功效。積食停滯,常會導致胸悶腹脹,甚至煩躁不安。麥芽消除積滯,自然能起到舒緩情緒、除煩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指出,長期服用需注意,以免損傷元氣,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
其次,麥芽能行氣解鬱。《本草綱目》中提到麥芽能消化積滯,若久服則傷元氣,點明瞭其藥性之強。 《本草正》也提醒元氣中虛者不宜多用。而《本草述鉤元》則進一步指出麥芽能「疏肝」,《醫學衷中參西錄》也提到其「善舒肝氣」。肝氣鬱滯,同樣會導致煩悶不適,麥芽疏肝行氣,則可解除這種鬱結之氣,達到除煩的目的。 《藥品化義》中更詳細描述了炒香麥芽開胃除煩悶的功效,說明其用法與功效的關聯。
此外,《本草求原》指出麥芽能「達肝以制化脾土」,暗示其除煩功效與肝脾兩臟的協調運作密切相關。 《醫學啟源》則指出其可「補脾胃虛,寬腸胃」,脾胃虛弱同樣會影響情緒,導致煩躁。
總而言之,麥芽的除煩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消食化積、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實現的。 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側重點不同,但都印證了麥芽在治療因脾胃失調、肝氣鬱滯等引起的煩躁不安方面的療效。 需注意的是,不同體質和病症,麥芽的應用方法和劑量也應有所調整。
5. 溫裡溫中
麥芽,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溫裡溫中」功效,並非單指溫熱性質,而是體現在它對脾胃的調理作用上,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因寒濕或積滯導致的腹部不適。
多部典籍如《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滇南本草》等,都記載了麥芽消食、下氣、開胃、止嘔吐等功效。這些功效的體現,正是「溫中」的具體表現:它並非直接溫熱臟腑,而是通過改善消化功能,溫和地解除脾胃寒濕、食積等問題,從而達到溫和調理的效果。
《本草綱目》指出麥芽能消化米麪等食物積滯,但強調久服會傷元氣,需配合其他藥物使用。這說明麥芽的「溫裡溫中」作用需在適當的範圍內,過度使用反而會損傷正氣。 《神農本草經疏》則更進一步闡述麥芽能助胃氣上升,行陽道而資健運,說明其溫中作用是通過提升脾胃陽氣來實現的。
《本草匯言》、《本草正》、《藥品化義》等書則從不同角度闡述麥芽的和中、消食、行氣作用。例如,《藥品化義》提到麥芽能消食積、胸膈脹滿等,並能行上焦滯血,說明其溫裡作用不僅限於脾胃,也涉及到上焦的氣血運行。 《本草述鉤元》則強調麥芽能疏肝,而肝的疏洩功能對脾胃運化也有促進作用,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麥芽「溫裡溫中」的機理。
總而言之,麥芽的「溫裡溫中」並非單純的溫熱作用,而是通過其獨特的消食、行氣、疏肝等多重功效,間接地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溫和調理、促進氣血運行,最終消除寒濕、食積等導致的腹部不適。 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提升脾胃陽氣,而非直接施以溫熱之性。
6. 理氣行氣
麥芽,其理氣行氣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消食之品,其作用機理更為精妙。
從多部古代醫籍的記載中,可以歸納出麥芽理氣行氣的幾個方面:
首先,麥芽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這在《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綱目》等書中均有明確記載。消食化積,能解除因食積所致的胃腸脹滿,從而達到理氣的效果。《本草綱目》更指出,麥芽能消化米麪等積滯,但久服會損傷元氣,需與其他藥物配伍。
其次,麥芽能行氣疏肝。《神農本草經疏》認為麥芽能「助胃氣上升,行陽道而資健運」,《本草匯言》則稱其能「開關格之氣」,《醫學衷中參西錄》更進一步指出麥芽「善舒肝氣」,並由此聯繫到其催生的功效,因為肝氣疏洩,才能更好地行腎氣。 《本草求原》則獨到地指出麥芽「疏肝」的作用,認為其消導作用與疏肝密切相關。
此外,麥芽還有行血的作用。《藥品化義》提到麥芽能「行上焦滯血」,《本草述鉤元》則認為其「微鹹能行上焦滯血,使營和而衛益暢」。這也與其催生、回乳功效相關,因為乳汁的生成和運行都與氣血通暢有關。
總而言之,麥芽的理氣行氣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消食化積、疏肝行氣、行血等多方面作用共同實現的。其作用機理的精妙之處,也在於其對人體氣機的調節,並非簡單的「通則不痛」。 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闡述各有側重,但共同指向麥芽在理氣行氣方面的重要作用。
麥芽的古代典籍
麥芽的現代功效
1. 減肥減重
古人云:「麥芽,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回乳等功能。」
麥芽中的澱粉酶可以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增加體重。此外,麥芽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幫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因此,麥芽是一種可以幫助增加體重的食物,適合運動員和需要增加體重的人士食用。
2. 營養豐富
古云:「麥芽,甘平,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之功。又可補中益氣,緩解疲勞,改善營養不良。」
營養豐富者,首推麥芽。麥芽中蘊含維生素B羣、鐵、鋅等多種營養素,皆為人體不可或缺之元素。維生素B羣參與能量代謝,增強免疫力;鐵質有助紅血球生成,預防貧血;鋅則促進生長發育,增強抵抗力。
3. 促進腸道健康
麥芽以其化食導滯之功馳名中藥界。究其原因,乃在於麥芽含有多種益生菌和膳食纖維,這些成分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善腸道菌羣平衡,從而起到預防便祕、腹瀉等腸道疾病的作用。
4. 改善消化系統
麥芽之功,在於其天然酵素。如α-澱粉酶及β-澱粉酶,有促進消化之效。α-澱粉酶專攻複雜之澱粉,將其分解成簡單糖類。β-澱粉酶則將其進一步分解成麥芽糖,更易為人體吸收。故麥芽可健脾益氣,消食化積,是調理消化系統之良品。
5. 補充能量
麥芽性味甘、微寒,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之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大便不暢等症。其中《本草綱目》載:「麥芽,其性溫和,補而不膩,消而不耗,凡脾胃諸虛,食積停滯,皆宜之。」
