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食丸中加入山楂,主要是利用其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其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等,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並能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有助於消食積滯。
此外,山楂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在清食丸中加入山楂,可以加強其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療效,幫助治療積食、消化不良等病症。
清食丸方劑中包含胡蘿蔔子,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胡蘿蔔子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清食丸清熱利濕的功效相輔相成。
- 健脾消食: 胡蘿蔔子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酶類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因此,胡蘿蔔子作為清食丸的組成藥物,可以有效發揮清熱解毒、健脾消食的作用,達到治療食積不化的目的。
清食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香附性平,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清食丸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脾胃氣滯所致的食積腹脹、胃痛、噯氣等症,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流通,促進消化,緩解食積症狀。
- 調和脾胃:香附還能健脾和胃,幫助脾胃消化吸收,增強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積,香附可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因此,清食丸中加入香附,可有效緩解食積腹脹、胃痛等症,並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慾,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
「清食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原因如下:
- 消食化積: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神麴可幫助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 助藥力:神麴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例如,神麴與山楂、麥芽等消食藥合用,可更有效地消食化積,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神麴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食積不化、脾胃不和等症狀,提高「清食丸」的療效。
清食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青皮性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健脾和胃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青皮能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濕、消食導滯的作用。
- 理氣止痛: 青皮亦具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脇疼痛、腹痛等症狀,青皮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在清食丸中,青皮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食積所致的胃腸疼痛。
清食丸方劑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和中化積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納呆食少等症狀,麥芽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
- 疏肝理氣: 麥芽還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等症狀。對於食積引起的肝氣不舒,麥芽可以起到疏肝解鬱、調和脾胃的作用。
因此,清食丸方劑中加入麥芽,可以有效地消食化積,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等症狀的目的。
清食丸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清食丸多用於脾胃不和、食積停滯等症,陳皮可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緩解食積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行氣止痛: 陳皮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胃脘疼痛、胸悶等症狀。同時,陳皮還能助其他藥材藥力滲透,發揮更好的療效。
因此,清食丸中加入陳皮,既能理氣健脾,又能行氣止痛,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清食丸中包含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消積化滯: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清食丸以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噯氣反酸等症為主,而阿魏可幫助行氣消積,解除胃腸脹滿,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材增效:清食丸中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也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阿魏與之相配,可以互相增強療效,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食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食積停滯,不能運化」,即因飲食過量或脾胃運化失常,導致食物積滯於胃腸,出現脘腹脹滿、噯腐吞酸、食慾不振等症狀。其作用機理在於消食導滯、行氣化積,使停滯之食得以消化,氣機得暢,脾胃功能恢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 山楂肉(炒焦)
- 主消肉食積滯,炒焦後增其消食化積之力,兼有止瀉之效。
- 蘿蔔子(炒,即萊菔子)
- 善消穀麵之積,兼能降氣化痰,緩解腹脹氣逆。
- 麥芽(炒焦)
- 專化米麵薯蕷之積,炒焦後偏重消食,兼輕微止瀉作用。
- 神曲(炒)
- 由多種發酵藥材製成,能消酒食陳腐之積,尤宜於消化不良兼外感者。
- 香附子(制)
- 疏肝理氣,解鬱止痛,協調氣機以助消食。
- 青皮、陳皮
- 青皮破氣消積,善散肝鬱氣滯;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二者合用調暢中焦氣機。
- 阿魏
- 化瘀消癥,散痞除積,專攻頑固食滯或痰瘀互結之證。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以「消食導滯」為主,輔以「行氣化積」,針對食積停滯的兩個關鍵病機:
- 消食藥為主(山楂、萊菔子、麥芽、神曲):直接分解停滯之食。
- 行氣藥為輔(香附、青皮、陳皮):解決氣機壅塞,因「氣行則食消」。
- 阿魏為佐:針對久積成痞或痰食互結之重症,強化散結之力。
全方消導與行氣並重,標本兼治,使食積得化、氣滯得通,脾胃自然復運。
傳統服藥法
山楂肉(炒焦)3兩,蘿蔔子(炒)3兩,香附子(制)3兩,神曲(炒)3兩,青皮(炒)3兩,麥芽(炒焦)3兩,陳皮3兩,阿魏1兩。
上為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錢,熟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食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酸分泌過多。服用清食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膩、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清食丸,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山楂肉(炒焦)3兩,蘿蔔子(炒)3兩,香附子(制)3兩,神曲(炒)3兩,青皮(炒)3兩,麥芽(炒焦)3兩,陳皮3兩,阿魏1兩。 主治:食積停滯,不能運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