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丸

香砂丸

XIANG SH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4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21%
肺經 17%
肝經 15%
膽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心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破血消癥的功效。香砂丸主治胸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而三稜有助於疏通氣血運行,解除胸腹脹滿之痛,並能促進消化,化解食積。
  2. 消癥散結: 三稜亦具消癥散結之效,能軟堅散結,消散瘀血,有助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香砂丸中加入三稜,可以增強其消癥散結的作用,提高藥效。

香砂丸中加入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蓬莪朮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香砂丸以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為主,蓬莪朮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改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健脾消食:蓬莪朮除了行氣止痛外,還具備健脾消食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香砂丸中加入蓬莪朮,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全面地改善脾胃功能。

香砂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味辛、苦、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其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香砂丸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效果。

二、調和脾胃,消食化積:香附亦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緩解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與香砂丸中的砂仁、厚朴等藥物相配,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和胃止痛、消食化積的效果。

香砂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食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噯氣泛酸、食慾不振等症狀,檳榔能幫助促進消化,排除宿食,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檳榔亦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脘腹疼痛、胸悶氣短等症狀,檳榔能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改善氣機不暢的狀況。

因此,香砂丸中加入檳榔,能夠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緩解消化不良、氣滯血瘀等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香砂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疏肝: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滯之效,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胃脘痛等症狀。香砂丸中含有香附、砂仁等理氣藥,加入青皮可增強其理氣疏肝之效。

2. 和胃降逆:青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肝氣犯胃、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脘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香砂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消化不良、脘腹脹痛等症狀,青皮的加入有助於和胃降逆,改善脾胃功能。

香砂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原因有二: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性涼,具有消食積、化滯氣的功效。香砂丸中常配伍茯苓、神曲等健脾化濕藥,與山楂合用,可加強消食導滯作用,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
  2. 行氣止痛:山楂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胃脘脹滿、疼痛等症狀。香砂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等症,加入山楂,可進一步增強行氣止痛作用,使療效更佳。

香砂丸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消食健脾: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香砂丸多用於脾胃氣虛、飲食積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麥芽的加入可助其消食化積,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狀況。
  2. 行氣止痛: 麥芽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香砂丸中常含有香附、砂仁等理氣止痛藥物,麥芽的加入可以協同其行氣止痛,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不適。

香砂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健脾消食,行氣化溼: 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消食、行氣化溼之功。香砂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滯溼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神麴可助其增強健脾消食之效,同時幫助行氣化溼,解除胃腸道氣滯溼阻,從而緩解腹脹等症狀。
  2. 與其他藥材配伍,協同增效: 神麴與香砂丸中其他藥材如砂仁、香附等相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神麴與砂仁同用,可增強其健脾消食之效;與香附同用,則可加強其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神麴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香砂丸的整體療效。

香砂丸方劑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香砂丸方劑以健脾益氣、理氣和胃為目的,陳皮可協同其他藥物,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行氣消脹: 陳皮具有行氣消脹之效,可緩解胃脘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香砂丸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陳皮的加入可增強方劑行氣消脹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香砂丸方劑中包含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散結、健脾開胃的功效。香砂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砂仁加入其中可以幫助理氣和胃,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脹滿不適。
  2. 溫中散寒: 砂仁還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阻所致的胃痛、嘔吐等症,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香砂丸中包含砂仁,可以起到溫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

香砂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理氣解鬱,緩解胸悶、胃脘脹痛等症狀。
  2. 調和脾胃: 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香砂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兼有心脾兩虛之症,加入木香可幫助脾胃運化,使藥效更佳。

香砂丸中添加白豆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白豆蔻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溫中止嘔的功效。香砂丸中含有香附、砂仁等理氣藥,白豆蔻的加入可增強理氣作用,幫助胃腸氣機運轉,緩解氣滯、食積等症狀。
  2. 溫脾止瀉:白豆蔻還具有溫脾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盛所致的腹瀉,白豆蔻可溫脾散寒,固澀止瀉,配合香砂丸中的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中健脾、止瀉止嘔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砂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香砂丸主治「小兒停食不化」,即小兒因飲食積滯、脾胃運化失常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狀,如腹脹、食欲不振、噯氣酸腐、大便不調等。此方針對小兒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而設,通過調理氣機、健脾消食以恢復脾胃功能。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1. 香附(理氣解鬱,調和脾胃)

    • 香附性平味辛,歸肝、脾、三焦經,為「氣病之總司」。其作用在於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能調暢氣機,緩解因氣滯導致的脘腹脹滿。小兒停食常伴氣機壅滯,香附可助脾胃升降復常。
  2.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為健脾要藥。其功能健脾益氣、燥濕助運,直接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停食」的病理基礎——脾虛濕阻。
  3. 砂仁(醒脾化濕,行氣和胃)

    •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芳香醒脾,能化濕行氣、開胃消食。其辛香之性可振奮脾陽,促進消化液分泌,與白朮協同強化脾胃功能,同時化解濕濁停滯。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理氣與健脾並行:香附疏泄氣滯,砂仁醒脾行氣,二者解決「氣滯」之標;白朮健脾益氣,針對「脾虛」之本,標本兼顧。
  • 燥濕助運:白朮與砂仁均具燥濕之效,化解濕困中焦,恢復脾胃升降之機。
  • 芳香醒脾:砂仁的芳香特性與香附的辛散結合,能激活脾胃功能,尤其適合小兒脾胃稚嫩、易受濕困之體質。

總結

此方以「理氣健脾、化濕消食」為核心,通過調氣、補脾、化濕三層作用,使停積之食得以運化,氣機暢通而症狀自解。組方簡練,符合小兒用藥「輕靈平和」的原則,適於脾胃虛弱兼氣滯濕阻之證。

傳統服藥法


香附、白朮、砂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3. 本方有燥熱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上吐下瀉尿中混挾精液吞咽障礙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丸,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組成:香附、白朮、砂仁。 主治:婦人胎前産後噎膈,屬氣多者。

香砂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六。 組成:黃連3錢,木香2錢,厚朴2錢,夜明砂2錢,砂仁2錢,訶子1錢。 主治:疳痢。

香砂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張氏家傳》。 組成:乳香1錢,朱砂1錢,半夏1兩(湯洗7遍,薑汁炒黃)。 主治:小兒霍亂,吐瀉不定。

香砂丸, 出處:《準繩·幼科》卷二。 組成:香附子(炒)1兩,縮砂(去殼)5錢,三棱(煨)2錢半,蓬莪朮(煨)2錢半,陳皮2錢半,麥糵(炒)2錢半,蘆薈2錢半。 主治:嬰孩小便白濁。

香砂丸,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三棱1兩,蓬朮1兩,香附1兩,檳榔1兩,青皮1兩,山楂2兩,麥芽2兩,神曲2兩,陳皮2兩,砂仁5錢,木香5錢,白蔻仁5錢。 主治:小兒停食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