麥芽富含碳水化合物,如澱粉和蔗糖,這些都是身體所需的主要能量來源。當我們食用麥芽時,這些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成葡萄糖,為身體提供能量,從而起到補充能量的作用。
6. 保肝利膽
麥芽,性味甘平且無毒,乃養肝益氣、健脾和胃之佳品,經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其蘊含豐富維生素B羣、葉酸與維生素E等,能助肝細胞再生修復,並具抗氧化及抗發炎之功效,有效預防肝疾。
7. 預防心血管疾病
麥芽具有降血脂、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降血壓、抗氧化等作用,有益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麥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多種保健功效,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
麥芽中的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改善腸道菌羣,減少炎症反應,從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麥芽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E、鎂和鉀,也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麥芽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如原花青素、花色苷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從而保護心臟免受損傷,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8. 提升免疫力
麥芽,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回乳通便之功。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麥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羣、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其中,維生素B羣可以促進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增強身體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
維生素E可以抗氧化,保護細胞膜不受氧化損傷;
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道菌羣,促進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力。
9. 降膽固醇
麥芽,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回乳通乳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麥芽中含有麥芽糖、糊精、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E等營養成分,具有降膽固醇、甘油三酯、過氧化脂質,保護肝臟的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麥芽「下氣消食,助五臟運化,除心腹脹滿」。麥芽性味甘平,具有健脾消食、益氣生津的功效,可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保護肝臟,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
10. 降血糖
麥芽浸劑口服可使家兔與正常人血糖降低。麥芽提取物注射液,可使血糖降低40%或更多,作用可維持7小時。
本品所含大麥鹼作用類似麻黃鹼,能增強豚鼠子宮的緊張和運動。
11. 其他功效
《滇南本草》中記載麥芽可治療「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傳統上用炒麥芽來使乳汁回縮。
但實驗表明,麥芽具有催乳作用,尤其是生麥芽。生麥芽組母鼠的仔鼠體重增加最快,血清催乳素水平最高,乳腺泡擴張及乳汁充盈程度也最明顯。
生麥芽催乳作用有效,但過量使用(30g 以上)時反而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效果。
麥芽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30-120g;或入丸、散。
麥芽的炮製
- 炒麥芽:取麥芽置鍋內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 焦麥芽:同上法炒至焦黃色後,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 麩制:先將麩皮撒於鍋內,待麩皮冒煙時,倒入淨麥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每1kg麥芽,用麩皮90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麥芽注意事項:
- 不宜長期大量食用,易傷腎(《食性本草》)。
- 脾胃虛弱者不建議使用(《本草經疏》)。
- 孕婦不宜多服(《本草正》)。
- 患有痰火哮喘者應避免食用(《藥品化義》)。
- 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藥品化義》)。
-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食用量,以免血糖升高(《藥品化義》)。
- 對麥芽過敏者應避免食用(《藥品化義》)。
- 含有較高糖分,過量食用會影響牙齒健康(《藥品化義》)。
- 胰臟炎、腸胃炎等胃腸疾病患者食用前宜諮詢醫師建議(《藥品化義》)。
麥芽相關的方劑
麥芽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麥芽含有的化學成分
α-澱粉酶(α-Amylase), β-澱粉酶(β-Amylase), 催化酶(Catalyticase), 過氧化異構酶(Peroxidisomerase), 大麥芽鹼(Hordenine), 大麥芽胍鹼A(Hordatine A), 大麥芽胍鹼B(Hordatine B), 腺嘌呤(adenine), 膽鹼(Choline), 蛋白質(Protein), 氨基酸(Amino acids), 維生素D(Vitamin D), 維生素E(Vitamin E), 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 白栝樓鹼(麥芽毒素)(Candic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